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4高考标点符号题分类对点练(典题示例+提分秘籍+对点演练+答案解析)【题型一】破折号【典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1.“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这几句话描写了暴雨中的槐树,请赏析其修辞特色。2.文中的三处重叠形式“久久”“轻轻”“痛痛快快利利索索”,说说它们和“久”“轻”“痛快利索”相比,语义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下列选项中和文末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别里科夫说:“一个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C.“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答案】1.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1)比拟。“翻滚”“战栗”“呻吟”等词语的使用使槐树具有了雄狮的情态。(2)比喻。把绿叶的呼号比作一头发怒的雄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树面对暴雨的愤然反抗。(3)排比。四个“它十动词”的主谓短句,构成了排比句式,使语言富有气势,写出了槐树在暴雨侵袭下的愤怒、害怕,痛苦的情态的变化。
2.①三个重叠词语“久久,轻轻、痛痛快快利利索索”与“久、轻、痛快利索”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②“久久”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意思,比“久”时间更长,能突出作者观察暴雨中的槐树的专注;③“轻轻”表示程度不深,比“轻”程度更轻,能表现出雨后槐树的平静轻松的状态;④“痛痛快快利利索索”,比“痛快利索”更突出洋槐树叶毅然决然的离开槐树的情态。3.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1)“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句中以“翻滚”“战栗”“呻吟”等词语赋予槐树以动物的特征,为比拟修辞。这些词语的使用使槐树具有了雄狮的情态,威猛而有力量。(2)“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把绿叶的呼号比作一头发怒的雄狮,运用比喻修辞。有声音,有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树面对暴雨的愤然反抗。(3)“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四个“它+动词”的主谓短句,构成了排比句式,结构整齐,读来朗朗上口,极富节奏感,使语言富有气势,写出了槐树在暴雨侵袭下的愤怒、害怕,痛苦的情态的变化。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久久”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意思,比“久”时间更长,能突出作者观察暴雨中的槐树的专注,照应下文对雨中槐树的详细描写;“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轻轻”,用很少力量或压力;温和地,温柔地。表示程度不深,比“轻”程度更轻。能表现出雨后槐树的平静轻松的状态,爽朗而安然;“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叠词读来因其节奏感而有义无反顾的绝然,比“痛快利索”更突出洋槐树叶毅然决然的离开槐树的情态。三个重叠词语“久久,轻轻、痛痛快快利利索索”与“久、轻、痛快利索”相比,语言更具情态,语意得到了强化。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和例句中的破折号都起补充说明的作用。B.表示总结上文。C.表示声音的延长。D.表引用,标示引文出处。故选A。【提分秘籍】1.破折号在句中可以表示解释说明,表示话题转换,意思的递进,说话的断断续续,声音的延长,分项列举,插说和夹注等。2.破折号前面的词句原来有点号,用了破折号后,一般不必再保留那个标点。3.如果破折号前后表示跳跃或转折,破折号前的点号不一定省去。4.两个破折号连用,前一个表示插入,后一个表示承接,两个破折号相当于一个括号。5.破折号和括号都表示注释,不同之处是:破折号注释的文字在阅读时应该读出,括号内的注释文字不能朗读出来。【对点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泰州与一个人的名字
①
:孔尚任。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这位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以水利官员的身份抵达泰州。他或许没有想到,这座水城修改了他的身份——当他离开这里时,他的官职已经
②
,而他在这里完成的戏剧却使他名噪天下,他为这出戏起了一个动人魂魄的名字——《桃花扇》。对于最重要的写作阶段——在江苏泰州的写作,孔尚任
③
,即使在《湖海集》这些诗文信札里,也对此守口如瓶,这表明了他对官场潜规则的深深忌禅——浑浊的官场,从来都不需要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只需要审时度势的经营者。悖论也正是在此时出现——孔尚任最初是带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来到泰州的,他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打算,而是一心一意地,试图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但是,他的书生意气很快就失了锋芒,官场以强大的韧性不动声色地对付这位钦差的雄心勃勃。来自官僚系统的围追堵截,把孔尚任逼回到书案前。孔尚任穿透现世的浮华看穿了它溃烂的核心。于是,孔尚任挖掘出了一个讲述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的故事,并将之纳入一个悲剧性的国破家亡主题中。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第二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品质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B.大家随着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念起来:“我们——爱——自己的——祖国。”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异常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D.我发现邮袋又重了许多——除了新收上来的一叠作业本,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①息息相关;②无足轻重;③讳莫如深
2.D
3.孔尚任挖掘出了一个采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的故事,并将之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中。【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文段中作者想要表达泰州与孔尚任的名字关系非常密切,故可以填入“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第二空,从“而他在这里完成的戏剧却使他名噪天下”可知,他的官职已经与他在戏剧界名声没法相比了,故可以填入“无足轻重”。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第三空,从文中“即使在《湖海集》这些诗文信札里,也对此守口如瓶,这表明了他对官场潜规则的深深忌惮”可知,孔尚任将写《桃花扇》的事情隐瞒的很紧,即使是在诗文信札中都没有透露信息。故可以填入“讳莫如深”。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文中第二处破折号的作用表示解释说明。A.表示总结上文;B.表示声音的延长;C.表示意义的转折;D.表示解释说明。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讲述……模式”搭配不当,改为“采用……模式”。二是语序不当。“悲剧性的国破家亡主题中”语序不当,改为“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中”。【题型二】引号【典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摆脱贫困一直是中国人民
的梦想,历经多年奋斗,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动人歌谣,这是一个
的人间奇迹!奇迹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的煌煌伟业,伴随着多少奉献和牺牲!大山深处、田间地头,有着扶贫工作者质朴的笑脸、忙碌的身影。他们怀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助力脱贫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上的丰收催生了精神上的硕果。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群众的精神风貌
,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大增。征途漫漫,精神永恒。将脱贫攻坚精神发扬光大,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
的奋斗姿态,我们定能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
永垂青史
焕然一新
一往无前B.孜孜以求
彪炳史册
焕然一新
一往无前C.孜孜以求
永垂青史
耳目一新
勇往直前D.孜孜不倦
彪炳史册
耳目一新
勇往直前2.下列语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两首叙事诗被称为“乐府双璧”。B.李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写出了蜀道之“难”。C.学习《氓》要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D.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答案】1.B2.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语境是说中国人民追求的梦想,应用“孜孜以求”。第二处,永垂青史,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彪炳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前者指人,后者可以指事业,此处是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应使用“彪炳史册”。第三处,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此处是形容脱贫群众崭新的精神面貌,应使用“焕然一新”。第四处,一往无前,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勇往直前,不怕艰险,奋勇地一直往前进。此处是形容无所阻挡的奋斗姿态,应使用“一往无前”。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引号表引用。A.特定称谓。B.强调。C.引用。D.特殊含义。故选C。【提分秘籍】1.引文本身是照录别人的话,引来后仍作独立的句子使用,引文末尾仍用原文的点号,放在引号内。2.引文不完整或把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外。3.引用的话末尾的标点是问号或叹号,则应保留。4.以地名来命名的路、站、工程等均不能使用引号。【对点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
①
的存在,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其中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
②
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而且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通过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使人们达到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为原生态乡土文化③
,又要为新生态乡土文化
④
。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全方位的延承”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B.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人们可以根据云不同的形态判断天气。C.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尝一尝“秋”,这故都的秋味。D.“我们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答案】1.①独一无二;②弥足珍贵/不可替代;③保驾护航;④开疆拓土
2.通过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人们达到了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的目的。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有“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强调独特性,可填“独一无二”。独一无二:只此一个,别无其他。比喻最突出或极少见,没有可比或相同的。②语境有“无价之宝”,强调宝贵和无法取代,可填“弥足珍贵/不可替代”。不可替代:指某人或某物是不能够用他人或他物来进行代替的。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③语境有“保护第一”“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强调要保护原生态乡土文化,可填“保驾护航”。保驾护航:保护某事物能让其能正常发展。④语境有“创造新的东西”,强调要为新生态乡土文化开拓空间,可填“开疆拓土”。开疆拓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成分残缺,“通过……使”连用造成主语残缺,可删掉“使”;成分残缺,“达到”缺少宾语,可在最后加“的目的”。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全方位的延承”引号表强调。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强调;D.表示引用。故选C。【题型三】括号【典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类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人体会遵循一种名为昼夜节律的运作机制,每24小时经历一次睡眠—清醒的循环。这个内置的“时钟”会根据所处环境的自然光变化来校准自己。例如,每当夜幕降临、自然光线减少时,身体就会遵循昼夜节律___A___。褪黑素是一种激素,它可以帮助人体进入睡眠—清醒循环中的睡眠阶段。世界上并非只有人类拥有生物钟,包括动物、鱼类、昆虫在内的众多物种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适应环境变化。当我们入睡后,身体会经历4—6个睡眠周期,体温、心率以及大脑活动都会___B___。睡眠阶段也是我们的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并再生的阶段,身体会分泌各种生长激素,用以修复、替换受损或死亡的细胞。睡眠阶段还可以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强化并巩固记忆力。一些研究表明,睡眠甚至有助于大脑清理白天清醒状态下积累的有毒物质。睡眠不足可能会有致命危险。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用啮齿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睡眠不足会给生物带来多种负面影响。实验中,研究人员满足了小鼠们的基本生存需求(比如食物和水),也排除了任何可能导致小鼠死亡的物理原因,只是不让它们睡觉。研究发现,在被完全剥夺睡眠11—32天后,实验小鼠不是已经死亡就是处于濒死状态。1.请在文中A、B两处横线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不当,请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不得改变原意。3.下列句子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括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能有“即兴”)B.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设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C.他说得好:“来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D.她的身体实在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抄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答案】1.A.开始分泌褪黑素
B.产生相应的变化2.世界上并非只有人类拥有生物钟,包括鱼类、昆虫在内的众多物种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3.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结合前文“这个内置的‘时钟’会根据所处环境的自然光变化来校准自己”及后文“褪黑素是一种激素,它可以帮助人体进入睡眠—清醒循环中的睡眠阶段”可知,此处说的是所处环境的自然光变化引起褪黑素的变化,故此处可填“开始分泌褪黑素”。B处,结合“身体会经历4—6个睡眠周期”可知,不同的周期会引起体温、心率以及大脑活动的变化,故此处可填“产生相应的变化”。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并列不当,动物就已经包含了鱼类和昆虫,不能并列使用,所以应删去“动物”一词;二是结构混乱。“物种有……节律”和“……适应环境变化”两个结构杂糅,直接删去“适应环境变化”即可枝。故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修改为:世界上并非只有人类拥有生物钟,包括鱼类、昆虫在内的众多物种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文中句子“研究人员满足了小鼠们的基本生存需求(比如食物和水)”的括号属于句内括号,表示解释说明。A.属于句外括号。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B.属于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C.属于句外括号,标示引语的出处。D.是句内括号,表示解释说明。故选D。【提分秘籍】1.句内括号和点号连用。括号里的话是注释句子里的词语或分句的,句内括号应处在句子里的词语或分句后。如果被注释的分句后边有点号,应放在括号后面。句内括号里的语句可以使用各种标点,但句末不能使用标点(问号、叹号除外)。2.句外括号和点号连用。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一个或几个)的,句外括号要放在全句句末标点之后,括号里边的语句末尾可以使用各种标点。【对点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来的考古发掘遭遇的难题让我们感觉人类对古文明
①
,人类仍需要不断探索。远古时期,人类一次次走出非洲,流散于世界各地,最终形成了以世界五大文明为代表的人类古文明。人类古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童年时代的人类文明,
②
都是农业文明,都成长于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在欧亚大陆,这些犹如星星点点的绿洲的古文明,周边游牧部族总是威胁着它们,也许是因为气候的变化会给游牧部族导致灾难,也许是因为这些游牧部族对文明国家财富的垂涎。在绵亘东西的北方草原上、在公元前二三千纪-这一特定的时空领域,发生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民族大迁移,人们追逐着水草、追逐着食物流动,前赴后继,
③
。然而东西流动只是表象,南下侵入文明城邦或国家才是目的。世界五大古老文明,在印欧人民族大迁徙的冲击下,或焕发生机、
④
(印度与中东),或“孤苦伶仃”、以待新生(地中海的希腊),或交融互补进而发扬光大(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的三处括号作用相同,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的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推行“三证”(机手合格证、机具检验证、供油证)供油制度,堵住了油料漏洞。B.他非常激动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C.她打开信封,拿出了一张信纸,上面用稚嫩的字体写着:“亲爱的阿夷(姨),您好!”D.我默认天意的安排,现在我开始占有这种安排,开始相信一切安排已是最佳。(《鲁滨孙漂流记》)【答案】1.①知之甚少
②无一例外
③络绎不绝
④涅槃重生
2.在欧亚大陆,这些犹如星星点点的绿洲的古文明,总是遭受着周边游牧部族的威胁,也许是因为气候的变化会给游牧部族带来灾难,也许是因为这些游牧部族对文明国家财富的垂涎。3.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后文“人类仍需要不断探索”可知,人来对古文明的了解较少,可用“知之甚少”。知之甚少:对某方面知道的太少。第②空,语境中说的是早期的人类文明都是农业文明,故应选用“无一例外”。无一例外:没有一个超出常例之外。表示全都如此。第③空,语境中说的是迁徙的人们接连不断,故应选用“络绎不绝”。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第④空,根据语境中的“在印欧人民族大迁徙的冲击下”和“焕发生机”可知,此处应选用“涅槃重生”。涅槃重生:指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这些犹如星星点点的绿洲的古文明”后面如果是“周边游牧部族总是威胁着它们”,导致结构混乱,主语不明确,“周边游牧部族总是威胁着它们”改为“总是遭受着周边游牧部族的威胁”。二是搭配不当,“导致”的意思是“使产生,促成”,和后面的“灾难”搭配不当,故应将“导致”改为“带来”。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三处括号均表示注释内容。A.表示注释内容。B.表示补加的文字;C.表示订正的文字;D.表示出处。故选A。【题型四】问号【典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论是谈判谈恋爱,人都爱讲条件。这不仅是因为人世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一条鱼在鱼缸里
地游啊游,也许他并不知道自己身处逆境之中,但我们知道。鱼缸为鱼提供了生存条件,也为他划定了生活的边际。人也一样。条件无处不有,逆境也
。不是吗?没房子的时候,你总想有一个房子。可一旦有了房子,你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屋顶为你遮挡夜晚的阵雨,但也为你遮挡了正午的阳光。汽车被发明,是人为自己制造的条件,但汽油短缺同样让我们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下列各句中的问号作用与材料中问号作用一致的一项是(
)A.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B.药店骤增:是喜是忧?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D.什么样的社会才是最理想的社会呢?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作修改,但不得改变原意。无论是谈判谈恋爱,人都爱讲条件。这不仅是因为人事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答案】1.自由自在(或身心愉悦)
无处不在(或无处不有)
举步维艰(或寸步难行)2.A
3.无论是谈判还是谈恋爱,人都爱讲条件。这不是因为人世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或不仅是…而且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后文提到鱼也许他并不知道自己身处逆境之中,可知鱼在鱼缸里应该是自由欢快地游啊游,故填“自由自在”。“自由自在”的意思是没有拘束﹑安闲舒适的样子。第二空,前文提到“条件无处不有”,可知逆境也处处存在,故填“无处不在”。“无处不在”的意思是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第三空,前文提到“但也为你遮挡了正午的阳光”“但汽油短缺……”,说明“我们”遇到了艰难情况,故填“举步维艰”。“举步维艰”的意思是形容已陷入十分艰难的处境。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中的问号表示反问。A.表示反问。B.表示选择问。C.表示设问。D.表示一般疑问。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无论是谈判谈恋爱”,关联词语残缺,应改为“无论是谈判还是谈恋爱”;第二处,“这不仅是因为人世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改为“这不是因为人世故,而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或“这不仅是因为人世故,而且是因为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之中”。【提分秘籍】1.选择问句,问号用在句末,中间用逗号。2.倒装问句,问号用在句末。3.有疑问词,但非疑问句,表陈述语气,句中用逗号,句末用句号。4.反问句感情强烈,句末改用叹号。5.选择问句为了表示强调,具有相对独立性,每项后面可用问号。6.连续问句,各句前后语意连贯,各句后用问号。7.肯定和否定连用的正反问句式如不表示疑问语气时,句末不用问号,而用逗号或句号。8.表疑问的独词句后用问号。【对点演练】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我们伤感地承认,在江南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这悲剧是因了二胡那注定属于流浪的本性,还是因了那太多流浪灵魂的挥洒?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A.各个学科的学习资料都领到了吗,这位新来的同学?B.你什么时候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请尽快给我答复。C.直升机及时营救“中国天眼”科学家,难道只是偶然吗?D.“孽根祸胎”贾宝玉心里装的到底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问号是在选择问句中放在句末表疑问。A.倒装句中放在句末表疑问。
B.连续问句中表疑问。C.反问句中表肯定语气。
D.选择问句中放在句末表疑问。故选D。【题型五】冒号【典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很多人会出现过敏症状。春季过敏症最常见的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指鼻子接触外界过敏原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出现的一些临床症状,如鼻痒、流涕,鼻塞。预防过敏性鼻炎最好的方法是
①
,比如戴口罩、远离花粉等。过敏性哮喘也是繁花盛开的春季常见过敏症之一。
②
,敏感人群会引发哮喘;此外,尘螨、宠物毛等进入气管也会引发。预防过敏性哮喘,要避免过敏原的暴露,还要防止烟雾、粉尘等的直接刺激。春季,一部分人群会出现皮肤过敏,表现为皮肤干燥、红肿、瘙痒,原因主要有:吸入性过敏原、接触性过敏原、注射性过敏原等。如果出现严重过敏症状,
③
,由专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例句中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原因主要有:吸入性过敏原、接触性过敏原、注射性过敏原等。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B.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C.幸福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D.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1.C2.①远离过敏原②吸入花粉③要及时就诊治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中的冒号作用是表示提起下文。A.引出说话内容。B.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C.表示提起下文。D.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句,后文说“比如戴口罩、远离花粉等”是远离“花粉”这个过敏原、预防过敏性鼻炎的方法,因此可填:远离过敏原。第二句,前文说“过敏性哮喘也是繁花盛开的春季常见过敏症之一”,可见引起过敏性哮喘的一种原因就是和吸入花粉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建筑工程廉政承诺及建筑工程质量保修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车辆转租及广告合作合同
- 2025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度肉类及禽蛋大宗采购与食品安全保证合同
- 2025年度新能源储能技术研发合同正规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冲孔桩机操作员岗位技能提升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转让合同(含品牌授权)中英文
- 二零二五年夫妻自愿离婚协议及共同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费合同
- 2025年度酒水电商平台运营合作合同范本
- 2025版智能电网建设施工合同协议书范文
- 第十一届“大唐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省赛)考试题及答案
- 餐厨垃圾清运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TCRACM 0010-2023 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中医针灸技术规范
- 2024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政治真题(含解析)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去外婆家》教学设计二
- 反洗钱诚信承诺书
- 2024-合伙经营按摩店协议合同范本
- 2024住宅设计规范
- 2024版人教版英语初一上单词默写表
- 2024-2029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十四五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龙软LongRuanGIS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教程-wx476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