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528-2023 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程_第1页
DB22-T 3528-2023 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程_第2页
DB22-T 3528-2023 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程_第3页
DB22-T 3528-2023 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程_第4页
DB22-T 3528-2023 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5.150CCS

B

5222 DB22/T

3528—2023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规程Technical

of

practice

of

pond

aquaculture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DB22/T

3528—2023 本文件按照

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王洪鹤。DB22/T

3528—20231 范围放与利用等阶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记录与档案等追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T

11892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T

11893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HJ

636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池塘养殖尾水 pond

wastewater池塘养殖过程中,向养殖池塘外排出的氮、磷等浓度较高的未经处理的养殖水。生物絮团技术 biofloc-technology技术。生态净化ecological

purification到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活动。生态净化塘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pond在池塘养殖区,按一定面积比例构建的以生物系统净化为核心的池塘。DB22/T

3528—2023原位调控 in

situ

regulation降低,并达到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的技术。异位调控 ectopic

regulation将受污染的水体从发生污染的位置转移出来,进行净化处理的技术。4 池塘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流程图

1

2

分别规定了原位调控和异位调控的流程。原位调控(见第

(见

(见

(见

使用方法

5.1.1

5.1.2

5.1.3

5.1.4

5.3.1

5.3.2

图1池塘养殖尾水原位调控技术流程图

6.1.1

6.1.2

6.1.3

6.1.4

图2 池塘养殖尾水异位调控技术流程图5原位调控生物絮团技术调控100200

10

100505050表1表1 养殖池塘鱼类种群调控放养模式DB22/T

3528—20235.1.1 有机碳源种类主要以糖蜜、红糖、葡萄糖、淀粉等为有机碳源。5.1.2 碳氮比碳氮比以(10:1)~(:1)为宜。5.1.3 碳源添加量按公式(1)~(3)计算碳源添加量:ΔN

=

F×NF×NE·····················································(1)式中:ΔN 饲料经水产动物摄食消化后排入水体中的氮,单位为克(g);F 饲料投饲量,单位为克(gNF 饲料中氮的含量,%;NE %,通常为饲料氮含量的

50%;ΔC

=(C/N)

···················································(2)式中:ΔC 需添加的纯碳量,单位为克(g);C/N 养殖水体中的碳氮比,通常为(10:120:1ΔCH

=

ΔC/C·······················································(3)式中:ΔCH 碳源添加量,单位为克(g);C 碳源含碳量,%。生物絮团系统趋于成熟稳定后,逐步减少或停止添加碳源物质。5.1.4 添加方法及要求5.1.4.1 以水温

20

℃~30

5.1.4.2 固体碳源需用养殖水体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投饲后

2

h

添加。5.1.4.3 鱼类种群调控

1。5010

10

10100DB22/T

3528—2023表

1表

1 养殖池塘鱼类种群调控放养模式(续)5.3.1 微生态制剂种类EM

菌、乳酸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5.3.2 制剂的使用在水温

25

以上,选择晴天上午,定期施用,可参照商品说明书使用。6 异位调控主要设施6.1.1 生态沟渠6.1.1.1 沟渠主排水渠,渠道顶宽大于

2

m,底宽大于

1

m,渠深高于

1

m,以排水顺畅为宜。6.1.1.2 水生植物可选择种植金鱼藻、美人蕉、水芹等;水生植物种植面积约占排水渠面积的

20%~。6.1.2 预处理池土池为宜,面积占尾水处理设施面积的

30%~50%,池深

m~2.5

m。按

所述方法,使用微生态制剂净化处理。6.1.3 过滤坝坝宽

3

m,高出设计水位

0.5

m。外部结构采用空心砖砌筑;滤料选择陶粒、火山石等多孔吸附介质填充。6.1.4 生态净化塘6.1.4.1 面积占尾水处理设施面积

40%~50%,池深

m~2.5

m。6.1.4.2 增氧机配置每亩配置功率

的增氧设施。6.1.4.3 水生植物配置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有金鱼藻、美人蕉、水芹等,种植面积约占排水渠面积的

20%~,占总生态净化池塘面积的

30%~。

100

30

30

40

DB22/T

3528—20236.1.4.4水生动物配置放养密度为每亩

40

kg~

kg,鱼类的放养密度为每亩

30

尾~200

尾。在生态沟渠中亦可适量放养田螺、皱纹冠蚌等水生动物。必要时适当投放中华绒螯蟹和青鱼等控制螺和蚌的过量繁殖。详见表

2。表2 表2 生态净化塘水生动物放养模式6.2.1尾水排放合理安排养殖尾水排放时间,分批次排放,单次排放量不超过生态净化池容量。6.2.2 生态沟渠塘管护6.2.2.1 定期收获、处置、利用生态沟渠塘中的水生动、植物。6.2.2.2 看护好沟渠塘堤岸植物带,避免人类活动、沟渠水流、沟渠开发等的影响,维护一定密度的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保护生态多样性。6.2.2.3沟底淤积物超过

20

cm

或杂草丛生,应及时清除,保证沟渠通畅和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7 净化效果检测取样点的选择以养殖池塘排水口和生态净化塘出水口处作为水质检测取样点。检测指标检测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三项水质指标。检测方法总氮采用

GB/T

11893

11892

规定的方法测定。效果要求

40%。8 尾水排放与利用尾水排放应符合

SC/T

的规定。养殖尾水经异位净化处理,水质符合

11607

标准后,可循环使用。DB22/T

35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