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工程系统性能试验方案_第1页
幕墙工程系统性能试验方案_第2页
幕墙工程系统性能试验方案_第3页
幕墙工程系统性能试验方案_第4页
幕墙工程系统性能试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幕墙工程系统性能试验方案一、幕墙试验计划表为了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测试、检查试验及一切要求,保证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在施工准备阶段编制实验计划,报总包及相关方审批,按批准的试验计划进行本工程的试验检测工作。我司针对本工程计划进行如下试验:试验内容试验地点时间安排性能试验空气渗透性能幕墙样板检测中心幕墙安装前雨水渗漏性能风压变形性能平面内变形能力试验结构胶初始附着力及相容性、直接拉力、附着力(割胶)测试,密封胶性能测试检测中心幕墙安装前石材性能试验检测中心幕墙安装前喷淋试验施工现场幕墙安装期间后置埋件拉拔试验检测中心后补埋件前保温性能试验检测中心幕墙安装前注:1、以上试验为必作试验,需根据业主、总包、监理的要求以及规范的规定进行试验。2、其他相关幕墙试验,根据业主或监理单位提出后,我司将进行个别的幕墙测试,主要目的是保证本工程所有内容满足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3、我司在进行幕墙试验前30天,会向业主或业主代表工程师递交申请单,经业主或业主代表工程师同意后进行试验。二、幕墙性能试验测试程序1、我司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幕墙行业标准进行试验,并聘用独立及被国家权威认可而又具备足够器材及丰富经验的专业测试单位,并保证该单位由符合资格的幕墙设计顾问或有丰富同类型工作经验的结构工程师主持模拟试验及编制试验报告。2、我司聘用的测试单位本身具备合规格的压力水室及辅助设施,如:模拟器材及电子量度仪器。3、我司将聘用国家权威测试机构对本工程的幕墙进行性能试验。4、幕墙试验主要程序:确定检测中心——取代表意义的单元——设计样品制作——试验室样品安装——气密性试验——水密性试验——抗风压试验——平面内变形能力试验——出具检测报告。三、幕墙性能实验幕墙性能试验主要试验内容一般为:水密性试验、气密性试验、风压变形试验、平面内变形,试验过程中严格执行GB/T15227-2007、GB/T18250-2000测试标准,检验结果等级符合GB/T15227-2007、GB/T18250-2000,并邀请业主、总包、监理代表到现场见证试验过程。1、打开、关闭开启窗50次2、预加50%的设计压力3、在静态压力作用下,空气的内、外渗透性能(ASTME283)(1)对试验样板施加压力,压力差为300Pa,试验稳定后,记录空气流量和实际测得压力差;(2)排除样板间附加的渗漏,如果难以实施,则在试验加压过程中同时测量所有附加渗漏。空气测量仪器需测量附加渗漏,或者需提供额外测量的仪器用于此项测量。4、在静态压力作用下,空气的渗透性能(GB/T15226)试件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核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进行检测。检测压差顺序见下图:注:图中符号▼表示将试件的开启部分开关不少于5次第一步:预备加压在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3个压力脉冲,压力差绝对值为500Pa,持续时间为3s,加压数度宜为100Pa/s,然后待压力回零后开始进行检测。以250pa的压力对试件进行预备加压,持续时间为5min,然后使压力降为零,在试件挠度消除后开始进行检测。第二步:空气渗透量的检测充分密封试件上的镶嵌缝隙,或用不透气的材料将箱体开口部分密封。然后逐渐加压,每级压力作用时间应不大于10s。先逐级加正压,后逐级加负压。记录各级压差下的检测值。箱体的附加空气渗透量不应高于总渗透量的20%,否则应在处理后重新进行检测。第三步:分别计算出正压检测升压和降压过程中在100Pa压差下的两次附加渗透量检测值的平均值,再根据公式换算为10Pa压力差作用下的相应值,然后根据气密性能分级表对应的值进行定级。5、在静态压力作用下,水的渗透性能(ASTME331)(1)对幕墙均匀地淋水,淋水量为3.4L/(m2·min);(2)迅速施加1000Pa的压力差,淋水的同时保持此压力差,持续时间15min;(3)停止加压,停止淋水;(4)观察并记录漏水情况;(5)观察应该无漏水情况,包括漏水试验过程中在任何外露内表面出现的水,冷凝水除外。6、在静态压力作用下,雨水的渗漏性能(GB/T15228)试件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核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进行检测。检测可分别采用稳定加压法或波动加压法。工程采用稳定加压法进行检测。稳定加压顺序表加压顺序表12345678检测压力差/Pa0250350500700100015002000持续时间/min105555555注:水密设计指标值超过2000Pa时,按照水密设计压力值加压。注:图中符号▼表示将试件的开启部分开关5次第一步:预备加压施加三个压力脉冲,压力差绝对值为500Pa,加压速度约为100Pa/s,压力差持续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第二步:淋水对整个幕墙试件均匀地淋水,淋水量为3L/(m2·min)。第三步:加压在淋水的同时施加稳定压力。定级件测时,逐级加压至幕墙固定部位出现严重渗水为止。工程检测时,无开启结构的幕墙试件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0min或产生严重渗漏。第四步:分级指标的确定以未发生严重渗漏时的最高压力差值作为分级指标值。7、在动态压力作用下,水的渗透性能(AAMA501.1)(1)对幕墙均匀地淋水,淋水量为3.4L/(m2·min);(2)保持等效于1000Pa压力差的动态风速,同时淋水,持续时间15min;(3)停止加压,停止淋水;(4)观察并记录漏水情况;(5)观察应该无漏水情况,包括漏水试验过程中在任何外露内表面出现的水,冷凝水除外。8、在50%~100%的设计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性能试验(ASTME330)(1)试验样板检查;(2)在预定位置安装传感器;(3)预施加50%的正荷载,持续10s,释放压力,待一段时间后,试验样板恢复到稳定状态,恢复时需空载,且不得少于1min或大于5min。(4)施加50%的设计风荷载值,持续时间不少于10s;施加100%的设计风荷载值,持续时间不少于10s,记录传感器度数。(5)减小压力差到0,待一段时间后,试验样板恢复到稳定状态,记录永久变形,恢复时需空载,且不得少于1min或大于5min。压力(正压)持续时间观察压力(负压)持续时间观察50%10s预加载50%10s预加载01-5min归零01-5min归零50%10s读数50%10s读数01-5min归零01-5min归零100%10s读数100%10s读数01-5min读取永久变形度数01-5min读取永久变形度数9、风压变形性能试验(GB/T15227)注1:当工程有要求时,可进行Pmax的检测(Pmax>P3)。第一步:试件安装试件安装完毕,应经检查,符合设计图样要求后才可进行检测。第二步:位移计安装位移计宜安装在构件的支撑处和较大位移处,按照幕墙形式进行测点布置。第三步:预备加压在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3个压力脉冲,压力差绝对值为500Pa,加压数度宜为100Pa/s,持续时间为3s,待压力回零后开始进行检测。第四步:变形检测定级检测时检测压力分级升降。每级升降压力差不超过250Pa,加压级数不少于4个,每级压力差持续试件不少于10s。压力的升、降直到任一受力构件相对面法线挠度值达到f0/2.5,或最大检测压力达到2000Pa时停止检测。记录每级压力差作用下各个测点的面法线位移量,并计算面法线挠度值fmax采用线性方法推算出面法线挠度对应于f0/2.5时的压力值±P1,以正负压检测中绝对值较小的压力差值作为P1值。第五步:反复加压检测以检测压力差P2(P2=1.5P1)为平均值,以平均值的1/4为波幅,进行波动检测,先后进行正负压检测。波动压力周期为5s~7s,波动次数不少于10次。记录反复检测压力值±P2,并记录出现的功能障碍或损坏的状况和部位。第六步:安全检测如果反复加压检测未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应进行安全检测。安全检测过程中施加正、负压力差后分别将试件可开关部分开关不少于5次,最后关紧。升、降压速度为300Pa/s~500Pa/s,压力持续时间不少于3s。使检测压力升至P3(P3=2.5P1),随后降至零,再降到-P3,然后升至零,升降压速度为300Pa/s~500Pa/s,记录面法线位移量、功能性障碍或损坏的状况和部位。10、重复在静态压力作用下,水的渗透性能试验(ASTME331)重复5步骤。11、竖向变形试验(平行于幕墙表面)从结构原点开始,结构位移先向一个方向(上下位移量最大限值±25mm),然后向另一个方向(上下位移量最大限值±25mm),回到结构原点,重复此过程至少5次。12、重复在静态压力作用下,水的渗透性能试验(ASTME331)重复5步骤。13、水平变形试验(平行于幕墙表面)(1)试验箱体应该做到可以使水平传感器位移量达到玻璃板块距离层板间距的一半。层间水平位移开始时重复进行静态漏水和空气渗漏试验;(2)从结构原点开始,结构位移先向一个方向(左右位移量最大限值±25mm)(横向),然后向另一个方向(左右位移量最大限值±25mm)(横向),回到结构原点,重复此过程至少3次;(3)构件、骨架构件、玻璃、板片不得失效或过度变形,胶条不得脱落,防水及结构密封胶不得失效。14、重复在静态压力作用下,水的渗透性能试验(ASTME331)重复5步骤。15、水平变形试验(垂直于幕墙表面)(1)从结构原点开始,结构位移先向一个方向(内外位移量最大限值±25mm)(横向),然后向另一个方向(内外位移量最大限值±25mm)(横向),回到结构原点,重复此过程至少3次;(2)构件、骨架构件、玻璃、板片不得失效或过度变形,胶条不得脱落,防水及结构密封胶不得失效。16、重复在静态压力作用下,水的渗透性能试验(ASTME331)重复5步骤。17、热循环试验(AAMA501.5)和结露试验测试条件如下:高温(外界环境空气):+40OC低温(外界环境空气):-10OC高温(材料外表面):+80OC低温(材料内表面):-20OC内部(室内隔间)温度:+24OC内部(室内隔间)相对湿度:50%测试模型应经过六个热循环。每个循环中,应达到并保持上述的测试模型材料表面温度至少2小时。材料表面温度应使用表面温度测试计进行监测。通过标准:热循环过程中板材不应出现任何形式的变形。热循环测试结束后任何测试部件不应出现任何热胀冷缩造成的永久性损坏。测试模型室内侧的任何材料表面不应形成水滴。在经过热循环测试后测试单元仍应达到上述的空气渗透测试(ASTME283)和水渗透测试(ASTME331)的要求。18、热循环试验(AAMA501.5)和结露试验重复17步骤。19、重复在静态压力作用下,空气的内、外渗透性能试验(ASTME283)重复3步骤。20、重复在静态压力作用下,水的渗透性能试验(ASTME331)重复5步骤。21、在75%~150%的设计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安全荷载试验(ASTME330)(1)试验样板检查;(2)在预定位置安装传感器;(3)预施加75%的正荷载,持续10s,释放压力,待一段时间后,试验样板恢复到稳定状态,恢复时需空载,且不得少于1min或大于5min。(4)施加75%的设计风荷载值,持续时间不少于10s;施加150%的设计风荷载值,持续时间不少于10s,记录传感器度数。(5)减小压力差到0,待一段时间后,试验样板恢复到稳定状态,记录永久变形,恢复时需空载,且不得少于1min或大于5min。压力(正压)持续时间观察压力(负压)持续时间观察75%10s预加载75%10s预加载01-5min归零01-5min归零75%10s读数75%10s读数01-5min归零01-5min归零150%10s读数150%10s读数01-5min读取永久变形度数01-5min读取永久变形度数四、胶性能实验1、硅酮结构胶相溶性试验(1)试验仪器与材料1)试验仪器:紫外线灯;紫外线强度计,量程为1000~4000μW/cm2;温度计,量程0~100℃。2)试验材料:清洁浮法玻璃板,尺寸为76mm×50mm×6mm,应制备12块;防粘带,每块玻璃板用一条,尺寸为25mm×76mm;清洗剂,用50%乙丙醇-蒸馏水溶液;试验结构胶;基准密封胶,与试验结构胶成分相近的半透明密封胶。(2)试件制备和准备1)试验室条件:结构胶样品应在标准条件下至少放置24小时。2)试件制备:清洁玻璃、附件,用清洗剂洗净擦除水分后自然风干。在玻璃板一端粘贴防粘带,覆盖宽度约25mm,制备12块试件,6块为校验试件,另6块为试验试件。附件应裁切成条状,尺寸为6.5mm×51mm×6.5mm,放置在玻璃板的中间。分别将基准密封胶和试验结构胶挤注在附件两侧至上部,并与玻璃粘结密实,两种胶相接处高于附件约3mm。3)试验程序:试件编好号后在试验室标准条件下放置24h,取试验试件和校验试件各三块组成一组试件,将两组试件放在紫外线灯下,一组试件的密封缝向上,另一组试件的玻璃面向上。光照试验:启动紫外线灯连续照射试样21d。用紫外线强度计和温度计测量试样表面,紫外线辐射强度为2000~3000μW/cm2,温度为(50±2)℃,紫外线强度每周测定一次。观察颜色变化和测定粘结力:光照结束后,取出试样冷却4h;仔细观察并记录试验试件、校验试件上结构胶的颜色及其它变化;测量结构胶与玻璃粘结性;测量结构胶与附件粘结性。4)试验报告:将试验结果如实记录并填写试验报告。2、蝴蝶试验控制程序这个程序是为了确定双组份密封剂是否已彻底混合均匀。混合不均匀会引起产品性能的极大变化。试验方法:1、将纸折叠(A4白色复印纸);2、将混合后的密封剂涂在纸上,将纸折叠使密封剂平整;3、打开纸,检查密封剂。如果密封剂上出现白色条纹表示混合不充分,如果没有条纹出现则表明已充分混合,并在纸上记录年月日及结构胶基质与固化剂的批号。3、拉断时间测试此程序用来测试密封剂的固化速率。不正常的拉断时间(或长或短)表明混合过程中基质/固化剂的比例存在问题。试验方法:1、将小棍(压舌板)浸入混合后的密封剂,并开始记时;2、固化周期内每隔5分钟将小棍从密封剂内拉出,并观察密封剂扯起的部分是否发生突然断裂;3、如果不发生断裂,重复步骤1和2,直至发生突然断裂,并记录拉断的时间。注:混合比例正常的结构胶,突然拉断时间应在20到50分钟之间。4、粘合-剥离试验此程序是来确定结构胶与被粘合材料的粘合能力及其发展情况。试验方法:1、清洁被测试的玻璃;2、在表面施用有机硅密封剂条;3、让密封剂固化;4、用手拉密封胶条,并观察是否发生内聚破坏或脱胶,并记录内聚破坏的百分比。(观察发生上述内聚破坏B的密封剂粘合面积的百分比,即为内聚破坏的百分比)。100%减去内聚破坏的百分比即为脱胶的百分比。五、石材试验1、石材冻融循环试验(1)设备及量具1)试验机:具有球型支座并能满足试验要求,示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试验破坏荷载应在示值的20%~90%范围内。2)游标卡尺:读数值为0.10mm。3)万能角度尺:精度为2′。4)冷冻箱:温度可控制在-20℃±2℃范围内。(2)试样1)试样尺寸:边长50mm的正方体,尺寸偏差为±0.5mm。2)试样取五个为一组。3)试样两个受力面应平行、光滑,相临面夹角应为90℃±0.5℃。(3)试验步骤1)将试样用清水洗净,并将其置于20℃±2℃的清水中浸泡48h,取出后立即放入-20℃±2℃的冷冻箱内冷冻4h,再将其放入流动的清水中融化4h。2)反复冻融25次后用拧干的湿毛巾将试样表面水分擦去。3)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试样两受力面的边长计算其面积,以两个受力面面积的平均值作为试样受力面面积,边长测量精确到0.5mm。4)将试样放置于材料试验机下压板的中心部位,施加荷载至试样破坏并记录试样破坏时的荷载值,读数值准确到500N,加载速率为(1500±100)N/s或压板移动的速率不超过1.3mm/min。2、石材弯曲强度试验(1)设备及量具1)试验机:示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试验破坏荷载应在示值的20%~90%范围内。2)游标卡尺:读数值为0.10mm。3)万能角度尺:精度为2′。(2)试样1)试样尺寸:试样厚度(H)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试样厚度(H)≤68mm时宽度为100mm;当试样厚度>68mm时宽度为1.5H;试样长度为10×H+50mm;长度尺寸偏差±1mm,宽度、厚度尺寸偏差±0.3mm。2)试样取五个为一组。3)试样两个受力面应平行、光滑,相临面夹角应为。(3)试验步骤1)调节支架下支座之间的距离(L=10×H)和上支座之间的距离(L/2),误差在±1.0mm内,按照试样上标记的支点位置将其放在上下支架之间。一般情况下应使试样装饰面处于弯曲拉伸状态,即装饰面朝下放在下支架支座上。2)以每分钟1800N±50N的速率对试样施加荷载至试样破坏,记录试样破坏荷载值(F),精确到10N。3)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断裂面的宽度(K)和厚度(H),精确至0.1mm。3、石材吸水率(1)设备及量具1)干燥箱:温度可控制在105℃±2℃范围内。2)天平:最大称量1000g,感量10mg;最大称量200g,感量1mg。(2)试样吸水率试样:试样边长50mm的正方体,尺寸偏差±0.5mm,每组五块,试样不允许有裂纹。(3)试验步骤1)将试样置于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重,连续两次质量之差小于0.02%,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m),精确至0.02g。2)将试样放在20℃±2℃的蒸馏水中浸泡48h后取出,用拧干的湿毛巾擦去试样表面水分,立即称其质量(m1),精确到0.02g。3)立即将水饱和的试样置于网篮中,并将网篮与试样一起浸入20℃±2℃的蒸馏水中,称其试样在水中质量(m2)(在称量时须先小心除去附着在网篮和试样上的气泡),精确至0.02g。4、石材强度(1)试验原理D型硬度计试验原理为,将规定形状的金刚石冲头从固定的高度h自由下落到试样的表面上,用冲头回弹一定高度h和h1的比值计算肖氏硬度值。HSD=K×h/h1式中:HSD——肖氏硬度;K——肖氏硬度系数。(2)设备及量具1)D型硬度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其示值误差不大于±2.5Mn。项目D型冲头的质量(g)36.2冲头的落下高度(mm)19冲头的顶端球面半径(mm)1冲头的回弹比和肖氏硬度值的关系HSD=140×(h/h1)2)试验台:质量为4kg。3)干燥箱:温度可控制在105℃±2℃范围内。(3)试样1)试样长度、宽度为100×100mm,厚度大于10mm,每组三块。2)试样上下两面应平行、平整,试验镜面向光泽大于30。3)试验面不得有坑窝、砂眼和裂纹等缺陷。(4)试验步骤1)将试样置于干燥箱内干燥24h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2)标定试样上测试点的位置,如选定的测试点处在试样的缝合线上,可将其偏移3mm-5mm,测试点距试样边缘的距离应大于10mm。3)试验前用标准肖氏硬度块检查硬度计的示值误差。4)将试样平放试验台上,压紧力为200N左右,测试时操作鼓轮的转动速度约为1-2r/s,复位速度约为1-2r/s。5)试样至少测试九个点,测量值准确到1。(5)石材放射性检测1)γ照射量率的检测方法:被测天然石材产品的堆场应平整,面积大于4m×4m,厚度大于0.5m,探测器放在堆场中心点,距表面0.5m。γ照射量率测量仪的探测下限应低于2.6×10-4μC/kg·h,对于能量在100~2000keV范围内的γ射线,能量响应的变化不大于±20%。天然石材块料的γ照射量率低于或等于5.2×10-3μC/kg·h(20μR/h)时,不必作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检测。天然石材块料的γ照射量率高于5.2×10-3μC/kg·h(20μR/h)时,必须取样进行镭-226、钍-232、钾-40放射性比活度的分析测定。镭-226、钍-232、钾-40放射性比活度的检测方可用γ能谱法或放射化学的方法测定镭-226、钍-232、钾-40放射性比活度。铀、镭、钍的放射性比活度大于37Bq/kg或钾的放射性比活度大于300Bq/kg时,分析误差应小于±20%。2)放射化学方法:铀、镭、钍的放射性比活度大于37Bq/kg或钾的放射性比活度大于300Bq/kg时,分析误差应小于±30%。六、喷淋试验1、测试范围在工程安装进度达到5%,10%,25%,50%,75%和100%时分别进行测试。按照需要安排施工顺序,比如密封胶的施工顺序,以便墙体的测试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每种类型单元进行30个板块试验,一般在最初四层幕墙单元安装完毕后开始进行。试验面积不应小于外墙总面积的1%、也不应大于10%,除非大面积渗漏或建筑师、顾问另有要求。现场喷淋试验2、试验步骤(1)采用喷嘴与水管连在一起,且配有一个控制阀和一个压力计,喷嘴处的水压应为200kPa至235kPa。(2)在幕墙的室外侧,选定长度为1.5m的接缝,在距幕墙表面约0.7m处,沿与幕墙表面垂直的方向对准待测接缝进行喷水,连续往复喷水5min。同时在室内检查任何可能的渗水。如果在5min内未发现有任何渗水,则转入下一个待测的部位。(3)依次对选定的测试部位进行喷水,喷水顺序宜从下方横料的接缝开始,后是相邻的横料与竖料间的接缝,再后是竖料的接缝,直至试完待测区域的所有部位。(4)对有渗水现象的部位,应记录其位置。如果无法确定漏水的确切位置,则可采取下述步骤进行确定。待幕墙自然变干之后,自上而下地进行检查,并用防水胶带将非检查部位的接缝从室外侧进行密封。重复(2)和(3)步骤进行重复实验。如果无任何漏水,则可认为此接缝合格,不必再用胶带密封。如果漏水,则此缝隙应重新用胶带进行密封,防止在以后的实验中干扰其他部位的实验。按照先下后上的检验原则,对待测范围内的所有接缝重复进行上述检验,直到找到漏水部位的确切位置。3、修补和再测试(1)对有漏水现象的部位,应进行修补。待充分干燥后,进行再次测试,直到无任何漏水为止。(2)再完成所有修补公司,且从分干燥后,应按照上述(2)的步骤重新检测所有接缝。如果仍有漏水,则须进行进一步的修补和再测试,直到所有接缝都能满足要求。幕墙喷淋试验评审表编号:工程名称合同编号幕墙系统实测情况评审意见评审部门代表签字日期评审意见业主监理总包结论:七、预埋件试验对每种类型至少2%的支承幕墙的预埋件做证明试验,由建筑师、顾问确定状态。应采用生产商所要求的安全工作荷载的1.5倍,或作为预埋件所要求的荷载进行试验。锚固若失效,应无例外地测试5%锚固件。若再次失效,剩余所有锚固包括外露的或未安装的都需测试。八、后置埋件拉拔试验由于在结构施工中会出现预埋件漏埋、偏位等现象,这需要埋件后置安装。后置埋件必需做好现场的拉拔试验,以测定埋件的埋设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满足幕墙安装的要求。应对100%的支承挂板的后安装锚固件做证明试验,应采用生产商所要求的安全工作荷载的1.5倍荷载进行试验。九、保温性能检测1、传热系数检测原理本标准基于稳定传热原理,采用标准热箱法检测建筑门、窗传热系数。试件一侧为热箱,模拟建筑冬季室内气候条件;另一侧为冷箱,模拟冬季室外气温和气流速度。对试件缝隙进行密封处理,试件两侧各自保持稳定的空气温度、气流速度和热箱辐射条件,测量热箱中加热器的发热量,减去通过热箱外壁和试件框的热损失(两者均由标定试验确定,标定试件应符合规定),除以试件面积与两侧空气温差的乘积,即可计算出试件的传热系数K值。2、抗结露因子检测原理基于稳定传热传质原理,采用标定热箱法检测建筑门、窗抗结露因子。试件一侧为热箱,模拟建筑冬季室内气候条件,同时控制相对湿度不大于20%;另一侧为冷箱,模拟冬季室外气候条件。在稳定传热状态下,测量冷热箱空气平均温度和试件热侧表面温度,计算试件的抗结露因子。抗结露因子是由试件框表面温度的加权值或玻璃的平均温度与冷箱空气温度(tc)的差值除以热箱空气温度(th)与冷箱空气温度(tc)的差值计算得到,再乘以100后,取所得的两个数值中较低一个值。3、装置组成(1)检测装置的组成检测装置主要由热箱、冷箱、试件框、控湿系统和环境空间五部分组成。1、热箱;2、冷箱;3、试件框;4、电加热器;5、试件;6、隔风板;7、风机;8、蒸发器;9、加热器;10、环境空间;11、空调器;12、控湿装置;13、冷冻机;14、温度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检测装置构成(2)热箱热箱内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2400mm(宽×高),进深不宜小于2000mm。热箱外壁结构应由均质材料组成,其热阻(定义见GB/T4132---1996,以下均相同)值不得小于3.5m2·K/W。热箱内表面总的半球发射率∑值应大于0.85。(3)冷箱冷箱内净尺寸应与试件框外边缘尺寸相同,进深以能容纳制冷、加热机气流组织设备为宜。冷箱外壁应采用不吸湿的保温材料,其热阻值不得小于3.5m2·K/W,内表面应采用不吸水、耐腐蚀的材料。冷箱通过安装在冷箱内的蒸发器或引入冷气进行降温。利用隔风板和风机进行强迫对流,形成沿试件表面自上而下的均匀气流,隔风板与试件框冷侧表面距离宜能调节。隔风板应采用热阻值不小于1.0m2·K/W的挤塑聚苯板,隔风板面向试件的表面,其总的半球发射率∑值应大于0.85,隔风板的宽度与冷箱内净宽度相同。蒸发器下部应设置排水孔或盛水盘。4、环境温度检测装置应放在装有空调设备的实验室内,保证热箱外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值小于1.0K,实验室空气温度波动不应大于0.5K。实验室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热稳定性,应避免太阳透过窗户进入室内,实验室墙体及顶棚内表面应进行绝热处理。热箱外壁与周边壁面之间至少留有500mm的空间。5、试件安装(1)被测试件为一件。试件的尺寸及构造应符合产品设计和组装要求,不得附加任何多余配件或特殊组装工艺。(2)试件安装位置:外表面应位于距试件框冷侧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