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5:文言文阅读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5:文言文阅读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5:文言文阅读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5:文言文阅读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5: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2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专项复习专题15: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有朋自远方来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吾日三省吾身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C.回也不改其乐

乐亦在其中矣D.学而时习之

元方时年七岁2.把“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B.曾子要求弟子们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接近自己的心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C.颜回是一个贤德的人!他能忍受穷困清苦,在简陋的环境里感受学习的乐趣。D.“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强调治学的人必须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身修养,巩固所学知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2)相委而去(3)下车引之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元方用“________”的行动表达了他对于友人绝不原谅的态度。阅读课文《咏雪》,回答问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7.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3)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所似:(4)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

拟:8.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古今意思。(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今义:(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

今义: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俄而雪骤(2)未若柳絮因风起。(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0.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观点。11.谢朗、谢道韫两人的“解答”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昭明太子统,武帝长子也。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做剧韵①,皆属思②便成,无所点易③。年十二,于内省见狱官将谳④事,问左右曰:“是皂衣何为者?”曰:“廷尉官属。”召视其书曰:“是皆可念,我得判否?”有司以统幼,绐⑤之曰:“得。”其狱皆刑罪上,统皆署杖五十。有司抱具狱,不知所为,具言于帝,帝笑而从之。太子自加元服⑥,帝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每所奏,谬误巧妄,皆即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⑦,多所全宥⑧,天下皆称仁。(唐·李延寿《南史·列传四十三·萧统传》)【注】①剧韵:险韵、生僻难押的诗韵。②属思:构思。③点易:涂改、修改、改动。④谳(yàn):议罪。⑤绐(dài):欺骗。⑥元服:冠。⑦法狱:刑事案件。⑧全宥(yòu):宽恕赦免。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或做剧韵

或:_______

②具言于帝

于:_______1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B.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C.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D.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皆可念,我得判否?15.阅读全文可以看出萧统是一个怎样的人?16.上文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样,都写了聪慧的小孩,从成才的角度来看,正确的成长道路是什么?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小稠学习了《世说新语》两则后,补充阅读了书中的其他内容,跟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古文探究活动,请你跟他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批注:结尾画线句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含作者对她“咏絮之才”的赞美。)(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王凝之谢夫人既往①王氏,大薄②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③。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④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⑤?”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⑥;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⑦。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批注:)(选自《世说新语·贤媛》)【注释】①往:指嫁出去。②薄:轻视,瞧不起。③说:通“悦”,高兴。④逸少:王羲之,字逸少。⑤乃尔:如此。⑥⑦都是谢氏一族中人。[丙]张季鹰辟①田齐王东曹掾②,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③,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④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辟:征召。②东曹掾:东曹的属官。③鲈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与菰菜羹同属吴中名菜。④羁宦:在异乡做官。1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意大不说()

(3)俄而齐王败()18.根据文意,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19.文章的结尾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先把乙文的结尾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再参考甲文批注,为该句写批注。20.成语“莼鲈之思”出自丙文。依据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内容,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21.小稠在探究中发现:《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雅量、识鉴等三十六类,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如果要将丙文的故事编入《世说新语》,你会选择编入下列门类中的哪一类?结合内容说明理由。《世说新语》篇类提示A.言语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B.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C.雅量深藏不露,见喜不喜,临危不惧D.识鉴识别时机,鉴别是非,鉴别人才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太史某好弈,自诩曰:“某生平无败局。”人皆神之,太史亦以弈秋自命。他人弈,每袖手于侧,时颔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其深浅。或请于手谈一局,则淡然一笑,飘然引去,似不屑于弈者。及病笃,其子跪床前曰:“愿得大人密谱。”太史曰:“痴儿,吾何尝有谱。”子曰:“若无密谱,何以不败?”太史曰:“必曰有谱,吾以三字教汝,曰‘不对局’.吾毕生不与人对局,是以毕生无败局。”言讫,溘然长逝。22.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太史某好弈______

②人皆神之______

③及病笃______

④若无密谱______⑤以三字教汝______

⑥是以毕生无败局______23.请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时颔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其深浅。24.“或请与手谈一局,则淡然一笑,飘然引去,似不屑于弈者。”翻译成现代文,下列哪一句最准确?(

)A.有人请他下一局棋,他就淡淡一笑,飘飘然地走了,似乎不屑于和这样的人下棋。B.或者请他下一局棋,他就淡淡一下,潇洒地离开,好像不屑于和这样的人下棋。C.有人请他下一局棋,他就淡淡一笑,潇洒地离开,好像不屑于和这样的人下棋。25.太史某的做法可取吗?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文言文阅读神童庄有恭粤中①庄有恭②,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③非凡,遽诘④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⑤?”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⑥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⑦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态与气质。④遽诘:急忙问。⑤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⑥厅事:指大堂。⑦卒:军中伙夫。2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

因:趁,乘B.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

以:认为C.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适:恰巧D.一百字亦能之

亦:也2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B.相委而行(《陈太丘与友期行》)C.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D.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28.下列句子,与“何难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B.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D.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2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意思是将军认为庄有恭说话像个大人而夸奖庄有恭。B.庄有恭巧妙地对对子,表现了他年龄不大却才华过人。C.文章中运用大量的语言描写来表现庄有恭才思敏捷。D.“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一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3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2)诸役以其幼而忽之。阅读《论语》选段,完成各题。【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3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三省吾身___________

(2)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3)足食_______________

(4)去兵_________________3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 B.传/不习乎 C.民/无信不立 D.必不得已而/去3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人谋而不忠乎?(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34.【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其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专项复习专题15: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有朋自远方来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吾日三省吾身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C.回也不改其乐

乐亦在其中矣D.学而时习之

元方时年七岁2.把“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B.曾子要求弟子们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接近自己的心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C.颜回是一个贤德的人!他能忍受穷困清苦,在简陋的环境里感受学习的乐趣。D.“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强调治学的人必须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身修养,巩固所学知识。【答案】1.C

2.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3.B【解析】1.本题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A.有了(具有),与“无”/相对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B.每天/天;C.都是“快乐、乐趣”的意思;D.按时/当时;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B.有误,曾子是自我检查,不是曾子要求弟子们;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2)相委而去(3)下车引之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元方用“________”的行动表达了他对于友人绝不原谅的态度。【答案】4.(1)约定(2)舍弃(3)拉,牵拉

5.(他)等了您很久,您没来,他已经走了。

6.元方入门不顾【解析】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2)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3)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5.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字词有:待,等待;至,到;去,离开。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友人知道错误后,“下车引之”,但是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家门,从元方的“入门不顾”的行动可以看出元方不能原谅父亲的友人。阅读课文《咏雪》,回答问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7.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3)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所似:(4)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

拟:8.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古今意思。(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今义:(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

今义: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俄而雪骤(2)未若柳絮因风起。(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0.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观点。11.谢朗、谢道韫两人的“解答”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答案】7.(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文义:文章的义理。(3)何所似:像什么。(4)差:大体;拟:相比。

8.(1)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儿子和女儿。(2)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9.(1)过了一会儿,雪下大了。(2)不如说柳絮乘风而起。(3)(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0.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营造了一种融洽,和谐、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11.【示例一】“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飘舞的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我认为谢朗的解答好。【示例二】“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好的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好意象。因此,我认为谢道韫的解答好。【解析】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句意: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文义:文章的义理;(3)句意: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何所似:像什么;(4)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8.本题考查古今异义。(1)句意: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儿女”古义为“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为“儿子和女儿”。(2)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因”古义为“趁,乘”;今义为“因为”。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2)未若:不如、不及;因:乘、趁。(3)即:就是;……也:表判断的句式。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公大笑乐”等语句可知,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共同谈论起文章的义理,营造融洽、和谐的氛围;面对下的急了的雪,谢太傅欣然提问,听完“胡儿”“兄女”的回答后开心地笑了,营造了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11.本题考查拓展延伸。明确自己的观点,结合雪的特点或者语句的意蕴表述原因即可。示例:“柳絮因风起”一喻好。“柳絮”会在春天飘飞,是春天的象征。以春景写冬景,再给雪景赋予生机的同时,不禁让人感到春天即将到来。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给人无限的遐想,有着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空中”就显得单调,体现了雪的颜色与下落的状态,却没有体现其意蕴之美。因此,我认为谢道韫的解答好。昭明太子统,武帝长子也。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做剧韵①,皆属思②便成,无所点易③。年十二,于内省见狱官将谳④事,问左右曰:“是皂衣何为者?”曰:“廷尉官属。”召视其书曰:“是皆可念,我得判否?”有司以统幼,绐⑤之曰:“得。”其狱皆刑罪上,统皆署杖五十。有司抱具狱,不知所为,具言于帝,帝笑而从之。太子自加元服⑥,帝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每所奏,谬误巧妄,皆即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⑦,多所全宥⑧,天下皆称仁。(唐·李延寿《南史·列传四十三·萧统传》)【注】①剧韵:险韵、生僻难押的诗韵。②属思:构思。③点易:涂改、修改、改动。④谳(yàn):议罪。⑤绐(dài):欺骗。⑥元服:冠。⑦法狱:刑事案件。⑧全宥(yòu):宽恕赦免。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或做剧韵

或:_______

②具言于帝

于:_______1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B.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C.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D.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皆可念,我得判否?15.阅读全文可以看出萧统是一个怎样的人?16.上文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样,都写了聪慧的小孩,从成才的角度来看,正确的成长道路是什么?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答案】12.

有时

13.B

14.这些我都能念下来,我能判决吗?

15.天资聪慧,通晓政务,赏罚分明,宽以待人。

16.示例:学习如逆水行舟,天资再聪慧,必须勤学好问,保持一颗进取心,学会礼貌待人,方可成就大事。【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有时用险韵。或:有时。②句意:报告给武帝。于:给。1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句意为:太子身姿容貌漂亮,举止得体,读书能一目数行,过目不忘。故断为: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句重点字词:是,这;皆,都;得,能。句意为:这些我都能念下来,我能判决吗?1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可知,萧统天资聪慧;从“太子明于庶事,每所奏,谬误巧妄,皆即辨析”可知,他通晓政务。从“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可知,他赏罚分明,宽以待人。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两文都写了聪慧的小孩,所以在谈启示时应为围绕如何对待天资问题去谈。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资再聪慧的人也要勤奋好学,时刻做一个谦虚进取之人,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小稠学习了《世说新语》两则后,补充阅读了书中的其他内容,跟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古文探究活动,请你跟他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批注:结尾画线句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含作者对她“咏絮之才”的赞美。)(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王凝之谢夫人既往①王氏,大薄②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③。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④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⑤?”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⑥;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⑦。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批注:)(选自《世说新语·贤媛》)【注释】①往:指嫁出去。②薄:轻视,瞧不起。③说:通“悦”,高兴。④逸少:王羲之,字逸少。⑤乃尔:如此。⑥⑦都是谢氏一族中人。[丙]张季鹰辟①田齐王东曹掾②,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③,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④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辟:征召。②东曹掾:东曹的属官。③鲈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与菰菜羹同属吴中名菜。④羁宦:在异乡做官。1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意大不说()

(3)俄而齐王败()18.根据文意,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19.文章的结尾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先把乙文的结尾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再参考甲文批注,为该句写批注。20.成语“莼鲈之思”出自丙文。依据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内容,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21.小稠在探究中发现:《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雅量、识鉴等三十六类,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如果要将丙文的故事编入《世说新语》,你会选择编入下列门类中的哪一类?结合内容说明理由。《世说新语》篇类提示A.言语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B.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C.雅量深藏不露,见喜不喜,临危不惧D.识鉴识别时机,鉴别是非,鉴别人才【答案】17.

趁,乘

很,非常

不久,一会儿

18.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19.译文:(我)没想到这天地之间,竟然有王凝之(这种人)!批注:这是谢道韫对丈夫的评价。谢道韫瞧不起王凝之,因为他与自己的兄弟相比才华平庸。

20.张季鹰在洛阳看到秋风起,想到家乡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辞归乡里,因此可推断“莼鲈之思”是指思乡之情或归隐之志。

21.D,丙文结尾处交代齐王的结局,暗示张季鹰“命驾便归”的远见。所以应该放到“识鉴”篇里。【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因:趁,乘。(2)句意为:内心极不高兴。大:很,非常。(3)句意为:不久齐王败了。俄而:不久,一会儿。18.本题考查断句。结合要求,根据句意“人生可贵的是能够顺心罢了,怎么能远离家乡到几千里外做官来追求名声和爵位呢!于是坐上车就南归了”即可把句子断为: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19.本题考查翻译和批注。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批注要参考甲文批注来写,揭示人物、作者的态度等。重点词语:不意:想不到。乃:竟,竟然。结合“大薄凝之”“意大不说”可以看出,谢道韫很瞧不起自己的丈夫王凝之;结合“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可以看出,这些精英里面都没有王凝之,王凝之在众兄弟之中平庸无常,这是谢道韫轻视他的原因。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张季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可知张季鹰在洛阳看到秋风起,想到家乡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便放弃功名利禄,“命驾便归”,因此“莼鲈之思”是指思乡之情或归隐之志。2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与内容理解。D.结合文末的“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可知,张季鹰见微知著,很有预见性,符合“识鉴”的内容;故选D。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太史某好弈,自诩曰:“某生平无败局。”人皆神之,太史亦以弈秋自命。他人弈,每袖手于侧,时颔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其深浅。或请于手谈一局,则淡然一笑,飘然引去,似不屑于弈者。及病笃,其子跪床前曰:“愿得大人密谱。”太史曰:“痴儿,吾何尝有谱。”子曰:“若无密谱,何以不败?”太史曰:“必曰有谱,吾以三字教汝,曰‘不对局’.吾毕生不与人对局,是以毕生无败局。”言讫,溘然长逝。22.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太史某好弈______

②人皆神之______

③及病笃______

④若无密谱______⑤以三字教汝______

⑥是以毕生无败局______23.请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时颔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其深浅。24.“或请与手谈一局,则淡然一笑,飘然引去,似不屑于弈者。”翻译成现代文,下列哪一句最准确?(

)A.有人请他下一局棋,他就淡淡一笑,飘飘然地走了,似乎不屑于和这样的人下棋。B.或者请他下一局棋,他就淡淡一下,潇洒地离开,好像不屑于和这样的人下棋。C.有人请他下一局棋,他就淡淡一笑,潇洒地离开,好像不屑于和这样的人下棋。25.太史某的做法可取吗?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案】22.喜欢;以……为神;等到;如果;你;因此

23.时颔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其深浅

24.C

25.不可取。只有通过自己和别人真实的较量,才能看出自己真实的水平,然后进步。当今社会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彻底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只有人与人的竞争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解析】2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神”,意动用法,以……为神;“及”,古今异义,等到;“是以”,即“以是”,因此。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本句的意思是:时而点头,时而摇手,好像有深刻的寓意在心里,别人对他都有莫测高深的感觉。因此断为:时颔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其深浅。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本句中的关键是:“或”,有人;“飘然”,潇洒的样子;“去”,离开。A.“飘然”翻译有错;B.“或”翻译有错;25.本题考查发散思维。要结合文章内容和实际回答。首先表明观点,太史某中没有真才实学,却爱装模作样,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勇于和别人较量,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适应社会的发展。文言文阅读神童庄有恭粤中①庄有恭②,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③非凡,遽诘④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⑤?”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⑥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⑦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态与气质。④遽诘:急忙问。⑤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⑥厅事:指大堂。⑦卒:军中伙夫。2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

因:趁,乘B.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

以:认为C.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适:恰巧D.一百字亦能之

亦:也2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B.相委而行(《陈太丘与友期行》)C.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D.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28.下列句子,与“何难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B.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D.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2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意思是将军认为庄有恭说话像个大人而夸奖庄有恭。B.庄有恭巧妙地对对子,表现了他年龄不大却才华过人。C.文章中运用大量的语言描写来表现庄有恭才思敏捷。D.“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一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3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2)诸役以其幼而忽之。【答案】26.A

27.B

28.B

29.A

30.(1)将军正好在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神态、气质非同一般。(2)差役们因为他年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