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414页,共=sectionpages1515页试卷第=page1313页,共=sectionpages1515页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孔子家语六本》记载:孔子的学生曾子因错把瓜苗的根锄断了,被其父曾皙一怒之下用锄柄打晕,曾子醒后向父亲赔罪,还回房弹琴练歌,让父亲放心;孔子听闻此事很生气,对曾子说:“(你)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死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据此可知A.儒家思想已确立正统地位 B.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盛行C.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 D.精耕细作农业获得大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你)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死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可以看出孔子是不赞成曾子这样没有原则的孝道,C项正确;儒家思想已确立正统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没有体现有教无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与精耕细作的农业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反映了A.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B.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C.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D.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材料中“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的大意是: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这表明“天子的巡狩制度”的目的是了解民生,解决民困。材料中“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的大意是:饥饿的人不吃饭,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这是孟子揭示的战国时的民情。由此可见,孟子意在提醒统治者了解民情,重视民生,解决民困。故答案为B项。材料主旨与礼崩乐坏无关,排除,选项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排除C;中央集权体制是秦朝才确立的,孟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选项D排除。3.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秦汉王朝受其影响,农村不许同姓聚居,农村都是杂姓村。“乡”“里”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整。秦汉的上述举措(
)A.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B.有利于削弱地方强宗大族C.破坏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D.加速了宗法制度的瓦解【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秦汉王朝受“分异令”影响,“农村杂”居,以及“乡”“里”的划分原则和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整等信息得出,这些措施淡化了血缘关系的纽带,有利于削弱地方强宗大族的势力,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伴随铁犁牛耕的出现,小农经济已经形成,排除A项;题干中的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民间组织反抗力量,有利于社会安定,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已经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4.有学者引用商鞅变法“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轻视教化”“轻罪重罚”“监禁庶民”等措施,来证明其个人悲剧不可避免。该学者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A.重农抑商,违背经济规律 B.废除井田,破坏传统体制C.峻法少恩,激化社会矛盾 D.严令分家,加重民众负担【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期间,对内推行严刑峻法,压迫人民,对外进行扩张和兼并战争,造成一些消极影响,成为他后来被杀的重要原因,可见商鞅变法峻法少恩,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重农抑商,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废除井田,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严令分家,排除D项。故选C项。5.对如图所示迁都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促进了民族间的大交融C.利于削弱士族门阀特权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B【解析】据图示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促进了鲜卑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民族间交融,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都城的迁移,而北魏早在439年就已经统一黄河流域,孝文帝改革是公元471年至公元490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削弱了鲜卑贵族的旧势力,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北魏孝文帝通知单地区是黄河流域,其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不是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故选B项。6.《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前代的农业耕种、作物栽培、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等技术,并引用了一百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是一部农业科技的集大成之作。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
)A.重引用国外的先进技术 B.重民生轻生产C.重经验总结和典籍整理 D.重理论轻实践【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前代的农业耕种、作物栽培、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等技术,并引用了一百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是一部农业科技的集大成之作。”可直接推出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总结和典籍整理,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古代科技重引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排除A项;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排除B项;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不重理论,重实践,排除D项。故选C项。7.北魏孝文帝时,铸“太和五铢”并强力推行,但只流通于京师洛阳一带;宣武帝铸“永平五铢”,京师及诸州镇也未能统一流通,民间交易必须用货币时,甚至出现“分截布帛,以济有无”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汉化改革阻碍货币流通 B.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C.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中原地区的民族矛盾尖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材料体现的是北魏时期的货币流通并不普遍,甚至民间还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状,这反映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C项正确;阻碍货币流通表述错误,排除A项;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南宋时期,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反映中原地区的民族矛盾发展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8.唐太宗重视儒学发展,先后令颜师古校订《五经定本》,孔颖达负责编撰《五经正义》,以此作为教材颁行天下,同时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使国子监再次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唐太宗此举意在(
)A.推动儒学的学术发展 B.削弱儒家正统的地位C.维护思想的一统局面 D.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唐太宗重视儒学发展,先后令颜师古校订《五经定本》,孔颖达负责编撰《五经正义》,以此作为教材颁行天下”等信息可知,《五经正义》是唐代孔颖达等奉敕编写的著作从而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为维护思想统一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推动儒学学术发展属于材料所述举措的影响,而非唐太宗此举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所述唐太宗举措是为加强统治服务,而不是为削弱儒家正统地位,排除B项;唐太宗重视校订编撰教材及教育机构的举措主要是有利于统一思想巩固统治,并未涉及确保社会秩序稳定的话题,排除D项。故选C项。9.唐代君臣百姓狂热信佛的同时,总有一些人极力反佛,狄仁杰、姚崇、韩愈等都有过激烈的反佛言论和行动,斥责佛教教义,主张抑佛乃至拆毁寺庵,尤其是武宗采取大规模的灭佛行动,拆除了4600多所寺院。这反映出唐代A.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冲击B.佛教社会基础薄弱C.皇帝好恶决定佛教兴亡D.佛教从此一蹶不振【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唐代君臣百姓狂热信佛,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故A;材料反映唐代君臣百姓狂热信佛,说明佛教社会基础较广泛,排除B;C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佛教从此一蹶不振,排除D。10.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青苗法规定:“愿请领青苗钱者,十户为一保,约钱数多少,量人户物力,其愿请者必须有偿还能力,不得亏损官本。”由此可见,青苗法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收入 B.恢复募兵制度C.救济广大流民 D.强化专制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愿请领青苗钱者,十户为一保,约钱数多少,量人户物力,其愿请者必须有偿还能力,不得亏损官本”及所学知识可知,青苗法是政府向农民提供贷款,但贷款者要量力而为,要有偿还能力,不能让政府亏损,可得知青苗法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开辟财源,增加政府收入,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募兵制度,排除B项;青苗法是政府面向农民的贷款并要求偿还,非救济流民,排除C项;青苗法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开辟财源,增加政府收入,非强化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A项。11.朱熹认为:“科举之习,盖未尝不谈孝悌忠信,但用之非耳。”公元1181年陆九渊访问朱熹时,陆讲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陆九渊年谱记载“……当时说得来痛快,至有流涕者。元晦(朱熹)深感动,天气微冷,而汗出挥扇”这说明(
)A.科举制完善推动儒学思想的发展 B.宋代儒学强调存理灭欲C.两人在道德修养方式上观点一致 D.理学思想维护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据材料“朱熹认为:科举之习,盖未尝不谈孝悌忠信,但用之非耳。”可知,朱熹认为在科举考试中人们都强调孝悌忠信,但现实中却不践行。材料中陆九渊的一次访谈,陆讲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陆九渊讲的义利分明,既悚动大儒如朱子,又泣其弟子,还燃情平民。这些都体现朱熹、陆九渊在儒家伦理道德方面没有分歧,都强调忠信礼仪,强调存理灭欲,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二人的观点,未涉及科举制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二人的分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专制统治,而是强调二人学术观点,排除D项。故选B项。12.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传统的“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的这些措施(
)A.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稳定了灾区的社会秩序C.兼顾了赈济与发展生产 D.意在构建政府救灾体系【答案】C【解析】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依据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采取了“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等间接救济的赈灾方式,与传统的直接救济方式“煮粥赈灾”“开仓放粮”有着明显的不同,这说明王安石力图探索政府救济的新方式,一方面救济了灾民,另一方面兴修了水利,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的出现,从长远看有利于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C项正确;材料与加重政府财政负担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涉及灾区的社会秩序,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救灾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13.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据此归纳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其中不正确的是A.与蒙古关系密切,足以防备朔方来犯 B.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C.长城失去原有的防御功能 D.修德安民是守国之本【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帝时期,国力强盛,所以“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不是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B项正确;根据材料“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可知,康熙帝认为清朝与蒙古关系密切,足以防备朔方来犯,无需像秦一样修长城,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材料“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可知,康熙帝认为修德安民是守国之本,长城失去原有的防御功能,所以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14.清以前,没有一个王朝在台湾设置郡县。康熙时规定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由中央派官治理及驻军守卫,并派巡台御史监察官员。这体现了(
)A.台湾与大陆治理一体化 B.郡县制的内容得到完善C.清朝边疆政策的灵活性 D.闭关锁国政策不斯强化【答案】A【解析】据材料“清以前,没有一个王朝在台湾设置郡县。康熙时规定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由中央派官治理及驻军守卫,并派巡台御史监察官员”并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帝收复台湾后,设立台湾府,划归福建省管辖,并派军驻守,派巡台御史监察官员,这体现了中央对台湾统治的加强,反映了台湾与大陆治理一体化,A项正确;清朝设立的是台湾府,不是郡或县,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清朝对台湾的管理有明显的独特之处,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闭关锁国政策,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因素。以下对中国古代变法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内容之一推行郡县制 B.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C.宋仁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D.张居正死后改革内容全部废止【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加快了各族的民族融合,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B项正确;商鞅变法中是推广县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后来秦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这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排除A项;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的是宋神宗,排除C项;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被保留,排除D项。故选B项。16.1896年康有为创办《强学报》,并在首刊上发表《京师强学会序》说:“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并强调“普鲁士有强国之会,遂报法仇;日本有尊攘之徒,用成维新”,号召知识分子要合众人之财力、心思,拯救国家前途。全文激昂慷慨,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读之者多为之泪下”。由此可知,当时(
)A.维新变法运动群众基础雄厚 B.国人的民族意识已彻底觉醒C.康有为注重思想舆论的引导 D.报刊是启迪民智的主要方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注重发挥报刊的宣传作用,积极调动国人的家国情怀,以激发国人向西方学习、变法图强的意识,这反映了康有为注重发挥思想舆论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康有为的文章调动了部分国人的家国情怀,并不能说明维新变法运动拥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初步觉醒,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报刊是启迪民智的主要方式”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7.“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答案】B【解析】根据“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湖南新旧派大哄”等内容可得出,当时维新派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扬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项正确;当时维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项;C项太绝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群众的动员,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表为清代中国赴日商船所载商品种类数量统计情况。对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时间船只(艘)生丝(斤)丝棉织品(斤)糖(斤)药材(斤)颜料染料(斤)矿物(斤)皮革(张)1711年54502672002149447549077886057081713327601858211804年11241314366725600090921814122982705432294A.中日之间贡赐贸易加强 B.日本蚕丝织造业有很大进步C.殖民扩张危及中日商贸 D.中国民族资本得到长足发展【答案】B【解析】题干数据中,清朝康熙到嘉庆年间,中国出售给日本的生丝及丝棉织品的数量锐减,可以用“日本自产生丝及丝棉织品增多”加以解释,B项正确;中国赴日本商贸的船只数锐减,且中国对日本出售的生丝、丝棉织品及皮革急剧下降,与中日贡赐贸易加强不符,排除A项;此时西方殖民对中日商贸的破坏力十分有限,排除C项;中国民族资本产生于19世纪后期,排除D项。故选B项。19.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C.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可见邓小平强调要对外开放,学习世界上的先进成果,这符合中国发展的需要,体现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项正确;邓小平这段话强调了对外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A项;1977年中国还未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主张抛弃意识形态的束缚,但无法得出是从此时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20.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据此可知,当时党和政府(
)A.改变了轻视科技的观念 B.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C.逐渐重视发展文化教育 D.力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9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力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D项正确;改变了轻视科技的观念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1957年提出的,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重视科教而不仅仅是文化教育,排除C项。故选D项。21.《全球通史》将亚历山大大帝开始征服希腊(公元前336年)到公元前31年罗马征服最后一个希腊化王朝-托勒密王朝的这段时期,称为“希腊化时代”。这个时期,古典希腊文化普及到了整个中东,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文明。下列事件发生在“希腊化时代”的有①芝诺在斯多亚画廊讲学
②西塞罗进一步发展自然法思想③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
④亚里士多德兴建“吕克昂学园”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希腊化时代”是指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政府雅典到公元前31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其中芝诺在斯多亚画廊讲学,西塞罗进一步发展自然法思想,亚里士多德兴建“吕克昂学园”都是在这一时期内,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排除A;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是在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腊前,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D。22.教会提出“双剑说”和“太阳月亮说”的目的是:(
)A.维护封建王权 B.针对新教的冲击,维护天主教的权威地位C.谋求基督教的统一 D.使教会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统治者之上【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教会提出“双剑说”和“太阳月亮说”的含义是,王权之剑是教会暂时交给国王的,教会是太阳,王权是月亮,月亮岛光辉来自太阳,因此目的是使教会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统治者之上,故D符合题意;A错误;教会提出“双剑说”和“太阳月亮说”早在宗教改革前,故B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教权”和“王权”的关系,而不是“谋求基督教的统一”,C说法与材料无关。23.《比利时信条》(1561)是一份加尔文派的信条,他宣称,自然界是“我们眼前的一本佳作,在其中一切受造之物,无论大小,都引导我们观摩上帝不可见的事”,对于受造界的详细辨别使人们可以理解创造者的智慧。这有助于(
)A.发现上帝,推崇宗教自由 B.认识上帝,发现科学奥秘C.因信称义,摧毁教会独裁 D.返璞归真,回归原始基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对于受造界的详细辨别使人们可以理解创造者的智慧”可知,加尔文派的这一信条有助于激发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探索欲望,发现科学的奥秘,B项正确;材料揭示的是加尔文派对待自然界的态度,而未提及对待宗教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加尔文派对天主教会的批判,排除C项;加尔文派的这一信条阐释迎合了当时人们发现自我、发现自然的需求,解释本意在于跟上时代的发展,而非回归原始基督,排除D项。故选B项。24.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并尽可能采用下层民众能够识读的语言进行翻译;同时期的加尔文号召加尔文教教徒在宗教仪式上采用本国语言进行祷告。他们的做法都(
)A.推动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B.有利于民族主义的觉醒C.有力地冲击了西欧封建王权统治 D.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答案】B【解析】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为德文,加尔文号召加尔文教教徒在宗教仪式上采用本国语言进行祷告,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有利于民族意识兴起和发展,B项正确;马丁·路德、加尔文的做法无法推动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排除A项;马丁·路德、加尔文的做法有利于民族主义的觉醒,有利于王权的加强,排除C项;马丁·路德、加尔文进行的宗教改革,并不反对民众对基督教的信仰,排除D项。故选B项。25.在宗教改革中加尔文提出,教会由选民选出,既不隶属于教皇,也不隶属于诸侯;教职也由选举产生,从教徒中选出长老会和牧师管理会。这反映出加尔文宗教改革(
)A.具有浓厚的新型民主色彩 B.有利于缓和不同教派的矛盾C.具有推动政教合一之意图 D.有利于强化世俗国王的权力【答案】A【解析】材料“教会由选民选出”“教职也由选举产生,从教徒中选出长老会和牧师管理会”,反映出加尔文宗教改革具有民主色彩,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缓和不同教派的矛盾,排除B项;政教合一是指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信息和强化世俗国王的权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6.作为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认为:“在所有民族中,历史都被神话歪曲了。最终只有靠哲学(即理性)来为人类启蒙,哲学一来到黑暗当中,就发现了人的精神原来已被几个世纪的错误迷住了双眼,以致要用很大力气才能使其醒悟;那些典章、业绩、文献,竟都是制造出来以确证谎言的。”他意在强调A.历史文献充满歪曲的神话B.用理性之光解放被蒙蔽的精神C.封建专制制度束缚了人性D.人类生活世俗化的历史必然性【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最终只有靠哲学(即理性)来为人类启蒙……以致要用很大力气才能使其醒悟”可知他意在强调用理性之光解放被蒙蔽的精神,因此B选项正确。伏尔泰强调的是以理性解放人的思想,其他选项不是伏尔泰强调的内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7.近代以来,牛顿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些科学事实说明近现代物理学(
)A.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C.为民主政治建立奠定基础 D.为工业革命到来提供了理论依据【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牛顿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表明该学者认为近代物理学在发展演变中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的特征,B项正确;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近现代物理学为民主政治建立奠定基础,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理论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且工业革命发生源于那早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排除D项。故选B项。28.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和英国相等。但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两倍,而英国增长了近30倍,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的1/15。同期,俄国的铁路有1500公里,而英国有1.5万公里,德国有1万公里。……俄国出口的是农产品,进口的是工业品,它已经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导致当时俄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A.农奴制的阻碍 B.工业基础薄弱C.沙皇闭关锁国 D.未进行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和英国相等。但到19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两倍,而英国增长了近30倍。同期,俄国的铁路有1500公里,而英国有1.5万公里,德国有1万公里。”可知,经过彼得一世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19世纪中期,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使俄国在经济上严重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A项正确;工业基础薄弱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沙皇闭关锁国与俄国史实不符,排除C项;未进行工业革命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9.史学界认为,在穆罕默德·阿里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阿里政权的社会基础进一步扩大了,他培植起了其统治的支柱。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废除包税制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B.土地给王公贵族扩大了政权的基础C.阿里政权占有了全国大部分土地 D.打击长老阶层削弱了宗教对政治的影响分配【答案】B【解析】材料中“阿里政权的社会基础进一步扩大了”,可分析得出土地给王公贵族扩大了政权的基础,D项正确;阿里的政权是封建政权,农民不属于其政权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土地的占有量并不代表着基础的扩大,排除C项;长老阶层的削弱并没有增加社会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30.一位评论家说:“干草堆在这里;被开发成为最具灵性的生命。因为,每一个当下,光线是新鲜的下一个当下,光线是未知的,而前一个当下,光线则是故去的。所以每一个此刻,干草堆总会有所不同。下列体现此特点的作品是A.《格尔尼卡》 B.《拾穗者》 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对于光线的瞬间印象,且《干草堆》是莫奈的代表作,所以材料描述的是印象画派,故选C;A项属于立体画派,B项属于现实主义绘画,D项属于浪漫主义绘画,均排除。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建立公众医疗机构,是古今通行、方便患者就医的最可靠办法。西周时期已有专门为贵族服务的医疗机构,但由官府成立的面向老百姓的医疗机构,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当时民间更需要医疗服务,南朝齐文惠太子萧长懋建立“六疾馆”,救济、收养穷人。“六疾馆”并非专门的医疗机构,仅相当于现代的福利院。开办给老百姓看病的官办医院,则是少数民族鲜卑政权北魏(公元386—557年)设立的。北魏的“医改”创新突出地表现在解决民间看病的问题上。皇兴四年(公元470年),北魏便曾开展过临时性“送医上门”活动,派医生到“基层”,为患者免费看病、发药。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北魏创办了中国历史上首个面向基层的政府医疗机构“别坊”。别坊有别于为官员和贵族服务的“太医院”,是专门为看不起病的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北魏这套面向特定人群的“免费医改方案”,被称为古代中国医改史上“划时代的进步”。——摘编自《中国古代人是如何解决“看病难”的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建立“别坊”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建立“别坊”制度的作用。【答案】(1)前朝的经验;孝文帝改革的推动;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间更需要医疗服务;统治者受民本思想的影响。(2)作用: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有利于封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有利于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后世的医疗改革提供借鉴。【解析】(1)根据“西周时期已有专门为贵族服务的医疗机构”得出前朝的经验;根据“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北魏创办了中国历史上首个面向基层的政府医疗机构“别坊”。”得出孝文帝改革的推动;根据“当时民间更需要医疗服务”得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间更需要医疗服务;根据“是专门为看不起病的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并结合所学得出统治者受民本思想的影响。(2)作用:根据所学可从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有利于封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有利于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后世的医疗改革提供借鉴等角度概括。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拜占庭文化对14世纪以来的西欧文艺复兴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拜占庭人编纂、抄写和翻译了许多古典著作,这些著作又通过多条途径传到西欧。14、15世纪,由于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向西扩张,许多优秀的拜占庭古典学者前往西欧避难,为西欧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拜占庭在实用科学如建筑、美术等方面成就突出,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交通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正当文艺复兴兴起时,拜占庭出现了与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这样,欧洲的人文主义者接触、交往,在东西方遥相呼应,把欧洲文化推向了另一个高峰。——解素蔚《拜占庭文化及其对西欧文艺复兴的影响》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儒教是具有道德感召力的理性宗教,对其大加推崇。在伏尔泰看来,中国的儒教是孔子所宣扬的“为人处事公正无私”的信仰,“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中国的儒教强化“人”而淡化“神”的特征正符合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在推崇中国儒教的同时伏尔泰的矛头所指向的是欧洲的宗教狂热和宗教迷信,他借用中国的儒教来阐述他的自然神论,成为他反抗神权思想的精神武器。在启蒙思想家看来,作为理想国度的中国“孕育了一个没有教义、仪式和狂热的宗教梦想。当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教士和政权相勾结时,他们在中国找到了这个梦”。——韩梅《1840-1912法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拜占庭文化对文艺复兴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能得出什么启示。【答案】(1)保存并传播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优秀学者西逃提供人才基础;拜占庭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者相互交流学习,推动文艺复兴发展。(任答3点即可)(2)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儒家思想符合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道德和理性精神;借助儒家思想倡导人文主义以抨击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任答2点即可)(3)人类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传承发展;优秀文化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任答1点(即可)【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许多优秀的拜占庭古典学者前往西欧避难,为西欧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欧洲的人文主义者接触、交往,在东西方遥相呼应”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保存并传播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优秀学者西逃提供人才基础、拜占庭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科学的发展及人文主义者相互交流学习,推动文艺复兴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2)原因:根据材料“伏尔泰认为中国的儒教是具有道德感召力的理性宗教,对其大加推崇”“中国的儒教是孔子所宣扬的‘为人处事公正无私’的信仰”“他借用中国的儒教来阐述他的自然神论,成为他反抗神权思想的精神武器”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儒家思想符合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道德和理性精神、借助儒家思想倡导人文主义以抨击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等角度进行分析。(3)启示: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如人类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传承发展;优秀文化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三、论述题33.阅读史料,完成任务。材料
近代中国虽然自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社会转型,但是在整个晚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缺乏现代意识,缺乏足够的领导改革和促进社会全面转型的能力,致使社会各个结构的变化并不是互相协调和配套发展的,政治体制转型的滞后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事实证明,清朝统治者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阻力。在这种局面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突破了社会转型中最坚固的环节:政治制度改革,促使政治结构迅速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智能家居安全系统开发合同3篇
- 商标许可使用合同范例
- 2024年度建筑项目能耗评估合同2篇
- 物业品质总监岗位职责(2篇)
- 私车公用合同
- 2024年度货物销售合同的交付与付款条款
- 公司租赁私人车辆合同范本
-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协议书
- 2024年度钢筋加工与供应合同2篇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模拟电子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开开心心上学去第一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 26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课件
- 舞台机械设备安装调试方案
- 广州中医药大学辅导员考试题库
- 水利工程实验室量测作业指导书
- 电工与电子基础技术习题集参考答案
-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及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
-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国门洞开
- 意向性和と思う课件 高考日语复习
- ArcGIS简介与应用基础
- 急性冠脉综合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