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20世纪50年头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为变更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安排D.发动了“大跃进”
2.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全部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41.53.2430.720.6
结束年54.517.127.20.041.2
该表中的起先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1949B.19521956
C.19661976D.19781982
3.20世纪50年头中后期,中共中心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
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原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留意了其
中的()
①“多”②“快”③“好”④“省”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4.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试验田,他问:“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
“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
能多打些。”产生这一相识的缘由是()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激昂,斗志昂扬,生产主动性高
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殊重视
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以识
D.人们为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
5.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头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
点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
发
展
状
况
A.经济建设没有安排性
B.自然灾难快速扩散
C.“左”的错误严峻泛滥
D.“调整、巩固、充溢、提高”方针的政策调整
6.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
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
20世纪50年头未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订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冲突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总路途
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溢、提高”方针
7.邓小平多次谈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
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峻的“左”
的错误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途”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8.与下图主题一样的标语是()
一个萝卜千斤重.曲头在眇拉不动
A.“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C.“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D.“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9.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夫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副对联。1974年:“过年只有
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为“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
款上千元”,横批为“欢庆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更的主要缘由是()
A.农夫重新获得了土地全部权
B.人民公社的推行
C.“调整、巩固、充溢、提高”方针的提出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0.1953年,我国起先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
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为精确的
是()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制度
B.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生产力
11.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进程标记性的分水岭。“假如说此前中国始终在隧道中
探究,1992年应当说人们最终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推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12.“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
表面上看,这种降价是企业自发的行为,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休戚相关。材料中这只“看
不见的手”说明白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安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微环节来反映。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安排经
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微环节是()
A.粮票一股票B.大人一先生
C.法币一人民币D.臣民一公民
14.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A.沿海开放城市B.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D.内地开放城市
15.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其中的“特”是指()
A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B.在外交上享有特殊的权力
C.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实行特殊政策
D.即划出特定区域,属政治特区
16.“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夫……生
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
富有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有()
①建立人民公社②激励发展个体企业③开放沿海港口城市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7.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
个中国”,它是30多年来中国政府所“实行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18.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
有()
①扩大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同等互利②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
济③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福建两省④己经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
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A.①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中国新时期的发展
过程也是不断地对外开放。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政策下开放区域的
有()
①经济特区②特殊行政区③沿海开放城市④沿边开放城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③④
20.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2023年GDP达到人民币40万亿元,相当于全球
GDP的8.5%,并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其次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取得如此成果,你认为主要的
缘由包括()
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②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③科学技术的发展④世界经济的低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21题13分,22题14分,23题13分,共40分)
21.“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有人说,假如你不了解“三农”问题,
你就不能理解中国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五千年的农耕历程诞生了丰富绚丽的农耕文化,其中众多诗词再现了我国
传统的小农经济,譬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
种瓜”。
材料二中国成立后粮食产量变更表
解放前
年份最高194919521957195919611984
产量
产量
15000131501639219595170001475040712
(万吨)
■王桧林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历史任务,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当防止出
现下面漫画中“新农村规划者”的所做所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材料一中的诗体现出的我国传统小农经济具有的特征。(3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导致1984年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的主要缘由。(4
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漫画中“新农村规划者”的行为与20世纪50
年头我国的哪一运动最为类似,它们相同的错误表现是什么?(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个五年安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气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
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压我们……”,"资
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起先,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
纳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起先,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特地发表讲话骄傲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
同志不情愿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
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明显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
它们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
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共十六大报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实行“集中力
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缘由。(3分)
(2)材料二体现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5分)
(3)指出材料三中的外资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能解决什么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学问,概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
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二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
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样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
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
果,而又势以同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
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
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消化、汲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
要的是,必需面对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作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见有何不同?各出于何种考虑?(5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见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
(2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学问,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
局?(2分)
(4)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开发浦东的设想。但却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
获胜利,造成这两种命运的主要缘由分别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20世纪50年头初中国的经济状况,即重工业基础极其
薄弱。为变更这种状况,我国政府的举措是制定和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安排。选
Co
2.B【解析】本题考查阅读表格、分析理解问题的实力。从表格中可以得出,全民全
部制、集体全部制和公私合营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
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由此可知B项正确。
3.A【解析】由于“左”的错误,当时为急于变更落后面貌,在实际工作中盲目求快,
只留意速度和数量,而忽视质量和效益,即只留意了“多”和“快”。
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究。题干反映了1958
年“大跃进”运动中对粮食产量的过高估计。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主要是人们为发展生产力
而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
5.C【解析】从B点到C点呈下降的变更趋势,其缘由是由于经济领域里出现了严峻
的“左”的错误。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三年严峻困难,“左”的错误严峻泛滥是主
要缘由,故选C。
6.D【解析】“大跃进”运动,造成了经济建设一味求快;集中力气发展重工业,造
成农、轻、重比例严峻失调。20世纪60年头初,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
充溢、提高”方针。
7.D【解析】“文化大革命”是“左”的错误严峻泛滥的产物,其持续时间最长,影
响也是最严峻的。
8.C【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C项说的是盲目夸大人的主观
能动性,与图片的主题一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亿万人民亿万
兵,万里江山万里营”是“文革”时期的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出
现在改革开放后。
9.D【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领先进行改革,变更了人民公社吃“大锅饭”
的生产组织形式,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夫群众的生产主动性,
农村经济得到发展。A项说法不符合实际;1958年起先人民公社化运动,B项与题干无关;
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出现重大失误后,I960年起先国民经济调整,C项与题
干也无关。
10.D【解析】农业合作化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措施,是将土地私
有变公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变更土地的全部权。故A、B、C三项都不正确。农业
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生产力。
11.C【解析】本题考查的学问点是改革开放。关键信息为“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
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A、B两项时间上与题干
不符;D项不符合史实。
12.D【解析】“看不见的手”即指市场价值规律。市场价值规律在经济发展中起作用,
说明白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A【解析】粮票是中国安排经济下物资匮乏的产物,股票是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
旺盛的产物,故A项正确。
14.C【解析】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它们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起到了“龙头”
的作用,带动开放的区域由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渐渐深化到内地。
15.A【解析】本题考查对经济特区的正确相识。经济特区的“特”指的是实行国家规定
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16.B【解析】题干中的理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来的。①是在1958年提出的,故解
除。
17.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依据题干中“开放整个海岸”“实际开放
了半个中国”的提示,综合比较各选项,只有C项符合。
18.D【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面相识,①②③④表述都正确。
19.C【解析】中国的特殊行政区不同于经济特区,它实行与祖国大陆不同的社会制度,
是“一国两制”的产物.不是对外开放政策下出现的,解除②。
20.A【解析】本题实际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世界经济的低迷会影响中国的发展,不
利于中国的发展,④应当解除,故选A。
21.(1)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自给自足;生产规模很小;精耕细作,
等等。(答出三点即可)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的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
夫的生产主动性。
(3)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表现: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违反了人民的意愿;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损害了人民民主;过分
强调了政治、经济因素,等等。(答出四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及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第(1)问中的诗体
现了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等特征。第(2)问中要留意“1984年”,联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即可作答。第(3)问要结合漫画的内容回答。漫画中“新农村规划
者”要求“限3个月建成2层楼”,这和“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所犯错误最为类似;
其共同的错误表现是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侵扰了人民利益,过分强调了政治、经济
因素等。
2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36-T1678-2022-水稻-草鱼轮作技术规范-江西省
- DB36-T1853-2023-平卧菊三七茶加工技术规程-江西省
- 2025年校园体育馆场地预约制度规范体育活动开展
- 传染病护理复习试题含答案
- 解剖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小学数学毕业模拟考试分数应用题专项试卷(含难题解析)
- 北京市通州区 2024-2025-2024-2025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少儿编程等级考试Python四级模拟试卷:函数与数据结构深度解析
- 2025年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试模拟试卷(行业分析与估值)-行业投资组合构建原则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成效评估试题
- GB/T 4340.2-2025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
- 普惠金融大学试题及答案
- 运营维护的合同范例共
- 2025年公共营养师考试的重点知识回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监理工程师职业能力测试卷:建筑工程监理质量管理试题卷
- 软件开发设计模式试题及答案
- 医生的个人成长经历自传范文
- 带状疱疹知识
- 2025-2030纳米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全媒体运营师运营管理技能试题及答案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