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学生版)_第1页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学生版)_第2页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学生版)_第3页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学生版)_第4页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23届初中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九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卡纸上。2.答题全部在答题卡纸上完成,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纸交回。一、积累(21分)中华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赏心悦目。它闪烁在戏曲斑斓的脸谱中,飘散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丝弦上,传扬在诗文浪漫的意境里。(一)传统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它起源于原始歌舞,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有人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你看舞台上的一出出戏,演员们演的或许就是他自己的悲欢离hé();或者说,人生的故事就出现在舞台之上。正所谓:旦生净末且端详,如戏人生路正长。1.阅读以上两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hé()(2)详()2.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二)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他们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文房四宝创造出来的线条艺术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1)推崇:____________(2)文房四宝:____________4.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体现书法之美和戏曲之美的两幅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①鸟欲高飞先振翅②铜撇金捺似龙飞③曲调幽雅扬白雪④墨有千秋日月汐⑤亭声婉转遏行云⑥梨园演古今往来⑦雪舞香梅报春早⑧铁划银钩如凤舞(1)戏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书法:____________(三)民族乐器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的音乐文化陶醉了一代代中国人。民间艺人一生致力于民族乐器的应用、推广与研究,为中国民族音乐做出了杰出贡献。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可以称为是乐曲中的顶峰之作。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5.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A.它闪烁在戏曲斑斓的脸谱中,飘散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丝弦上。B.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C.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的音乐文化陶醉了一代代中国人。D.民间艺人一生致力于民族乐器的应用、推广与研究,为中国民族音乐做出了杰出贡献。6.(四)古典诗文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作者题目批注诗文文天祥《过零丁洋》直抒胸臆,体现诗人的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壮志。①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②______》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现杀敌报国,北定中原,了却收复故土的心愿。③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对偶,临危受命,勇担重责,挽回败局。④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以落花自喻,表达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⑤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春望》以乐景写哀情,描写“花”“鸟”表达诗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⑦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3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筷子趣谈李贤武①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用餐工具。筷子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那时,中国的劳动人民吃饭时偶尔用两根树枝夹着吃,发现树枝比用手方便了许多,于是,这种夹食物的工具——筷子就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起来,上自君王,下至农夫,无一不会使用筷子。筷子的种类很多,有金筷、银筷、铜筷、象牙筷、竹筷等,其装潢之多样,更是不胜枚举。②古时筷子称“箸”,闽南话至今仍用此音。后来,吴人为了避忌“箸”与“住”同音,使行船搁浅,便改“箸”为“筷儿”。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风顺。汉代筷子又称为“夹提”,意思是夹住再提起。这倒十分形象地道出筷子的使用功能。③据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资料得知,迄今为止筷子已有600多种,有商朝时的铜筷,春秋时的铁筷、玉制犀牛筷等。到唐朝,筷子还曾被用来象征人的刚直不阿。唐玄宗有一回就曾赐过宰相宋境一双“金箸”,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这也就是“赐箸表直”的典故。其实最为普遍的还是竹制筷子和木制筷子,还有现代的塑料筷子。它们既不像金属筷子笨重,也不及金属筷子名贵,做工简便,易于就地取材。相传,有一种叫做“箸竹”的竹子,产于广西平乐府一带,“其小如著,坚结如象牙,作著甚佳”。可见国人对筷子还有一定的讲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是江安竹筷。明知尼克松总统惯于使用刀叉,而总理却安排了筷子,这确实令人纳闷。其实这正是我们总理的良苦用心。他根据筷子的寓意招待客人,寓意两国和平相处,不动干戈。难怪一位加拿大记者把这双筷子收起珍藏。④中国人做事一向是很讲究的,就拿筷子来说。一头圆一头方,代表天圆地方。长七寸六分,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使用时一般是两根,代表好事成双。所有的这些设计都很人性化。开宴前,筷子总是被整齐地摆放桌面上,显得温馨而从容。无论长的面,圆的丸子,大到腿骨,小到蚕豆,凉拌黄瓜,精细发菜,还有入口即化的藕粉,甚至连羊脚巴里的骨髓,它都可以手到擒来。⑤筷子简单易制,温润柔美,体现了东方人的性情。它发明于中国,流行于东南亚,逐渐向全世界传播开来。现在使用筷子的人占全球一半以上,这就是它简易好用的最有力证明。⑥现在有的人聚餐时,“公款”改成了“公筷”,既环保又卫生。但这只限于小宴。婚丧嫁娶的大宴,一般均在午餐时进行。宾客满座,菜品满桌。繁文缛节之后,大家早已腹鸣如鼓,一双公筷便显得力不从心了,须给每位配备“双枪”方可满足。(选自《河西文艺》2020年第233期,有删改)【材料二】最近,市疾控中心的11位专家,专门去餐厅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就近选择了一家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他们把每道菜都分成两份。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使用公筷;另外,还特意点了一道菜,作为空白时照。吃前,采集了饭菜样本。饭后,又进行了一次取样。餐前餐后一共取了19份食物样本。经过48小时的培育,实验结果显示如下:餐前结果(cfu/g)餐后结果(cfu/g)公筷非公筷未食用凉拌黄瓜140001600045000-盐水虾160150220-干锅茶树菇1100460079000-炒芦笋3030530-咸菜八爪鱼60205000-香辣牛蛙60150560130注:cfu/g表示每公克样品中含有的细菌菌落总数。【材料三】图一图二图三7.下面对“筷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用餐工具。B.古时筷子称“箸”,形象地道出筷子的使用功能。C.用餐时,筷子的使用一般是两根,代表好事成双。D.筷子简单易制,温润柔美,体现了东方人的性情。8.下面对材料一、材料二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筷子的种类很多,有金筷、银筷、铜筷、象牙筷、竹筷等。(举例子)B.“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这也就是“赐箸表直”的典故。(引资料)C.一双公筷便显得力不从心了,须给每位配备“双枪”方可满足。(打比方)D.饭后,又进行了一次取样。餐前餐后一共取了19份食物样本。(列数字)9.市疾控中心根据材料二得到的结论,准备了三幅图片,打算选择其中一幅作为本市餐厅的公益广告,【材料三】的图片最适合的是哪一幅?为什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远行李森祥①一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门像掉光了牙齿的老人之口,像是要说什么,又像是什么也不想说。有时,我觉得门总是在等。②我去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合格了。该怎么向父亲母亲说呢?他们愿意儿子离开那么长久吗?③母亲坐在门槛上,两手抵在下巴上,目光恍惚。听我叫她一声,眼睛就有些红了,扯起围裙揩眼角,叹了一口气说:你一定检上了。母亲说完就离开门槛去烧夜饭。④我就坐在母亲坐过的地方,屁股下面热烘烘的。父亲声音很低地说:你娘等你半天了。⑤第二天起,我就发觉,芋艿、薯丝炒辣椒、大白菜,这些平日里最爱吃的菜,几乎每顿都有。我对母亲说:你不用搞这搞那了,我又不是不认识,我是你儿子。母亲说:儿子出门就是客。娘对不住你。人家儿子上大学出远门,都要办一桌酒肉饭的。娘办不起,你别怪。⑥母亲杀了一只鸡,这是我们家唯一的鸡。这鸡过年要派大用,母亲却将它杀了。她像是早有准备,把弟弟妹妹都支开,才端出鸡让我吃。我怎么咽得下?我坚持全家人一起吃,不然,我一口也不吃。母亲只好让步。吃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却都不肯往鸡肉里动筷子。后来我发现母亲的眼睛都在往弟弟们妹的脸上瞟。⑦我离家的日子快到了,母亲愈发忙,门槛上跨进跨出的,忙得她平日里最喜欢坐的门槛也不坐了。⑧终于到了这天。早晨,我睁开眼时,看到我脑袋旁摆着一套崭新的蓝咔叽布中山装。这是母亲的习惯。每年过年时,母亲总是在年夜里悄悄放上一套新衣在我枕头旁,让我能穿着新衣去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比谁的衣服做得好。比过了,就疯玩。常常是,新衣服穿一天就弄得很脏或把扣子绷掉了。晚上,母亲一边给我钉扣子,一边埋怨我:你这孩子,娘给你做套衣服不容易,你怎么一点都不爱惜……今天,我又穿上新衣服了。我知道该怎么爱惜,却要走了。⑨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要走,都来看。屋子里,屋门口,有不少人。房里只有母亲。母亲坐在一只旧的箱柜前,箱柜上翻开一只梳妆盒。梳妆盒是母亲的陪嫁,这几年不大见到她用,梳妆盒很旧了,镜子已经氧化得斑斑点点。母亲的脸映在镜子里,我看到母亲的脸也斑斑点点。母亲很耐心很仔细地梳着头,头发滋滋的。母亲将扑了水的头发梳得很光鲜。⑩母亲见我很仔细地看她,就不好意思地一笑说:娘老了。我连忙说:娘不老。⑪娘就笑笑。结果一笑笑出满脸皱纹。⑫我见了,心里怦然一动,眼眶里热热的,便连忙退出房门。⑬该上路看,门外有很多人送我。当我一脚跨出门槛的时候,无意之中碰了一下我家的木门,木门吱——嘎叫了一长声。回来,这一声也很深地刻进我心里。⑭突然,有个女人叫了一声,说:你们家今天跟过年一样。我发现,我们家人人都穿着新衣服,的确跟过年一样。⑮我走到母亲与父亲面前,想唤他们一声,结果喉咙里像堵着什么,只是低低说一声,我去了。我点点头,父母亲也就点点头。⑯我在大溪滩的旷野里,再一次回头,再一次遥望我家的门。我母亲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头,倚在木门上。父亲坐在门口,猛抽旱烟。⑰从这时起,我不知道,父母以及那扇我走进走出的门是离我近了还是开始遥远了……(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有删改)10.“我”征兵体检合格后,准备离家远行,母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请补充完整。第一件事:母亲杀鸡,做儿子最爱吃的菜。第二件事:①_________________第三件事:②________________11.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第⑯段画线的句子。我母亲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头,倚在木门上。12.文题是“远行”,文章却多次写“门”,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多次写“门”的作用。13.班里准备举行“李森祥作品朗诵会”,有同学打算朗读文中的第⑨~⑮段,你觉得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朗读基调?请做选择,并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来陈述理由。A.高亢激昂B.平缓深情C.悲痛婉转选择:理由:(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4.下面对《行路难》(其一)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B.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来增强信心和信念。C.第十一、十二句,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乘风破浪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D.这首诗感情充沛,跳荡纵横,一波三折,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但仍怀有希望的感情。15.请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乙】精骑集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节选自《精骑集》序有删改)[注]①滑稽:比喻巧言善辩。②旬朔: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nǎng):从前。⑥寻绎:寻求,反复推敲。⑦省:记。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乃丹书帛曰 B.以衾拥覆以钱覆其口C主人日再食吾日三省吾身 D.走送之执策而临之17.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序”是一种文体,本文属赠序,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B.“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一个细节既写天气严寒,又表明作者家境贫寒,求学艰难。C.“以中有足乐者”指宋濂能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和满足,同舍生锦衣玉食也不羡慕。D.因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故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19.对比手法是常用表现手法,【甲】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20.著名作家王蒙说:“学习可以增智、可以解惑、可以辨是非。”【甲】【乙】两文都是有关学习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体验,谈谈你从中获得了那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三、综合(10分)与经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