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年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年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年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年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张家川县2021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模拟考试语文考生注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A卷(10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创新发展拓荒牛【答案】创新发展拓荒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注意“创、拓、荒”的规范书写。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微薄(báo)狼藉(jí)鲜为人知(xiǎn)B.商酌(zhuó)隧道(suí)栈桥(zhàn)屏息敛声(liǎn)C.遁形(xún)羁绊(jí)褶皱(zhě)戛然而止(jiá)D.俯瞰(kàn)虬枝(qiú)沥青(lì)杳无消息(yǎo)【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字音的识记。A.微薄(báo)——bó;B.隧道(suí)——suì;C.遁形(xún)——dùn,羁绊(jí)——jī;故选D。3.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过隐灌输耀武扬威酣然入梦B.累赘颠倒矫揉造作雕粱画栋C.琐屑嶙峋摩肩接踵不修边幅D.盘旋修葺鸠占雀巢妇孺皆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形。A.过隐——过瘾;B.雕粱画栋——雕梁画栋;D.鸠占雀巢——鸠占鹊巢;故选C。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宋濂读书时,衣食住行条件极为艰苦,但他对这些都不以为然,只是专心苦读,最终成为“开国文臣之首”。B.广大医护人员在此次抗疫战中执行任务不折不扣,面对困难不折不挠,对抗疾病“不依不饶”,对待患者不离不弃。C.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可以比得上的。D.我们既不能盲目肯定孩子,也不能盲目否定孩子,应该实事求是地让孩子认识真实的自己,正确评价自我。这样,孩子既不会盲目自大,也不会妄自菲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A.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句中指的是宋濂不把衣食住行条件艰苦放在心上,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B.不折不挠:面对压力和困难不屈服、顽强。句中讲的是广大医护人员面对困难不屈服,所以该成语使用正确;C.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D.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句中指的是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既不自大也不自卑,所以该成语使用正确;故选A。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B.听到许多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称赞,我不由得感叹:厉害了!我的祖国。C.钟扬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D.“我也不知道这道题怎么解,你还是去问问郭老师吧。”张华鼓励他说,“郭老师对提问的同学从来都是很耐心的。”【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有误,本句为陈述句,句尾问号应改为句号;B.有误,感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叹、感叹或号叹。应改为“厉害了,我的祖国!”C.有误,人物对话的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应把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故选D。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新冠疫情不再反弹,中国疫情防控中心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防范措施。B.《民法典(草案)》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C.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们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D.根据已知的丰富考古成果,我们可以认定一个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即华夏文明起源于多个地区。【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病句的辨析。A.否定不当,把“不再”去掉;故选A。7.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鄙人”“寒舍”“舍弟”属于谦称,“惠顾”“赐教”“高寿”属于敬辞。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祭祀乐歌。C.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主体部分。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诗中既展现了替父从军的木兰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综合。B.“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颂”才是祭祀乐歌,所以本项有误;故选B。8.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我国,似乎自古以来人们就崇尚“扫天下”而不屑“扫一屋”。。。因此,我们每个有爱国之志者,都应乐于做利国利民的平凡小事。①其实,爱国是一种崇高神圣的情感,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为。②况且,辉煌壮丽行为的机会比平凡小事的机会要少得多,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际遇。③时至今日,仍有些青少年一讲爱国,总以为“洒水扫地捡纸屑”不过区区小事,大丈夫何须伸手。④当然更不是喊口号,唱高调,做美梦,梦想一觉醒来就建立起惊天动地、永垂史册的丰功伟绩。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句子衔接排序。阅读文段可知,先提出在我国人们对爱国思想的错误理解,然后指出爱国的内涵和爱国的具体做法,最后得出结论。③句“时至今日,仍有些青少年一讲爱国,总以为‘洒水扫地捡纸屑’不过区区小事,大丈夫何须伸手”承接上文“自古以来”,应为首句;①句“其实,爱国是一种崇高神圣的情感,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为”中,“其实”一转,指出爱国的内涵,应为第二句;④句“当然更不是喊口号,唱高调,做美梦,梦想一觉醒来就建立起惊天动地、永垂史册的丰功伟绩”进一步说明错误的爱国方式,应为第三句;②句“况且,辉煌壮丽行为的机会比平凡小事的机会要少得多,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际遇”引出下文“乐于做利国利民的平凡小事”,应为第四句。综上分析,排列顺序是:③①④②;故选B。名著导读(共4分)9.下面这段文字选自《格列佛游记》,在小人国,格列佛参与了哪两派斗争?作者借此讽刺了什么?那有什么办法呢!而在这一切争论弄得最厉害的时候,布莱夫斯库的君王就频繁地派大使前来规劝,指责我们是在闹宗教分裂,说我们违背了先知拉斯特罗格在《布兰德克拉尔》(即他们的《古兰经》)的基本教义,因为第五十四章中的一条教义上说:所有真正的信徒应该从他们所认为比较方便的一端打破鸡蛋!【答案】高跟党和低跟党。作者借此对当时英国议会无原则党派斗争给予无情的嘲讽。【解析】【详解】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这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即当时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又译为江奈生·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作品以里梅尔·格列佛(又译为莱缪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10.下面关于孙悟空的称呼及其得名原因,说法有误一项是()A.来历不凡的石猴率先发现了水帘洞,命众猴拜他为王,遂称“美猴王”。B.石猴大闹龙宫和地府,被天庭招安,玉皇大帝授给他“弼马温”的官职。C.石猴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被唐僧所救并拜为师,唐僧为其取号“孙悟空”。D.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取经成功,如来佛祖授予了孙悟空“斗战胜佛”的品职。【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识记。C.有误,石猴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被唐僧所救并拜其为师,唐僧为其取号“行者”;故选C。11.默写填空。(1)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3)_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4)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终将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6)《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表现诗人乡愁难收、悲切思念亲人之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石壕吏》中从侧面反映老妇被带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惟解漫天作雪飞②我报路长嗟日暮③塞下秋来风景异④山入潼关不解平⑤长风破浪会有时⑥直挂云帆济沧海⑦故园东望路漫漫⑧双袖龙钟泪不干⑨天明登前途⑩独与老翁别【解析】【详解】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惟、解、漫、嗟、暮、塞、潼、袖、翁”这几个字的写法。二、阅读理解(30分)(一)阅读《怀疑与学问》,完成下面小题。怀疑与学问顾颉刚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2.请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围绕作者的观点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体现他的论证思路。1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4.请简析文章第④⑤两段不能调换顺序理由。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这则材料能否充当理论论据。明代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16.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根据文章给你的启发,就这段材料提出两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链接材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答案】12.①中心论点:学则须疑。②分论点一:怀疑在消极方面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③分论点二:怀疑也是在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13.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14.示例一:第④段论证了什么是怀疑精神,以及怀疑精神对于辨伪去妄的意义价值,而第⑤段是承接第④段,具体阐释如何以怀疑精神读书治学。先阐明意义,后指导行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规律,因此,④⑤两段是层进关系,不能调换。示例二:第④段首句“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是承上启下句,第④段紧承第③段的论述,③④段联系紧密。因此,④⑤段不能调换。15.能充当理论论据。选文首句即是中心论点,强调“怀疑”的重要作用。链接材料也强调了“怀疑”对学问的长进的重要性,观点与材料高度统一,能有效证明中心论点。16.示例:①《周易》是一部什么书?作者是什么人?②为什么说君子处世当循天道,刚毅坚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解析】【12题详解】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第一问,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标题《怀疑与学问》,属于论题,论点是对于论题的具体论述,是一句完整的话),再看文首文尾。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的观点蕴含在程颐和张载所说的话当中),即:学则须疑或学者先要会疑。同时在文章第⑤段首句(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也体现了作者的中心论点(做学问要学会怀疑,要有怀疑精神)。第二问,分论点往往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的中心句,是对中心论点的具体的阐述,所在位置可能在段首、段中或段尾。在文章的第①、②、⑤自然段都有中心论点的身影,分论点的提出在第⑥自然段首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13题详解】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结合“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的内容可知,本段列举了中国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联系画线句前后文“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可知列举这两个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们应该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或:论证了人们做学问应该有怀疑精神。文中列举实例,使文章的论证更有说服力。【14题详解】考查议论文各语段之间的顺序。作答时需首先表明态度,一般是不能调换.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与前文或后文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是有其内部的顺序,根据这两段的内容可知,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第③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传说”,而第④段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第④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的精神对待,第⑤段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第④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⑤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④⑤段形成递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故而不能调换。【15题详解】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材料中“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证明了中心论点“学则须疑”,强调“怀疑”的重要作用;⑥段中“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引出下边学问家戴震和哲学家笛卡尔的事例,而陈献章是中国古代书法家,使论证更加全面,强调了“怀疑”对学问的长进的重要性。所以能充当理论论据。【16题详解】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可提出问题:君子处世与天道运行的什么关系?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提出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深刻含义?(二)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7.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3)小大之狱(4)既克,公问其故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9.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20.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本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链接材料】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全线出击,结果中了敌军详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答案】17.(1)参与(2)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3)指诉讼事件(4)战胜18.(1)(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不会保佑的。(2)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19.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论开始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论开始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20.结论:君主要善于听取谏言,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理由:本文中的鲁庄公因听取了曹刿的建议,才取得了胜利;链接材料中的赵王因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导致了失败。【解析】【17题详解】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2)句意为:当权者目光短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3)句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狱:指诉讼事件。(4)句意为: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克:战胜。【18题详解】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1)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2)辙,车轮碾过的痕迹;靡,倒下;逐,追击。【19题详解】考查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要紧紧抓住、战时和战后三个阶段曹刿“论”的那些问题。最重要的是战前的“取信于民”。战前,曹刿谒见鲁庄公,劈头就问“何以战”,抓住了作好战前政治准备这一决定胜败的关键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一再启发下,依次提出了贵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狱以情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后一条。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体现了曹刿重视民心得失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可见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战时,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战后,论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论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20题详解】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对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同时需要细读材料,分析材料中的故事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体悟分析其道理即可。从文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知鲁庄公做到了政治上取信于民,在以后的作战中,又虚心听取了曹刿的建议,从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从链接材料“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分析可知,赵王不听劝告,执意用赵括为将,结果导致战败。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听取他人意见的重要性。【点睛】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三、写作(40分)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40分)21.思想、感情、态度等,用言语、行为显示出来,即为“表达”。把爱表达出来,你会被更多关爱包围:把幸福表达出来,你会感受更多幸福:把失意表达出来,你会获得真诚帮助……勇于表达,善于表达,成长更顺利,生活更美好。请以“

需要表达”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限于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答案】爱,需要表达我停止了手中为你们写生日贺卡的笔,我去掉了话语中从小挂在嘴边的”谢谢”,故意装作对你们的爱视而不见。我错误地认为这就是独立和成熟,这才是坚强与矜持。可是父亲、母亲,你们却一如既往,对我关爱备至。也许你们心里会说:女儿啊,你是否有些冷漠?其实不然。在学校里,我学会了感谢友谊,甚至对它敏感到一个眼神、一次抬眉、一个点头,我心中漾满了甜蜜;在学校里,我学会了感激老师,重视到了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声关怀,我梦里充满了美好;在学校里,我学会了感激社会,一次演讲、一次奖励、一张证书,我眼前充满了希望。也许我忘了什么,但我已并不在意。直到有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父亲倒在地上,自行车也歪在一边。一见到我,父亲像是在掩饰什么,他迅速爬起,嗫嚅道:”我……不小心滑了一下……没……没什么的。”我赶紧上前搀他,我注视着父亲如霜似雪的双必、如镌似刻的皱纹,心里涌起了一种酸酸的感觉:父亲,为了我,您含辛茹苦,而我……那天,我小心翼翼地扶着他上楼,父亲的眼中有一种惊愕和欣喜。刹那间,似乎有什么东西猛然触痛了我的心,有什么东西开始苏醒了。此后,每一天上学前,我发现了父母在窗口关切地注视我骑车远去的身影,我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我打不开锁时,母亲总会在第一时间带来她的帮助;每一天放学回家,我听见父母窃窃细语时,患中耳炎的父亲一声声无奈的询问:”什么?什么?没听清。”我知道,是因为我在复习迎考……原来,我曾经遗漏过生命中那么多令人感到深情的时刻;原来,我和父母都依然彼此深爱着。我的身影是帆,他们的目光是海;我的梦想是白云,他们的真爱就是天空。我硬咽了……蔡琴在歌中深深吟唱:”感谢那些事,感谢那些人,感谢那一段段无悔的缘分。”啊,人生原来就是和那些事那些人相遇的过程……朋友啊,请回头注视你的父母吧!记住那些欢乐的日子,更要相信:伤痛了有人抱紧的时候,未来有什么路不好走……【解析】【详解】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之前有一段提示语,为学生打开思路很有帮助。也可借此拟出题目,如“爱,需要表达”“幸福,需要表达”“失意,需要表达”“人生,需要表达”等。首先想好主题和文体,如果选择记叙文,要明确文章主题,通过具体的事件,表达某种情感,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议论文最好是开篇点题,直接表明需要表达的某种情感,结尾扣题。其次列好提纲,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注意过渡。议论文要注意说了事例要归纳主题,反复扣题,表明要表达的情感。【点睛】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表现了一定的灵活性,便于考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受到命题人的青睐,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我们可以通过看结构、辨词义、析提示来恰当补题,确定主题、题材、重点,明确体裁、字数等要求。22.请以“那些日子不能忘”为题作文。要求:①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答案】例文:那些日子不能忘坐在中考考场上,试卷下发前,我攥紧的双拳也早已被汗水浸湿。如此紧张的考试下,我却忘不了那一张和蔼的笑脸,那慈祥的、沙哑的声音。那些与老师共同奋斗的日子,是我不能够忘记的。九月初,回到了阔别大半载的校园,每个人都在努力,为即将到来的水平测试而奋斗。而我也发现了学习上的漏洞,不懂的问题堆积如山。一直不善于和老师交流的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推开了地理办公室的门。此时正值中午,老师正伏在办公桌上休息,我便安静地站在一旁,借机观察起这间屋子来。屋子很小,只有两张办公桌,另一位老师不在。两张桌子上都堆满了教材,教案和各班学生的作业,堆叠的高度甚至超出了办公桌旁的隔板。老师伏在这一堆堆书中间,显得格外渺小。“怎么了?有问题吗?”一声询问将我从出神中惊醒。“那个,打扰您休息了老师,我是有一些问题不太懂……”说着,我将一本练习册递给她。老师拿起书,仔细阅读完题目,一边拿起红笔在书上圈圈点点,一边对我讲着。无奈我解题能力实在不足,还是一脸困惑地摇摇头。老师见状,索性把桌子上堆成山的作业向内用力一推,留出了一片空地,将练习册摆在桌上,招呼我到近前来,用笔尖指着题干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明起来。此后几天,每个中午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去老师那里听题,一段时间下来,我自己都能感觉到我的地理水平稍有起色。但慢慢地,老师的声音开始变得沙哑起来,但每次我询问起来,她好像对自己沙哑的嗓音毫不在意,摇摇头说:“没事,课有点多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个周五,我刚要从办公室离开,老师突然叫住了我,严肃地对我说道:“马上就考试了,你还是欠点火候。周六给我打电话吧,我把做题技巧和知识点再跟你强调一遍。”我有些惊讶:“那多打扰老师您啊。”“打扰算不上,你们马上就要考试了,我们得抓紧抢分啊。”老师的声音仿佛更沙哑了,却不知为何,显得格外动人。第二天,我紧张地把电话拨了过去。过了一会,电话打通了,老师熟悉的声音传来:“是张同学吧,马上啊。”话筒中安静了一会,随后传来了一个小孩的哭闹声,老师好像是低声说了几句什么,哭闹声便远去了,老师的声音重新响起:“好了,来吧。”“那个,老师您孩子那边……”“小孩子都那样,正常,有他爸呢,咱们就看题吧!”老师平淡而沙哑的声音徐徐传来,却在我心中掀起几圈波澜。是啊,老师也有家庭,也有亲人,也有自己的生活。但她却放下了这些种种,为我们学生付出了太多太多时间和精力。这一份付出是何等厚重,何等伟大!经过这段日子的刻苦备考,终于到了考试的日子。此时坐在考场上,尽管脑中不断默念着百般记忆过的知识点,手中一刻不停地写写画画,但那一张和蔼的笑脸,那慈祥的、沙哑的声音我却从未忘记。那段日子的一幕幕不断在眼前浮现,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与动力,给了我应对考验的勇气与决心。这段日子,在漫长的人生中可能只是一个片段,地理老师也不再教我,但这一切却给了我沿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的动力,是我万不能遗忘的宝贵记忆。【解析】【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那些日子”指过往的日子,提示我们应该写过去的经历,如学习某种技能的日子,认真备考的日子,外出旅游的日子,照顾老人的日子等,可以从记忆中选择触动最深的事情。“不能忘”指应该“牢牢记住”,之所以要牢牢记住,是因为心灵受到了强烈的撞击,如知道社会的真相,享受到生命的乐趣,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领悟到生命的真谛等。凡是“不同寻常”的事都可入题。第二,构思选材。在选材时,要考虑,“不能忘”什么?为什么“不能忘”?“不能忘”的意义是什么?这样追问下去,沉淀在内心、久久不能忘怀的事情就会跃入脑中。材料选定之后,详写的地方要浓墨重彩,略写的地方要一笔带过,在情节上不妨增加点波澜,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注重日常学习成长生活中的细节,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B卷(50分)四、古诗词赏析(10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3.颔联运用的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4.末句中的“暂”有什么意味?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25.下面这首诗与本诗同为刘禹锡在被贬谪期间所作,都表现出了积极昂扬的精神,请你分别结合这两首诗的具体诗句加以说明。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答案】23.这两个典故抒写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也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长期遭贬谪的不平。24.暂,暂且,姑且,姑且借朋友的安慰和眼前的美酒来振奋精神,表达了对朋友情义的感谢;一个“暂”字,表明诗人的旷达是惆怅中的旷达,旷达之中也有隐隐的感伤(悲凉、无奈、对未来的隐忧)。25.示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从自然现象中悟出生活的哲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替代,让我感受到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昂扬勃发的精神。《秋词》中,诗人把人们一向描绘得悲凉萧索的秋天写成比春天还要美好,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用典及情感的把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意思是: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据此作答即可。【24题详解】本题考查炼字。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暂”,暂且、姑且。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2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句及鉴赏诗歌主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这两句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诗人借一只孤独的、凌云的、奋进的鹤的形象,展现出一种高昂的气概、奋进的精神、凌云的壮志。故两首诗都借具体形象展现了诗人积极乐观、昂扬奋进的精神。五、课外阅读与理解(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种植雪花的人石兵①少年时的某个冬天,我在漫天大雪的野外遇到了一位老人,他对我说,雪花是一种奇异的花,根扎在天空,却绽放在大地上。②老人的话令我一时难以理解,因为在印象中,我从未将雪花等同于一朵真实的花。我对老人说,雪花不是花,它不需要阳光,也没有色彩和味道。老人笑了,他告诉我,世间不是所有的花都钟情于色彩与香味,也不是所有的花都需要阳光与水的滋润,就臂如雪花,譬如这个世间的某些人。③这位老人是我就读的学校里的一位退休教师,当时已退休两年多了,但还是常到学校义务工作,如果其他教师有事请假,老人就会帮忙代课,他不仅能教数学、语文,还能教音乐、美术,他的课妙趣横生,总能让学生感觉时间过得飞快。④我就读的学校在一座大山脚下,是方圆数十里内唯一的学校,学生都是穷孩子,每天翻山越岭到学校上课。学校里的教师也常常更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因为忍受不了大山的贫苦与寂寞选择了离开。⑤那天,我遇到老人的地方是在放学返家的路上,那是片大大的荒原,却因为有了我们这十多个孩子变得葱老而有生机。我们在雪地上打闹追逐,正玩得乐不思蜀时,老人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他提醒我们时间不早了,如果觉得没玩够,就和他一起往家的方向走,他讲好听的故事给我们听。⑥老人讲的故事就是关于雪花的。很多年前,城里有一个人,少年时就对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一天,他看到了雪花,惊异于这么美丽的花朵是怎样生长与绽放的。于是,每逢下雪天,这个少年都会仰望天空,希望能够找到种植雪花的奥秘。少年渐渐长大,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后,他为了探寻雪花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一个人来到高耸入云的大山深处,来到云雾缭绕的山村里,在那里,他终于看到了雪花在云层中渐渐聚集、生长,成为一朵花,却也见到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渴求知识与憧憬未来的纯净目光。⑦老人说,这个人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看到了一朵含苞欲放的雪花,这些雪花因为远离大地,支撑它们成长的根系只能扎在遥不可及的天空。就像这些孩子,他们因为贫穷,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距离心中那些美好的理想就如同距离天空一样遥渺久远。他们和一朵朵雪花一样,需要更多的呵护与爱惜。于是,这个人就留在了这个能种植雪花的地方。⑧虽然这件事过去了许多年,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老人说留在这个种植雪花的地方时,眼神中抑制不住激动与热忱。那一天,老人把我们这十多个孩子个个送回家中,他拒绝了大人们的邀请,一个人默默走入了开满雪花的天地之中。⑨我对父母讲了老人说的故事,父母告诉我,故事中的那个人就是老人自己,为了种植这些雪花,为了山中那些渴求理想的孩子,老人留在了大山,一生没有结婚,也没有回到那个生他养他的繁华都市。⑩多年之后,当我也放弃城市的繁华,选择回到大山做一名平凡的山村教师时,我才终于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就像雪花一样,将生命的根系扎在了渺渺天际的理想之中,在最平凡的大地上完成了最后的绽放,而他们在绽放的过程中,还会种植与呵护更多的雪花完成一次次圣洁而芬芳的绽放。26.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种植雪花的人”的理解。27.根据上下文,第②段中的“某些人”是指哪样的人28.请分析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9.品析加点词语或句子。(1)却也见到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渴求知识与憧憬未来的纯净目光。(理解加点词含义)(2)就像这些孩子,他们因为贫穷,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距离心中那些美好的理想就如同距离天空一样遥渺久远。(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30.请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出发谈谈你对“种植雪花的人”的看法。【答案】26.本文标题不仅富有诗意,而且暗示了一种做人的品质,于平凡中彰显人生的价值,默默奉献,甘于寂寞。27.像雪花那样将生命的根系扎在天际的理想之中,却在最平凡的大地上完成美丽绽放、无私奉献的人。28.通过写部分教师的离开来衬托留在这里“种植雪花的人”,突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令人敬佩的精神品质:甘于寂寞与贫穷,默默奉献。29.(1)本意指物质单纯洁净,不含杂质。此处既写出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内心的纯洁善良、天真无邪,又更好地表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无比渴求。(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些孩子由于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残酷现实。30.合乎题意即可。【解析】【2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思想、作者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标题含蓄地概括了文章的主题,结合第⑦段“老人说,这个人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看到了一朵含苞欲放的雪花”,第⑨段“父母告诉我,故事中的那个人就是老人自己,为了种植这些雪花,为了山中那些渴求理想的孩子,老人留在了大山,一生没有结婚,也没有回到那个生他养他的繁华都市”,以及第⑩段“我才终于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就像雪花一样,将生命的根系扎在了渺渺天际的理想之中,在最平凡的大地上完成了最后的绽放,而他们在绽放的过程中,还会种植与呵护更多的雪花完成一次次圣洁而芬芳的绽放”可知,“种植雪花的人”指这位老师,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一个人来到大山深处,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因此“种植雪花的人”就暗示了做人的品质,于平凡中彰显人生的价值,默默奉献,甘于寂寞。众所周知雪花是不用种植的,这样的题目也让人觉得比较的新颖,富有诗意。【2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②段“老人笑了,他告诉我,世间不是所有的花都钟情于色彩与香味,也不是所有的花都需要阳光与水的滋润,就臂如雪花,譬如这个世间的某些人”,第⑩段“我才终于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就像雪花一样,将生命的根系扎在了渺渺天际的理想之中,在最平凡的大地上完成了最后的绽放,而他们在绽放的过程中,还会种植与呵护更多的雪花完成一次次圣洁而芬芳的绽放”可知,“某些人”指的就是“种植雪花的人”,也就是作者要赞美的这种人,像雪花那样将生命的根系扎在天际的理想之中,却在最平凡的大地上完成美丽绽放、无私奉献的人。【28题详解】本题考查衬托手法的作用。划线句子写的是部分教师都因为忍受不了大山的贫苦与寂寞选择了离开,这些人对坚定留下来的人构成反衬,突出了留下来“种植雪花的人“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2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和句子的赏析。(1)要求从词语角度来理解。先要知道词语的本义,再结合语境来理解。“纯净”本义指无污染的;单纯洁净的。这里指孩子们渴求知识与憧憬未来的目光,结合第⑦段“老人说,这个人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看到了一朵含苞欲放的雪花”可知,这个”纯净“也表达了孩子们心底的干净、纯洁。(2)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距离心中那些美好的理想就如同距离天空一样遥渺久远”可知运用比拟的手法,将众多的孩子当成雪花,生动形象地表现孩子们理想不能实现的残酷现实和对其它地方的向往。【30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围绕题干要求作答即可。示例:这样的人真是伟大啊!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却来到大山深处,甘于寂寞和贫穷,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人无私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就像那纯净的雪花,将生命的根系扎在天际的理想之中,却在最平凡的大地上完成美丽绽放!六、综合性学习(15分)(一)“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新中国是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请你参加“向英雄人物致敬”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小题。31.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我国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以下四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依据示例,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则宣传标语。日期国家级纪念日9月3号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号中国烈士纪念日12月4号中国国家宪法日12月13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示例:不为记恨杀戮,是要警示未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32.英雄不论出处,英雄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某校评选了十大英雄人物,下图是评选结果。请你仔细观察排行榜,写出你得到的信息。3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英雄在为你负重前行。”下面是“向英雄人物致敬”活动主持人的结束语,激励同学们向英雄学习,请你将它续写完整。同学们,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英雄细胞,学英雄不是要你做力所不能及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1.示例一:不为记住仇恨,是要珍惜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示例二:不为怨恨牺牲,是要致敬英雄。(中国烈士纪念日)32.示例:①毛泽东在十大英雄人物中排名首位,最为大家推崇;②对某个时代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更能够被大家评为英雄人物。33.示例:而是要你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日常的生活中,拥有一颗英雄的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解析】31题详解】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注意要结合例句的形式、符合节日特点。标语结构:不为……,是要……。示例:不为限制自由,是要维护权益。(中国国家宪法日)【32题详解】考查图文转换。柱状图标题为“十大英雄人物排行榜”,分析比对有关数据可知,这十大英雄人物有毛泽东、拿破仑、曹操等,可以说古今中外都有;十大英雄人物中,毛泽东稳居首位,70个人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