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广化变电站、110kV 城双广1957线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110kV广化变电站、110kV 城双广1957线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110kV广化变电站、110kV 城双广1957线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110kV广化变电站、110kV 城双广1957线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110kV广化变电站、110kV 城双广1957线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编号:3380c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建设单位(盖章):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6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专题一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附件附件2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温州市电力工程布点及通道规划(修编)的批复附件3环境质量现状检测报告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3变电站评价范围示意图附图4项目所在位置环境管控单元图(带底图)附图5项目所在位置环境管控单元图附图6项目所在位置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图附图7项目所在位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图附图8项目所在位置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图110kV广化变电站、110kV城双广1957线/建设地点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松台街道广化站址中心:(120度37分58.479秒,28度0分37.912秒);0分14.946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161输变电工程(m²)/长度(km)总占地面积6800m²/路径长建设性质☑新建(迁建)口改建□扩建口技术改造建设项目☑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备案)部门(选填)/备案)文号(选填)/总投资(万元)环保投资(万元)环保投资占比(%)17个月□否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应设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无无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9号),本项目属于“电网改造及建设”类项目,属于“鼓励类”。本工程的建设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程建设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要求。(1)选线合理性分析区等环境敏感区,工程建设不涉及0类声环境功能区。综上所述,本工程选址选线具有环境合理性。(2)环保措施设计合理性分析本工程对于施工期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了植被恢复根据现场检测,项目运行期电磁环境和声环境均满足相应标准限综上所述,本工程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HJ1113-2020)中的相关规定是相符的。(1)生态保护红线相符性本工程涉及“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生活重点管控区(ZH33030220004)”见附图5。不涉及温州市(2)环境质量底线相符性(3)资源利用上线相符性(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符性本工程涉及“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生活重点管控区(ZH33030220004)”,本项目与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相符性分析见表1-1。 综上,本工程的建设符合《浙江省温州市“三线一单”生态5“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一单元管控“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要求编码名称行政区划管控空间布局约束管控资源开发效省市县浙江省温州市区生活重点管控区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重点管控4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新建二州市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禁止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禁止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禁止影响水系安排污设施;禁止)其他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口应限期纳管。颁布一年内本管控单元按照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只能在原址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臭、噪声等环境影响。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险的有毒有害和易燃易关闭已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其退出用定许可占用水域;除防洪、重要航道必须的护岸外,禁止非生态型河湖堤响河道自然形态和河湖海水生态(环境)功能。电力基础设施类项目,不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执行《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17年修订),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85.9平方米。110kV广化变电站、110kV城双广1957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110kV广化变电站已于1996年10月投运、110kV城双广1957线已于2017年12月投运,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见表2-1。变电站110kV广化变电站,主变户外布置,建设2台变压器110kV城双广1957线路径长度约0.9km,全部为电缆线路辅助本项目没有建设专用施工道路,利用城市道路进行施工变电站施工期间设置1处,面积约1000m²公用围墙生态恢复系统。固废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站内不暂存噪声维护状态下变压器油100%不外排的需求且具备油水分离功能的无(1)110kV广化变电站110kV广化变电站建设2台变压器,主变采用户外布(2)110kV城双广1957线110kV城双广1957线路径长度约0.9km,全部为电缆敷设,线路起点为110kV广化变电站,终点为17#塔。户外电缆采用电缆沟敷设方 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期间设置1处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面积为险废物交由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变电站内设态下变压器油100%不外排的需求的事故油围墙内占地面积约4900m²。主要建筑物为一座配电装置楼变电站平面布置见附图3。110kV城双广1957线线路路径描述如线路从110kV广化变电站出线后,沿广化桥路东侧的人行道和绿化带敷设,穿越G104国道后,沿广化南路的东侧敷设,最后穿越广化南路到达电缆的终点17#塔。路径长度约0.9km。(1)变电站施工现场布置(2)输电线路施工现场布置本项目110kV电缆线路依托变电站施工营地,没有单独设置。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6800m²,其中永久占地4900m²,临时占地项目分区小计(m²)临时占地变电站电缆线路0合计(m²)程→设备安装→设备调试。基础施工:包括场地平整和地基处理,场地平整过程中采用机械施工与人工施工相结合的方法,统筹、合理、科学安排施工工序;地基处理包采用塔吊垂直提升,水平运输采用人力推车搬运。为:测量定位、放线→土方开挖→清理→垫层施工→基础模板安装→基础本工程110kV电缆线路施工工艺流程简述如下:①电缆通道施工本工程施工期施工工序简述如下:本工程已经运营多年,110kV广化变电站已于1996年10月投运、110kV城双广1957线已于2017年12月投运,总工期为17个无 重点开发区域、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省级生态经济地区、国家禁止、(1)土地利用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6800m²,其中永久占地4900m²,临时占地 (2)监测时间及监测单位监测时间:2022年02月28日~03月01日。(3)监测期间气象条件监测日期天气情况气温(℃)风速(m/s)02月28日~03月01日晴(4)监测仪器名称生产厂家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多功能声级计设备编号测量范围型号/规格AWA6228型温州市计量科学研究院证书编号检定有效期至2022年8月30日(5)监测布点及代表性共布置12个监测点,布设的监测点能很好地反映本工程建设后的声(6)监测工况名称电压(kV)电流(kA)有功(兆瓦时)无功(兆瓦时)广化变(#1主变)广化变(#2主变)(7)监测结果及分析 测点号高度检测时间检测结果Leq:dB(A)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二、变电站敏感点检测结果1公安局宿舍西南角外昼间夜间2处昼间夜间3线带厂门口外1m处昼间夜间新桥头住宅区美组团23幢北界外1m处昼间夜间新桥头住宅区美组团22幢东北界外1m处昼间夜间新桥头住宅区善组团18幢西界外1m处昼间夜间新桥头住宅区善组团15幢西界外1m处昼间夜间新桥头住宅区善组团12幢西界外1m处昼间夜间电力宿舍楼西北界外1m处昼间夜间根据现状监测的结果,厂界的昼间噪声监测值为(47.8-54.1)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37.0-38.6)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和4a类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dB(A)】的要求最近敏感目标昼间噪声监测值为(46.2-56.7)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32.8-44.5)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A),夜间≤50dB(A)】的要求。 浙江中环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于2022年02月28日~03月01日对项目周围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详见本报告表设置的“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电场强度监测的值为0.45-0.85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0.0161-0.0676uT.电缆沟电磁环境衰减断面的工频电场强度监测的值为0.39-4.10V/m,工频磁感应强度的值为0.0267-0.1753μT。变电站周边电磁环境的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0.42-53.79V/m,工频磁感应强度的值为0.0119-1.4934μT。电缆沟沿线电磁环境的工频电场强度监测的值为0.38-0.45V/m,工频磁感应强度的值为0.3808-0.8148μT。由现状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频率为0.05kHz的公众暴露控制限制值要求,即电场强度4kV/m、磁感应强度100μT。瓯江为Ⅲ类水环境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项目引用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水环境质量月报(2021年12月)》,最近瓯江监测断面实测水质满足Ⅲ类标g/m³,达标率为100%;年均值浓度为25μg/m³,达标。市区环境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1o)浓度日均值范围为5~121μg/m³,达标率为100%;年均值浓度为51μg/m³,达标。市区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浓度日均值范围为4~12μg/m³,达标率为100%;年均值浓度为6μg/m³,达标。市区环境空气二氧化氮浓度日均值范围为3~76μg/m³,日均值浓度达标率为100%;年均值浓度为30μg/m³,达标。市区环境空气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范围为6~197μg/m³,达标率为97%。臭氧日最大8 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40μg/m³,达标。市区环境空气一氧化位数浓度为0.8mg/m³,达标。本项目所在区域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详见表3-5。表3-52020年温州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数据因子二级二级达标24小时均第98百分位数624小时均第98百分位数24小时均第98百分位数24小时均第98百分位数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24小时均第95百分位数4与项目有关的破坏问时间较早,尚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对境保护目标(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3-6。 110kV变电站110kV电缆输电线路围墙外500m内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300m(水平距离)(2)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10kV广化变电站、110kV城双广1957线评价范围110kV变电站110kV电缆输电线路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水平距离)(3)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本项目变电站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为2类和4a类,评价等级为二级。另再参考《建设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声环境保护目标明确为厂界外50评价范围110kV变电站110kV电缆输电线路不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的特点,本评价将项目可能涉及的环境敏感目标分为三类,即电磁及声环境敏感目标、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及水环境敏(1)电磁、声环境敏感目标本工程变电站评价范围有9处电磁和声环境敏感目标。 序号区域敏感目标名称方位及最近距离建筑特征性质影响保护鹿城区公安局侦查大队变电站北侧26m2F平顶、水泥混凝土结构,1栋办公约30人390号侧紧邻3F平顶、水泥混住宅约10人新桥头住宅区美组团237F平顶、水泥混住宅约60人新桥头住宅区美组团227F平顶、水泥混住宅约60人新桥头住宅区美组团165F平顶、水泥混住宅约60人新桥头住宅区美组团18变电站东7F平顶、水泥混住宅约30人新桥头住宅区美组团15变电站东7F平顶、水泥混住宅约30人新桥头住宅区美组团12变电站东7F平顶、水泥混住宅约30人宿舍变电站东住宅约90人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0.1mT的控制限值;N₂表示噪声执行2类标准。(2)生态环境敏感目标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无《建设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3)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经现场踏勘及核实相关资料,本工程周边无集中饮用水水源(1)电磁环境标准本项目主要产生频率为50Hz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频率范围属于0.025~1.2kHz之间,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电场强度执行200/f标准(f为频率,下同),磁感应强度执行5/f标准,因此,本项目以4000V/m作为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以100μT作 (2)声环境标准的4a类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其他区域声环境执夜间50dB(A)。时段昼间夜间声环境功能区2类(3)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区域属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4/(4)地表水环境本工程项目最近为瓯江102,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噪声中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且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相关标准值见表3-12。昼间夜间 运行期:本项目变电站靠近广化桥路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时段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2类4类(2)扬尘施工期施工扬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监控点浓度(mg/Nm³)周界外浓度最高点(GB16297-1996)新污染源二级标准(3)污水(4)固废本项目产生的一般工业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境影响分析①土地占用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6800m²,其中永久占地4900m²,临时占地1900m²。占地面积小,占地对土地利用影响较小。③对动物的影响本工程对评价区内的陆生动物影响范围主要表现基础开挖和施工人员活动增加等干扰因素,这些因素将缩小野生动物的栖息空间,限制部分陆生动物的活动区域、觅食范围等,从而对陆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调查,本工程位于城区范围内,本项目对陆生动物资源影响很小。施工噪声主要是输电线路施工时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运输车辆、重机、施工运输车辆等,噪声水平约(80~90)dB(A).本项目各类施工机械作业等产生的噪声为间歇性、暂时性,且本工程施工量较小,工期较短,该类噪声源为移动性暂,影响范围小,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声环境影响也将随之消失,故对周边声环境影响较小。经走访项目附近居民及当地相关主管部门,工程施工期间未发生施工噪声扰民现象。根据调查,本项目施工期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产生的影响很小。有效地控制了施工扬尘。施工期汽车产生的NOx、CO和烃类物质对周工程建筑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以及施工运输车辆的冲洗废水,主要含泥砂等,悬浮物浓度较高,pH值呈弱碱性,并带有少量的油污,机械设备及施工场地冲洗用水量约为5m³/d,废水产生量约为用水量的90%,即4.5m³/d。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参考同类工程,别为CODcr约400mg/L,BODs约200mg/L,NH₃-N约25mg/L,SS约适当位置设置简易隔油和沉砂池对生产废水进行隔油和澄清处理后,废水已用于洒水抑制扬尘。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利用租用房屋的原有处理方式处理。项目施工废水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项目施工中产生的废弃包装物,变电站和电缆线路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等建筑垃圾。施工人员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按0.5kg数50人,则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为0.025t,施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废包装物经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根据调查,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本工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营运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4-2。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110kV广化变接入对侧变电站110kV广化变电缆线路生活污水、固体废物、噪声电磁环境影响调查与评价详见《电磁环境影响通过现场检测结果可知,变电站和电缆线路周边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110kV广化变电站采用户外布置,变电站噪声主要为主变压器和轴流风机运行时所产生,主要产噪设备包括主变2台,4根据现状监测的结果,厂界的昼间噪声监测值为(47.8-54.1)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37.0-38.6)dB(A),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和4a类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dB(A)】的要求。最近敏感目标昼间噪声监测值为(46.2-56.7)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32.8-44.5)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A),夜间≤50dB(A)】的要求。通过调查,变电站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管道收集后排入附近市政排水系统,站区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至站外市政排水系统。输电线路运行期固体废物可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固体废物,本工程在运行期产生的一般废物包括运检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危险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蓄电池以及变电站在事故、检修过程中可能产序号固废名称工序主要成分有害成分形态是否属于危险1垃圾日常//固态物/否2废旧蓄电池到期更换铅固态是3物油泄漏最大约22t/次矿物油液态是一般固废:变电站运行期间运检人员产生少量废蓄电池:变电站为了维持正常运行,站内蓄池,每组52个,共104个。蓄电池6~8年更换一次(约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变电站产类别为HW31含铅废物,废物代码为900-052-31位直接进行更换、收集和处理。含油废物:站内设有事故油池及配套储油坑、排油年版),变电站含油废物属于危险废物,类别为HW08,行业来源为非特定行业,废物代码为900-220-08,危险特性为毒性、易燃性,应交由具有相关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蓄电池使用寿命结束后,已严格按照《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20)进行收集、运输、贮存,盛装废蓄电池的容器应根据废铅酸蓄电池的特性而设计,不易破损、变形,其所用材料能有效地防止渗漏、扩散,并耐酸腐蚀,装有废铅酸蓄电池的容器必须粘贴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中附录A所要求的危险废物标签。通过调查,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没有对外环境产生影响。(1)环境风险识别油。变压器油的主要成分是烷烃、环烷族饱和烃、芳香族不饱和烃等化合物,为浅黄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0.895kg/m³3,凝固点(-45℃,闪点≥135℃,不属《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A.1中有毒、易燃、易爆物质。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变压器油为矿物油,变压器维护、更换和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属危险废物,编号为HW08。经比较分析,本工程变电站运行过程中潜在的环境风险主要为主变在事故或自然灾害情况下变压器内用于散热的变压器油可能会发生泄漏。(2)环境风险分析变压器油泄漏若不能够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泄漏至外环境,会造成一定环境污染。泄漏量较大的对地表水环境、土壤环境均有一定影响。为了防止变压器油泄露至外环境,变压器下设置集油坑并铺设鹅卵石,通过事故排油管与事故油池相连。在事故情况下,泄露的变压器油110kV广化变电站、110kV城双广1957线流经集油坑内铺设的鹅卵石层,由排油管自流收集后回收处理利用,同时产生少量不能回收的含油废物。不能回收的含油废物应交由具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处理能事故油回收利用变压器下的卵石层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交有资质单位处置集油坑结构示意见图4-4。卵石层去事故油池变电站检修及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含油废物及废蓄电池均交由具有相关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并有接纳能力的单位进行处理。根据调查,本项目事故油池容量大于最大单台设备油量的100%。因此,满足《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19)中相总事故油池及油坑均采取防渗设计,防止事故油池收集的变压器废油渗漏而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根据国内外长期输变电工程的实际运行经验,变电站主变事故漏油的实际发生概率极小通过调查,本项目的建设所带来的环境风险分析根据现场调查和检测,本项目的环境影响程度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工程选线的各项环境制约因素分析如下表4-2所示。《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本工程选址选线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原则上避免在0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本工程不涉及0类声功能区变电站工程选址时,应综合考虑减少土地占用、植被砍伐和弃土弃渣等已考虑少土地占用、植被砍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输电线路不涉及集中林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按照HJ19的要求开展生态现状调查,避让保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大风天气时没有进行扬尘作业;车辆经冲洗后才离开施工现场;采用密闭车辆运输,避免了尘土洒落增加道路扬尘;(1)选用了低噪声系列工程机械设备,合理布置了高噪声的施工设(2)施工运输车辆在经过居民区时采取了减缓行驶速度及控制鸣笛(3)合理安排了施工时间,禁止夜间(夜间:22:00~06:00)施(1)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2)输电线路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尽可能用于回填,不能回填(3)加强了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在施工场地随意丢弃垃圾,施工本项目施工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大防治措施的责任主体为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具本着以预防为主、在项目建设的同时保护好环境的原则,本项目在施工期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大气、水、噪声、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均是根据已运行输变电工程施工期实际经验总结而来,投资在安装高压设备时,保证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可靠根据调查,本项目运营期已采取如下如下声环(1)定期对站内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保证主变等运行良(2)建筑物进排风口采取消声措施,主变采取隔振措施。通过调查,检修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生废铅酸蓄电池及含油废物交由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通过调查,本项目已采取的风险防范设施及防范措施如①变电站内建设1座有效容积满足站内单台状态下变压器油100%不外排的需求且设置有油水分离装置的事故油并通过事故排油管与主变下事故油坑相连;④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铅酸蓄电池需交由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本项目运营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噪声、固废、污水、电磁污染防治措施的责任主体为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严格依照相关要求确保措本项目运行期的污染防治措施是根据已运行输变电工程的实际运行经验,并结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而设计的,故在技术上合理可行。由于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既保护了环(1)环境管理机构(2)施工期环境管理①工程的施工承包合同中包括有环境保护的条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影响防治措施,遵守环②施工单位在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环保法规,做到施工人员知法、③环境管理机构人员对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环境监督,以保证施工期④设计单位遵守有关环保法规、严格按有关规程和⑦对建设单位进行环境管理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3)运行期环境管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项目环境监测计划见表5-1。监测因子电场工频电场强《交流输变电工程电行)》(HJ681-2013)结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1次;有群众投诉时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并告。2磁场3噪声声级本项目总投资为5120万元,环保投资为48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约0.94%,环保投资估算具体情况见表5-2。序号费用(万元)合计(万元)投资施工期隔油沉淀池等22洒水抑尘等314隔声降噪措施5生态影响预防、生态恢复措施36营运期57隔声降噪措施5839事故油池、集油坑、排油管设计阶段环评及环保验收费用内容(1)基础在开挖过程中,已合理组织施工,避免了大开挖,尽量缩小了施工作业范围。施工时保护了(2)施工期加强了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3)施工结束后,已及时对施工临时占地进行了植良好被恢复良好。并加强对其他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1)施工生产废水已采用沉砂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2)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利用租用房屋的未对周边地表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项目运行期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未对周边地表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1)选用了低噪声系列工程机械设备,合理布置了(2)施工运输车辆在经过居民区时采取了减缓行驶(3)合理安排了施工时间,禁止夜间(夜间:22:00~施工期厂界噪声均满足《建筑施工厂界噪(1)定期对站内电气设备进行检修,(2)建筑物进排风口采取消声措施厂界噪声和声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噪声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大气本项目施工期对施工道路、施工现场实施了洒水抑尘,有效地控制了施工扬尘。施工期汽车产生的NOx、CO和烃类物质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影响较小//(1)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交由环(2)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尽可能用于回填,不能回填的交由渣土运输单位统一清运至指定的消纳生活垃圾及废包装物经集中收集后统一清运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进行统一清运:工程运行期成污染影响(3)加强了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在施工场地随意金属构件,如保护环、保护角、垫片、接头螺栓、闸刀片等均应做到表面光滑,尽量避免毛刺的出现。/在安装高压设备时,保证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可靠拧紧,导电元件尽可能接地或连接导线电位,提高屏蔽效工频电场强应强度满足标准限值要/内单台最大油量主变压器事故状态下变压器油100%不外排的需求且设置有油水分离装置的事故油池,并通过事总事故油池及变压器下部的集油坑均集后回收处理利用;不能回收的交由控要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部令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铅酸蓄电池监测//制定监测计划,监测运行期环境要素及评价因子的变化。监测结果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110kV广化变电站、110kV城双广1957线属于历史遗留问题项目,本项目根据本次现场检测结果,本项目电磁环境、噪声污问题解决方案》(浙环便函[2019]135号)文件精神,有效解决该历史遗留项专题一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1编制依据2工程内容及规模电场强度公众暴露控制限值为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的公众暴露控制限值为4评价等级电压等级评价工作等级三级二级5评价范围评价范围110kV变电站110kV电缆输电线路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水平距离)根据现场踏勘及工程设计资料,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有9处电磁敏感目标。序号区域敏感目标名称建筑特征性质影响保护鹿城区公安局侦查大队侧26m土结构,1栋办公约30人390号侧紧邻3F平顶、水泥混凝土结构,1栋住宅约10人新桥头住宅区美组团23侧10m7F平顶、水泥混凝土结构,1栋住宅约60人新桥头住宅区美组团22侧30m7F平顶、水泥混凝土结构,1栋住宅约60人新桥头住宅区美组团16侧47m5F平顶、水泥混凝土结构,1栋住宅约60人新桥头住宅区美组团18变电站东侧10m7F平顶、水泥混凝土结构,1栋住宅约30人新桥头住宅区美组团15变电站东侧10m7F平顶、水泥混凝土结构,1栋住宅约30人新桥头住宅区美组团12变电站东侧35m7F平顶、水泥混凝土结构,1栋住宅约30人变电站东土结构,1栋住宅约90人环评单位委托浙江中环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02月28日~03月01日对项目电磁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点位详见附监测时间02月28日~03月01日天气状况晴;温度:13.1~18.1℃;相对湿度:50.1~56.1%;风速:0.3~1.3m/s。《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监测仪器信息见表5。名称生产厂家北京森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磁辐射分析仪出厂编号测量范围电场:0.0001V/m-100KV/m型号/规格感应探头:LF-01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证书编号检定有效期至2022年5月10日在项目附近布置了30个测点。监测点位能反映本项目对电磁环境的影响,名称电压(kV)电流(kA)有功(兆瓦时)无功(兆瓦时)广化变(#1主变)广化变(#2主变) 110kV广化变电站、110kV城双广1957线测点号高度检测项目检测结果一、变电站电磁环境衰减断面检测结果5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6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7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8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9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二、电缆沟电磁环境衰减断面检测结果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输电管廊西侧边缘外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μT)输电管廊上方西侧工频电场强度(v/m)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