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目标1.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深刻认识革命传统,了解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和革命先驱的斗争历程,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为国家解放、民族新生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2.阅读课文,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品析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获得审美体验。3.研读课文,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分析其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和表现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4.从艺术形象中获得熏陶和感染,汲取人生营养,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坚定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单元主题——苦难与新生本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苦难与新生”,所选文章以左翼、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的作品为主。通过学习,体会革命志士的革命精神和伟大人格,感受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获得崇高的体验以及革命传统的浸润;了解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思考革命的意义,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树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育人导向·高考印证]在苦难中书写辉煌(2021年高考模拟卷满分作文)一只蝴蝶幼虫将自己藏在了一片草丛中,一层一层地将自己编织到美丽的梦中,然后静静地等待着梦醒的那一刻,破茧而出。可当它连最后一丝阳光也感受不到的那一刻,它后悔了。厚重的茧毫不留情地将阳光“拒之门外”,孤独和恐惧一点一点袭来,黑暗瞬间占据了那小小的空间。它不敢乱动,因为它感觉只要一动,空间就仿佛在缩小,把它压得透不过气。不知过了多久,雨开始倾泻而下,它看不见雨,只听见雷鸣。雨停了,它知道太阳快出来了,可它却看不见也感受不到阳光带来的温暖。它再也受不了了,它把这些天所受的苦难全都转化成了力量爆发出来,它努力想要撑破这层它亲手编织的、厚重的茧。仿佛有光了,终于,厚重的茧慢慢破裂了,它看到了渴望已久的阳光。它想离太阳更近一点、再近一点,它飞起来了!它那五彩斑斓的翅膀扑闪在空中,格外美丽。它向远方飞去,用它那充满苦难的翅膀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那个画面令人感动。蝴蝶的破茧而出之所以令人感动,是因为它将长久的苦难酝酿成瞬间的惊艳。蝴蝶是如此,人亦是如此。《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司马迁是受了多少苦难才撰写出了《史记》。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必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开始编著《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出狱后,司马迁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编写。“旋律伴随故事响起,揭开你不平凡的传记……维也纳,推开窗风景却如此委婉,在破旧琴房,弹唱出贝多芬的悲伤”,一首《贝多芬的悲伤》将贝多芬坎坷的一生弹奏得催人泪下。在维也纳这个音乐之都,留下了许多贝多芬的名曲,却同样留着许多伤痛,贝多芬的一生,更多的是他直面苦难而创造的辉煌。当他的耳朵渐渐失聪,当爱情悄然远离,肉体的、精神的折磨夹击着他,刺激着他,贝多芬曾一度对生活充满绝望,因为他面对的是再也听不见鸟叫虫鸣,面对的是与人的交流障碍,面对的是挚爱的离去,面对的是孤独终老……可尽管这样却依旧阻止不了贝多芬创造不朽的传奇。他把情感投入到音乐中去,用心灵、用音乐写出自己的心声。《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这些作品无不享誉世界。他在苦难中寻找斗志,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书写出他辉煌的音乐史,在乐坛上永远留下了自己的大名,永远活在了世人的心中。面对苦难,司马迁和贝多芬从未退缩,他们直面苦难,将苦难化为动力和斗志,在苦难中书写他们的辉煌。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很多苦难,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在苦难中书写辉煌的人生。第6课篇目(一)记念刘和珍君dílìndànháinüèzìdàngfēifěicuánchuāng二、方方正正写汉字三、文从语顺用词语1.词语辨析。(1)徘徊/徜徉填一填①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______②人生充满得意与失意,就像一张纸的正反面。得意时_____花间小道不可忘形,失意时______犹豫不必自弃辨一辨都是动词,都有“慢慢走”的意思。但二者侧重点不同。作“慢慢走”讲时,“徘徊”侧重于有心事而长时间来回走;“徜徉”侧重于安闲自在地步行。另外,“徘徊”还有比喻义,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徜徉”则无比喻义徘徊徜徉徘徊(2)爆发/暴发填一填①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②在美国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持续______之际,因白人警察执法不当致黑人男子死亡的事情又导致美国______了大规模抗议活动辨一辨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爆发”多指人为的、大的或抽象的现象、情况突然发作,如力量、情绪、事变等;还特指火山爆发。“暴发”多指自然现象或事物突然发作,如“洪水暴发”“疫情暴发”;还可指一个人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爆发暴发爆发以放声歌咏来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之情。×语意不符。“长歌当哭”多用来表达悲愤之情,句中是要表达思念之情,故使用错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语意不符。“殒身不恤”是指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不是指死后不加以抚恤。到处都有帮凶。×望文生义。形容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挫折,也毫不动摇退缩。√四、准确形象会表达——修辞知识(反问、反复、反语)反问是指运用疑问的语气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和强烈感情的修辞手法,也叫激问、反诘、诘问。运用反问,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作用。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例1]
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反问,强调要珍惜时间,突出时间的重要性。[例2]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例3]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正人君子”本意是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在此用作反语,指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御用文人、军阀政客。作者运用反语和鞭策自己的话,表明了他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誓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即时训练]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2.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3.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4.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5.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对偶、反问反复、对比反语比喻比喻一、作家作品作者生平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1902年去日本留学,后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和艺术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成为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人物评价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二、写作背景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与之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八国联军入侵时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结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各界民众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制造了“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依附军阀的反动文人污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说“民众领袖”有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异常悲愤,相继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4月1日,他又写下了这篇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三、文学常识杂文杂文,现代散文中的一类,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具有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等特点。它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杂文在中国古已有之,而现代杂文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和鲁迅是分不开的。在鲁迅的笔下,杂文具有自由摹写世相、叙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启迪思想和反抗现实的使命,从而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攀上了中国文学的高峰,进入了“高尚的文学楼台”。四、名人轶事标点的稿费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却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三到”书签与辣椒驱寒鲁迅少年时在私塾读书。那时先生教书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不讲解大意。鲁迅对于这种读书法深恶痛绝,他认为读书不应只是口到——读和背;还需眼到——看清字的笔画,掌握字的写法;更为重要的是要心到——专心致志,力求其意。因此,他亲手制作了一张别致的书签,上面写着“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十个清秀工整的毛笔字,夹在书中,当作自己读书时遵循的原则,并且身体力行。鲁迅从小学习认真。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夜读难耐时,他便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嚼,直辣得额头冒汗,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一、整体性、宏观性阅读1.思维导图。2.主旨归纳:本文以痛斥反动派、悼念烈士的悲愤感情为线索,赞扬了刘和珍等爱国青年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英勇斗争的精神,揭露了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的阴险无耻,总结了“三一八”惨案的教训,鼓励革命者继续战斗。同时告诫爱国青年们要总结血的教训,改变斗争方式,并号召人们起来战斗,不做庸人。二、多角度、多层面阅读任务(一)布局谋篇,意蕴丰厚——分析文章结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包括分析文章的布局谋篇和语段的作用。在《记念刘和珍君》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分析其结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刘和珍的事迹,体会作者的爱憎情感,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
课文赏析1.本文如果直接从第三部分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写起,把第一、二部分移到第五部分后,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好不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不好。如果先写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再按时间顺序展开,就成了单为刘和珍一人作纪念文章或作传了,而本文题目虽为“记念刘和珍君”,实际目的却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评述这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从写作缘由写起,恰好概括了发生惨案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和作者的感情历程,创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2.文中反复出现“有要说的话”“无话可说”一类的话,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在“三一八”惨案中,四十多个青年遇难,这使作者悲哀至极,说不出话。然而,反动派的残暴,反动文人阴险的论调,更使作者愤怒到极点,因此,作者有话要说,要揭露。“有要说的话”“无话可说”是作者悲与愤这一思想感情的标志,这种悲与愤交替变化的感情也构成了课文的线索。任务(二)把握形象,体会情感——分析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那样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形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鉴赏人物形象时,就可以通过一些片段、局部来“窥斑见豹”。阅读时只有把握了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
课文赏析3.通读课文,文章第三至五部分追忆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疾恶如仇、勇于斗争的青年;②坦然对偏安——坚毅乐观的青年;③黯然虑母校——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的青年;④欣然去请愿而被害——勇敢无畏的青年。4.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反复写刘和珍的“和蔼”“始终微笑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突出刘和珍的形象特征,她是一个和蔼、善良的女学生;②通过与反动政府和反动文人的鲜明对比,揭露反动政府和反动文人的凶残和无耻;③表达她的“亲族”“师友”“爱人”对她的牺牲深深的痛惜,表明纵使时光流逝,他们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始终微笑着”“和蔼”的优秀的中国青年。5.本文题目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明显不全在写刘和珍。文中一共写了哪几类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感情是怎样的?在下列表中填上相关内容。哪类人作者的态度和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麻木的民众、庸人、无恶意的闲人______________爱国者、猛士、苟活者(“我”)尊敬、悼念、激励
反动派、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揭露、嘲讽哀伤、唤醒任务(三)凝练含蓄,意味深长——赏析文章语言的表达特色和深刻含意[是什么——由课文感知]本文许多警策性的语言具有凝练性、概括性和含蓄性的特点,读来意味深长。赏析这些语言的表达特色和深刻含意,可以加深我们对“三一八”惨案的认识和理解,启示我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课文赏析6.请赏析下面三处语言的表达特色和深刻含意。(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表达特色:①“哀痛”“幸福”是为动用法。“哀痛者”,为……感到哀痛的人;“幸福者”,为……感到幸福的人。②“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运用反问的修辞,表达了对猛士的高度肯定和讴歌。③叠用“敢于”,强调了猛士的勇敢精神,自然地流露出赞美之情。深刻含意:真正的革命斗士,能够面对黑暗的现实,不惧怕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他们为民族的衰亡、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痛苦而担忧,他们是痛苦的,所以说是“哀痛者”;他们又不怕牺牲,勇敢战斗,把能为人民而死当作最大的幸福,所以又说是“幸福者”。这两句话是对包括死难烈士在内的革命志士的热情讴歌。(2)表达特色:用反复手法和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复句,指出“沉默”的两条出路,即“爆发”和“灭亡”。深刻含意:这里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又有对世人的呼唤、激励和鼓动,只有斗争才有希望。(3)表达特色:句中“伟绩”“武功”都是明显的反语,“惊心动魄的伟大”是对三个女学生大无畏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是对敌人的杀人罪行的极大讽刺。深刻含意:讽刺、揭露段祺瑞执政府“三一八”大屠杀的野蛮残暴,使历史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和“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行径都相形逊色。[怎么学——由课文拓展]巧用反复表深情作者在塑造刘和珍形象时,反复写她的“微笑”和“温和”,一是表明对年轻美丽的生命消殒的无比痛惜,这“微笑”和“温和”是刘和珍留给作者永远的印象;二是揭露执政府的残暴和流言家的无耻,执政府污蔑她们是“暴徒”,流言家说她们是“受人利用”,有了“微笑”和“温和”,谎言便不攻自破,而执政府和流言家的丑恶嘴脸更暴露无遗。运用反复手法,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明确其内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等。二是知晓其种类。反复从呈现的方式上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①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②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③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三是深谙其用法。写作时运用反复手法,一般是用于凸显主旨或强调某种情感,不能为反复而反复,成为某些内容的机械重复。
针对练笔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几句话。要求所仿写的句子中至少运用反复、排比两种修辞手法。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片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拥有一片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三、创造性、批判性阅读鲁迅先生在文中谈了自己对“请愿”的看法,在《空谈》一文中也说:请愿的事,我一向就不以为然的,但并非因为怕有三月十八日那样的惨杀。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鲁迅先生不以为然的态度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鲁迅先生并非对请愿不以为然。他对一切爱国运动都无限关心,并且积极参加,热烈支持。但他认为向反动派请愿,特别是“徒手的请愿”,是难有效果的。同时他又说“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可见鲁迅先生认为“请愿”无疑会提高群众的认识,能鼓舞群众走上革命道路。②鲁迅先生是正确的。像1926年3月18日那样的爱国请愿,毫无疑问是群众的一次爱国运动。向政府请愿,提出人民的要求,也毫无疑问是群众的斗争方式之一。但请愿终究不是彻底的革命斗争,也不是彻底的爱国斗争,尤其是向当时的反动政府请愿,除了表现出群众的意愿和力量,并没有收到实际的效果,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群文阅读(一)——知人论世深化思维壮哉,猛士!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血拿起笔杆,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想做的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巨人。您的眉宇之间透着一股刚毅,一股正义,您敏锐的目光揭露了当时社会丑恶的一面!您看到了被封建传统思想压迫致死的祥林嫂,您看到了那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Q,您还看到了您儿时的好友闰土怎样变得麻木。于是,您把这些丑恶用纸记下,以笔代枪,击中时弊,让人们从梦中惊醒。您说过,国人的病需要用文字来医,而不仅仅是药。慢慢地,有人揉醒了睡眼,看到了污浊。他们在您的指导下站起来,走向革命,为自己,更是为了国家。这一切,让您看到了希望,您笑了,您看到一批批猛士如同您一样准备走上战场!“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战场上淋漓的鲜血!您犹如一轮喷着火焰的红日,在平静苍白的天空中炽热地燃烧,猛士的一生是不畏艰险的,在如地狱般的世界里炼狱,在一次次为“刘和珍君”追悼时接受考验,猛士呵,您也许是那只将要涅槃的火凤凰。您疼惜青年,您的那两本书是小售票员的希望。当您知道您身边有那么一点点的革命火种,您便会以持续不灭的热情去关怀。您始终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为刘和珍君写下了挽歌,您为左联五烈士写下了诗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您何曾畏惧,殊不知,您的举动会让更多的“刘和珍君”站起来,到今天,若您仍在世,您便会看到革命胜利所留下的辉煌。人们这样称呼您:猛士,一位不朽的文学巨人,一位流芳百世的精神巨人!您的不屈不挠,您的坚定无畏,像一面高举的旗帜!时间的流逝可以洗去旧尘,但您——猛士的光辉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壮哉,猛士!听,人们前进的步伐……
群文阅读(二)——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周作人一我是极缺少热狂的人,但同时也颇缺少冷静,这大约因为神经衰弱,一遇见什么刺激,便心思纷乱,不能思索,更不必说要写东西了。三月十八日下午我往燕大上课,到了第四院时知道因外交请愿停课,正想回家,就碰见许家鹏君受了伤逃回来,听他报告执政府卫兵枪击民众的情形,自此以后,每天从记载谈话中听到的悲惨事实逐日增加,堆积在心上再也摆脱不开,简直什么事都不能做。到了现在已是残杀后的第五日,大家切责段祺瑞、贾德耀,期望国民军的话都已说尽,且已觉得都是无用的了,这倒使我能够把心思收束一下,认定这五十多个被害的人都是白死,交涉结果一定要比沪案坏得多,这在所谓国家主义流行的时代或者是当然的,所以我可以把“彻底查办”这句梦话抛开,单独关于这回遭难的死者说几句感想到的话。——在首都大残杀的后五日,能够说这样平心静气的话了,可见我的冷静也还有一点哩。二我们对于死者的感想第一件自然是哀悼。对于无论什么死者我们都应当如此,何况是无辜被戕的青年男女,有的还是我们所教过的学生。我的哀感普通是从这三点出来,熟识与否还在其外,即一是死者之惨苦与恐怖,二是未完成的生活之破坏,三是遗族之哀痛与损失。这回的死者在这三点上都可以说是极重的,所以我们哀悼之意也特别重于平常的吊唁。第二件则是惋惜。凡青年夭折无不是可惜的,不过这回特别的可惜,因为病死还是天行,而现在的戕害乃是人功。人功的毁坏青春并不一定是最可叹惜,只要是主者自己愿意抛弃,而且去用以求得更大的东西,无论是恋爱或是自由。我前几天在茶话十三《心中》里说:“中国人似未知生命之重,故不知如何善舍其生命,而又随时随地被夺其生命而无所爱惜。”这回的数十青年以有用可贵的生命不自主地被毁于无聊的请愿里,这是我所觉得太可惜的事。我常常独自心里这样痴想:“倘若他们不死……”我实在几次感到对于奇迹的希望与要求,但是不幸在这个明亮的世界里我们早知道奇迹是不会出来的了。——我真深切地感得不能相信奇迹的不幸来了。三这回执政府的大残杀,不幸女师大的学生有两个当场被害。一位杨女士的尸首是在医院里,所以就搬回了;刘和珍女士是在执政府门口往外逃走的时候被卫兵从后面用枪打死的,所以尸首是在执政府,而执政府不知怎地把这二三十个亲手打死的尸体当作宝贝,轻易不肯给人拿去,女师大的职教员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到十九日晚才算好容易运回校里,安放在大礼堂中。第二天上午十时棺殓,我也去一看;真真万幸我没有见到伤痕或血衣,我只见用衾包裹好了的两个人,只余脸上用一层薄纱蒙着,隐约可以望见面貌,似乎都很安闲而庄严地沉睡着。刘女士是我这大半年来从宗帽胡同时代起所教的学生,所以很是面善,杨女士我是不认识的,但我见了她们两位并排睡着,不禁觉得十分可哀,好像是看见我的妹子,——不,
我的妹子如活着已是四十岁了,好像是我的现在的两个女儿的姊姊死了似的,虽然她们没有真正的姊姊。当封棺的时候,在女同学出声哭泣之中,我陡然觉得空气非常沉重,使大家呼吸有点困难,我见职教员中有须发斑白的人此时也有老泪要流下来,虽然他的下颌骨乱动地想忍住也不可能了。……这是我昨天在《京副》发表的文章中之一节,但是关于刘杨二君的事我不敢再写了,所以抄了这篇“刊文”。四二十五日女师大开追悼会,我胡乱做了一副挽联送去,文曰: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殉难者全体追悼会是在二十三日,我在傍晚才知道,也做了一联:赤化赤化,有些学界名流和新闻记者还在那里诬陷。白死白死,所谓革命政府与帝国主义原是一样东西。惭愧我总是“文字之国”的国民,只会以文字来纪念死者。“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之后五日(有改动)[以文化人]对于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了《记念刘和珍君》,周作人写了《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两篇文章在思想内容上大同小异,比如对爱国学生的同情和赞颂,对生命价值的强调,对请愿之举的保留态度……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两人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周作人的文章在客观叙述中自然含有主观评价和情感倾向,却有意引而不发,在隐晦之中追求一种含蓄味和简单味;而鲁迅的语言既是情感火山般的爆发,又着意将散文和骈文、长句和短句、陈述句和反问句互相交错,收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因此,周作人像一个“智者”,而鲁迅更像一个“诗人”。《记念刘和珍君》的情感如“火山般爆发”,又伴有“冷气的灌注”,情感的热流和冷流交错对流,汇合成读者心灵的大震动,是将痛苦和悲愤深深扎根在人民心灵的作品,蕴含着作者对反动政府的无情揭露,对麻木国民性的解剖批判,对新生力量的热情讴歌。
群文阅读(三)——审美鉴赏提升品位中国女子:非同寻常的字眼王诵诗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的八名女官兵,面对凶残的日伪军,背水一战,弹尽粮绝,手挽手,毅然沉入波涛滚滚的乌斯浑河,惊天地,泣鬼神。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仅仅13岁。一个民族的不朽魂灵,震撼人心,这就是中国女子。日军指挥官也颤抖了,哀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1926年3月18日下午,请愿民众集会,抗议列强侵犯我国主权,军阀段祺瑞下令执政府卫队开枪,造成死者伤者二百多人的惨案,其中遇难者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等。惨案发生后,鲁迅、周作人兄弟二人分别写了文章,鲁迅在著名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鲁迅言之凿凿,情之殷殷,振聋发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二相互作用第3讲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练习含答案
- 2024北京商业购物中心项目考察学习分享报告
- 九年级化学上册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案2 (新版)粤教版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Today Is Her Birthday Lesson 1教案 陕旅版(三起)
- 高中地理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五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 9加几第2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
-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 风机房管理规范
- 租房制式简易合同(2篇)
- 西京学院《融合新闻报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产品出厂检验报告范本
- 临床常用药物使用观察与护理
- 语音厅策划方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300题及答案
- 船舶涂装与防腐
- 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 术中低体温预防小讲课课件
- 2024年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重点)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阿里巴巴福利分析课件
- 陕西师范大学2022年730物理化学考研真题
- 广西汽车站案例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