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作业课件阶段评估(二)秦汉-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_第1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作业课件阶段评估(二)秦汉-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_第2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作业课件阶段评估(二)秦汉-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_第3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作业课件阶段评估(二)秦汉-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_第4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作业课件阶段评估(二)秦汉-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质量评估(二)(阶段二)(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天津模拟)秦汉时期,官员行使权力时所用的印章是盖在泥上的,从而形成封泥。通过留下的封泥可以得知当时具体有哪些职官,哪些地名。到现在为止,秦的这种封泥数量在两万枚以上,而汉四百年历史积累的封泥也就一万多枚。此现象 (

)A.与王朝治国方略密切相关B.与中枢权力体系的调整相关C.与秦汉时期疆域变迁相关D.与王朝统治的盛衰密切相关【解析】选A。“秦汉时期,官员行使权力时所用的印章是盖在泥上的,从而形成封泥。通过留下的封泥可以得知当时具体有哪些职官,哪些地名。到现在为止,秦的这种封泥数量在两万枚以上,而汉四百年历史积累的封泥也就一万多枚”从出土的情况来看,秦朝的官吏可能普遍要求这样做,而汉朝则不一定有这样的要求,这种情况与国家对官员的要求相关,故选A;“官员行使权力时所用的印章是盖在泥上的,从而形成封泥”泛指国家所有官员,而不仅指中枢官员,排除B;“通过留下的封泥可以得知当时具体有哪些职官,哪些地名。到现在为止,秦的这种封泥数量在两万枚以上,而汉四百年历史积累的封泥也就一万多枚”盖不盖印与国家对官员的要求相关,疆域变迁只能改变地名,不能确定是否盖印,排除C;从历史上看,汉朝比秦朝更为强盛,却出土的封泥更少,排除D。2.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

)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解析】选B。根据材料“其中有政令、上下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可知,秦代的竹简包含了皇帝的政令、中央和地方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和官吏的任免文书等详实的行政内容,因此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行政制度比较系统,故选B;题干中竹简的内容与地方宗族势力无关,排除A;秦代的竹简没有反映郡县制的具体推行范围,排除C;题干中竹简的内容主要与行政、财政相关,不能佐证秦代法律制度是否非常严密,排除D。【拓展延伸】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2)中央通过多层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3.(2021·运城模拟)赵宣,东汉人。他在墓道里守丧二十多年,以此闻名天下。时任州官陈蕃问起大孝子守孝期间的起居生活,却得知他在此期间生了五个子女,于是大怒:你个龌龊东西,给我治罪。假孝子锒铛入狱。这一史实说明(

)A.选官标准为其提供了机会B.赵宣做假孝子纯为博虚名C.汉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完善D.汉代选官制度有其合理性【解析】选A。由材料“赵宣,东汉人。他在墓道里守丧二十多年,以此闻名天下”可知东汉以举孝廉的察举制选官,主要标准是道德品行,故选A;“纯博虚名”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选官制度而非地方管理制度,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察举制的合理性,排除D。4.(2021·内江模拟)秦统一六国后,郡县制最终推向全国。在郡县制基础上形成上计制度、选官制度、俸禄制度,郡县之下基层组织也有发展,上下一体,中国政治结构形成网状模式。这有利于 (

)A.宗法关系意识逐渐淡出中国社会B.中华政治文化大一统格局的形成C.秦王朝对地方监察实现长治久安D.察举的选官制度出现和逐步推行【解析】选B。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在郡县制基础上形成上下一体的网状政治结构模式,有利于国家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故B正确。A中“淡出中国社会”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地方监察,并且秦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排除C。西汉开始实行察举制,排除D。5.(2021·衡水模拟)下图印文为秦篆字体,右上起交叉读“小厩南田”四字。此印是秦至汉初管理官田的印章。这表明当时 (

)A.秦朝以来建立了森严的官僚政治B.汉承秦制汉代一贯采用篆体书法C.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D.秦至汉初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多样【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大力发展农业,并大量设置直属于君主的田官,材料中的“小厩南田”是秦王朝管理小厩官田的田官之印,说明秦至汉初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多样,故D正确;A、B无法从官印中得出,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井田制的瓦解,故排除C。6.西汉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

)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B.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C.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D.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的商人【解析】选C。材料中明确强调降低农业税征收比例,A与材料信息相违背,排除;“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的商人”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故排除B、D。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实行专卖,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选C。7.(2021·运城模拟)西汉中期以后,为了加强对手工业、工矿业的管理,防止私造钱币,中央政府设立了工官9处,铁官46处,实行专营统管矿产和铸币权。政府还建立完善了工商贸易立法。以上举措 (

)A.意在规范社会经济的秩序B.全面落实工商官营体制C.是新儒学日益成熟的体现D.照搬了工商食官的传统【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西汉中期以后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故选A;“全面”一词过于绝对化,排除B;新儒学是汉武帝时创立,当时并没有成熟,排除C;材料中提到的只是对工商食官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照搬,排除D。8.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解析】选C。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导致商业环境紧张,故A错误;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错误;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体现出政府经济集权,与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是相冲突的,故C正确;D只体现出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没有反映出“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名声扫地,故D错误。9.(2021·承德调研)董仲舒一再强调“天”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并反复论证“天”道是“人”道的主旨;他把一些自然现象加以神秘化和宗教化,使其成为一种社会规律来加以宣扬,从而提出“灾异谴告”说。由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谴告”说 (

)A.意在维护儒学独尊地位B.使儒学完成思辨化进程C.有利于限制皇权的滥用D.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解析】选C。由材料“一再强调‘天’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并反复论证‘天’道是‘人’道的主旨”可知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灾异谴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故选C;西汉以后儒学处于独尊地位,排除A;理学使儒学完成思辨化进程,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有关“大一统”的局面,排除D。10.(2021·运城模拟)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即位后,令天下郡国仿效文翁兴学,以“五经”为主要教科书。郡国学教授经学的目的在于 (

)A.为实行考试选官奠定人才基础B.继承西汉传统的治国策略C.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D.禁绝儒学以外其他各家学说【解析】选C。由材料“汉武帝即位后,令天下郡国仿效文翁兴学,以‘五经’为主要教科书”可知汉代郡国学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传授经学和实施教化,授经目的在于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故选C;汉代尚未形成考试选官的科举制度,排除A;汉武帝并未继承西汉传统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排除B;“禁绝”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11.东汉时期,人们尊儒尚儒,高门世族累世习经学,士人讲求儒家学问更是靡然成风,然而魏晋时却是“公卿士大夫罕通经业”,甚至连一国之君的曹髦也对儒家经义发出毫不客气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

)A.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D.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解析】选A。从东汉“人们尊儒尚儒,高门世族累世习经学,士人讲求儒家学问更是靡然成风”到魏晋时却是“公卿士大夫罕通经业”,这种变化反映出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故A正确。12.曹操创立屯田制,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到了曹丕时期,“屯田区和郡县并置,典农本人的身份已不再是带有军事性质的农官,而是和郡守、县令(长)一体看待的地方行政官员”。这种变化说明(

)A.屯田制度成功实现转型B.地方行政权力不断扩张C.中央集权得到有效维系D.军事职能范围逐渐缩小【解析】选C。屯田区和郡县并置的转型是一种历史现象,故A错误;根据材料“和郡守、县令(长)一体看待的地方行政官员”,屯田制与郡县制并置后,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错误,C正确;根据材料“典农本人的身份已不再是带有军事性质的农官”,典农不再具有军事身份,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刺史”即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材料二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生活节奏相当缓慢,不在军情紧急情况下,行政效率一般不是大问题,而效忠与否往往关系着王朝的生死存亡,任何官员个体或者群体对皇权不忠,都是皇帝无法容忍的。一个庞大的全能式的行政体系,本身存在无限扩张权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另外一种机制制衡,后果将难以设想。这将会导致皇权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传统中国的制衡机制,跟其他古代国家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当然,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及其工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主要目的及其意义。(13分)(2)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古代监察系统的功能,并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监察系统中“效忠”和“效率”的关系。(12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信息进行概括可知官卑而权重(或“秩卑”而“任重”);中央派遣并直辖;职责有明文规定;无常设办事机构;第二问对材料一概括可知每年分部巡视督察,年终返京奏报;专察大吏,可以举劾奏报或贬退大吏;第三问目的,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目的是监察、清正并抑制地方权势的扩大,维护中央权威;第四问意义,从加强中央集权和整治吏治两个角度回答。第(2)题功能可对材料二进行归纳;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是个“人治”的社会,监察系统的效率受到皇帝个人素质及皇帝制度的影响,专制皇权下的皇帝更看重的是效忠。答案:(1)特点:官卑而权重(或“秩卑”而“任重”);中央派遣并直辖;职责有明文规定;无常设办事机构。(4分)机制:每年分部巡视督察,年终返京奏报;专察大吏,可以举劾奏报或贬退大吏。(4分)目的:监察、清正并抑制地方权势的扩大,维护中央权威。(2分)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整顿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3分)(2)功能:保障官僚体系对王朝的效忠;保证王朝权力结构的制衡。(6分)关系:古代中国是个“人治”的社会,监察系统的效率受到皇帝个人素质及皇帝制度的影响,专制皇权下的皇帝更看重的是效忠。(6分)14.(2021·运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当战国时代,百家并起,而秦是用商鞅而强国,用李斯而得天下的。秦始皇又力主任法为治,这时候,法家之学,自然盛行。……在汉初,最急切的要求,便是休养生息,黄老清净无为之学,当然要见重于时。所以虽有一个叔孙通,制朝仪,定法律,然而只是个庙堂上的事,至于政治主义,则自萧何、曹参,以至于文帝、景帝,都是一贯的。……武帝是个好大喜功之主,什么兴辟雍、行巡守、封禅等,都是不惮劳费的。于是儒家之学,就于此时兴起了。……武帝既听董仲舒的话,表彰六艺,罢黜百家。又听公孙弘的话专为通五经的博士置弟子。于是在教育、选举两途,儒家都占了优胜的位置。……于是“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儒家之学遂臻于极盛了。——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