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分析_第1页
上海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分析_第2页
上海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分析_第3页
上海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分析_第4页
上海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介绍——以静安寺地区为例分析城市设计学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城市设计及其理论逐步进入中国城市建设的视野,从上海陆家嘴地区城市设计,到深圳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作为地区营造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城市设计实践在中国

中国大部分城市设计以文本编制的完成作为整个工作结束的标志,而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一直对实践过程进行跟踪调整,在项目的全周期内进行协调修改,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难得一见的。上海治理模式的变迁期

从1995年到2011年的16年间,上海社会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多方位多层次的——经济,社会,法规,城市总体战略、政府管理模式……静安寺地块城市设计正是在上海巨变的这段“黄金年代”发生的。项目背景1历史与学术背景11291年,于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设松江府,以县制开治理先河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中国的对外商业贸易中心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远东第一都会”,城市经济极度繁荣1949年后,西方资本撤离,上海从远东最大的工业、金融、贸易和信息中心退化为单功能的工业城市。1950-80年代,计划经济下的上海经济失去活力,增长乏力。1980-90年代,南方率先走在改革开放前列,上海经济地位再度沦落。1992年,开放浦东新区,提出建设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发展战略。2001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提出将上海建设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80年代上海暗淡期的启示让决策层和学界意识到计划经济下上海工业模式难以为继,面向开放市场,提出新城市规划发展模式。1986年版城市规划

1980年代的上海城市建设以偿还“历史欠账”为主,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以改善建国以前长期形成的城市布局混乱,基础设施不全、交通拥挤、住房紧缺等问题。城市格局呈现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单中心圈层式扩张的基本特征,。

1986年颁布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上海市的城市性质为:“我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是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

对静安等中心城区而言,中心城建设采用“多心开敞式”布局:将中心城的旧区和近郊区分解成11个综合分区,力图通过实施,逐步形成一个多级有序、多心互补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和园林绿化、道路交通体系,形成紧凑而不封闭、疏散而不松散的“多心开敞式”的城市布局。项目背景2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20世纪90年代新城市规划

在1986年总规基础上,结合1992年浦东新区总体规划设计,更新了新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上海市城镇体系主体,外环线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人口控制8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600平方公里。中心城延续“多心、开敞”的布局结构,形成“一主四副”的公共活动中心格局,并构建“环、楔、廊、园”为基本框架的绿地系统。“四街一城”

在上海总规中,静安与黄埔、卢湾、南市共同组成上海中心商业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老四区”。

静安区南京路就是四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静安城市大发展1.1993年至1997年外资大量涌入,获得自主权的政府利用土地短租出让政策获取大量资金。

2.1995年地铁1号线通车,同年2号线静安区筹建小组成立。

1996年确定在静安寺区域设置地铁2号线静安寺站。南京路大改造的契机

从1992年起上海开始着手改造

开发静安区南京路地段静安区重点区域与场地关系1998年静安区政府提出未来五年重点建设区域南京路商圈的西延——南京西路快速交通动脉——延安中路高架桥研究对象——静安寺地区项目背景3静安寺地区1990年代发展背景3除去位于静安区北边界的苏州河沿岸区域,静安寺区域集合了以上重点区域中的三处在此汇合,是静安区名副其实的心脏地带

一路:静安南京西路

一桥:延安高架路中段

一河:苏州河沿岸

一点:静安寺地区项目背景4静安寺地区规划设计背景4静安城市更新规划设计1988年编制完成,总用地面积31公顷,力求静安寺地区建成寺、园、商、住结合的,有特色的城市环境。提出在静安公园北部结合地铁设置下沉式广场以及步行街道网格化。南京西路沿线改造计划1993年编制完成,计划将南京西路沿线分为五段主要分区:

1.协和城艺术产业区(镇宁路—乌鲁木齐北路);2.静安寺中心商业区(乌鲁木齐北路—常德路);3.会展中心会展商务区(常德路—陕西北路);4.梅泰恒高层商务办公区(西康路—茂名路);5.石门路传媒产业区(茂名北路——南北高架)。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3年完成,以启动93-98年间“黄金年代”大开发,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地块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的控制性指标。核心控制指标:

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核心内容1概述与空间结构5设计目标通过城市更新,建立现代综合发展文化、旅游的商业中心,其空间形态具有特色,生态环境和谐,运动系统有序

多功能复合化的中心商旅生活街区

协调的中心区建筑群体风貌

高效通畅的交通系统

宜人高质的高品位共享空间体系空间结构1.静安公园作为开放绿地2.寺庙与广场结合,成为绿地组成部分3.高层建筑群环绕在寺庙-绿地周围核心内容2设计构思6文化旅游综合体设计

“园包寺”的设计将公园绿地和寺庙连接,堆土成丘成为寺庙的南屏对景;广植大树营造“林中寺”之感。立体交通设计

为连续南京路的视觉效果,将另一重要干道华山路变为下穿立交的形式,增加了步行与绿地面积。

步行系统遍布地下,地面,地上2层共三个层次:

1.地铁站将各商场地下部分连成一体

2.地面拓宽步行面积

3.二层用步行天桥连接各商业街坊补充地面过街

地下设两座大型停车场,在静安公园和愚园路口。土地使用性质:从静安寺地区目前建成环境各地块的实际使用来看,除个别旧式里弄的居住用地被改为商办综合用地外,土地使用性质基本符合城市设计构想开发强度: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开发强度都比城市设计规定的高,但是开发强度强弱分明保证了核心区弱,周边强的趋势实施效果分析1土地空间使用体系7地块设计容积率实际容积率久百城市广场5.3机场城市航站楼5.7航站楼宾馆7.2会德丰广场8.89.041788国际大厦7.36.69实施效果分析2立体步行系统—二层—未实现8二层步行系统设置的考虑6-2地块(久光地块)南侧分别设置二个跨路空间横跨南京路,建议一个在中部,为二层天桥,作为主要的步行体系连结体;另一个布置在西侧,包含二层并有围护及顶盖,作为从南京西路进入核心的门户。跨路空间为步行行为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条件丰富街道空间层次作为南京西路入口门户对景二层步行系统设计位置均未实现设想中的地下-地面-天桥三个层次立体步行系统只实现了地下和地面两个层次实施效果分析29实施现状南京西路华山路路口行人等候时间长,过街人流量大南京西路久光百货与静安公园间行人穿越需求较大,且没有红绿灯,行人穿越马路很危险(此处为原二层过街天桥设计位置)存在问题在城市道路上设置多个步行通道在当时的法规下少见的,市政部门认为二层步行系统限制了通过车辆的高度,不能接受。不同地块开发商之间态度达不到统一。建设周期不同,先建成的久光未预留对接口,导致后建成的越洋大厦不能接通。未实现的原因立体步行系统—二层—未实现实施效果分析210

地铁1号线黄陂南路站附近多个商业综合体和写字楼间多有跨路天桥连接,跨路天桥的存在使路两侧的商业综合体在室内连为一体,促进商业活力。由于该片区道路尺度不太宽(与南京西路非常相似),从路面上看,横跨于街道之上与市内其他实现了跨路天桥的路段对比天目路跨路天桥——半开敞式淮海中路跨路天桥——全封闭式兴安路跨路天桥——封闭可观景走廊立体步行系统—二层—未实现的跨路天桥对于该片区形成了一种半围合的感觉,使外部空间更加亲切宜人。实施效果分析211地铁换乘与地下商场连接立体步行系统—地下原城市设计地下空间连接图静安寺地区原城市设计考虑了南京西路下二号线静安寺站、常德路愚园路交界处公共交通枢纽两处交通换乘节点和周边越洋广场、久光百货、静安寺三处商业空间和静安寺公园地下停车场的地下空间连接。现状2号线和7号线及周边建筑地下空间连接图静安寺地区原城市设计未考虑七号线的穿过,换乘系统与相应地下空间开发整合设计缺位,没有在做静安寺广场的时候预留换乘通道。因此最后实现的七号线静安寺站在常德路地下,与二号线静安寺站通过一个长长的通道进行站内连接。地铁七号线地下一层全部预留做综合开发,地下二层为展厅层,地下三层为站台层,综合开发层与常德路两侧嘉里中心二期,越洋广场的地下空间完全连通,站厅层非付费区一侧也预留与地下开发空间接通的条件。现状地铁二号线与七号线联系了周边若干商业中心,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地下商业空间地铁二号线与七号线的换乘问题实施效果分析212立体步行系统—地下地铁出入口地铁出入口地面出入口基本隐藏于各商场出入口旁或下沉广场中,不占用人行道空间城市航站楼前地铁2号线出入口在人行道上,稍显突兀实施效果分析213立体步行系统—地下地铁二号线与七号线的实施现状2号线和7号线通过站厅层走道连接2号线和7号线静安寺站连接了周围商场(久光,嘉里中心,芮欧)公园(静安寺广场)和静安寺公交枢纽。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地下商业空间。地铁出入口与商场多有平层连接实施效果分析214静安寺广场公共空间体系—静安寺广场面对大城市中心区的矛盾,综合考虑组织地铁交通人流、完善生态环境、平衡开发量以及促进地区兴旺吸引人流等因素,设计师决定将该地块设计成生态、高效、立体型的下沉广场综合体。占地8214.6平方米,包括下沉广场、地下商业用房、华山路地下过街道的预留通道、地铁风井空间和地铁站残疾人电梯等。静安寺广场设计策略绿色生态化多功能高效化地上地下一体化实施效果分析215公共空间体系—静安寺广场静安寺广场实施现状人行道行走舒适广场各入口稍小下沉广场弧形商业空间,经营惨淡,人气不旺实施效果分析216建筑退让空地公共空间体系—建筑退让久光百货,会德丰广场,芮欧广场,嘉里中心这几处人流量大的商场和邻近的街角处门前均留有较大的广场空地,行人经过感觉舒适建筑高层体量退后芮欧广场,嘉里中心这建筑体量在街角处层数较低,主要高层体量后退,使街角感觉开阔实施效果分析217公共空间体系—建筑退让两处街角退让空间不足南京路常德路交接处轻工机械大厦体量高,建筑体量几乎没有退开街角,使得该处街角空间有压迫感原设计静安寺山门前退后钟鼓楼5~8米形成小型广场,缓解大量人流。现状静安寺山门突出钟鼓楼1.8米,沿街只留出人行道宽度,人多时明显有滞流,通过不便

本地区6-2地块与寺庙建筑一同确立核心区的总体空间意向。考虑到南京路空间传统的高宽比及便于控制南京路的宽度,建议综合体采用内院式的空间布局,设二层内院平台作为公共开放空间。在东南西北分别设置四个大门,一大台阶引导人流。沿南京路、常德路西侧地面层仍布置商店,以保证南京路商业的连续性,综合体高度控制在8层以内,不设置高塔楼。

地下层设地下商场或部分地下商场,以保证地下空间步行系统的建立,特别注意与地下地铁站的联系。

商业综合体内院从城市设计角度是为建立一个封闭感强的开放空间,作为静安寺地区开放型核心园林绿地空间的对比与补充。其二层平台广场,24小时向市民开放,是商业型的广场,更强调丰富多变的造型,宜考虑做成立体式的室外共享空间实施效果分析3庙东步行街及久光商业综合体地块18久光地块规划建筑形式准则久光地块中庭消失,改为入口小型集散广场和大台阶直通二层绿化平台。原与胶州路和梧桐大道对齐的庙东步行街向西偏移,一条连贯的人行路线的中间段被切掉平移了。现状庙东步行街两侧商业业态极不平衡,步行街氛围尴尬实施效果分析3庙东步行街及久光商业综合体地块19久光地块及庙东步行街实施现状1.体制因素

土地制度

·1987年上海开始实行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出让、转上,使土地成为地产,直接促进了房地产业走向市场经济。

·2001年以后,上海住房制度的全面改革带动了整个房地产业的发展。

政府管理体制

·上海连续几次大规模地向区一级下方管理权限,不断增强区县的调控能力。在城市规划管理上进一步明确了市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职责,区县参与市政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解释了静安寺政府解决发展问题的急迫心情,也是城市设计实践中一再向开发商妥协,以牺牲市民利益为条件换取城市建设早日完成的原因之一。2.规划法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双增双减”政策——直接影响建筑形态

·历史建筑保护——扩大对周边建筑的影响3.经济因素——重建金融中心的地位是上海的发展目标。

上海经济结构重组

·1999年上海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特别是金融、房地产、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也成为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

·上海从工业城市逐渐转变为金融服务业为主的商业消费城市。

·产业结构转型给城市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设计必须满足这些要求才能更好的促进地区发展。上海建成环境的资本流向与房地产开发

·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上海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2001年以来,巨额海外资金投向上海房地产市场。投资方式从合作开发,直接投资项目到直接收购地产项目,静安寺地区的商业办公楼、大型综合商场等的投资方多为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建设。

城设实效成因分析1城市空间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20城市空间环境形态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体制、规划法规、经济、社会、文化等结构性因素都会对城市设计的原型进行冲击。4.社会因素

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

·“建国50周年”是政府业绩总结的一个关键时刻,因此静安寺地区的核心结构能在1995年到2000年五年内一气呵成而改变甚少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它完成的。

空降的浦东机场城市航站楼

·地块原本同意开发的模式被航站楼的“空降”改为分区开发,也因此城市社会及缩孔只的公共空间被打开缺口,最终没有实现。

“法轮功”事件

·法轮功”事件使得政府对宗教组织的管理态度变得较为强硬。因此静安寺改造工程的桂发方案经多次修改才取得规划许可证。

“非典”疫情

·“非典”的传播使得整个城市的建设放慢了脚步。

上海世博会

·早在申办成功的时刻,政府便开始了相关筹备工作,包括地天建设的加紧进行、城市交通的建设改造等等。

11.5特大火灾

·上海市民自发为死去的无辜百姓献花,正式队官僚制度的无言对抗,代表的是一种市民独立精神的崛起。

火灾引发的执政思想转向

·火灾不仅显示了民众的独立精神和公民意识,对于上海市特别是静安区智能功夫来书,是一次反思行政工作的机会。接下来的发展中特别注重平安、民生。

城设实效成因分析1城市空间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215.文化因素

上海的社会文化——兼收并蓄,倡导创新,市场意识

·“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多元多向,倡导创新”、“市场意识,精明务实”

·“权利意识”构成上海人“合理主义”的基本内核,深刻影响了城市设计实践中管理者的行为准则和模式。

全球化的涵化作用——殖民现代性,上海的国际化语境

·上海的文化身份正是在全球化过程中确立的。

·上海社会整体对“国际化大都市”的向往促成了国际建筑师在上海的空前盛宴。似乎只有“洋设计”才能配得上“时髦上海”。

城设实效成因分析1城市空间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22体制因素

·几乎覆盖所有建设势力。

·对建设实例的影响最大最持久,亦通过影响社会经济的方式对建设过程起到间接影响。社会因素

·与体制因素一样对建设过程影响程度较大。

·事件往往分散且具有不可预料性,每个事件只针对特殊项目起作用。文化因素

·对整个城市设计过程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在所有这些因素中,行政管理制度影响力最为突出,其次是土地制度,上海的国际化氛围以及经济体制改革、房地产开发等经济因素依托于体制因素发挥作用,影响了几个重要建筑的建设情况。

城设实效成因分析28个建设实例的成因总结23城市设计的实施涉及多种利益主体——上海市政府、静安区政府、土地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土地规划管理局甚至部分拆迁居民,而城市最后呈现空间形态就是这场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

城设实效成因分析3城市设计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24政府——上海市政府、静安区政府及相关管理职能部门

上海市政府与静安区政府

·执政部门有不同的利益追求,相互之间也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

·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刺激了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转变,上海政府权力下放的措施使区政府获得了较大的土地管理权限。

·直接推动了建设环境的迅速改变。

城市设计管理部门的个人利益

·公务员的“职业主义”将公共服务作为实现个人抱负的场所,与公众无特殊关系。

·城市设计越来越成为政治家实现其整机的技术手段,而非服务于大众利益。

领导更替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和非延续性

·使公共政策长期处于调整中。

·规划半途而废,城市建设过程繁复,大量财力和人力浪费在不断地更新规划编制上。

·本届政府易于强调自己制定的规划途径在任期内建成,对于城市设计来说五年的建设周期几乎是不现实的。2.开发企业

经济成本与利益导向

·开发商迎合市场需求追求利润最大化,重视建设环境的交换价值大于其使用价值。

·只考虑利润和短期目标,其他诸如开发项目与周边环境关系的城市设计问题则不是其考虑范畴。

素质优劣差异

·不同的开发商中所作项目决策也有明显差异。

·开发商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建设水平。3.市民

“公共的缺席”

·城市建设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制度尚未成熟,公众参与优先,对决策无法产生较大影响。市民发声练习

·随着上海市政府对公众参与的关注与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网络社会的发展,市民意见对决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城设实效成因分析3城市设计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254.城市设计师

国外城市设计

·上海的城市设计最早由国外团队完成,虽然技术水平和专业精神都值得表扬,但是难以排除对西方城市景观直接移植的嫌疑。

卢济威教授的工作

·卢济威教授在项目中表现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水平值得称赞,在1998年和2004年对静安寺城市设计进行了两次调整,也参加了大多数的项目评审。5.建筑师

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落实的重要环节

·建筑设计过程是将城市设计予以落实的重要环节,城市设计的实施质量有赖于建筑师的创造水平和个体素养。

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提出更高要求

·高质量城市设计地区是单体设计质量高且很好地照顾到周边建筑整体形象的协调,单体建筑需既节制又不失个体风采,城市设计对建筑师的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城设实效成因分析3城市设计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26影响城市的最终形态的因素:1.制度——覆盖所有建设实例2.社会3.经济4.文化——隐性影响作用明显5.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涉及的利益主体:1.政府2.规划局——执业能力与政治理想影响建设方向3.开发商——投资量、品牌影响力4.城市设计师——初期作用明显,逐渐失声5.市民——主动性与话语权与日俱增

城设实效成因分析4小结27城市设计核心: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管理&设计各阶段都有城市设计内容,都要一并开展,不是在城市规划的体系层次之外再增加一个阶段。规划控制注重土地开发“功能的合理性”,而设计控制更加注重“形态的和谐性”。认知城市设计属性1在城市规划体系中作用2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城市设计事权:不同的干预边界形态型管制型设计技术政策导则结果过程城市设计主要作用范围:公共价值领域公共空间集中地块地块边缘围合空间提供空间空间质量相互关系未来的空间形式目标与空间效果指导控制具体建设行为进行一般地段重点地区确保底线更高期望规定指标设计引导增强整体感避免全相似政府&市场在城市设计编制阶段,我们就应该充分考虑什么样的城市设计是有利于城市的,如何在现有城市规划大背景下优化城市设计的编制从而让其发挥适当的作用。明确城市设计事权2如何有利于城市发展29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三个目的是切合的,第一,市场的“负面清单”,要克服城市建成环境开发中市场机制存在的缺陷;第二,政府的“责任清单”,要满足城市发展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空间需求;第三,政府的“权力清单”,要保障社会各方合法权益,明确体制的权力边界。强制性规范结构性要素和重要细节导则分级控制弹性范围内遵守执行有较大余地非特殊因素如建筑体量一般建筑空间控制要素根本决定公共利益保障局部适宜变化增加品质了解市场运作机制基础

全面了解市场运作机制。土地政策、房地产开发、政府组织的权利与运作轴心,都能操控城市。提升

研究经济环境,提出开发的资本运行模式,以增加城市设计可实施性,高效开发争取公共利益。实际

考虑工程量大小,基于时间周期制定分阶段目标与建设方案。联合开发地块需考虑因多个开发主体、不同时间建设的职权划分、建设衔接、开发者意见等,在多变的环境下保持结构性因素的完整。政府&市场明确城市设计事权2如何有利于城市发展30平衡各方利益与建筑师直接沟通将导则转译为可操作性确语言了解开发商行为了解政府行为与社会大众对话

政府管理者行为基于其所在利益团体,因此要做限制,又要适度自由。例:西雅图小区将设计原则总结成清单帮助管理者确立哪些问题重要和给予最多关注,让规划分清问题主次并作依据。

因其一般追求利益最大化,需保证其实际投资主体身份。相比于管理者更少与之交流,要多交流以更符合城市设计要求,争取更多公共空间。让社会大众了解我们对社会责任承担有深度和诚意,愿产生互动,和谐互动的实践。核心问题来源

城市设计以直观的方式告诉人们未来的空间状态,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种直观性而难以在实施管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实际表现除“蓝图式”的图纸之外,只有说明性文字,但对具体地块内选用特定形态想要达到的目的或者之所以应该采取这样的空间形态的原因缺少陈述和解释,实施难点不可能用城市设计确定的形态来具体规定具体建筑设计。而且,对于“蓝图”的解释因人而异,就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