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加与减(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的内容:“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
“还剩下多少”(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可爱的小猫”主要
是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并理解得数是0的计算过程;“猜数游戏”“背
土豆”“跳绳”“可爱的企鹅”“小鸡吃食”这五个小板块主要是为了解决6~10
的加减法问题;“乘车”的情境中有三个知识点: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这
部分内容是对加减法运算的拓展。当然,由于数都在10以内,所以只要求直接写
得数。对于两步以上的运算顺序与格式,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再重点研究。此单元
还包括练习一、练习二、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等内容。本单元
主要知识点如下:
1.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
2.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减法的计算。
3.0的加减法。
4.6~10的加减法。
5.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6.做个加法表、做个减法表、整理与复习。
★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
形象的阶段,所以说,如何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是我们设计教学过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1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
的基础知识,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
活动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
系,使他们产生喜欢学、有兴趣学的情感。
★教学要求/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提出并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
问题。
3.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
意义。
4.在运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问题并进行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
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在具
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将计算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计算,允许学生有差异。本单元是学生学习
计算的开始,学生个人素质及生活环境的差异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程度
有所不同,对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引导学生不断进步,缩小学生间的
差距,增强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不断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
获得尽可能的发展和进步。
★课时安排/
1一共有多少1课时
2还剩下多少1课时
3可爱的小猫1课时
4练习一1课时
5猜数游戏1课时
6背土豆1课时
7跳绳1课时
8可爱的企鹅1课时
9小鸡吃食1课时
10乘车1课时
11练习二1课时
12做个加法表1课时
13做个减法表1课时
14整理与复习(一)1课时
15整理与复习(二)1课时
二J一井有多少二
〜一课时
教学内容■■翳
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加法的计算)。(教材第24~26页)
教学目标■■a
i.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
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2.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3.激发学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兴趣。
重点难点■■a
重点: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难点: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具学具
铅笔,花片。
****泰*奈*»****嫌*********************»*«寮***法***************************兴**<**********崇逑**
教学过程
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的左手有2支铅笔(板书:2),右手有3支铅笔(板书:3)。想
一想,如果合在一起,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一共有5支铅笔。
•3之后是4、5,一共有5支铅笔。
师:同学们说得对,可以合起来一起从头开始数,也可以接着其中的一个数往
后数,不管怎么数,都是一共有5支铅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共有
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数铅笔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
学生观察、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后面解
决问题做准备。
□I探究新知
1.认识加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花片摆一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的。(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摆法,关注学生有几种摆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摆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摆法:
•先摆3个红色的花片"再摆2个黄色的花片,合起来是5个。
•先摆2个黄色的花片,再摆3个红色的花片,合起来是5个。
(学生也可能用别的颜色去摆,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3个红色的花片、2个黄色的花片合起来是5个花片,
可以写成一个加法算式。(教师边板书边说)
3+2=5
加号
师:这个符号叫作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这个算式应该这样读:3加2等
于5o
2.看图画一画。
师:熊猫可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最喜欢吃竹子了。同学们看,图中的熊猫在干
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插图)
生1: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
生2: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除了可以用花片摆一摆帮助我们计算,我们还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帮
助我们计算。3只吃竹子的熊猫,我们就可以先画3个圆,2只玩皮球的熊猫,就再
画2个圆,合起来一共就是5个圆。同学们试试写出加法算式。
学生尝试写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把自己写的算式读给大家听?老师帮你写在黑板上。
(给学生充足的机会锻炼,多鼓励表扬。)
设计意图:交流活动既是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更是体会加法的意
义的重要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摆一摆,算一算。
(1)师: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24页最下面的习题,先摆一摆,再算一算。
学生可以直接看图写出得数,程度稍慢一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用花片摆一
摆,再进行计算。(也可以画出图形后再数一数)
(2)指导学生看懂教材第25页“试一试”习题的图意,并说一说,然后让学生
自己写出加法算式,交流结果。(如果学生出现把4辆汽车和1个交警加起来的错
误,教师要及时纠正,强调加法一定要把同类的东西加起来。)
(3)师:谁能告诉大家你觉得“1+4=5”这个加法算式可以表示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
•可以表示1个手指加4个手指,合起来是5个手指。
•可以表示1个大人与4个孩子合起来,就是5个人。
师:说说在这几幅图中,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说一
说”插图)
(表示1朵花和4朵花合起来,是5朵花;表示1只大母鸡和4只小鸡合起来,
一共有5只鸡;表示1个篮球和4个足球合起来,一共有5个球;表示先画了1个
圆,又画了4个圆,一共有5个圆。)
师:总之,加法算式就是表示把两部分数合起来成为一个数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技能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查,让学生再次感受两个数
合在一起用加法的过程,更深入地理解加法的含义。
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解决“一共有多少”这类问题,就是把两部分数
合起来成为一个数,要用加法算式计算。下课之后用你们充满智慧的双眼去观察,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看谁发现得最多。
板书设计■■m
一共有多少
◎◎◎◎◎
3+2=5
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课后反思
1.把学生已有的两个数合起来的经验与“一共”联系起来,为认识加法作铺
垫。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出加法,促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在生活
情境的支持下,更能顺利地建立"3+2=5”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理解加法的实
际意义。
2.由摆花片到实物图,再到看情境图,是学生认识方式的提高,因为能否看
懂图意,直接关系到能否列出加法算式。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和解决身边的问题,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数学奥秘
的欲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帮小鸟送信。
2+2
(考查知识点:5以内加法的计算;能力要求:能够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
2.在匚I里写上得数,并照样子连线。
3+2=0
(考查知识点:5以内加法的计算;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
B类
里填上“>”或“=”
2+1口23+2Q口2+22+3O4+I
1+1口2+14+1口4l+10s3口4+1
(考查知识点:5以内加法的计算及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能力要求:具备一定
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2.
1+2=3
2+2=4
2+3=51_________11+3=4
3+0=3
3+2=5
B类:>>==<><<
教材习题
教材第25页“练一练”:
1.2+3=5或3+2=52+2=44+1=5或1+4=5
2.52+3=5或3+2=5
3.3+1=4或1+3=43+2=5或2+3=5
4.原来有3只小兔子,又来了2只小兔子,一共有5只小兔子。有2个小铃
铛,再加上3个小铃铛,一共有5个小铃铛。画了2个圆,又画了3个圆,一共画了
5个圆。
5.3+2=5或2+3=51+2=3或2+1=3
6,HEEE
每次多2个。
7.答案不唯一,如:
1+2=3左边盘子里有1个梨,右边盘子里有2个梨,一共有3个梨。
2+1=3沙发上坐着2个大人在看电视,又来了1个小孩子,一共有3个人。
3+2=5桌子边有3个凳子,远处还有2个凳子,一共有5个凳子。
4+1=5窗台左边有4盆花,右边有1盆花,一共有5盆花。
2边剩下多少境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还剩下多少(减法的认识)。(教材第27、2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2.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3.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
重点难点■■翳
重点:通过情境教学,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纸牌,花片。
泰※米*泰・来泰泰泰崇家**朱※泰奈*逑泰泰米※泰冰奈米崇奈聚泰泰景※兴寮*泰泰*聚泰崇米茶寮*泰※案**■泰崇米豪泰・豪米奏米豪*家祭**奈宗※橐*洪豪柒*
[教学过程]■■Q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着几张纸牌,我闭上眼睛,你随便拿走几张,
我都能猜出来,你们信吗?谁想试一试?
找一两名学生抽纸牌。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吗?
如果学生说不知道,教师鼓励。
师:其实很简单,上完这节课,你们就都和老师一样聪明了。
如果学生说知道,教师就说:“你说一说老师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手里有几张纸牌自己知道,同学抽走后,老师一看手里剩
下几张纸牌,就能算出来了。
师:说得很对。老师就是这样算出来的。下面大家一起来帮果园里的两个小
朋友解决一下树上还剩几个苹果的问题,你就知道计算的方法了。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一起探讨的问题。(板书课题:还剩下多少)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用猜纸牌
张数做游戏的形式开始新课的学习,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愿望。
探究新知
1.认识减法。
(1)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美丽的果园里,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下来2
个,这时候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生:树上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呢?
师:对,老师也特别想知道还剩下多少。请你用花片摆一摆,告诉大家你是怎
么想的。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摆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树上还剩下多少个苹果的?你是怎么摆花片的?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从图中的树上数了数,1、2、3,还剩下3个苹果。
•我是先摆出了5个花片,拿走2个,还剩下3个花片。
•我是先把5个花片放在一起,然后拿走2个,还有3个。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知道吗?除了这种摆花片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
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如用画图的方法。
一边讲解,一边板演。
师:先画5个圆表示原有的5个苹果,掉了2个,就把2个圆画上斜线表示去
掉了2个。
OOO&0
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有3个,可以列算式:
5-2=3
减号
师:认识吗?它叫作减号,表示去掉的意思。这个算式读作:5减2等于30
要求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出减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
于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2)出示课件。(教材第27页“还剩几块奶酪”情境图)
师:同学们,图中的小老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它在干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哪
些数学信息?
生:小老鼠发现了5块奶酪,它非常想吃,所以很高兴。小老鼠马上搬走了2
块。
师: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生:还剩下几块奶酪?
师:是啊,老师也很想知道,还剩下几块奶酪呢?画图试试看,能写出减法算式
吗?
关注学生画图计算的过程,适时指导。
2.画一画,算一算。
(1)师: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27页最下面的习题,先画一画,再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指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然后订正。
(2)指导学生看懂教材第28页“试一试”的图意,然后说一说。同时,让学生
自己写出减法算式,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及动手操作活动,促使学生深入体会减
法的含义就是去掉、拿走的意思。
(3)师:你觉得“4-1=3”这个减法算式可以表示什么呢?出示课件。(教材第
28页“说一说”插图)
学生可能会说:
•原来有4个桃子,被小猴子吃掉1个,还剩下3个桃子。
•原来停车场停着4辆汽车,后来开走了1辆,还剩下3辆汽车。
•大树上原来有4只小鸟在休息,飞走了1只,还剩下3只小鸟。
•画了4个三角形,用斜线画去了1个,还剩下3个三角形。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技能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查,让学生再次感受从一个
较大的数中去掉一部分是用减法计算,更深入地理解减法的含义。
[31课堂总结,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解决“还剩下多少”这样的问题,就是从原来的
大数中拿走一部分,要用减法算式计算。今后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减
法的应用很广泛,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
5-2=3
减号
读作:5减2等于3
课后反思
1.观察交流情境图中的信息,一方面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是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来的。教师作为参与者,帮助
学生从实物演示过渡到脱离实物,理解减法的意义,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
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运用到数学,体会到生活化的数学及数学的生活化。
2.根据学生爱玩、好奇、好胜的天性,把单调的减法口算练习通过多种多样
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
的价值,培养数学学习的信心。
3.通过简单的利用情境图教学,让学生观察情境凰说一说图中蕴含的数学
信息,提出问题,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从简单的计算题中引导到应用题上,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为今后学习应用题、解决
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作业新设计■・口
A类
吃水果。
(考查知识点:会写5以内的减法算式;能力要求:能够根据实际情境写出正
确的5以内的减法算式。)
B类
1.把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回四网
四日运
(考查知识点: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能够熟练口算5以内的加减
法。)
2.分帽子。
(考查知识点:运用5以内的减法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能够根据减法的含义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5-3=24-2=2
2.3-1=2
教材习题
教材第28页“练一练”:
1.3-1=2或3-2=15-2=3或5-3=24-1=3或4-3=1
2.3后2个小题答案不唯一,如:画掉1个,列式为5T=4;画掉3个,列式
为5-3=2o
3.4-1=3或4-3=13-1=2或3-2=1
4.盘子里有5块西瓜,小朋友拿走了1块,盘子里还剩下4块西瓜。
原来有5个足球,被小熊踢走了1个,还剩下4个足球。
画了5个圆,用斜线画掉了其中的1个,还剩下4个圆。
5.3-2=1或3-1=2
6,EEKE
每次少1支。
7.2+2=45-3=25-4=1
5-1=41+4=54-2=2
-3可爱的加癌途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可爱的小猫(得数是0的减法)。(教材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情境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3.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难点: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教具学具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讲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谁能告诉大家,小猫为什么一
条鱼也没钓着?
学生可能会说:
•因为小猫不专心,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所以没有钓着鱼。
•因为小猫还小,还没有学会钓鱼。
师:说小猫还小,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小猫长大了,还是这样不专心,
你们想会怎么样呢?
生:还是会钓不到鱼。
师:对!所以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了,都要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大家可不
能像小猫那样不专心哪!根据“小猫钓鱼”中的妈妈钓了3条鱼,小猫一条鱼也没
钓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设计意图: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要专心的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生: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师:问题想得好,这也正是老师想提的问题。你们会列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想法?怎么列的算式?
学生可能会说: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妈妈钓到了3条鱼,列算式就是0+3=3。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并
解决问题,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并且在互相倾听的过程中,学会有关0
的加法。
师:太阳快落山了,小猫和妈妈回到家。妈妈把3条鱼做好了,出去办点事。
小猫在家等妈妈,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没有回来,小猫可能会怎么做呢?你们想
知道吗?看动画吧!(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
师:结果怎样?
生:小猫把鱼吃完了。
师:3条鱼都被小猫吃了,那么列式就是3-3,一条鱼也没有,就用0表示,所以
3-3=0。得数是0,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重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增强故事的趣味性,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提供数学信息。
探究新知
1.进一步学习减法。
师:怎么最后成了0条鱼了?我们再次看动画,研究研究这是怎么回事。出示
课件。
看完动画,让学生讲一讲这个小故事,注意提炼其中的数学信息。
师: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等妈妈等得实在着急了,就吃了1条鱼,这时你
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还剩多少条鱼?
师:是啊!老师也想知道这时还剩几条鱼。计算还剩下多少,我们应该用减法,
谁能把算式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1=2。
师:小猫等着等着,又想吃鱼了,可是妈妈还是没有回来,于是小猫又吃了1
条鱼,这时还剩几条鱼呢?该怎么列式呢?
生:2-1=1,还剩1条鱼。
师:看最后一幅图,小猫又吃了盘子里的最后1条鱼,还剩多少条鱼呢?该怎
么列式?
生:1-1=0,还剩0条鱼。
师:开始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如果只看第一幅图和第四幅图的情
境,就列式为3-3=0;如果只看第二幅图(盘子里有2条鱼)和第四幅图的情境,该
怎么列式呢?为什么?
生:2-2=0,因为第二幅图中盘子里有2条鱼,第四幅图中2条鱼被小猫吃了,
所以说是2-2=0,最后一条鱼也没有了。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再次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多
角度看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把计数器上的5个珠子,分
开拨成了4个一堆和单独的1个,你能用我们学的数学知识列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可能会说:
•4+1=5
•1+4=5
,5-1=4
,5-4=1
(以上算式都可以,回答多的学生要多鼓励。)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能想出这么多种算式,如果老师把珠子拨成3和2,又该
怎么列式呢?
(以下几个算式的教学过程基本类似,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不
用再一一详细讲解。)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每幅图可以列出的四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应该能看出加法算式的两个数位置交换了,结果得数没变;至于加减法
的互逆关系学生可能看不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加法算式可以倒回去变
成减法算式,减法算式也可以倒回去变成加法算式,没必要告诉学生专业的术语,
学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行。
设计意图:借助拨珠算数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列式计算,并从中体会
数的分与合和加减法计算的密切联系,渗透加法交换律与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
想。
3,试一试。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套圈游戏吧!套圈是一项健康有趣的娱乐项目,你看这个
小朋友的手里拿着几个圈?(出示课件)你们猜一猜,他可能套上几个?(拿着4个
圈,可能套上1个,也可能套上2个……)
(1)当小朋友套上1个圈时,你能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
(1+3=4或3+1=4,4-1=3或4-3=1)
(2)当他套上2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
(2+2=44-2=2)
(3)当他套上3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
(1+3=4或3+1=4,4-1=3或4-3=1)
(4)当他把所有的圈都套上时,该怎么列式呢?
(0+4=4或4+0=4,4-4=0或4-0=4)
设计意图:通过对套圈游戏多种可能性的猜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
系,借助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课堂总结TF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得数是0的减法,知道了当把所有的物体都拿走以
后,一个也不剩了。也就是说,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就是0o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得数是0的减法)
3-1=2
2-1=1
1-1=02-2=03-3=0
1+4=54+1=5
5-1=45-4=1
课后反思■■■
1.教学过程中安排“小猫吃鱼”这样一组动态的连续故事情境,让学生从中
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同时,也通过一组动态的情境,逐步引出得数是0的减法
算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既掌握了知识,又激发了继续探索的主动性和
自信心。
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理解事物的数量变化,有利于学生列出算式。结合具
体情境学习得数是0的计算,使学生理解计算的实际意义。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练一练。
1+0=1-0=3-3=
2+0=2-1=4-4=
(考查知识点:得数是0的减法的计算;能力要求:能够熟练计算得数是0的减
法。)
B类
1.看图列式计算。
QQDQQD
QQDQQD
(考查知识点: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能力要求:能看图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列出多种算式。)
2.你能用2、3和5写出四个不同的算式吗?
(考查知识点: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能力要求:能够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解
决简单的问题。)
参考签嚓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10210
B类:1.1+4=55-1=4
4+1=55-4=1
2.2+3=53+2=5
5-2=35-3=2
教材习题
教材第31页“练一练”:
1.55T=4或5-4=14-2=22-2=0
2.4+1=5或1+4=55-1=4或5-4=1
3.3134
5110
0000
4.5-4=1差1个杯子。
5-3=2差2把勺子。
舞习★
一课时
教学内容■■B
练习一。(教材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a
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具学具■■■
卡片。
********松来廉*拳*4Hl保***聋*****来米来***兴**********崇亲*****^※※*奈*泰泰**半**的|佛********寮裾**********
教学过程■■a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大家好好回忆一下,
还有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小组讨论之后,把问题汇总一下告诉
大家。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组织交流,汇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0?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哪些算式的得数是2?哪些算式
的得数是3?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你们的水平好高哇!好,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练习课要总结的主要内容了,同学们
可要积极参与哟。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练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
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1.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用什么方法能准确地进行列式计算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图画容易列式,看图数一数就能写出正确的得数。
•图中的物体如果是两堆,算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计算;图中的物体如果画
掉了一些,或者用虚线圈起来一些,就是用总数减去画掉的或圈起来的,用减法计
算。
•可以摆花片或者画图形帮助我们计算。
•还可以数手指帮助我们计算加减法。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懂题意,看看要求我们算
什么,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请打开教材第32页,看第3题,
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这一阶段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为今后学习6~10的
加减法的计算打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为逐步自我提高奠定基础。
2.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
师:老师手里有一些卡片,上面写着我们学过的加减法算式,我们现在就以得
数为准,挑出其中得数是0的算式。(把卡片贴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经过计算能选出0+0=0、1-1=0,2-2=0、3-3=0、4-4=0、5-5=0。
师:得数是1的算式呢?
学生经过计算就能顺利地按要求挑选出算式,这样就能把算式以得数为准进
行归类。其他问题的教学方法与上面类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为教材第33页第9
题的解答做准备,降低解题难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堂总结
师:今天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知道了可以通过摆花片、画图形等方法解决问
题,还以得数为准对我们学过的计算进行了梳理,很有条理,老师真高兴!相信有
了刚才的总结归纳,我们再解决教材“练习一”的习题就轻而易举了,但别骄傲,
只有细心才能都做对。
板书设计
5以内加减法的练习
解决问题的方法
OOOOO
3+2=5
5-3=20+0=00+1=10+2=20+3=34+0=40+5=5
1-1=01-0=11+1=21+2=31+3=41+4=5
2-2=02-1=13-1=24-1=32+2=42+3=5
3-3=03-2=14-2=25-2=35T=45-0=5
4-4=04-3=15-3=2
5-5=05-4=1
课后反思
1.这样由情境图到画图形,再到数字列式,最后又回到理论的总结与提升,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探索其中蕴涵的规律,进而解
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为全课的主线组织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又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积
极主动性高,有兴趣投入其中,收获才会更有价值。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教材第32页第1题。
(考查知识点:看懂图意并列式计算;能力要求:能够根据情境图解决问题。)
B类
1.教材第32页第2题。
(考查知识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力要求: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结
合具体情境叙述算式表示的意义。)
2.教材第33页第9题。
(考查知识点: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4=5或4+1=55-3=2或5-2=3
B类:
1.有3只小绵羊,又走来2只小山羊,一共有5只小羊。
左边的鱼缸里有3条金鱼,右边的鱼缸里有2条金鱼,一共有5条金鱼。
原来有4只小鸭子在一起游泳,游走了2只,还剩下2只小鸭子。
画了4个圆,画掉了2个圆,还剩下2个圆。
2.答案不唯一,如:
1号盒子里可能有3-2=1、4-3=1、5-4=1、1+0=1>1-0=1、2T=1、0+1=1。
2号盒子里可能有1+1=2、2-0=2、3-1=2.4-2=2.5-3=2、0+2=2、2+0=2o
3号盒子里可能有3+0=3、4-1=3、5-2=3、3-0=3、2+1=3、1+2=3、0+3=3o
4号盒子里可能有4+0=4、4-0=4、1+3=4、2+2=4、3+1=4、5-1=4、0+4=4o
5号盒子里可能有1+4=5、0+5=5、5-0=5、3+2=5、4+1=5、2+3=5、5+0=50
教材习题
教材第32页“练习一”:
3.3+2=55-3=2
4.4515
3230
5313
5.14
1076
4578或8754
6.每次少2个。
每次多2个。
7.3+1=44-2=25-4=13+2=5
5-2=31+4=53-1=25-5=0
8.55-1=44-2=22-2=0
:*5猾数游戏论
*-WB4
教学内容■■题
猜数游戏(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材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
(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
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学生猜数。)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均不是十
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
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
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手里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里有2颗棋子。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
的。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
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
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里有几颗棋子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还剩3颗棋子。
•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画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还剩下3
颗。
•可以列式算出来:6-3=3。
(学生的回答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2.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你有哪些分法?
生1:可以一只手里面放0颗,另一只手里面放6颗。
生2:可以一只手里面放1颗,另一只手里面放5颗。
生3:可以一只手里面放2颗,另一只手里面放4颗。
生4:可以一只手里面放3颗,另一只手里面也放3颗。
生5:可以一只手里面放4颗,另一只手里面放2颗。
生6:可以一只手里面放5颗,另一只手里面放1颗。
生7:可以一只手里面放6颗,另一只手里面放0颗。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
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据你们的分法能填好这个表格吗?试试看。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左边盘子里有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
生2:原来有6只小猫在一起玩,后来有4只小猫跑走了,现在还剩2只小猫。
设计意图:在猜数的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
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一个算式代表一次猜数的过程。分棋子活动是为了让
学生体会6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31课堂总结,1!
师:同学们,大家能把前面学习的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到“得数是6
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真棒,如果能巧妙地加以
运用,相信你能解决很多的问题,继续努力吧!
板书设计■■■
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j•••
•••:1_________J
4+2=66-3=3
课后反思
1.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在一种活泼、开放、
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让每个学生在玩的
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新知识,教学效果比枯燥乏味的说教印象更深刻、更好。
2.采用分棋子的方法教学过去枯燥的“数的分与合”,不仅使学生明白了数
的分解与组合,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更能有效地促进学
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从而高效率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鹭
A类
看图列式计算。
?只
6只
□oD=D
(考查知识点: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能力要求:会计算得数是6的加
法及相应的减法。)
B类
先画一画,再列算式。
(考查知识点: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能力要求:会计算得数是6的加
法及相应的减法。)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6-4=2
6。-2=460-3=3
教材习题
教材第35页“练一练”:
1.5+1=6或1+5=66-1=5或6-5=1
3+3=66-3=3
2.答案不唯一,如:
(1)左边盘子里放0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放6个苹果。
(2)左边盘子里放1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放5个苹果。
(3)左边盘子里放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放4个苹果。
(4)左边盘子里放3个苹果,右边盘子里也放3个苹果。
(5)左边盘子里放4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放2个苹果。
(6)左边盘子里放5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放1个苹果。
(7)左边盘子里放6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放0个苹果。
3.有1只松鼠妈妈,给5只小松鼠送来了一盘水果,图中一共有6只松鼠。
一共有6只小鸡,其中有1只鸡的颜色与其他5只不相同。
4.3606
5646
6.只要两人说出的数字相加得6就对,答案不唯一。
嘉6背土豆3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背土豆(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a
i.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Q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翦
棋子,课件。
*兴?iHif**崇泰崇兴*泰*****崇*率**崇案*****来宗家崇柒*泰*柒寮谏**奈豪※奈奈兼泰奈宗亲奉*奈****泰案**崇※亲*崇*泰***兴柒4素**崇豪**
教学过程■■翳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
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境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
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
课,在观察情境图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
师:这也是老师想问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
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
列式是5+2=7o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
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
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数一数还剩
6颗棋子,所以7-1=6□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数一数还剩6
个圆,所以7-1=6。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1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
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
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表示?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
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土豆也没有
To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
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
小鸡。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
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
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31II课堂总结TI
师:同学们,大家能把前面学习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
及相应的减法计算”中,希望今后大家能巧妙地加以运用,解决更多的问题!
板书设计
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OOC
OOO
课后反思・・圈
1.通过创设小老鼠背土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调动了学生
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再次仔
细观察每一幅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明白动手做一做
能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阳光学院《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光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建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宁津县保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毕业年级英语试题学科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测试含解析
-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建筑遗产保护》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影视摄像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5届高中毕业班5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ntP第18章
- 木材加工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考核试卷
- 电动剃须刀刀网修理技巧考核试卷
- GB∕T 10544-2022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液压型 规范
- 对通信企业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 路遥《人生》(课堂PPT)
- 仁爱初中英语单词汇总按字母顺序排页
-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来之不易的粮食----(22张)ppt
- 普通话朗读技巧语调
- 英语经典美文诵读100篇 英语经典美文.doc
- 嵌体和高嵌体PPT课件
- CPK计算表格EXCEL格式-自动套用自动计算分析
- 32式太极剑剑谱
- 初一新生军训的培训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