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松诗_第1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松诗_第2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松诗_第3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松诗_第4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松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咏松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孤松①柳宗元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②所误。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结束十年的贬谪生活,离开永州贬所返回京城,途经商山时见到遭受摧残又受保护的孤松,有感而作此诗。②明,松树油脂多,古代被用作照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孤松所处的环境,“翠盖”形象地描写出其枝叶青翠,状如车盖。B.颔联以孤松的不幸遭遇告诫人们要有自我防范意识,应该时刻提高警惕。C.颈联写受到伤害的孤松期望遇到好心人,期望周围被加上篱笆而得到保护。D.“半心存”“承雨露”表明孤松还有顽强的生命力,将会接受雨露的滋润。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画松元稹张璪①画古松,往往得神骨。翠帚扫春风,枯龙戛②寒月。流传③画师辈,奇态尽埋没。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④。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注]①张璪: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②戛:敲击。③流传:流俗,平庸。④烟霄质:指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气质。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璪画中的古松翠绿的树枝和盘曲的枯干形态各异,神韵不一,但都能体现松树的风骨。B.诗人由张璪的画联想到世俗画师,认为他们的画埋没了松树的气度,继而引出下文的感慨。C.诗歌三、四两句和七、八两句相呼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凸显了张璪画松的独特之处。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4.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南轩松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轩有孤松”里的“孤松”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的“孤松”象征的品格不同。B.《南轩松》通过写阴凉处生出的深绿青苔,侧面衬托了松树的高大浓密和年岁之长。C.《小松》里的“出”形象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的变化,“出”是未来“凌云”的先兆。D.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不满足于眼前现状,勇于追求的精神。6.同样是写松,小松与南轩松的生长环境不同,由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题子侄书院双松曹唐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晚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莫教取次①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②。【注】①取次:任意,随便。②十八年:用“丁固梦”典。《三国志·吴志·孙皓传》:“初,固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卒如梦焉。”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种植松树,花费不多,却使书院凉爽似秋,首联表达了对此举的赞许之情。B.双松能遮雨蔽日,犹带旧时晚烟,“藏”“惹”二字,增添了景物的情味。C.松风过枕,松月临窗,子侄在书院的闲情雅致借助景物描写一下跃然纸上。D.此诗题咏书院双松,虽说尽用虚笔,但却讲究视听等角度,描写细腻生动。8.有人评论此诗“咏松以致属望之意”。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子侄怎样的“属望之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回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孤松吟酬浑赞善①卢纶②深山荒松枝,雪压半离披。朱门青松树,万叶承清露。露重色逾鲜,吟风似远泉。天寒香自发,日丽影常圆。阴郊一夜雪,榆柳皆枯折。回首望君家,翠盖满琼花。捧君青松曲,自顾同衰木。曲罢不相亲,深山头白人。【注】①赞善:官名,即赞善大夫,在太子官中掌侍从、讲授。②卢纶: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家境贫寒,仕途不顺。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两句交代孤松生长在深山荒野,有时还被大雪压断枝条。B.第三、四两句描写孤松汲取了清露的营养,枝繁叶茂,掩映着朱门。C.第五至八句是说无论露重天寒还是清风丽日,孤松都能保持本性。D.第十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把松上白雪喻为满枝“琼花”,生动形象。10.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诗人在以“孤松”自况。请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题小松李商隐①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②柱石功③。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注释】①李商隐:唐代诗人,少年早慧,品行高洁,有才华,有抱负。后不幸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他一生坎坷不平,襟怀未展,壮志未酬。②方资:正可用作。③柱石功:栋梁之材的功用。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题咏的是一株枝叶未茂的小松,因此诗人以“细”状其叶,以“轻”状其荫,突出小松的秀美。B.这首诗善用对比,如以桃李春日之盛来衬托小松的寂寞,突出小松的“孤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C.颈联“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是说小松一年中经历多次枯荣变化难以长成栋梁之材。D.“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写西园车马客争驰看花,怎奈荣华百态,转首成空,发人深省。12.《题小松》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小松的形象来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下列诗文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B.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其十二)》)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D.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13.诗人通过小松的形象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请联系具体诗句加以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小松杜荀鹤①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乙】韩山书院新栽小松丘逢甲②出林鳞鬣③尚参差,已觉干霄势崛奇。只恐庭阶留不得,万山风雨化龙时。【注释】①杜荀鹤(846—904),唐朝诗人,他出身寒微,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后为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②丘逢甲(1864—1912),光绪进士,官工部主事。写此诗时任韩山书院主讲,致力于国民教育。③鳞鬣:龙鳞和龙须,这里代称松树。14.以上两首诗题材相同,均为。15.对以上两首诗歌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第一句的“刺”字显示小松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出”字写出小松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B.甲诗三、四句的“凌云”含义不同,前者指未长成的小松,后者指长成后的松树。C.乙诗第二句隐含着诗人热切期望能尽快培养出支撑大厦的栋梁之材的教育理想。D.乙诗第三、四句转入议论,艺术地表现了诗人自身人格的塑造,也透露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16.请从写法上,比较甲乙两首诗歌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种松宋荦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日瘦阴还薄,风多响自重。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注】?【注】大夫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遇暴风雨,避雨松树下,封松树为“五大夫”。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简要介绍了松树的特点——只要在山坡上种下一棵松树,几年以后,整座山都是郁郁葱葱的。B.颔联描写的是长成之后的松树,其中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松树枝干的遒劲。C.颈联“日瘦”“风多”等描写点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阳光微弱、阴云迫近、大风疾吹。D.松树历来为人敬仰,本诗中作者也从松树的自然本性中受到启发,寄托了自己的情操。18.这首诗的尾联富有艺术魅力,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C2.①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以孤松自喻,感慨孤松的遭遇,总结了经验教训;②以“松”逢“仁惠意”“藩篱护”来写自身,表明诗人并不灰心丧气,而是期待着重新奋起;③“半心存”“承雨露”表现了诗人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精神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期望遇到好心人,期望周围被加上篱笆而得到保护”错误。应是“孤松遇到了好心人,周围被加上篱笆而得到保护”。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感情的能力。这是一首咏物寄怀之作,诗人以孤松自喻,通过对孤松遭遇的记叙,总结了参加革新失败的经验教训,表明了自己并不灰心丧气,而是期待着有朝一日重新奋起的决心和志向。“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幸运的遭逢仁慈的恩惠,围上篱笆而得到屏障。柳宗元结束十年的贬谪生活,离开永州贬所返回京城,途经商山时见到遭受摧残又受保护的孤松而感慨,以“逢仁惠意”“藩篱护”来写自身,表明诗人并不灰心丧气,而是期待着重新奋起。“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半爿树干还依然存活,时时会承受雨露滋养。“半心存”“承雨露”,说自己虽饱经磨难但生机仍在,正时刻准备承接雨露的滋润。表现了诗人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精神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3.D4.①抓住事物特征,绘出事物神骨。三、四句写出张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②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九、十句指出平庸的画师格调不高,修养不够,难以画出松树的气质。③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最后两句传达出画师应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错,“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意思是画师去淅阳山看真物,体现出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原诗中没有“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的意思。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涵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三、四句“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意思是:(张璪画的古松画的很好)枝叶茂盛看起来就像是翠色的笤帚在春风中扫动(或者是翠色的笤帚扫起了一阵春风),苍松的枝干盘曲如龙,仿佛在轻轻地敲打天上的那轮寒月。其中,“翠帚”形容松树枝叶之颜色与形状。“枯龙”形容松树枝干如龙之躯干,松树之皮如龙之鳞。据此分析出,这两句写出张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九、十句“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埃尘心”指“流传画师辈”的平庸低下的思想品格、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烟霞质”,指张璪画松“得神骨”,具奇姿的画艺。有着“埃尘心”的画师,自然难以画出“烟霞质”的松画来。即画家只有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平庸低下,就难以描状出烟霞凌霄的自然美景。据此分析出,元稹诗的言外之意便是主张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中“深山看真物”,传达出画师应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据此分析出,诗人主张绘画要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5.A6.①《小松》里的松树,生长在“深草”“蓬蒿”间,被埋没,不被人赏识。诗人借此表达了出身寒微的人在成才过程中的勇于进取精神,并批判世人以出身论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②《南轩松》里的松树,生长在清风吹拂,“古苔”“秋烟”环绕的美好景物间,十分惬意。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潇洒自得、高洁的情怀。【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意象、手法、情感的能力。A.“象征的品格不同”错误,李诗中,“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描绘出一幅松树苍劲挺拔、松树枝叶稠密昂首天外的景致。突出了孤松的不同凡俗、生机勃勃、四季常青,塑造出松树郁郁苍苍、古朴高洁的形象。《归去来兮辞》里的“抚孤松而盘桓”,表示诗人孤高坚贞之节有如此松,也是象征高洁的品格,二者象征的品格相同。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杜诗中,“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两句描写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如今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最终超过蓬蒿,超过所有野草,成为凌云之木。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表现出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写出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因此,诗人通过写小松生长环境恶劣,生活在“深草”“蓬蒿”间,被埋没,无人可见,最后长成凌云木。来表达对出身寒微的人在成才过程中的勇于进取精神的赞美,来讽刺批判世人以出身论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李诗中,“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写松树在清风时时摇着它的枝条,潇洒终日是多么惬意。“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写树阴下老早以前就长满绿苔,秋日的云雾到此也被它染碧。对松树生长的环境进行描写,来烘托松树高大苍翠。“阴生古苔绿”,是说由于松树高大,在它的阴处长出了碧绿的古苔。写“古苔”足见这棵松树的年岁之长。半空中松树茂密的枝叶,一片浓密翠绿,而地上的古苔也呈现出一片绿色,上下辉映,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要染绿了似的。“清风”“潇洒”“日夕”“古苔绿”“秋烟碧”等景物和意象写出了环境的美好,借环境描写写出了孤松的潇洒高洁,表达了诗人潇洒自得、高洁的情怀。7.D8.①有期盼子侄成材之意。诗人赞美松树,而松树向来是栋梁之才的象征,故有希望子侄成长为高大伟岸人才的美好愿望。②有珍惜光阴的告诫之意。尾联告诫子侄,在美好惬意的环境里,切莫将日子一天天等闲度过。③有位列三公的希冀之意。诗人运用“丁固梦”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子侄有朝一日如丁固功成名就、位列三公的祝愿。④有希望子侄成为逸人雅士(君子)或具有松柏之姿的祝愿。颈联想象子侄们在书院中坐有松月,卧有松风,诗书作伴,怡情养性,博雅君子,令人景慕,以此婉寄美好祝愿。【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虽说尽用虚笔”错,首联和颔联为实写,作者紧扣松树用笔,调动视觉、听觉,描写细腻生动。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晚烟”等描写了双松的高耸俊茂,借物喻人,寄寓了诗人期盼子侄成长为高大伟岸的人才的美好寓意。“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告诫子侄,不能等闲度过美好的青春年华,要珍惜光阴,发奋读书,以期成才。结合注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卒如梦焉”,诗人运用“丁固梦”的典故,丁固梦到松树,认为自己会位列三公,最终如愿,作者借这个典故表达希冀子侄有朝一日位列三公的祝愿。“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微风过枕,卧有松风,月移松影,表现了子侄读书环境的清幽、惬意,令人景慕,以此表达希望子侄成为逸人雅士(君子)或具有松柏之姿的祝愿。9.B10.①从“深山”“雪压”“露重”“天寒”等可以看出,诗人所处的环境险恶,在官场上遭受排挤,仕途不顺。②从“色逾鲜”“香自发”等可以看出,诗人虽然处境不好,但仍然保持孤高、耿介的本性。③从“荒松”“衰木”等可以看出,诗人不被赏识,如今年华已逝,仍壮志未酬。【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写孤松汲取了清露的营养,枝繁叶茂,掩映着朱门”错误。“朱门青松树,万叶承清露”写的是生长在“朱门”的青松,青松是用来与“孤松”对比的;“青松”暗指对方。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深山荒松枝,雪压半离披”写孤松生长在深山荒野,有时还被大雪压断枝条。诗人在以“孤松”自况,表明自己生活在“深山”“雪压”“露重”“天寒”的环境下,可见诗人所处的环境险恶;结合注释②可知,诗人在官场上遭受排挤,仕途不顺。“露重色逾鲜”写了虽然露重,但是孤松的颜色反而更加鲜艳。“天寒香自发”写了天气虽然寒冷,但是却散发出香气。可见诗人虽然处境不好,但仍然保持孤高、耿介的本性。“荒松”写孤松生长在深山荒野,无人欣赏;“衰木”写孤松已慢慢变老。诗人的遭遇和孤松非常相似,不被赏识,如今年华已逝,仍壮志未酬。11.C12.A13.①在盛夏炎日中,小松孤独秀美地挺立在庭院中,以“细叶轻荫”给人们带来满座的清风。诗人借小松赞美孤傲高洁的君子之风。②小松在阳春三月桃李争艳的季节耐得住寂寞,在霜雪凛冽的严冬,郁郁葱葱。诗人借此歌颂凌寒不凋、坚贞不屈的君子品格。③诗人以桃李的“枯荣事”来衬托小松的“柱石功”,表达对成为国家栋梁的坚忍不拔的追求。④结尾诗人告诫那些不知“怜”松、只会赏花的“西园车马客”:他们追逐的热闹繁华终会凋落成空,讽刺了趋炎附势之徒的可悲。【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是说小松一年中经历多次枯荣变化难以长成栋梁之材”错误。“一年几变枯荣事”,百花虽盛,但好景不长,花开花落。经历枯荣变化的不是小松,而是桃李。以桃李的“枯荣事”来衬托小松的“柱石功”。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托物言志手法的能力。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A.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并没有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B.松柏的品性本来就是孤傲刚直,难以作出桃李妖艳的颜色。这是对严子陵品行的刻画,也是诗人自身孤傲性格的写照,反映了诗人虽受打击排挤,但不屈服的倔强态度和愤激情绪,是托物言志的手法。C.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是托物言志的手法。D.作者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是托物言志的手法。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及情感的能力。“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我喜爱你独秀挺立在庭园中的小松,那细叶轻阴带来满座清风。“孤秀”表现了小松虽然孤独,遭受冷落,却能以其细叶轻阴独秀青葱,展示出自己独具魅力的形象。“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桃李盛开的季节,你虽然寂寞,但进入霜雪繁多的严冬,就显得郁郁葱葱。与桃李之盛对比来表现小松的“孤秀”,以霜雪严寒来衬托小松的坚强挺拔。开篇这四句,通过对小松四时遭际的描绘,写出了它坚贞挺拔、不随流俗、傲霜斗雪的风姿。诗人借小松赞美孤傲高洁的君子之风,歌颂凌寒不凋、坚贞不屈的君子品格。“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一年之内桃李等花卉几经枯荣,而你长大后,则具栋梁之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请告诉那些去西园观花的人们:在雪飞霜落的园中,他们定会为枝叶光秃秃的桃李等花卉而悲伤动容。后面的四句写诗人对小松的殷切期待:百花虽盛,但好景不长。花开花落,“一年几变枯荣事”。而小松独耐寂寞,不管春风秋雨、夏炎冬寒,锤炼其坚贞之性。待到它长成百尺苍松之时,即可成就其栋梁之功了。百花本是“一岁一枯荣”,而诗人在这里却说“一年几变”。这是夸大百花“枯荣”之易来强调小松成材之难,以百花之“变”来反衬小松之坚定,表达对成为国家栋梁的坚忍不拔的追求。“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桃李争芳吐艳时你虽然默默无闻,霜雪降下后方显得那么郁郁葱葱。用桃李象征烜赫一时的权贵。诗人更欣赏的是在那霜雪凛冽的严冬,非但没有枯黄,倒愈显得郁都葱葱的小松,诗人对“桃李”表达出嘲讽挖苦之情。“为谢西园车马客”,结合注释内容“西园:即西晋石崇的园林别墅金谷园,当时达官贵人们经常游聚于此”分析,用“西园车马”客象征对权贵趋炎附势之徒,诗人对那些不知“怜”松、只会赏花的“西园车马客”说:“等到雪飞霜落的季节,百花纷纷凋零,你们将感到悲哀失望了”,诗人对他们表达了深深的不满。14.咏物诗15.D16.同:两首诗都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甲诗写小松即使埋没深草,也勇敢坚强地“刺”出头来,逐渐高于蓬蒿,最终凌云而上,写出人才的自强不息,勇敢不屈的特征;乙诗写出松树奇崛的外形与如龙般的气势,写出人才的优秀。异:甲诗还用了对比手法,对比时人不识小松栋梁之材与成长为大松后才重口称赞的态度,表达对于人才被忽视埋没的惋惜。乙诗用了夸张(想象/比喻)手法,把松树成长想象成风雨化龙,流露出作者对小松未来成长的期待之情,寄寓作者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期望。【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两首诗都以“小松”为描写对象,托物言志,为咏物诗。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D.“艺术地表现了诗人自身人格的塑造,也透露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错误,三四句的意思是:恐怕这小小的庭院留不住松树的生长,总有一天会突破丛林直上青云,在风雨群山中化龙一般成长。表达的是诗人对小松(学生)成长的期待,而非对自身人格的塑造。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