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二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二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第二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第二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单元研习任务任务解读一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本单元课文大都是谈论立身处世之道的,比如《〈论语〉十二章》,或阐述持身以道、以礼、以仁、以恕、以义的道理,或辨析君子、小人,或论述经典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价值,都富于启发性。梳理本单元各篇课文所讲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并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展开讨论。这一学习任务聚焦在“立身处世之道”上,解答时必须首先明确两点:梳理什么,怎样梳理?立身处世的内涵太宽泛,儒、墨、道三家济世主张不同,方法不同,所以在概括、提炼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丰富性,允许多样性。梳理时先列出原文或关键词,再用自己的话把道理概括出来。分析立身处世的现实意义时尽量将其与时事、国情紧密结合。|思路点拨||参考示例|1.《〈论语〉十二章》①朝闻道,夕死可矣。在孔子看来,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都离不开悟道。懂得道,才能看到人生的光明;如果不懂道,就不知道世界的真理,不懂做人的根本道理。孔子这句话启示我们:追求真理、追求精神价值的生活,是最值得过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以道义为标准对待天下的人和事,能否行其义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义”本指公正的、合理的、应当做的。君子做事以道义为基础,依礼仪来实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现实生活中,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很多人回首来路、盘点人生得失而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实现目标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曾子认为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施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要担负这样的使命,没有坚毅宏大的品格是不行的。要想承担对国家、社会与家庭的责任,必须要“弘毅”。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2.《大学之道》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既指明了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修习次第,也包含着身国同构、家国同构的文化观念。个人修身的意义在于,由身而家国,由家国而天下,不仅是现实空间疆域的不断扩大,也是人生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因此,“家国天下”理念所建构的文明共同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不单纯是指向个人,也不单纯是指向家庭、国家、社会,而是既关注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致力于每个人通过普遍联合形成真正的“共同体”,不论是个人还是共同体,都期于达到“止于至善”的理想境地。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每个人生而具有向善和为善的本能,他把这种本能称为“端”。我们需要发扬这种善端,促其成长。这是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那一块地方。善行天下,无论世界怎么变化,环境如何复杂,善良必然是社会的底色。4.《〈老子〉四章》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智慧,要看他是否识人。凡盛世伟业,其开国之君无不在“知人善用”上下足功夫。汉唐盛世,刘邦和李世民均是识人和用人的高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所以,团队乃至企业领导者,要知人善任。“自知者明”,就是说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知道自己的长处,也知道自己的短板,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韩信能建不世之功,却无“自知之明”,狂妄自负,最终落得个名败身死的下场。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②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要在祸乱没有产生时就处理妥当。老子的这段话提醒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在当下新冠疫情世界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尤为重要。5.《五石之瓠》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认为大葫芦太大,没有什么用处,而把它击破了;庄子认为可以把这个大葫芦做成大的腰舟,自由自在地浮游于江湖。惠子与庄子的区别在于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惠子是俗世的视角,庄子是超越现实的视角。世上很多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是有用的,只是我们看待事物的视野过于狭隘,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判断力。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概念,有的人不适合做技术工作,但是擅长做市场营销,你能说他无用吗?庄子与惠子关于“五石之瓠”的对话,启发我们大有大用,小有小用,不要囿于成见。6.《兼爱》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兼爱思想是对个体的道德诉求,有利于提升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假使所有的人都有兼爱的情操,有一种博爱的精神,那么世界将会无限美好。因此,在当今社会中,应以兼爱的情怀来对人们自身的道德品质加以完善,加强个人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这与我国提倡的思想道德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相符合的。二萧统在《文选序》中说:“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吕思勉在《经子解题·论读子之法》中说:“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彼此不能相假;亦实为中国文学,立极于前。”总体看来,先秦诸子并不把善写文章当作最高追求,但他们的很多论说又都文采斐然,自成一格。反复诵读本单元课文,总结概括其各自的风格特点。你更喜欢谁的文章风格?结合课文,联系你的语文学习经验,同学间相互交流。|思路点拨|这一学习任务借萧统和吕思勉古今两位学者的话,指出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诸子散文以“载道”为主,且文辞斐然成章,各富其美。任务的焦点要放在品味其风格特点上。|参考示例|《论语》温文尔雅。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文字隽永,言近旨远,形象生动,有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礼记·大学》条贯分明,其中蕴含着儒家文质彬彬、言之有物、充满用世激情的正统美学观。句式灵活多变;论证时铺排敷陈;综合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简洁古朴、蕴藉含蓄。《孟子》气势磅礴。善用排比,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善用比喻,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说理更加清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老子》冷静、简约,正言若反。无对话与场面描写,多为纯粹的“立意”“见志”之作;结构完整,文辞精练,大体有韵,体近诗歌。《庄子》汪洋恣肆,意在言外,体现了道家超拔卓荦、体任自然的精神。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思想,想象丰富,境界开阔。文章汪洋恣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墨子》朴实无华,不重文采,重在说理,论辩严密,逻辑性强。三古代汉语的虚词系统,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之”“乎”“者”“也”“而”“以”“其”“于”等常见虚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广泛,有着丰富的意义和用法。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常见虚词,有助于培养文言语感,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小组分工合作,找出上面列举的虚词在本单元课文中的用例,以卡片或表格的形式,整理、归纳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思路点拨|归纳时应当注意:一是补充或强化一些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二是把常见的虚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一一对号入座。三是为每个虚词的不同词性找例句,在例句中观察其用法。四是从诸子散文中选课外文本,以便迁移、验证和巩固相关的虚词知识。|参考示例|

虚词

义项例句

之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她(们)、它(们)。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结构助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十二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四章》)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不译。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十二章》)

乎助词,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十二章》)助词,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呢”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兼爱》)助词,表感叹或祈使语气。译为“啊”“呀”子曰:“其‘恕’乎!”(《〈论语〉十二章》)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词尾。译为“……的样子”“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课外)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比”“对”“对于”等。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五石之瓠》)

虚词

义项

例句

者代词,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人、物、事、时、地等。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或不译。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四章》)定语后置的标志,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用在句中表示判断,常与“也”呼应,一般不必译出。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兼爱》)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提顿或判断,不必译出。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语气助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可译为“的”或不译。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兼爱》)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十二章》)句末语气词,表陈述或解释。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五石之瓠》)句末语气词,表感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五石之瓠》)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诘。此何也?皆起不相爱。(《兼爱》)句中语气词,表停顿,不译。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虚词

义项

例句

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可是”“却”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四章》)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谓语,译为“着”“地”或不译。尝独立,鲤趋而过庭。(《论语》,课外)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十二章》)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而且”“又”“和”或不译。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或不译。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大学之道》)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因此”。吾为其无用而掊之。(《五石之瓠》)复音虚词【而已】在句末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兼爱》)

虚词

义项

例句

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方式。译为“拿”“用”“把”。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介词,表示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条件(表示凭借)。译为“凭,靠”“凭着、凭借”。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五石之瓠》)介词,表示论事的标准或行为的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用(凭)……的身份”“按(以)……(论)”等。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课外)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而”“来”“用来”等。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五石之瓠》)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而”或不译。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四章》)固定结构,【以为】【以……为】译为“认为是”“把……当作(看作)”。埏埴以为器。(《〈老子〉四章》)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固定结构,【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四章》)固定结构,【无以】【有以】译为“没有……的办法”“有……的办法”。不学《诗》,无以言。(《论语》,课外)固定结构,【所以】译为“用来……的”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虚词

义项

例句

其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们)、它(们)”“他(们)的、它(们)的”。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兼爱》)指示代词,多表示远指。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表近指时译为“这(些)”]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五石之瓠》)

于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所自,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译为“向”“给”“到”“从”“自”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四章》)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为“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大学之道》)介词,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表示补充说明。译为“向”“对”“对于”“由于”,或不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二章》)

四本单元课文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也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另选一句,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致知在格物。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思路点拨|本题意在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继承、创新性转化源自古人的思想财富。写作时不要脱离言语类材料的语境意或曲解原意,力求利用新时代的新素材写出新意。|参考示例|自知·自信·自强漫漫人生路,要在风雨中坚定前行,要在纷扰的变数中永不言败,必应有一套应对的智慧法宝。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人对待自我的态度。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鸵鸟身重翅小,不妄想飞向蓝天;海豚无脚,不徒劳爬上陆地。茫茫人海,芸芸众生,自知者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不自知者往往一念之间前功尽弃,贻人笑柄。韩信深知自己的价值绝不能与无赖等同,深知自己的兵韬武略当用于救助天下苍生,而不是与一个无赖斗气。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因为自知,他才能临磨难而不苟,愈挫而愈奋,最终,他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帮助刘邦平定天下。马谡虽熟读兵书,深谙兵法,但他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无知——对于自身的无知。没有了自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