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练习-5 人应当坚持正义_第1页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练习-5 人应当坚持正义_第2页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练习-5 人应当坚持正义_第3页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练习-5 人应当坚持正义_第4页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练习-5 人应当坚持正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人应当坚持正义

基础过关练

(2022湖北武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

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

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

“①_________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

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

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

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

就开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

明,和他对质。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

“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

曳列主义老先生受?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②,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

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③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

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

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

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

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鹰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

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们可以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可以笑

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是不是过于严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

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22山东济宁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5题。

在雅典阿果拉广场上,孔子与苏格拉底跨越千年,形神相遇。两尊青铜雕像分

立东西,面向彼此,向世人讲述中国和希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删《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授弟子。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全人类共同的圣哲.

他们都生活于社会剧变之际。在历史巨轮的轰然转向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心怀崇

高的使命意识,①,一位漫步街头揭示真谛。他们在周游或漫步中言传身教,知

行合一;他们终生恪守自己的原则,践行自己的思想,在不同的环境中开出了自己的

济世良方。孔子用“仁”的原则,使共同体成员看到了秩序生活的理想和希望

,鼓舞共同体成员为不断获得完好的生活而净化心灵。“仁''和“德性”的提出,

突破了狭隘的等级观念和相对主义,洞悉了人类命运一体性之应然与必然,不仅影

响了当世,更影响了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方向。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然他听不进劝告,那就算了。

B.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C.回村后该盖他三五间瓦房过日子。

D.他日我必定亲自登门拜访。

三年模拟练

(2022江苏南通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19分)

材料一:

在战国时代,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和齐国国王齐宣王之间,有过一场关于商汤、

周武王作为臣子,杀害其国君的行为是否正义、是否"弑君''的经典对话。齐宣王

问:“作为臣子,却杀了自己的国君,这样的行为难道应该被允许吗?”孟子回答

说:“损害'仁'的人叫作'贼',损害'义’的人叫作‘残’,残害仁义的人叫作‘独夫我只

听说过周武王诛杀的是独夫纣,并未听说这种诛杀独夫的行为是弑君。”

在汉景帝时代,儒家代表人物辕固与道家代表人物黄生之间亦曾展开一场激

烈的争论。黄生认为“商汤、周武王并非受命而成为君王,而是因为杀害了自己的

国君才成为君王的”,辕固则认为“夏桀与商纣荒淫无道,导致天下大乱,商汤和周武

王顺应天下民心而诛杀了桀、纣,这是顺应天命而成为君王黄生反驳说道:“桀、

纣虽然无道,但在名分上却是君主;汤、武虽然是圣贤,但在名分上却是臣下。当国

君行止有失时,作为臣子的不但不发表浮言力图匡正君王的过错,尊奉君王的权威,

反而因为君王有过错就将其诛杀,取而代之,自己称王,这便是弑君。”

针对当君王的行为以及君王的命令有失其道、残害仁义时,臣子反叛、诛杀

君王是否具有正当性这一问题,孔子曾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为:做君王的应该

有做君王的样子,做臣子的应该有做臣子的样子。也就是说君臣应该各安其位,履

行好仁爱百姓、施惠万民的职责。如果君王的行为有失其道,那么身为人臣的,就

应当义正词严地拒绝服从君王非正义的命令,即使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由于在

古代,我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统治,因此君主发布的命令就是法律。儒家这种臣子

可以起来推翻已失其道的君主的思想,实际上意味着,当君主的命令(法律)违背基

本的仁义道德(正义)时,臣民就具有不服从这种法律的自然权利。即在国家的法

律之外,还有衡量法律是否正义的更高标准。不是因为法律是国家颁布的,法律就

是正义的丁恰恰相反,只有当法律符合正义的要求时才配得上“法律”的称谓。

这种在国家颁布的法律之外,还存在着衡量法律是否符合正义要求的更高标

准的思想,也存在于西方的法律思想中。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思想家认为,在国家

法律之外,还有永恒存在的法律。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曾经描述了这样一

个故事:安提戈涅由于不顾国王的禁令,埋葬了自己的兄长,从而激怒了国王,安提

戈涅自称,虽然违反了国王的法律,但却并未违反永恒存在的法律。在这里,安提戈

涅以一种更高的法律来对抗国王的法律。

在中西方的古代思想中,均存在着一种超越国家法律的法。这种法在西方被

称为神法、永恒法、自然法,在中国则被称为天理、良知、仁义,其本身均具有正

义性,是一种正义法。当国家的法律严重违背正义时,人们就具有一种不服从的权

利。

(摘编自牟治伟《古代思想中的

法律与正义之争》)

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死亡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哲学家对法律的高度信仰。苏格拉

底坚信守法即正义,遵守城邦的法律就是行正义,并且他还认为斯巴达之所以与别

的城邦不同,一部分是因为斯巴达的立法者在斯巴达最牢固地建立起了守法精神。

面对格黎东的逃狱建议,苏格拉底不以为然,并提出法律是国家与各个公民之间的

契约,认为如果只是因为法律的一项合法的命令不公正就逃走而不服从,那么就是

违反了这个契约。

苏格拉底认为追求正义乃哲学家的使命,逃走不仅会使其具有道德和法律上

的不正当,更重要的是违背了他对于正义的追求。剖析苏格拉底的行为,其实他坚

持选择死亡,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其作为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的体现。“公民意识

就是公民认识到自己是城邦的主人,因而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以实现作为城邦

主人的心理状态。因此,公民意识就是城邦意识,即主人翁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

苏格拉底以其死亡完成生命的升华,但是却使雅典的民主和法治留下了不可擦拭

的污点,而后人却又戏剧性地循着污点的印记去思考雅典的民主和法律制度。雅

典的直接民主制的缺陷也直接影响了雅典的法律公正性,致使法律出现瑕疵,形式

正义面纱背后却是实质的非正义,法律看来并不具备被信仰的品质,至少不满足人

道——正义性的要求;但是苏格拉底却以他的坚持向我们诠释了一个哲人对于瑕

疵法律所展示出来的信仰的姿态。

(摘编自《法治与社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商汤、周武王杀害其国君的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这一问题上,孟子与辕固看

法一致,都认为桀、纣当诛。

B.安提戈涅违背国王禁令,埋葬兄长,是因为她认为存在着衡量法律是否符合正义

要求的更高标准。

C.黄生认为即使国君行止有失,臣子也应努力匡正君王的过错,维护君王的权威,不

可取而代之,自己称王。

D.苏格拉底之所以对格黎东的逃狱建议不以为然,是因为他对法律的判决不服,坚

信自己最终能被释放。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认为,君王应力守其责,如有失道,人臣可以拒绝服从君

王所有的命令。

B.由国家颁布的法律具有永恒性,而作为城邦的主人,公民应该具有主人翁意识和

法律至上意识。

C.中西方古代思想中的正义法与国家的法律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前者具有正义性,

而后者却不具备。

D.苏格拉底时代,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只是形式上的正义,其自身缺陷对雅典的法律

公正性有直接影响。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中安提戈涅的思想不冲突的一项是(3分X)

A.法律即使不正义或不道德,但只要制定合法,仍应具有法律效力。

B.苏格拉底时代的雅典市民无法自主,他们必须信仰法定宗教。

C.宪法并不是僵死的条文,而是鲜活的、不断生长着的生命体。

D.人应服从法律,任何人都不应挣脱法律的束缚。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光明中学将以“苏格拉底之死是否值得”为辩题,举办一次辩论赛,作为参赛辩手,

你的观点是什么?你将从哪几个方面证明自己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答案①不求甚解②遗闻逸事③话不投机

解析①由“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陶渊明好读书……难免会有些困

难吧,可知,语境意在突出陶渊明好读书的特点;结合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知,此处可填“不求甚解”(读书只领会

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②由后面的“也

可以领教……故作高论''可知,此处说的是读书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传闻,而“遗闻

逸事”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与“前朝列代”相照应,故可填写

“遗闻逸事”。③由“或言不入耳”及“言不入耳”的意思“说的话不中听”可知,语境强

调话说不到一起,可填“话不投机”(指见解不同,情趣不一致,无法互相交谈)。

2.答案①原文修饰成分“恭恭敬敬”“淘气地”形象地描绘了阅读不同书籍的不同

态度,更生动,更有画面感。②原句将“笑问”的内容具体化,具有时代色彩。③原句

中“也不妨”“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的表述更口语化,诙谐幽默,活泼灵

动,和语段的整体风格更协调,改句则无此效果。(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以从词语运用、内容详略、语体风格等角度分析。词

语运用上,原句使用修饰词“恭恭敬敬”“淘气地”,描绘了阅读不同书籍可以有不同

的态度,画面感更强烈,改句省略了修饰成分,不够生动。内容详略上,原句中“他如

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是笑问的内容,改句则

只是问“是不是过于严肃”,原句将笑问的内容具体化,具有时代色彩。语体风格上,

原句"也不妨''”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使用口语,语言幽默,和语段的整

体语言风格更协调,改句则无此效果。

3.答案①把每一本书中的内容比作另一片天地,每一本书的内容的独特与丰富

和另一片天地的独特与丰富具有相似性,生动地写出了书的内容的独特、丰富。

②把书中的精华比作日月星辰,书中的精华和闪耀的日月星辰相似,生动地写出了

书的精华部分的精彩,令人神往。(分析出一处比喻即可)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本体和喻体,然后分析二者的相似点,最后分析表达效

果。“每一本书……都别有天地”,本体为“每一本书中的内容”,喻体为“另一片天

地'',书中有各种各样的内容,内容独特、丰富,与另一片天地的独特与丰富具有相

似性;“别有日月星辰”,“日月星辰”是另一片天地中存在的闪光部分,而书中也有精

华部分,本体为“书中的精华”,喻体为“日月星辰”,生动地写出了书的精华部分的精

彩,令人神往。

4.答案①一位周游列国传道解惑②苏格拉底以“德性”的观念

解析①处,由前文“孔子和苏格拉底”和后文“一位漫步街头揭示真谛”可知,此处

应使用“一位……”的句式,且所填句子对应的是“孔子”;再结合后文“他们在周游或

漫步中言传身教''可知,此处应填“一位周游列国传道解惑”之类的内容。②处,由

横线前的分号可知,前后分句是并列关系油前文“孔子用‘仁'的原则”和后文“‘仁’

和,德性,”可知,此处应填“苏格拉底以,德性,的观念”之类的内容。

5.AA项和画横线句子中的“他”都是人称代词,是特指。B项,指示代词,另外的,

其他的。C项,人称代词,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D项,指示代词,另外的,其

他的。

三年模拟练

1.D"是因为他对法律的判决不服,坚信自己最终能被释放”错。由材料二第1段

“面对格黎东的逃狱建议……就是违反了这个契约”可知,苏格拉底对逃狱建议不

以为然,是因为不愿违反法律这个契约油材料二第2段“剖析苏格拉底的行为,其

实他坚持选择死亡''可知,苏格拉底知道自己是不会被释放的。

2.DA."人臣可以拒绝服从君王所有的命令”错。由材料一第3段“如果君王的行

为有失其道……即使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可知,应是拒绝服从君王的非正义的

命令,而不是所有的命令。B.“由国家颁布的法律具有永恒性”错。由材料一“这种

在国家颁布的法律之外……还有永恒存在的法律”和“在中西方的古代思想

中……永恒法、自然法……”可知,“在国家法律之外,还有永恒存在的法律”,国家

颁布的法律不具备永恒性的特点。C.”而后者却不具备”错误。由材料一“即在国

家的法律之外,还有衡量法律……配得上,法律,的称谓”可知,国家的法律也有正义

性。

3.C由“安提戈涅由于不顾国王的禁令……以一种更高的法律来对抗国王的法

律''可知,安提戈涅的思想就是要遵守永恒存在的法律,即永恒法、自然法、正义

法,而不是一味听从国王的法律。A.“法律即使不正义……仍应具有法律效力”,这

一观念中的法律违背了公平正义和道德原则,凌驾于“永恒法”之上,与安提戈涅的

思想相冲突。B.”他们必须信仰法定宗教”,说明雅典的法律缺乏公正性,与“永恒法”

相悖,与安提戈涅的思想相冲突。C.宪法是“鲜活的”“不断生长着的”,这是以发展

的观点看待法律,即法律也在不断成长以靠近“永恒法”,与安提戈涅的思想不冲突。

D.“人应服从法律,任何人都不应挣脱法律的束缚”,将法律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忽

视了“法律出现瑕疵”的情况的存在,与安提戈涅强调人要服从“永恒法”的思想相

冲突。

4.答案首先由孟子和齐宣王之间的对话以及辕固与黄生之间的争论引出话题;

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通过举孔子、安提戈涅的例子来论述在国家法律之外,还存在

着衡量法律是否正义的更高标准,只有当法律符合正义的要求时,才配得上“法律”

的称谓;最后得出结论,即法律只有符合正义,才是永恒法、正义法。

解析材料一共有5段。第1、2段,由孟子和齐宣王之间的对话以及辕固与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