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情景默写
1.填空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宠辱不惊,闲看书卷奥秘;去留无意,漫随
书卷人生。品味诗词,带我们打开美丽的画卷。鸟语花香,迷离在“几处早莺争暧树,
”的美好意境中;偶遇桃源,惊叹“,并怡然自乐”的岁月静好;畅
想未来,人生最美的境界是什么?是李白","的一往无前,
是杜甫“,”的万丈豪情,也是陆游“,”的
生则高洁、死亦流芳。(请分别用《行路难》《望岳》《卜算子・咏梅》中的诗句填写)
【答案】谁家新燕啄春泥黄发垂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作答时,一是要彻底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
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字、不写错字。
注意本题中的“燕、啄、髯、长、沧、凌、碾''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名著阅读
悟空被逐那些事
片段一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
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惩般绪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
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
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
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也是
我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如今欲寻他无处寻,欲叫他叫不应,去来!去来!”正是
舍身拼命归西去,莫倚旁人自主张。
(节选自《西游记》十四回)
片段二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
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
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昧,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
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
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
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
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
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
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
去。你看他:嗡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节选自《西游记》二十七回)
片段三
却说孙大圣恼恼闷闷,苦自忖量道:”罢!罢!罢!我还去见我师父,还是正果。”
遂按下云头,径至三藏马前侍立道:“师父,恕弟子这遭!向后再不敢行凶,----受师
父教诲,千万还得我保你西天去也。”唐僧见了,更不答应,兜住马,即念《紧箍儿咒》,
颠来倒去,又念有二十余遍,把大圣咒倒在地,箍儿陷在肉里有一寸来深浅,方才住口
道:'‘你不回去,又来缠我怎的?'‘行者只教:“莫念!莫念!我是有处过日子的,只怕
你无我去不得西天。”三藏发怒道:“杀生害命,连累了我多少,如今实不要你了!我去
得去不得,不干你事!快走快走!迟了些儿,我又念真言,这番决不住口,把你脑浆都
勒出来哩!'‘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
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节选自《西游记》五十七回)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悟空因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絮叨而负气离开,表明孙悟空莽撞冲动,还需教诲。
B.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第二次驱逐,满心委屈不愿离开,表明悟空虽征途艰险但忠诚
护师。
C.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流泪,表现了悟空重师徒之情。
D.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悟空苦求不成,向观音菩萨求助,说明悟空
已变得谨小慎微、软弱怯懦,生怕触怒唐僧。
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片段一“老孙去也!”体现了人物的愤恨、绝望、痛苦.
B.片段三“恼恼闷闷”“苦自忖量”“没奈何”等词刻画了悟空的思虑成熟却又无计可施。
C.文段从语言、动作的角度刻画了唐僧心地善良但又有些不明事理的性格特点。
D.“这厮”“你这歹人”“你这湖狮”等称呼表现了唐僧对悟空的恼怒和厌恶。
4.悟空打死草寇被唐僧驱逐,向观音求助。下面情节与观音无关的一项是()
试卷第2页,共22页
A.四圣试禅心B.计收红孩儿C.误入小雷音D.真假美猴王
5.绿洲文学社举办名著之“变”专题探究活动,请帮他们完成下表。
专题人物变化探究
成长之
孙悟空由野猴子到斗战胜佛历经磨砺,终得成长
变
人性之至亲至孝、勤劳好学到人格沦丧、科举制度下文人士子的良
①______
变灵魂堕落知泯灭
思想之拯救民族必先救治愚弱麻
鲁迅②______
变木的思想
生活之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
牛郎织女③______
变牛儿来往。
态度之菲利普夫
由无限盼望于勒到厌恶恐惧于勒④______
变妇
【答案】2.D3.A4.C5.匡超人弃医从文对平和安宁
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小人物的辛酸对纯洁美好亲情的呼唤
【解析】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辨析。
根据《悟空被逐那些事》三个片段可知,孙悟空三离三归的成长分析:
第一次:因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絮叨而负气离开;伤人性命却不受教诲,闻指责就发怒、
不遂意就出走,表明孙行为莽撞、冲动,佛心未定,还需教诲。
第二次: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写下贬书驱逐离开;打死妖魔却被错怪逐走,满心委屈却
不得不离开,表明孙虽征途艰险但忠诚护师,虽屡遭惩处却不忘师恩。孙打死白骨精后,
唐僧赶他走,孙向师父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流泪,表现了孙重师徒之情。与
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说明他成长了。
第三次:孙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孙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
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说明他成长
To
D.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
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说明
他成长了;而非“变得谨小慎微、软弱怯懦,生怕触怒唐僧“;理解有误;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辨析。
A.根据片段一“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
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惩般绪恶我,我回去便了!’那
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
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
'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
也是我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如今欲寻他无处寻,欲叫他叫不应,去来!去来!
可知,悟空因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絮叨而负气离开;伤人性命却不受教诲,闻指责就
发怒、不遂意就出走,表明孙行为莽撞、冲动,佛心未定,还需教诲。“老孙去也!“体
现了人物的负气、莽撞、冲动;而非“绝望、痛苦”;理解有误;
故选A«
4.本题考查故事情节。
A.四圣试禅心:四位菩萨(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化身母女,假意要招他们为
夫婿。唐僧不为所动,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四圣用“撞天
婚”戏弄八戒,最后八戒被四圣设计用珍珠簌汗衫捆住,吊在树上;
B.计收红孩儿: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径此地,牛魔王与铁扇公主之子——圣婴大王
红孩儿占山为王,并要吃唐僧肉长生不老,孙悟空与红孩儿一番大战,被红孩儿三昧真
火所伤,后来观音菩萨下界收服红孩儿,让其做了善财童子,师徒四人才脱险;
C.误入小雷音:黄眉老佛趁佛祖不在家时,下界成精。假设雷音寺,诱使唐僧师徒上当,
并把孙扣在金钱里。又施展人种袋,数次把孙和天兵天将收入袋子。紧急关头,东来佛
祖教诱使妖怪出洞,让妖魔把变成的西瓜吃进肚子,一时痛苦不已,百般求饶,终治服
了黄眉老佛;
D.真假美猴王: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躲猴精趁机变作悟空
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
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
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称猴精被悟空打死;
据此可知,误入小雷音,没有提到观音菩萨;
故选Co
5.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积累把握。
①:
试卷第4页,共22页
根据“至亲至孝、勤劳好学到人格沦丧、灵魂堕落''的变化和“科举制度下文人士子的良
知泯灭”可知,此人是《儒林外史》中一个角色鲜明,性格极其丰富的文学形象。小说
围绕着功名富贵这根主轴,穷尽儒林世相,体现世态人心,反映「在科举制艺制度下文
人士子个体良知的泯灭。匡超人就是其中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所以,此人为:匡超人
(原名匡迥,号超人)。
②:
根据‘'鲁迅”和“拯救民族必先救治愚弱麻木的思想”可知,鲁迅在日本求学时,在仙台学
医的课堂上,教室里放映的幻灯片上显示一群中国人看到给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杀的同胞
而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幻灯片事件”,使鲁迅强烈地感受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
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因此,鲁迅那时的想
法变了,告别了藤野先生,走上了他终生为之奋斗的文学革命道路。所以,鲁迅的变化
是:弃医从文。
③:
《牛郎织女》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原来说的是真诚相爱的牛郎织女,
被王母娘娘活活拆散,夫妻被天河隔离,每年只能靠着鹊桥相会一次,是个悲剧。根据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中“来往”一词,表现出天河不能隔离这一
对恩爱夫妻。牛郎骑着牛儿,跃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夫妻朝朝相会,夕夕团圆。这
是比较理想化的牛郎织女生活的场景,借天上人物的生活场景,希望人民都能过上那解
放自由、美满幸福的生活。所以,第③空为:对平和安宁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根据“菲利普夫妇”可知,来自于《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展示了于勒从穷到富、再
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
势力统治下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荣的心理。也反映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小人
物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
贫弱者的思想感情。所以,第④空为:小人物的辛酸和对纯洁美好亲情的呼唤。
三、诗歌鉴赏
[甲]
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乙]
四时读书乐•其一
(宋)翁森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雾②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鸵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注]①槛:栏杆。②舞等yih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
6.乙诗通过山光、春风、好鸟、等景致,渲染了一种的氛围。
7.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8.这两首诗都在谈读书,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谈感受。
【答案】6.落花优美宁静7.甲诗把半亩大的方塘比作一面镜子,天空
的光彩和云的影子倒映在池塘水中,形象生动,想象丰富。(甲诗把读书比作源头活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读书的重要性。)乙诗尾联把读书的乐趣比作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
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富有美感。8.甲诗以方塘作比喻,我们要认真
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乙诗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享受读书
带给我们的快乐。
【解析】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根据乙诗“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零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可知,
其意思是:栏杆外就是山中景色,流水淙淙绕着长廊而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
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停在零头的鸟儿,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
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文章。
由此可知,翁森《四时读书乐》表现的是春天读书的优美情趣。春光照耀,春风送香,
鸟儿歌唱,落花、流水,在这美好的春光里,读书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所以,乙诗通
过“山光”、“春风”、"好鸟"、"落花”等景致,渲染了一种优美宁静的氛围。
7.本题对比赏析。
甲:
根据《观书有感•其-》“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可知,其意思是:半亩大的
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方塘”最大的特点是清澈,作者用了一个比喻,那就是“鉴”,也就是镜子。诗人把半亩
试卷第6页,共22页
大的方塘比作i面镜子,天空的光彩和云的影子倒映在池塘水中,形象生动,想象丰富;
根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知其意思是: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
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诗人把读书比作源头
活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乙:
根据“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可知,其意思是: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
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把读书的乐趣具体化,
它好比长满窗前的绿草,欣欣向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齐聚读书的
欢乐情景,读书可以让人变得高雅,富有情趣。
8.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
甲:
根据《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可知,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
言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
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
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
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
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
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
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乙:
根据翁森《四时读书乐•其一》可知,其主题虽然是劝学,却没有那种世俗的读书做官、
光宗耀祖的腐朽思想。根据“蹉昵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
满窗前草不除”可知,它宣扬的是读书的高雅情趣,不以功名利禄为引诱。它把一年四
季都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翁森的《四时读书乐》是一组歌咏读书乐
趣的诗,全诗以四季的景色衬托读书之乐。读书的乐趣来自于品味,只要读出趣味来,
四季都是读书天。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湖光山色、花香
荡漾;夏天,茂林修竹、绿意盈窗;秋天,明月霜天,万木萧疏;冬日,大雪压庐,梅
花傲雪,清茶一壶,围炉而读。每个季节读书都有其独特的雅趣,情景交融,情趣悠长。
《四时读书乐•其一》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
起移动。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
送活水啊。
[乙]
栏杆外就是山中景色,流水淙淙绕着长廊而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
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
停在零头的鸟儿,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文章。
不要让青春年华在消遣中白白地流逝,人生只有读书是最美好的事情。
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对比阅读
小江通过阅读了解到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写了很多诗文,于是选了
一则和《小石潭记》放在一起,和同学们开展以“柳宗元与永州”为主题的古文联读活动,
请你完成下面题目。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球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地,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
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闽奥巴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
试卷第8页,共22页
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③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
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
追于之践履④耶?
(节选自《石涧记》)
【注】①亘:横贯。②倒(kun)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深处。IfflJ,内室,闺门。
③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④践履:踪迹,行迹。
9.阅读【乙】文,根据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加点字。
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文言加点字解释
课内迁移法:明出,便扶向路。①石渠之事助穷:_________
联系语境法:②可翠胡床十八九居之:_________
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③流若织式:_________
词类活用:公将羊之。④民又忧焉:_________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源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B.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C.全石以为底"其境过清
D.不可知基源基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任务二: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12.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散文:郦道元的《水经注》与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对古代游记散文都有深远
的影响。像《与朱元思书》就受到《永州八记》的影响。
B.古人称谓:如果你穿越到唐朝,成为柳宗元同时代的人,你在与他人提及柳宗元时
可以称“河东先生”,以示尊敬,初次见到柳宗元时可以称“宗元先生”,以示亲近。
C.玉文化:琳I、环都是玉饰;瑜、瑾、琼、瑕都是美玉。《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
缘'’的象征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用来借指姻缘门当户对的说法。
D.竹文化:甲文中“篁竹”是竹林的意思,乙文中“竹箭”指竹制的利箭。竹是“岁寒三友”
之一,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无丝竹之乱耳”中丝竹代指音乐,“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
青”也与竹有关。
【任务三:探究游记写法】
13.甲文中小石潭和乙文中石涧的水都非常清澈,作者是如何表现表现这一点的?请举
例分析。
14.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永州写的诗文,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凉。请你结合【甲】【乙】
两段文字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9.已经排列纹彩、花纹架桥10.A11.青翠的
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12.D13.甲
文中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水尤清冽”是直接描写小石潭潭水
清澈,”皆若空游无所依”则从侧面突出小石潭潭水清澈的特点。乙文中作者用侧面描写
手法,“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闹奥”用贴切的比喻描绘铺满水底的石头侧面突出石
涧里的水清澈的特点。14.示例:【甲】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
景物的幽美和静穆,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全
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
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所以说
“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凉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方法提示和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空:结合课内迁移法”既出,便扶向路''的意思:(渔人)已经出来,就顺着旧的路(回
去)。这里的“既”的意思是已经。“石渠之事既穷”的意思是:发现石渠的事情己经结束。
既:已经。
②空:“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的意思是:可排列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根据此句的语境
可知,这里的“罗”的意思是:排列。
③空:“左手倚一衡木'’的意思是: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衡”同“横”,横着•"流若织文”
的意思是: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方法提示此处“文”是通假字,结合意思可知这里的“文”
同"纹'',意思是:纹彩、花纹。
④空:“公将鼓之”的意思是:(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这里的"鼓''是名词作动词,
击鼓。“民又桥焉”的意思是: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方法提示此处的“桥”是词类活用,结
合句意可知这里的“桥''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架桥。
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两个“可”都是副词,大约;
B.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试卷第10页,共22页
C.介词,把/连词,因为;
D.代词,代指溪水/副词,大概;
故选Ao
11.本题考查翻译句子。作答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披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积累。
A.《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不是山水散文;
B.古代人打招呼的时候,一般不能直呼对方的姓名,这是极其不尊重人的表现,称呼对
方通常是叫对方的号或姓加上官职的形式。这里“宗元先生”称呼不正确;
C.“瑕”指的是玉上面的斑点,不是美玉;
故选D。
1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分析。
甲文”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的意思: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由此可知,这里
直接写出了潭水非常清澈;结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意思: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
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由此可知,这里将水中鱼儿的状态描写得生动传神,这是从侧面体现了潭水的清澈;
结合乙文“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闹奥''的意思: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
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由此可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将水中的石头比作床、筵席上摆满菜肴的基石、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水中石头的外形,水中石头的外形清晰可见,可知这是从侧面体现了水的清澈。
1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甲文“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的意思是: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
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由此可知,面对幽静环境,虽然能让内心
放松,但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于是产生了凄凉孤独的感情。所以说
“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凉
乙文“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的意思是:古时候的人有谁曾
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文章着重写石态水
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
丽宜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同时又书写了胸中愤郁,对自己的遭
遇表示叹息和苦闷。所以说“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凉”。
【点睛】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
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
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
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
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
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
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乙】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
姓又架了一座桥。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
岸。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
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
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皆在椅下;像
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
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
五、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汉服“出圈”
①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穿汉服逐渐发展为一种热门的时尚潮流。近期,一位年近
八旬身着汉服的“汉服奶奶'’可谓出尽了“风头”,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目光。“汉服奶奶”
的走红,让我们看到基于底蕴自信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
——《热点时评》
②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汉服在款式、材质、设计上做出了许多改良。改良后的
新汉服深受大众喜爱。作为主力军的年轻人,平均一人每年购买4.8套汉服,每套汉服
的平均价格为777.5元。以下两图摘自艾瑞咨询的数字分析。
试卷第12页,共22页
2019-2023年中国新汉服行业市场规模消费者选择青睐新汉服的原因
新汉■行业解体市场规模(亿元)"•一增长率(%)
辑父£向・厮汉做摩因占比(,)
【材料二】
汉服溯源
①汉服源自黄帝创制衣裳,至清初“剃发易服”政策后消亡。其形制包括衣裳制、深
衣制、袍服制、襦裙制四类。汉服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
彰显了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风范,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
学。
②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有古代汉服和现代汉服之分。相比古代汉服,现代汉
服(新汉服)在保留前者的经典样式和形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大众的多元化穿着
情境和时尚美学加以重新设计后,更符合现代日常穿搭习惯。
【材料三】
汉服之争
①马面裙,明明是中国的汉服服饰之一,如今却被说成是外国某品牌自己的标志性
服装,这种文化挪用简直是明偷暗抢。我国马面裙历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千年以前宋
代旋裙,明代再加以发展。它四个面两两重合,裙门交替,这种独特的围合式结构在世
界范围内几乎都找不到类似的。它的色彩尽显中国传统色的美,绣满各色传统纹样,寓
意吉祥高雅。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马面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
更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审美工艺集大成的象征性符号。如果说时尚的尽头是传统,那
么传统的溯源叫华流。
——《有一种潮流,叫中国马面裙》
②当我们把马面褚完全作为一件常服去搭配时,这才算将汉服完全真正融入了我们
的生活。只有真正的融入,汉服才能发扬的更快、更好,才能不被他人占领、掠夺。
——网友1
③真正能流行起来,被人们认可的东西,背后都少不了传统文化的支撑。人们会对
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符号的东西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不由自主地喜爱它们。
网友2
④与传统汉服相比,我更能接受融合了现代元素或二次元元素的改良汉服。——网
友3
【材料四】
汉服与戏剧
①昭君出塞时身着汉代女子常穿的曲裾,外披一身红衣,配着白色毛边斗篷,红白
对比的传统服饰造型非常靓丽,一出场令人惊叹。以下为《王昭君》剧幕节选(有删改)。
(昭君身穿曲裾深衣,神情黯然,略有所思。)昭君:(白)奴家王
昭君。父亲王穰,卧病在床。长兄王豹,远戍边关。
第三
兄弟王龙,尚在童稚,全凭我与母亲,以浣织为生计。
场《别家》
昭君:(唱)妾是庶人甘贫贱,不愿选在君王前。
(昭君因得罪小人,入掖庭为宫女多年,衣着简朴。)萧相国:久闻
昭君娴雅端庄。今日一见,果然堪当重任。
第十
(唱)出塞和亲,为的是千家井灶,万户生灵,百载生息……昭君你
场《慨决》
长在民间知民意,事到临头要深思。
昭君:(背供)萧相国一席话如醍醐灌顶,浇散王昭君万斛离情。
匈奴左贤王:参见娘娘!单于已在关外恭候,请昭君娘娘启驾。出关,
第十
成就嘉礼。昭君:(A)请取琵琶过来,待我弹奏一曲,以写我和亲之愿!
二场《出
(唱)胡汉争,有百载,喜今日长城内外风静无埃。但愿得恩义常在,
塞》
五风十雨常无灾。
15.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意思的选项是()
A.戏剧《王昭君》中,“背供”“白”都属于人物的内心独白。
B.现代汉服改变了传统汉服的形制特点。
C.“汉服热”的现象带动了中国汉服产业的快速发展。
D.汉服虽然深受欢迎,但真正支撑其走远的是优秀传统文化。
16.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如何守护和传承汉服文化?
【答案】15.B16.①了解汉服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增强文化自信。②对文化挪
用现象要说“不”。③将汉服作为日常穿搭,宣扬汉服文化。④汉服文化离不开改良创新。
⑤借助戏剧等舞台,展现汉服华章之美。
试卷第14页,共22页
【解析】15.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
B.根据材料二第②段“相比古代汉服,现代汉服(新汉服)在保留前者的经典样式和形
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大众的多元化穿着情境和时尚美学加以重新设计后,更符合
现代日常穿搭习惯”可知,现代汉服(新汉服)在保留前者的经典样式和形制特征的基
础上,结合当下大众的多元化穿着情境和时尚美学加以重新设计;而非“现代汉服改变
了传统汉服的形制特点”;表述错误。
故选B。
16.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
根据材料一第①段“近期,一位年近八旬身着汉服的‘汉服奶奶’可谓出尽了‘风头',吸引
了无数年轻人的目光。‘汉服奶奶’的走红,让我们看到基于底蕴自信的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历久弥新的魅力”可知,应该推广汉服文化,提高公众的认知和接受度;
根据材料二第①段“汉服源自黄帝创制衣裳,至清初‘剃发易服'政策后消亡。其形制包括
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四类。汉服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
而形成的,彰显了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风范,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
出工艺和美学,,可知,应让更多人了解汉服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增强文化自信;
根据材料二第②段“相比古代汉服,现代汉服(新汉服)在保留前者的经典样式和形制
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大众的多元化穿着情境和时尚美学加以重新设计后,更符合现
代日常穿搭习惯”可知,需要加强涉及汉服法规、标准和产业链建设,保护和规范汉服
市场;当然,汉服文化离不开改良创新;
根据材料三第①段“马面裙,明明是中国的汉服服饰之一,如今却被说成是外国某品牌
自己的标志性服装,这种文化挪用简直是明偷喑抢”、可知,要通过教育和传承等方式,
让更多人了解汉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以及汉服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同时,
对文化挪用现象要说“不”;
根据材料三第①段“马面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审美工艺集大
成的象征性符号。如果说时尚的尽头是传统,那么传统的溯源叫华流”可知,应该营造
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汉服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传播;
根据材料三第②段“当我们把马面裙完全作为一件常服去搭配时,这才算将汉服完全真
正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只有真正的融入,汉服才能发扬的更快、更好,才能不被他人占
领、掠夺”可知,可将汉服作为日常穿搭,宣扬汉服文化;
根据材料四第①段“昭君出塞时身着汉代女子常穿的曲裾,外披一身红衣,配着白色毛
边斗篷,红白对比的传统服饰造型非常靓丽,一出场令人惊叹“可知,可借助戏剧等舞
台,展现汉服华章之美。
兰花
王寒
①二月里,家里的春兰开花了。春兰风骨清奇,有种内敛的美。清末台州才女屈蕙
嫌有一首《望湖人》,她用“瘦倚金风,凉含玉露''来赞美兰花脱俗之美。我以为,兰花
是经得起这番赞美的。
②兰花生于荒山僻壤,长于涧底幽谷,姿容素雅,的确有一种出尘之美。人有人格,
花呢,亦有花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兰花是人品和气节的象征,用来比喻安贫乐道,
独善其身的隐士高人再恰当不过。百花中拦花的地位很高,光凭它的香,就足以抵过万
紫千红的美。其实,若论香味,兰花的香显然不是最浓郁的,但胜在清香幽远。兰花生
长在深山静幽处,故被称为幽兰。它的香味也是幽幽的,不带一丝脂粉气。兰花的这种
个性,就像《牡丹亭》里所唱——你道翠生生出落的群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
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清代画家蒲华,擅画竹,也爱画兰花。他笔下的兰花,或几
茎,或数丛,或倚石,或临水,墨色淡雅,叶片细长瘦韧,有冷清绝俗之风韵,寥寥几
笔,清趣无穷。
③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以花貌喻美人容颜,在文学作品中司空见惯。形容女
子的美貌,用的植物是莲,是芙蓉,是桃花。脸色红润,是“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长得美丽,是“芙蓉如面柳如眉“;步态曼妙,则是“轻移莲步''"一步一朵莲花至于品
性,则要用兰花来比,'‘兰心惠质''就是对一个女子最高的评价。
④雨水和惊蛰节气,春兰开始登场。这些年来,每到这两个节气,台州总要举办几
场兰展。这是台州春天里的第一场花卉选美大赛,来自民间的春兰齐齐亮相,比一比谁
开得最美,谁开得最香,谁的身价最高。
⑤兰花也有严格的选美标准,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标准很多,手要如娇葭匕肤要如
凝脂,领要如蜡蜻②,齿要如瓠犀③,还要螺首蛾眉。对兰花色香味也有讲究,色泽以嫩
绿为上,浓绿次之,赤绿更次之,花红色鲜明者为佳,味道过于浓烈则为小品。美人要
香肩,而兰花以平肩为上品。严格程度,不亚于选美。
⑥身边有几个养兰高手,他们对兰花的感情,可以用一个"痴'’字来形容,就像屠洪
试卷第16页,共22页
刚唱的《霸王别姬》——人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爱你那一种。他们被兰花迷得神魂
颠倒,一掷千金,就是为了一朵兰花。他们培育的兰花,叫台州牡丹、金鼎荷、玉芙蓉、
黄花素心、流云、红宝莲、冰美人、莲瓣观音素、仙居碧玉、括苍凌荷……这一个个兰
花的芳名,简直就是风情万种的美人的艺名。
⑦家乡父老甚是爱兰。山民上山斫柴,满挑的柴火中,常有一两株山野的兰花,这
是他们砍柴时随手挖来的。想着那些山民、樵夫也上插着兰花,夕阳西下时施施然回家,
便觉有悠然之气。某位老先生一生痴爱兰花,得空时常约上三两兰友,到山中寻找好兰。
古稀之年,老人家在山上找到一棵好兰,心满意足,谢了土地爷,此后不再上山寻花。
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情感,是如此亲近,却又如此单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几
乎成了绝响。
⑧春兰开时,总有朋友邀我去赏花。以往,我总是迫不及待赶了去,唯恐错过了兰
花的嘉年华。这一回,我慢笃笃地说,我家的兰花也开了呢。
切是在突然间,闻见兰花香的——昨晚在单位加班,回家已晚,到阳台上,伸了个
大大的懒腰,闻到空气中若有如无的幽香。定心一闻,是春兰的杳。细一瞧,发现角落
里的那盆春兰,趁我不在时,不声不响开花了。
⑩在冷寂的早春,悄然开放的春兰,给了我春天的第一个惊喜。
(有删改)
【注】①娇英出细嫩。②蟠蟒qiiiq。洁白丰润。③瓠犀3x1:整齐。
17.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步态m汕妙()蟒首&湄惊郸)慢筝笃()
18.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兰花的“脱俗之美”,请简要概括。
19.请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情感,是如名亲近,却又如名单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几
乎成了飨口a
20.有人认为第⑨段放在原文显得多余,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请阐述理由。
21.王寒的散文,其语言风格可优雅,“有诗意”;也可通俗,“接地气”,请以第⑤、⑥
段为例,谈谈你对其散文语言“雅俗共赏'’的理解。
【答案】17.曼蛾zhedu18.(1)风骨清奇,有种内敛的美;
(2)生于荒山幽谷,姿容素雅;(3)兼具人品和气节;(4)清香幽远,不带脂粉气19.两
个“如此”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近。“绝响”原指传统已断的事物,
这里强调了家乡父老热爱自然,返璞归真的性格,对美好精神世界的追求。这与物欲横
流时代其他人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不多余。第⑨段对第⑧段“我家的兰
花也开了呢'‘加以补充,同时呼应了文章的开头,使情感表达更丰富。记叙了“我''家兰
花开花的细节,更突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也将兰花人格化,赋予生机与灵性,表达“我”
对兰花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21.第⑤段将兰花选美的标准类比古代选美的
标准,“娇黄”“凝脂”等词用语典雅,富有诗意;第⑥段引用歌词,笔调轻松活泼,通俗
地表现了台州人对兰花的痴迷,富有生活气息。列举的花名,语言清新淡雅,凸显了不
同兰花独特的美。
【解析】17.考查字音字形。
曼妙:manmiao,意思是指柔美,形容音乐、舞姿等柔美;
蟒首蛾眉:qinshGudmdi,意思是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惊蛰:jTngzhe,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笃笃:dudii,象声词,无意。
18.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①段“春兰风骨清奇,有种内敛的美“,可概括为:风骨清奇,有种内敛的美;
根据②段“兰花生于荒山僻壤,长于涧底幽谷,姿容素雅,的确有一种出尘之美”,可概
括为:生于荒山幽谷,姿容素雅;
根据②段“人有人格,花呢,亦有花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兰花是人品和气节的象征,
用来比喻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隐士高人再恰当不过”,可概括为:兼具人品和气节;
根据②段“若论香味,兰花的香显然不是最浓郁的,但胜在清香幽远。兰花生长在深山
静幽处,故被称为幽兰。它的香味也是幽幽的,不带一丝脂粉气”,可概括为:清香幽
远,不带脂粉气。
19.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第⑦段“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情感,是如此亲近,却又如此单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
时代,几乎成了绝响”中的加点词“如此”是这样的意思,这里两个连用是运用了反复的
修辞手法,结合“亲近”“单纯''等可知,强调了人与自然情感的亲近和单纯。“绝响”本指
失传的音乐,后来泛指传统已断的事物。结合“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可知,这里与物欲
横流时代其他人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⑦段上文“家乡父老甚是爱兰。山民上
山斫柴,满挑的柴火中,常有一两株山野的兰花”可知,突出了家乡父老热爱自然,返
璞归真的性格,以及对美好精神世界的追求。
20.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内容上,第⑨段”是在突然间,闻见兰花香的……细一瞧,发现角落里的那盆春兰,趁
试卷第18页,共22页
我不在时,不声不响开花了“交代了"我''家兰花开花的细节,“不声不响”将兰花人格化,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兰的悄然无息,隐含着“我''对兰花的喜爱,
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表现了主题;
结构上,结合⑧段“这一回,我慢笃笃地说,我家的兰花也开了呢”和①段“二月里,家
里的春兰开花了“可知,是对第⑧段“我家的兰花也开了呢''加以补充,同时呼应了文章
的开头,使情感表达更丰富。
21.本题考查语言理解。
根据⑤段“兰花也有严格的选美标准,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标准很多,手要如娇美,肤要
如凝脂,领要如蟠蟒,齿要如瓠犀,还要螺首蛾眉”可知将兰花选美标准与古代选美标
准进行了类比,“娇英”“凝脂”“蟠蟒”“瓠犀”“螺首蛾眉”等用词典雅,富有文采和诗意;
句式上构成了排比,富有气势;表现了语言风格优雅的特点;
根据⑥段”就像屠洪刚唱的《霸王别姬》——人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爱你那一种''可
知,引用屠洪刚唱的流行歌曲,表现了台州人对兰花的痴迷,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
“他们培育的兰花,叫台州牡丹、金鼎荷、玉芙蓉、黄花素心、流云、红宝莲、冰美人、
莲瓣观音素、仙居碧玉、括苍凌荷……这一个个兰花的芳名,简直就是风情万种的美人
的艺名”列举了众多的花名,凸显了不同兰花独特的美,语言清新淡雅;这些又都表现
了语言风格通俗“接地气''的特点。
六、综合性学习
22.初中三年的时光即将悄悄过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
生活,无限豪情充溢在心中,在离别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岁月如歌主题活动。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会准备张贴一副对联,请你根据所给上联,围绕主题拟写下联。
上联:回忆过去,欢乐浮现眼前下联:
(2)为了留住美好的初中生活,你所在的班级计划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其中将收录同学
们的照片和心语。请给你最喜欢的老师或同学写一段赠言,表达真挚的情感,至少使用
一种修辞。
(3)学生会组织初三年级于5月20日上午八点在校报告厅举行,“厚积薄发,畅想未来”
主题演讲活动,同学们想邀请王校长担任评委,下面是以校学生会名义撰写的邀请函,
其中有两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王校长:①
您好!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习热情,鼓励积极进取,初三年级将于5月20日上午八点在校
报告厅举行“厚积薄发,畅想未来”主题②,我们诚挚的邀请您担任评委,期待您的光临
指导。
初三年级③
2022年5月18日④。
第()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展望未来豪情充溢心中
(2)示例:尊敬的老师:感谢您三年来的教导和陪伴,您的教诲我定牢记心中。以后的日
子里,我无论成为挺拔的白杨,还是低矮的小草,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探索
- 新疆行政职业能力2011年5月
- 浙江行政职业能力72
- 2013年7月2日上午辽宁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 广西申论真题2011年
- 河南公共基础知识模拟16
- 地方公务员浙江申论72
- 2024届中考数学一次方程(组)天天练(4)及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考试 数学 含答案
- 建筑工程一般刷(喷)浆工程施工工艺质量管理标准化指导图示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概论
- 改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状况PDCA
- 村镇污水管网初步设计说明
- 清创缝合完整演示文稿
- 日本文学讲解
- 儿童英语剧本5.匹诺曹话剧
- 贴面 贴面修复
- 一年级上心理健康作业上
- 2023年滁州天长市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41986-2022全钒液流电池设计导则
- WS/T 407-2012医疗机构内定量检验结果的可比性验证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