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研究——结题报告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李静波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方兴未艾。金融危机,使得各国企业举步维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那些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之人,才有可能在这竞争剧烈的动乱环境中独善其身。所以,学习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尤其是在我国高考制度的前提下,一考定终身。可以说,能够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是所有学生的迫切需要。
而现实呢?走进学校,我们看到大多数学生都饱受学习压力之苦,教师感慨学生不愿意学习,不好好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抱怨作业太多,压力太大,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我们不禁要问:学习到底怎么了?
学习,广义上讲是指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理解就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取知识使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产生积极改变的过程。
学习效果〔在学校主要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的好坏受许多因素制约,其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学习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策略和认知思维工具的有机组合。
不同的学生,由于受到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或无意识地采用着不同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学习效果的差异,进而对学生自身的进一步学习和个体开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全面的了解、客观的诊断、有效的评估和针对性改善与优化等工作〔这就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因为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共识,因此国内外教育专家对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很多。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等等,千百年来对学者产生极大影响。
在西方哲学思想中,学习问题也是被讨论的一个重要主题,涌现出大量的理论流派。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对人的思维和记忆的探索到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用统觉说说明了学习和记忆的心理学机制,以及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根据其哲学观对学习的核心成分——反省思维和解决问题过程的经典概括;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的学习强化定律等等,到近代,由于认识到学习问题的及其复杂性,不可能用一种理论解释全部的学习现象,所以必须对学习作分类研究,于是出现了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乔纳森和特斯默的分类系统。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等等。
近十几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特别是对大脑研究技术的创新,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的飞速开展,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领域最前沿、最重要、最活泼的学科之一。为人们认识脑的活动机理与学习的内在机制、脑结构与功能随着学习所发生的变化及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等为儿童和成人的学习与开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方面研究有代表性的学者有DavidA.Sousa《HowtheBrainLearns》,EricJensen《BrainCompatibleStrategies》,雷纳特-N-凯恩《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EricJensen《TeachingwiththeBraininMind》,还有PatriciaWolfe《脑的功能——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课堂实践》,SherlyFeinstein《基于脑科学研究的青少年教学方法》,新西兰的克里斯蒂-沃德《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等等。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于学习的奥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得出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重大影响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许许多多有深刻见地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学习理论层出不穷、浩如烟海!
但是,对于那些工作在一线的十分繁忙广阔学科任课教师、对教育理论陌生又头疼的学生家长、特别是对于尚且处于知识萌芽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而言,那些“著名的教育理论〞显得太厚重、太深刻、太理论化了。尽管人类社会已经有这么多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尽管我们的社会拥有着这么多浩如烟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以及教育科研成果,但是看看目前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看看面对成绩单无可奈何的学生家长、看看忙碌在教学一线任课教师的疲惫和无奈,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却是如此地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因此,我们认为广阔的中小学生需要的不是大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具有可操作性强的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
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针对老师、学生和家长对学习方法缺乏指导的客观情况,我们提出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研究课题。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就是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将国内外学习理论系统化、具体化、平民化,在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模型的根底上,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客观的诊断、有效的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改善与优化建议,提供可操作性强的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学习方法改良方案。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学生缺乏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学习方法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人通过以视觉、听觉、触觉为主的感觉器官从外部获取讯息,经由神经传输系统传入大脑,大脑在根据其内部储存的原有的相关信息〔或知识〕对新获取的讯息进行判断、分析并赋予意义,然后进行分类或归类,使得新讯息与原有的相关信息产生链接,从而在大脑内部形成新的脑神经链接与神经网络。这样,人对相应事物的理解认知便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或新的阶段,并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人今后相应思维和行为。知识就是这样在原有知识的根底之上一点一点地在大脑中完成的新的构建等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总之,学习就是大脑把感觉通道获取的外部讯息加工成内部信息、构建新链接并赋予意义的过程,其结果是使自己的认知模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发生相应的改变。
因此,研究学习方法,必须沉下心来,回归最原始根本。从大脑的生理机制和工作原理、人的感知通道与认知模式、人的思维模式、认知心理学等等开始。弄清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根本过程,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包括:脑神经学的根本理论、人的认知模式、人的思维模式、人的行为模式、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NLP神经语言学等等。四、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针对目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法缺乏、学习期望很高等一系列矛盾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就是:
1、设计出一套具有一定科学性、系统性的学生学习方法评价体系;
2、形成具有一定有效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模型。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了提高针对这个复杂的学习过程研究的有效性,抓住主要矛盾,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简要归纳如下:
1、影响学生学习因素分析研究;
2、学习方法过程性〔主要针对流程与环节〕分析与研究〔重点研究〕;
3、学习方法结构性分类与研究;
4、学习方法有效性〔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的研究;
5、学习模式的适应性〔学习模式在不同群体有效性的差异〕研究;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本课题主要采取观察法、调查法(访谈和问卷)、数据分析法和模拟试验法。
观察法,就是通过教师、家长等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来评估其学习状况,主要是课堂听课状况、答复以下问题状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调查法主要是访谈和问卷。访谈重点是对家长的访谈,通过对家长的访谈了解孩子在家里时的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法的调查对象是学生,通过针对学生设计的一系列问卷,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靠直觉答复,进而了解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数据分析法,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来进行研究,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为了使本课题的研究科学有序有效,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㈠实际调查㈡理论研究、㈢模型建立、㈣问卷设计、㈤问卷调查、㈥数据分析、㈦意见反应㈧结论与反思
㈠实际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开始研究课题时,首先深入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实际调查研究,调查年级为小学五年级、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共三个年级,学生总数为2000多人。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比拟突出的问题有:
第一、学生们普遍感觉学习负担较重,尤其是课后作业量比拟大。占被调查总数的87%。
第二、学习时间占学生整个时间比拟多,学生休息时间缺乏,课余活动时间很少。占被调查总数的82%。
第三、学生考试压力较大,考试焦虑情况较多。占被调查总数的71%。
分析,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大环境来说,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过大是每个家长和学生不可回避的。学校方面也难以摆脱升学考试的困扰,社会评价学校质量的好坏主要看升学率,因此老师面临巨大的工作要求,不得不给学生留下过多的学习任务。学生自己虽然希望成绩优异,但是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更是苦不堪言。在暂时不能改变社会大环境的前提下,作为学生该做些什么以及怎样去做才能够解决目前的困惑呢?也就是说,怎样解决学习负担学习压力普遍过大的问题呢?
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作为教师,要研究教育教学内在规律,通过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使得学生在课内就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学习有关科学用脑的知识,改良或提升学习方法学习技巧,进而提升学习效率。这样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就可能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更加轻松,更加自信。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本课题以学生学习方法为切入点,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
㈡理论研究
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发现了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解决问题还要从学习本身的内在规律开始。本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主要是围绕对学习的内在本质规律的认识开展理论研究。
尽管目前在社会上,有很多学者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解决之道,例如: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等等,但我们认为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对问题本身有深刻的认识,要想解决学习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学习到底是什么?人的学习是通过哪些器官来完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器官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它们又是在什么样的生理机制的根底上完成学习动作的?这些器官之间是怎样相互协调配合的?在学习过程中,人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存在于人的哪些器官里?这些变化对人今后的思维和行为又将产生哪些影响?这些变化的规律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怎样的启示?对照上述内在的学习过程的认识,我们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符合科学的成分?又有哪些不够科学需要改良的地方?到底什么是知识?是么是教育?教师们究竟应该教学?学生们究竟应该怎样学习?
对这些问题的思索是解决学习问题的根底。围绕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理论学习研究。
㈢模型建立
在前一步骤理论学习研究的根底上,我们对学习的一些根本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活动的器官、特别是大脑的活动机制有了新的了解,在这些新认知的根底上,整理出人的认知模式、人的思维模式和人的行为模式。最后建立了学生学习方法模型。这一学习方法看似简单,却内含乾坤。它是以大脑认知过程的内在规律根底,又结合学校实际教学的进程安排,去掉华而不实的成分,简化而成的操作性强的可执行的一套方法。通过几期试验班的实际应用,85%以上的学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其余的效果不明显的学生主要是因为没有严格坚持执行。现简介如下:《良性循环学习法模型》:简要说明:1、
这个学习方法反映了一个动态的学习环节。符合学校学习活动安排规律。2、
整个循环从预习开始。预习,为听课做必要的准备,作为学习的开始前,起到给大脑热身并扫除听课障碍的作用。3、
听课:是学习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4、
复习:稳固听课效果的必备环节,并弥补听课没有解决的问题,为下一环节-作业做准备。5、
作业:强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检验听课效果。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6、
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大脑中将知识前后串联起来,并将相关的知识点和问题点联系起来,建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7、
考试:对阶段性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反应回来的成绩可以作为调整下一步学习活动的依据。通过几轮的实践检验,上述学习方法模型为学生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学习方法,参加过为期一整天的真对该模型的详细训练课程后,大多数学生了解了该模型的每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和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执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㈣问卷设计
事实证明,很多学生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达在上述模型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当中。也就是说目前有很多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考试等环节中存在问题,如果把这些环节中的问题给予有效解决,那么学生的学习方法就会得到改良,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改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高。
既然如此,那么对于处在学习困难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方法上哪些环节存在问题呢?如果存在问题的话,问题的类型是怎样的呢?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解决和改良的方法是什么呢?
为了能准确地找出这些问题,查找出问题的类型,分析出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我们在第四阶段进行了问卷设计。围绕着影响学习成绩的结构性因素〔例如认知模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以及心态等等方面〕和流程性因素〔学习循环的六个环节〕设计了上百道问卷题目,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性调查。
㈤问卷调查
将设计好的问卷发给学生,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卷。在这个环节中,告诉学生,问卷只是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反映出来的只是他的一些特征,有些特征甚至是先天的。并不是说谁好谁坏或谁比谁强等问题,因此要求学生真实客观地答复以下问题。并且尽量用直觉来答复以下问题以获得更加真实的数据。
㈥数据分析
第六个阶段是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针对第五阶段问卷调查所反应回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判断学生在学习方法的哪个方面存在着问题?问题的类型是那一种?程度如何?原因是什么?这一过程属于诊断环节,一方面对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另一方面对整体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摸底统计,看一看哪些问题是普遍问题,哪些问题是个别问题。数据分析根据统计学原理,采用数据库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㈦建议反应
当学生问卷的数据分析完成后,每个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根本可以判断出来。这样就可以针对该生具体存在的问题给出指导性建议,这个指导性建议就是建议反应。
建议反应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行为层面的,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建议反应的要求改良其学习行为,进而改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对反应回来的建议能够认可并接受,其中一局部学生能够根据建议改良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取得良好效果。另外,通过和局部家长及老师的座谈交流,发现学生在学习主动性、课堂听课效果和课堂活动、课后作业等方面确实和以前相比有所改良。
㈧结论与反思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对前面七个环节的科研工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并反思本课题研究各个环节的成就和失误。特别是对学习方法模型在改良学生学习状况方面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八、课题研究成果本课题是在2008年11月16日申报、并于2008年11月30日批准的。但是作为一名教研员,我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因此下手较早,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料,这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是个很有利的前提条件。本课题经过以下几个步骤:㈠实际调查㈡理论研究㈢模型建立㈣问卷设计、㈤问卷调查㈥数据分析㈦意见反应㈧结论与反思。得出了一些结论和成果,现介绍如下:
第一、通过实际调查分析,我们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
从统计学的意义上来讲,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学习方法之间呈正相关性。也就是说学习方法得当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往往比拟理想;相反,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其学习方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关数值在67%到86%不等。不同的年级的学生这一相关性也有所不同,其中小学生的相关性较弱,占67%左右,高中生的相关性较强,占86%左右。这进一步说明,学年越高,越应注重学习方法。只有科学有效地学习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第二、关于学习方法我们得出第二个结论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或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以科学用脑、友善用脑为依据的。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人通过以视觉、听觉、触觉为主的感觉器官从外部获取讯息,经由神经传输系统传入大脑,大脑在根据其内部储存的原有的相关信息〔或知识〕对新获取的讯息进行判断、分析并赋予意义,然后进行分类或归类,使得新讯息与原有的相关信息产生链接,从而在大脑内部形成新的脑神经链接与神经网络。这样,人对相应事物的理解认知便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或新的阶段,并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人今后相应思维和行为。因此,学习是以大脑为主的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必须以科学有效地运用大脑为前提,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以科学用脑、友善用脑为依据的。
第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是:良性循环学习法。
在教育理论、学习理论、脑神经学等理论学习研究的根底上,结合学校的教学活动规律,根据人的认知模式、人的思维模式和人的行为模式,建立了学生学习方法模型。这一学习方法看似简单,却内含乾坤。它是以大脑认知过程的内在规律根底,又结合学校实际教学的进程安排,去掉华而不实的成分,简化而成的操作性强的可执行的一套方法。通过几期试验班的实际应用,80%以上的学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其余的效果不明显的学生主要是因为没有严格坚持执行。
《良性循环学习法模型》:
具体应用方法见前面〔第5页〕
第四、本课题研究成果之二:在本课题研究实验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体系。
作为学生学习状态评价体系的最重要的组成局部,学习方法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很多学生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达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也就是说目前有很多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考试等环节中存在问题,如果把这些环节中的问题给予有效解决,那么学生的学习方法就会得到改良,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改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高。既然如此,那么对于处在学习困难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方法上哪些环节存在问题呢?如果存在问题的话,问题的类型是怎样的呢?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解决和改良的方法是什么呢?
为了能准确地找出这些问题,查找出问题的类型,分析出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我们在第四阶段进行了问卷设计。围绕着影响学习成绩的结构性因素〔例如认知模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以及心态等等方面〕和流程性因素〔学习循环的六个环节〕设计了上百道问卷题目,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性调查。调查结果汇总成数据库,并应用数据库软件进行分析。由这样的问卷体系和数据库分析体系共同构成了一套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体系。第五、从效果来看:良性循环学习法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通过几轮的实践检验,上述学习方法模型为学生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学习方法,参加过为期一整天的真对该模型的详细训练课程后,大多数学生〔占参加总数的95%以上〕了解了该模型的每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和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执行,大多数学生〔85%以上〕的学习状态明显改良,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这一点通过与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访谈可以得到证实。这说明,良性循环学习法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以上五点是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结论、成果和成效的归纳总结。由于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很宽泛的领域,所以涉及到的范畴、学科和技术面比拟广,这里有脑神经学、神经语言学、心理学、教育理论、学习理论、认知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以及中小学个学科特点等等,所以把这些复杂要素统一整合在一起并形成简单易行的学习方法模型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这里,要感谢《开展性根底教育学校评估研究》总课题组所有专家的专业指导和耐心帮助、感谢本子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辛勤努力、感谢对本课题研究提供方便条件的有关学校。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本课题作为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研究,虽然在整合在脑神经学、神经语言学、心理学、教育理论、学习理论、认知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以及中小学个学科特点等方面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和创新研究,但是由于时间和资源的原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良。
其中最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习方法评价体系中的调查问卷需要改良。因为本套学生学习方法评价体系是面向中小学生的,但事实上,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具有一些差异性,而使用同一套问卷体系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适应性较差。具体地说,问卷题目可能对于初中生特别是高中生比拟适合,他们更容易理解问卷题目的含义,而对于局部小学生来说,可能在理解问卷题目含义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所以,今后的改良设想是增设三个不同版本的问卷体系,分别针对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设立各具特色的问卷体系,并相应地针对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创立三个版本的学习方法模型及训练课程。这样,就会使得本课题的成果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相信这样对于指导和改良学生的学习方法会去的更加显著的效果。十、参考文献本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中,借鉴的大量的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的思想智慧。在此,向所有为人类幸福和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厨师餐饮行业厨艺大赛组织合同
- 2025年度股东协议补充协议:针对公司分立、合并后的股权处理
- 二零二五年度数字经济干股股份合作协议
- 第二单元第四节《视频声音显效果-插入音视频超链接》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西交大版(201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二零二五年度全球供应链风险管理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化停车服务车位租赁协议
- 2025年度时尚品牌店铺经营合伙协议书
- 2025年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汇编
- 《移动网络规划与优化》课件 项目三 移动网络规划 任务1 了解无线网络规划
- 第三单元 第四课 草原人家(第2课时 现代化牧场)教学设计-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 2024-2034年中国注射用赖氨匹林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供应链可持续采购实践
- 菌菇智慧方舱栽培及食用菌菌包中心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生物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园林垃圾处理政策解读
- GT 42456-2023 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信息安全 IACS组件的安全技术要求
- 《胎心监护及判读》
- 养老院管理-护理员-绩效考核表
- 奥尔夫技能考核方案
- 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教案
- BPO糊的生产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