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指导: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
---联想概括逻辑过渡
写议论文时,对于素材,倘若仅靠死记硬背而不懂得运用,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
古今中外的素材浩如烟海,我们要注重对素材的整理与转换,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无招胜有招。
我们考试时,常常有这样一个感受:考前自己看过的几则素材、几篇范文,考试时我们大多会用到;考试结束后,我们就会为自己“猜中”作文题而兴奋不已。其实,这就是联想的结果。
不同的考生在考前阅读不同的素材,考试时却能将其运用到同一个题目的写作中;而有的考生可以将同一则素材运用到不同题目的写作中。可见,对素材进行有效联想、多角度分析,是运用素材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要想写好议论文,还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概括,讲逻辑,重过渡,以提升文章的思想内涵。一、善于联想
杨绛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想象或联想对于作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联想时,选取的事例要经典,尽量不要写我的邻居、我的同学、我的朋友等常见的生活事例,也不需要进行细节描写。
分析素材时,更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不要自说自话。对熟悉的素材,不仅可以从正面论证,还可以进行反面论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说“但是”,多方面、多层次地对素材分析论证。【材料示例】《乡土中国》中有一句话:“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乍一看,这句话好像有点让人无从下手,但如果我们善于联想,就能写出一个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的议论文片段———
老农看见蚂蚁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因为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这也是大自然给人的启示。“一叶落知天下秋”,大雁南飞,预示秋天已过,冬天即将来临;蜻蜓低飞,预示着雨即将来临。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才能明晓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不同的联想可以写出不同的内容,我们还可以写成以下片段———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杜牧对天时的思考。即使寒冬腊月里,大自然也会赐予人类一线生机。面对曹操大军,如果诸葛亮和周瑜未能好好利用东风,想必会大败一场,也就没有了三足鼎立的格局。而老农通过一次次的细心观察、思考,懂得了蚂蚁搬家的意义,知晓了大雨来临的消息,这是天、人之间的一种联系,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农虽说不是诸葛,却似诸葛。这些都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要学会思考。
有些学生还可以从这个材料里获得更多启示。
譬如,我们还可以对关于老农的素材进行合理联想,论证“发现秘密”“阅历”“经验”等不同论点。
当然,前提是我们能够自圆其说,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避免人云亦云。二、强化概括
对经典作品,我们要学会概括,这样才能在文章中将它们运用好。要学会概括,有一个办法就是多写读书笔记。(现阶段不作要求)
我们知道,古诗文的用典往往只选取二三字就能准确表达一个内涵。假如古人写诗时抄写十几字,甚至几十字,是算自己的还是抄袭别人的呢?
再者,一首五言绝句只有20字,比较长的七律也仅有56字,如果借用别人的内容过多,怎么表现自己的思想内容呢?
因此,运用素材时,不要写过多的废话,也不要大段抄写事例,而要多概括提炼。
当然,这需要方法。
作家周振甫在《谈谈写读书笔记》中说:“要写读书笔记,光看一遍还不够,看完了再要翻一下,加上读书笔记,印象加深,不容易忘记。
写了读书笔记,以后读书碰到同一问题时,可以找出以前写的读书笔记对照起来看,使得对问题的看法更深入一步。”
写读书笔记时,切入点尽量小一些,引入一个事件要能够“借题发挥”,还要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古人也善写笔记。
例如黄升《花庵词选》中的这段文字———
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问别做何词,秦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坡云:“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秦问先生近著,坡云:“亦有一词说楼上事。”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在座云:“三句说尽张建封燕子楼一段事,奇哉。”
这个故事讲的是要善于用典,善于化用历史故事为我所用。这则笔记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在写议论文时,要合理选用素材,善于概括,然后再进一步分析议论。
关于概括,朱光潜先生曾说:“我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必用自己的话把它表达出来,才觉得真的把这本书消化了。”写作时,我们不仅要根据文章需要选择素材,还要将素材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尽量用精练的文字概括。
运用素材重在概括、分析,不在叙述,更不在描写,忌以叙代议。对于妇孺皆知的素材,尽量不写。如果一定要写,最好用简短的文句甚至几个字高度凝练地概括其内容,选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不要人云亦云。对于大家较为陌生的素材,可以用七八十字来写。
所谓“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素材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素材论证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阐发见解时则一定要讲得详细,讲得透彻,否则说服不了读者,素材就失去了意义,文章的质量自然也平平。三、富有逻辑
列举的事例与中心论点要清晰地发生关联,要一目了然,不要让阅卷老师猜测你到底要表达什么。
引用名人名言、俗语警句等之后,不是简单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就行了,而要经过分析论证,找到这些引语与中心论点之间的密切联系,最终将其引向中心论点。
【反面示例】
譬如,在论证“人要简单”时,有同学这样开头———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简单点儿,让生活更有意义;过于复杂反而是累赘。
开篇引用王尔德的名言非常精彩,但后面的观点与王尔德之名言毫不相干,前后没有建立起联系。此处犯了为引用而引用的毛病。
我们想写好一篇议论文,并非仅背诵几则素材就万事大吉,而是要恰当、合理地运用它们论证文章观点。文章的高下取决于作者思想的高下。
古人有“六经注我”的说法,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一定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善于写作的人,会通过自己的思想对素材进行灵活的运用与转换,有时甚至能把与中心论点看似无关的素材,转换成贴切而独特的素材。六经注我:用各种经典著作中的论断来解释和证明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议论服务。
譬如,在论证“勤奋”时,有的同学举例论证:“正因为勤奋,牛顿在苹果树下发现了牛顿运动定律。”
这句话前后两部分之间毫无联系,论证未免牵强。
那么,如何将它变成贴切的素材呢?这就需要一番富有逻辑的分析论证。
有同学这样改写———
在更多时候,天才并非先知先觉,而需要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去浇灌,需要时刻保持勤奋的态度。牛顿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牛顿,即使在闲暇之际,也勤于观察、思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苹果树下看见苹果落地,由此思考苹果落地与地球引力的关系,并不断验证,最终为他发现牛顿运动定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原文中,素材与论点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经过修改后,素材与论点的联系就比较紧密了。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阐发了自己的独特想法。四、重视过渡
议论文写作一定要讲究结构,重视各部分之间的过渡。
如果我们的文章只有大量素材,各个素材间缺少必要的关联,必然导致段落间的割裂,文章则成为一盘散沙。
因此,我们要设置好文章结构,写好过渡,这也是议论文升格的一大关键。
要在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建立关联,可以多用关联词。
过渡有很多方法,一般放在句首或句尾。如:1.作文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有“由此观之”“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2.论点与论据间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有“由此,我联想到”“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物犹如此,人亦然”。3.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词。4.层与层之间的过渡。并列关系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递进关系间的过渡则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肺复苏技能普及课件
- 出口营销推广协议书范本
- 拆墙完工协议书范本
- 心理咨询室使用介绍课件
- 工程征地协议书范本
- 农村厕所改造协议书范本
- 电子设备安装协议书范本
- 心理健康课件教案
- 心理健康课件制作方案
- 二零二五版电商平台服务商合作协议书附加条款
- 俄罗斯考试试题及答案
- 寿衣店管理制度
- 2025年-四川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三级上-The New Teacher
- 沥青裂缝灌缝施工方案
- 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护理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5年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二手房预订合同定金协议书模板
- 全渠道电商平台业务中台解决方案
- 深基坑开挖专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方案(2篇)
- 对赌融资协议书范文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