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設計的分析方法(一)
一、三種城市空間設計理論
(THREETHEORIESOFURBANSPATIALDESIGN)
作為城市設計研究理論,都是經過對傳統城市空間以及近現代城市空間發展變遷的研究分析之後,提出的城市設計分析方法,視角不同,思想各異,但綜合歸納之後,有助於我們建立一種整體性的城市設計方法。1、
圖---底理論(Figure---GroundTheory)
2、
連接理論(LinkageTheory)
3、
場所理論(PlaceTheory)二、圖--底理論(Figure-GroundTheory)1、
“空間即主體”(space-as-object)
(1)
建築實體---solidmass;圖---figure;
(2)
空間虛體---openvoids;底---ground;
(3)
城市空間的創造不僅是對建築實體的研究,更是對空間虛體的研究;
(4)
“空間即主體”---城市的積極空間與消極空間。2、
“諾利地圖”(GiambattistaNolli,1748)
(1)
傳統城市的圖---底關係中,私人肌理(tissue)與公共開放空間(publicopenspace)的關係非常協調,相互襯托、融為一體。
(2)
傳統城市中具有界定明確的實體與虛體系統。公共空間有建築物的量體中分割出來延續並連接內、外部的空間及活動。
(3)
就整體關係而言,城市空間研究中,虛體比實體更具實質意義,虛體(void就是實體(figural)。3、
現代城市環境
(1)
建築空間設計----從重實體到重空間;
(2)
城市空間設計----從重空間到重實體。4、
城市隙地空間
尋找失落的空間5、
空間印象轉變
(1)
傳統城市空間----連續性的街道、圍合性的廣場、標誌性的建築以及整體性的街廓;
(2)
現代城市空間----街道的空間連續性在降低、廣場的圍合性弱化、街廓的整體性消退,僅僅是建築實體凸現在城市環境之中。
(3)
“當城市有水準方向改向垂直方向發展時,點狀塔樓、集合住宅或現代景觀中常見的摩天大樓,幾乎不可能創造一個和諧的城市空間。”
6、
空間是傳遞城市體驗的媒介
(1)
空間形式:格網形態、同心放射、中軸序列、折角形狀、曲線形狀、有機形態等;
(2)
空間領域:公共、半公共、私密空間的有序組織是實現空間意義的重要內容;
(3)
空間序列:應重視建立場所的次序和視覺方向性;(4)
整體印象:羅馬帝國的有機變化,紐約城區的方形格網。7、
圖---底理論對城市空間分析的意義
(1)
實體形態:紀念性建築物或主要公共建築物、城市街廓地區、具有方向性和邊緣界定意義的建築物等;
A、
視覺焦點、配置在開放空間的主要位置、傳達空間的社會及政治地位;
例如:萬神廟、聖彼得教堂、天使城堡。。。
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盧浮宮。。。
天安门、钟鼓楼、世纪坛、东方广场。B、
性質相近、肌理相近;
例如:佛羅倫斯傳統街區、巴黎傳統街區、北京四合院傳統街區。。。
C、
線性結構、視覺連續。
例如:聖彼得教堂廣場柱廊、香榭麗舍大街沿街建築、外灘建築群。。。
(2)
虛體形態:重要建築入口前庭、階廓內虛體、街道及廣場網格、公園、庭園以及線性開放空間系統等。A、
私密性領域與可防衛空間
例如:建筑前庭入口、西方私人庭院、中国合院住宅庭院。。。B、
半私密領域與鄰里的交往
例如:階廓內虛體、中國的胡同與里弄。。。C、
公共性領域與城市化生活
例如:城市廣場、特色街道。。。
D、
自然化領域與生態性發展
例如:城市公園、河流水體等。。。(3)
圖---底理論的意義:有機經營和組織城市的建築實體和空間虛體,形成簡明、完整、網路化的建築實體、空間虛體組織,創造整體和諧的城市空間環境。三、連接理論(LinkageTheory)
1、“集合形式的研究”(FumihikoMaki,InvestigationintoCollectiveForm)
(1)
連接是城市外部空間的重要特性,城市設計探討的問題就是在不同的事物之中,如何達成整體性的連接。透過各個元素的組合形成一個龐大的整體。
(2)
城市空間的三種不同形態:組合形式(compositionform)
超大形式(megaform)組群形式(groupform)A、
組合形式:在二維平面上組合個別建築物;空間的連接是內斂而非外顯的;較重視主體建築物,忽視開放空間的邊緣圍合。
例如:昌迪加爾行政中心巴西利亞行政中心。。。
B、
超大形式:以層級開放的模式將個別元素連接成一個大架構,組成超大結構系統;連接是構成結構的實質因素;具有管理和工程上的優點。
例如:香港中環城市建築群。。。C、
組群形式:沿公共開放空間自然積累而成,具有自然和發展的特性;其內在的聯繫及非法自於內也非生成與外,而是形成於有機發展的集聚過程中。
例如:传统的城市和乡村聚落、街道等。。。
2、
連接理論對城市空間分析的意義
兩種傾向:
(1)
技術主義的烏托邦思想:對城市整體虛、實空間環境有機整體背離;外在的連接;
例如:嵌入式城市(PeterCook,Plug-inCity)。。。
(2)
城市空間整體性的思考:對大尺度城市環境中,城市空間結構整體性的追求;內在的聯繫。
例如:費城中心區再開發規劃(Ed.Bacon,DowntownPhiladelphia
RedevelopmentPlan)四、場所理論(PlaceTheory)
1、
場所理論的本質:場所理論是宣導依據城市實質空間的文化及人文特色進行城市設計。
(1)
“空間”是由實體界定、有固定範圍或有意義的虛體所組成。
(2)
“空間”之所以能成為“場所”是由於其文化或歷史內涵賦予空間的意義所決定的。
(3)
場所的特徵是由兩個方面內容所決定:外在的實質環境的形狀、尺度、質感、色彩等具體事物;內在的人類長期使用的痕跡以及相關的文化事件。
(4)
人類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場所系統,使空間不再只是實質形式的表現。(5)
邊界和邊緣對於傳達場所的意義非常重要。
“邊界並非是事物的終點,…..而是顯現事物的開端。”
----馬丁.海德格爾(MartinHeidegger)2、
“場所精神”(Norbeg-Shulz,GeniusLoci)
场所就是具有特殊风格的空间。自古以来,场所精神就如同一个具有完整人格者,……就建築而言,就是如何將場所精神具象化、視覺化。場所的自明性與場所感。3、
場所理論對城市空間分析的意義
(1)
城市設計師的工作目標:不僅僅是玩弄形式、製造空間,更在於塑造環境、創造場所;城市設計的目標是在於實質環境與文化內涵的整體設計,在現代使用者的需求欲望與文化保護之間尋求最佳的設計方案;一個成功的場所設計,通常是對社會及實質環境的干擾降到最低程度,避免進行激烈的變革。
(2)
城市更新與環境設計:文脈的連續與文化的弘揚;(3)
歷史文化環境的保護:環境的保護與場所的保護五、小結1、圖--底理論:在研究城市形式時由分析建築體量與開放空間的關係入手;在界定城市肌理組織、模式及其空間秩序問題時是一個有效的城市設計分析方法。局限:二維空間、靜態分析
2、連接理論:這種方法是將動態交通系統是為創造城市形式的原動力,強調連接與運動的重要性。局限:對於界定空間方向時,有一定局限性。3、場所理論:是城市設計是逐漸認識到城市歷史、文化與社會價值對城市開放空間的重要性。
城市設計的分析方法(二)
一、紛繁多樣的分析方法形成的背景
1、物質形態決定論與城市環境的綜合分析
2、自上而下思想觀與自下而上的設計途徑
3、單一學科的發展與多學科融合思想形成二、不同類型分析方法的主要特點1、
視覺景觀秩序分析
(1)
由來已久、深受傳統美學思想影響、視城市環境為藝術作品,是現代城市設計學科重要基礎之一;
整個城市應是一種激奮人心的、充滿情感的藝術作品,城市設計者就是表達社會抱負、激情洋溢的藝術家。
----卡米羅.西特
(2)
在西方,至少在文藝復興時期,追求和崇尚視覺秩序已經成為城市建設和城市設計師的一種自覺意識和實踐力量。
A、西克斯特斯的羅馬更新改造設計:以城市作為尺度的、系統的和意向性的改造……在形狀和規劃上明顯表達出一種對意向性美學形態和理論假設的價值取向。
B、朗方的華盛頓規劃:以城市的整體作為一個藝術品加以設計。(3)
在中國,元大都以後的北京城市建設,追求完整和諧的整體空間視覺景觀秩序,體現封建都城營造的型制要求。(4)
現代城市建設中的影響:自上而下成為特定政體尋求物質表現的載體。
A、莫斯科、平壤千里馬大街:政治制度的表現。
B、羅馬EUR新城規劃:獨裁思想的表現。
(5)
特點:傳統的學院派思想,注重城市空間體驗的藝術品質,是城市設計思想的重要基礎;對視覺藝術和形體秩序的片面追求也容易導致對城市空間結構形成的豐富內涵的,以及對社會、歷史、文化等因素影響的忽視。
2、
空間序列視景分析
(1)
城市空間體驗是城市環境研究的重要內容。
A、心理學上的意義:城市空間體驗的整體是由於運動和速度相聯系的多視點景觀印象複合而成,但不是簡單的疊加。
B、生理學上的意義:視覺是最主要的感覺資訊的管道,約占人們全部感覺的60%。
(2)
具體過程:在待分析的城市空間中,有意識地利用一組運動的視點和一些固定的視點,選擇適當的路線對空間視覺特點和性質進行觀察,並進行圖紙標注,對空間藝術特點和構成方式進行分析。
A、拍攝序列照片
B、草圖透視分析
C、電腦模擬分析
(3)
戈登.卡倫的《城市景觀》(TheConciseTownscape,1961)
A、理解空間不僅僅在看,還應該通過運動穿過它。
B、城鎮景觀不是一種靜態情景,而是一種空間意識的連續系統。
(4)
小結:過多的是強調專業人員的視覺感受,忽略了群眾參與和社會活動。3、
空間節點影響分析
(1)
空間節點----標誌性建築對城市的空間環境有相當的影響範圍,對城鎮景觀、居民生活、心理感受和交通組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聚集效應。對空間節點的影響分析是對城市局部空間環境分析的重要方法。(2)
對標誌性空間節點的空間影響進行空間調查。
A、視覺影響範圍
B、空間視角分析
C、空間視覺評價
D、歸納總結分析
(3)
空間節點影響分析對城市中具有歷史文化特徵的空間環境的保護與改造具有重要意義。
A、空間主題的保護
B、空間主題的強化
C、空間主體的弱化
(4)
小結:偏重局部空間環境的分析方法。4、
基地環境分析
(1)
城市設計地段相關各種外部條件的綜合分析。
(2)
基地環境分析涉及到社會、文化、自然、地理、形體、心理等廣泛的要素。
(3)
《基地規劃》(SitePlanning,林奇)(總體設計,黃富廂譯)
(4)
《設計結合自然》(DesignwithNature,麥克.哈格)
5、
空間注記分析
(1)
是現代城市設計分析中的重要方法,綜合吸取了基地分析、序列景觀、環境行為等環境分析的優點。(2)
通過對城市空間的體驗,將各種感受要素(視覺景觀、建築細部、人的活動等)用多種手段記錄下來,進行系統的表達與分析。
(3)
空間注記分析方法:全景式的、帶有強烈行為主義色彩的空間分析途徑。
A、無控制注記觀察
B、有控制注記觀察(4)
小結:開放式的城市設計過程中有效的群眾參與途徑之一。
6、
心智地圖分析
(1)
從認知心理學領域中吸取的城市空間分析方法,還具體借鑒了社會學調查方法,是城市景觀和場所意象的有效分析方法。
(2)
尋問、書面調查、畫圖----“心智的圖”(MentalMap)
-----通過心智地圖可以識別出對於體驗者來說重要的和明顯的空間特徵及其相互聯繫,從而為城市設計提供有價值的依據和出發點。
(3)
心智地圖分析方法有兩個基本特徵:
A、建立在“外行”對環境體驗的基礎之上,具有相當的“原始性”和“客觀性”。
B、居民是城市空間體驗的專家,同樣對城市設計和空間環境有深刻的理解洞悉。
(4)
心智地圖分析方法可以從看似比較粗糙、邏輯性較差的表面意象中發現城市空間的彼此關聯。
(5)
林奇《城市的意象》與心智地圖的比較
(6)
小結:在主觀意向的表面形式下有較高的客觀性,對於外來的設計者可以迅速地理解當地的空間結構和環境特色,並形成設計人員與居民的資訊雙向傳遞。7、
認知意象分析
(1)
認知意象分析是建立在居民對城市空間形態認識和認知圖式綜合的基礎上的。“意象可以定義為個人積累的、組織化的,關於自己和世界的主觀知識。”
(2)
《城市的意象》(TheImageofCity,Lynch)
A、城市空間結構研究不僅僅是憑客觀物質形象和標準,而且要憑人的主觀感受來判定。
B、由於意象是一種主觀心理現象無法直接觀察,所以需要一些間接的方法使之外顯出來。座談或書面描述、默畫城市意象和簡略地圖、作簡單模型。C、認知地圖和意象的概念運用於城市空間形態的分析與設計。對相當數量的受試者調查的歸納與分析,找出心理意象與真實環境之間的聯繫。D、認知意象對城市環境的兩個基本要求:
易識別性(Legibility)---基礎;可意象性(Imaginability)---目標。E、城市設計意象五要素:
通道(paths)邊緣(edges)區域(districts)節點(nodes)標誌(landmarks)
(3)
小結:是一種虛實兼備的城市設計研究方法,不沉湎於對傳統城市設計分析方法的批判,以大量的實際調查和案例研究去進行總結與歸納分析,提供了居民參與的新的途徑,易於在實踐中加以採用。8、
其他分析方法:城市活力分析、文化生態分析、環境行為分析、電腦輔助技術等。三、現代城市設計的方法論小結
1、城市設計方法的共性層面
(偏重理性的分析方法)(1)城市形態分析(類、型、期)
-----宏觀的時空框架(2)城市結構分析(空間的、社會的、文化心理的)
-----中觀的整體認識(3)城市空間分析(物質的、空間的、參與的、心理的)
-----微觀的環境文脈
2、城市設計方法的個性層面
偏重感性的設計方法
城市設計手法、技巧(藝術的、創造學的)
-----個性的、具體的
3、無論從哪個層次上說,城市設計涉及的客觀環境都是十分複雜的。但從城市設計的分析方法和設計方法中我們依然可以以一種歷時性的組織方式進行展開,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的次序,從城市形態分析到城市結構分析,再到城市空間分析直到最後具體設計決策的原則,尋求城市設計研究方法的內在邏輯性。
4、城市設計方法研究的意義現代城市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乃是一種無終極目標的設計過程,其成果和產品具有階段性意義,階段性目標實現的同時,又激發產生新的設計目標。
與傳統城市設計那種終極目標式的思想相比,我們現在所處的複雜城市環境與我們預見和確定未來的有限能力是不相一致的。在實踐、回饋、調整、實踐、在回饋……的城市設計實踐過程中,充分體現了現代城市設計“動態性”、“互補性”和“開放性”的科學特徵,這也是與傳統城市設計思想的主要區別之一。
5、現代城市設計的雙重複合過程
(1)、專業工作者:分析—操作過程
----城市形態、城市結構和城市空間---設計干預---
2、多元決策參與者:合作—協調過程
-----機構組織、跨學科組織和群眾參與---設計干預---
-----設計成果(產品)
6、“在城市設計中,具體形體的設計與社會系統的設計的界限幾乎完全消失了”
-----:赫爾伯特.西蒙(美國學者)
4、城市設計方法研究的意義:現代城市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乃是一種無終極目標的設計過程,其成果和產品具有階段性意義,階段性目標實現的同時,又激發產生新的設計目標。
與傳統城市設計那種終極目標式的思想相比,我們現在所處的複雜城市環境與我們預見和確定未來的有限能力是不相一致的。在實踐、回饋、調整、實踐、在回饋。。。的城市設計實踐過程中,充分體現了現代城市設計“動態性”、“互補性”和“開放性”的科學特徵,這也是與傳統城市設計思想的主要區別之一。
5、現代城市設計的雙重複合過程
1、專業工作者:分析—操作過程------城市形態、城市結構和城市空間---設計干預---
2、多元决策参与者:合作—協調過程------機構組織、跨學科組織和群眾參與---設計干預---
------設計成果(產品)
6、“在城市設計中,具體形體的設計與社會系統的設計的界限幾乎完全消失了”(美國著名學者:赫爾伯特。西蒙)
城市設計的基本特徵
一、城市設計的歷史特徵
---城市與城市設計
1、“城”與“市”----城市的歷史特徵
2、“自下而上”----城市設計的形成
3、“自上而下”----城市設計的發展
4、“交替發展”----城市設計的規律1、“城”與“市”----城市的歷史特徵
“一部城市建設史,也可以從城市設計角度來寫,即寫成一部城市設計史。”
----吳良鏞“城”—是防禦性的概念,為社會的政治、軍事目的而興建,邊界鮮明,形態封閉、內向。“市”---是貿易、交易的概念,為生產活動、商品交換的目的而形成,邊界模糊、形態開放、外向。2、“自下而上”----城市設計的形成“自下而上”的城市一般是以聚落為基礎,從不自覺得自然村落逐漸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城市;城市沒有一個預先構想的目標與形態,依實際發展需要,在自然環境、客觀規律做用下長期積累而成,因此也被稱為“自然城市”。
特點:城市形態自由靈活、有機多變;體現出一種“約定俗成”的群體控制規律、“漸進的城市設計”思想;其自由發展的程度也是相對而言的。
3、“自上而下”----城市設計的發展“自上而下”的城市是指主要按人的主觀作用、人的思想觀念、宗教信仰、或某一統治階層的理想模式建設的城市。它通常以一種法定的設計準則,在嚴格的控制和要求之下進行建設實施。因此也被稱為“人造城市”,它是一種控制機制下的建設方式,一般在集權統治的社會制度下“自上而下”而形成的城市較多。特點:城市形態表現著規則的用地、嚴謹的構圖、鮮明的等級和全面的計畫,幾何形式很強。
4、“交替發展”----城市設計的規律
雖然城市大體上有這兩大分類,但大多數城市是兩者兼有之,不是能夠完全分得開的。由聚落式的村屯“自下而上”逐漸發展,經過了一定歷史階段的發展和演變,形成了自身的體系和秩序。以後,這類城市的發展、規劃與設計是以其固有的體系和秩序為前提,再發揮人為的作用,“自上而下”使之成為佈局合理、功能齊全的現代城市。這類城市一般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者相容並蓄,是符合特定條件下城市發展需要的。
“自上而下”的城市在設計上的控制較嚴格,必須遵循特定的法則和模式;而“自下而上”的城市在設計上就顯得靈活、自由,因地制宜和隨機應變。城市設計就是基於這樣的假設,城市環境是能夠被設計的,特別是現代城市尤其需要設計。無論哪類城市,只要經過良好的設計和再設計,其環境就具有“適居性”,反之不然。可見城市需要設計,也能夠被設計。隨著城市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城市已經越來越離不開設計。城市設計學科也因此必然將得到發展和完善,因此,這門學科有著無限的生命力。
二、城市設計的主要內容
---含義、內容、層次、類型
1、城市設計的含義----相關定義
2、城市設計的內容----兩種形式
3、城市設計的層次----三個層次
4、城市設計的類型----三種類型1、城市設計的含義----相關定義(1)“城市設計是對城市體形環境所進行的設計。”
----《中國大百科全書》(2)“城市設計是對城市環境形態所作的各種合理處理和藝術安排。”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3)“城市設計是當建築進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間更加豐富多樣化時對人類新的空間秩序的一種創造。”
----《都市問題事典》
(4)“城市是有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設施等以及勞動、居住、遊憩和集會等活動系統組成。把這些內容按功能和美學原則組織在一起,就是城市設計的本質。”
----《市鎮設計》(F。吉伯特)(5)“城市設計是三維空間,基本上是一個建築問題。”
----《論城市---它的產生、成長與衰敗》
(E。沙裏寧)
2、城市設計的內容----兩種形式(1)工程設計性----ConceptualplanProjectdesign
特點:規模較小、微觀具體(2)政策過程性----PolicycontrolGuide-line
特點:規模較大、宏觀抽象3、城市設計的層次----三個層次(1)整體環境城市設計確定城市空間形態結構;構造城市景觀體系;佈置城市公共發展空間;設計城市豎向輪廓。(2)重點片區城市設計重點片區的城市設計是以總體城市設計為依據,對城市的重點地區在整體空間形態、景觀環境特色以及人的活動所進行的綜合設計。重點片區的城市設計重點對片區內的土地利用、街區空間形態、景觀環境、道路交通以及綠化系統等方面作出專項性設計,對建築小品、市政設施、標識系統以及照明設計等方面進行整體安排。重點片區的城市設計應與城市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緊密協調,構成規劃管理的依據。(3)城市重點地段重點地段城市設計是對城市重點地段或重要節點的環境空間形態,包括建築體量、建築高度、建築界面、容積率、公共開敞空間、建築風格和色彩、綠化配置、樹種選擇,及人文活動等城市設計要素,進行深入研究和具體組織,為引導場地設計、建築設計和環境整治,提出相應的開發與保護的控制要求和意象性方案及管理細則。其主要類型包括:街道空間、城市廣場、城市濱水空間、重要節點地塊。
4、城市設計的類型----三種類型
(1)開發型城市設計(UrbanDevelopmentDesign)
(2)保護型城市設計(UrbanConservation)和城市更新(UrbanRevitalization)(3)社區設計(CommunityDesign)
----唐納德.愛坡雅(D.Appleyard)(美)三、城市設計的評價標準
---目標、對象、元素、評價
1、城市設計的目標----四個目標
2、城市設計的對象----三種空間
3、城市設計的元素----幾種歸納
4、城市設計的評價----幾種闡述1、城市設計的目標----四個目標(1)理想目標與基本目標
理想目標----城市設計的主要目的是改進人的空間品質,從而改進人的生活品質。
基本目標----城市設計在某種意義上講不是強調創造最好的空間環境,而是強調必須防止最壞的空間環境出現。(2)四個具體目標
----功能的目標---功能的確定與不定
----變化的問題---環境的變化與不變
----為他人設計---設計的主觀與客觀
----美學的目標---景觀的保護與創造2、城市設計的對象----三種空間空間環境---骨架空間(Frameworkspace)
象徵空間(Symbolicspace)
目的空間(Objectivespace)控制內容---質的控制:城市功能(Function)
---量的控制:發展強度(Idensity)3、城市設計的要素----幾種歸納(1)凱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分析:路徑(Path)區域(District)邊緣(Edge)節點(Node)地標(Landmark)(2)日本城市設計的20個主題標誌、眺望、廣場、中心公園、水邊、歷史文物、藝術品、趣味、水體、林蔭道、花園道、商業街、散步道、街景、街角、立面、小品、路標、廣告、照明
4、城市設計的評價----幾種闡述(1)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2)美國城市系統研究和工程公司(USR&E)與環境相適應(Fitwithsetting)可識別性的表達(Expressionofidentity)可達性與方位(AccessandOrientation)對活動的支持(Activitysupport)視景(Views)自然要素(Naturalelements)保護觀眾的視閾維護與管理(MaintenanceandCare)(3)英國“城市設計小組”的總結創造“場所”(palce)多樣性(variety)
多樣的形式(form)多樣的類型(type)傳乘性(contextual)漸進性(incremental)人的尺度(humanscale)通達性(accessibility)易識別性(legibility)適應性(adaptability)(4)林奇的五項“執行尺度”(PerformanceDimension)(1981)
活力、感覺、適合、可達性和控制
兩個衍生原則效率、公正(Efficiency&Justice)
城市設計的理論思潮(一)
一、田園城市理論—重新認識霍華德1、“田園城市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1)社會背景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向帝國主義壟斷過渡。中小企業破產、大批工人失業、農民湧向城市、社會矛盾加劇。
大城市“在任何地方,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漠和鐵石心腸的利己主義,另一方面是無法形容的貧窮;在任何地方都是社會戰爭,都是每一個家庭處於被圍困的狀態。”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2)思想的起源---深受空想社會主義的影響---社會改良而不是社會變革---示範試驗與實現社會公正2、“田園城市理論”的核心內容(1)對城市癥結問題的認識---城市人口的高度聚集---城市地價的飛速增漲---城市財富的分配失衡(2)田園城市的構想---用地規模:24平方公里(城市4平方公里、農業2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3.2萬人(城市3萬人、農業0.2萬人)---土地來源:政府貸款獲得廉價土地、使用者繳納“稅租”---發展目標:示範、影響、改善---社會城市—舊城不斷改造,最終全面實現田園城市的目標。---社會改革的萬能鑰匙(THEMASTERKEY)---《明日:一條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898年)關鍵:--土地公有、自由結合、自然之愛、社會之愛--行政辦法、過分集權、侵犯既得利益、妨礙自由3、田園城市的試驗(1)兩座新城的試驗:---萊奇沃斯(Letchworth)(1903年)---韋林(Welwyn)(1919年)(2)從對理論的宣傳到對實驗的經營4、被淡化的社會改革理想---1902年再版改名為《明日的田園城市》:社會改革思想的淡化。---“靈魂被拋棄、軀殼受歌頌”:一個有創見思想家的悲哀。5、戰後新城發展與霍華德的田園城市(1)“新城運動”
1944年大倫敦規劃中的倫敦周圍8座新城的規劃構想,開場了延續20多年的“新城運動”。(2)“社會城市”與城市增長的正確原則---當一個城市人口達到3.2萬人以後可以跳過鄉村帶另建一個新的城市,並隨時間的推移,全面實現城鄉結合的城市群網路結構。---城市群共容納25萬人,中心城5.8萬人,週邊城市個3.2萬人。---“整個組群中,每一個居民雖然居住在一個小鎮上,但實際上是居住在一座宏大而美麗的花園城市之中”
(3)田園城市與衛星新城的區別---田園城市:小城鎮群的佈局結構其用意在於促進大城市的解體。---衛星新城:用發展衛星城的辦法促進大城市地區的繼續擴張。5、正確認識霍華德的理論貢獻(1)以社會改革目標作為城市規劃的指導思想---對傳統城市規劃的挑戰城市的運行越來越複雜,就有的平衡不斷被打破,只有動態的理解城市並以城市發展的一定社會目標作為城市規劃的依據,物質環境的建設才能有的放矢。(2)擺脫城鄉對立的城市規劃觀念---“城鄉磁鐵”
建立一個既有城市繁榮、高效和方便的就業與生活條件,又有農村衛生和優美自然環境的新型城市,他稱之為“城鄉磁體”。要建設這樣新型城鄉結合新城市,必須控制城市規模。(3)城市規劃---豐富的想像與務實的精神---“規劃—鬼話、嘴裏說說,牆上掛掛。”---《明日的田園城市》全書結構:理論敘述:序言至第一章,占全書15%;收支計算:第二至第五章,占全書28%;管理措施:第六至第八章,占全書18%;論點辯護:第九至第十一章,占全書21%;展望未來:第十二至第十三章,占全書18%;(4)其他有關的建樹---集體與個人的雙重積極性---控制與競爭的相互作用---……(5)瞭解霍華德的意義“令人驚訝的不是它(理論思想)的邊緣已經褪色,而是它的中心依然清晰、醒目。”
---英國城市規劃理論家F.奧斯本
城市設計的理論思潮(二)
---勒.柯布西埃的城市規劃思想
一、找尋失落的空間
---現代主義的影響
1、失落的空間
2、產生的緣由
(1)汽車
TheAutomobile
(2)現代設計運動
ModernMovementinDesign
(3)分區管制與城市更新
ZoningandUrbanRenewal
(4)公共空間私有化
PrivatizationofPublicSpace
(5)土地使用變遷
ChangingLandUse
二、柯布西埃與現代主義建築運動1、
現代主義建築運動的代表之一
(1)格羅皮烏斯
WalterGropius
(2)密斯.凡.德羅
MiseVanderRohe
(3)勒.柯布西埃
LeCorbusier
(4)弗蘭克.勞埃德.萊特
F.L.Wright
現代主義在建築與城市建設上的主要設計思想是:重視使用功能;
注意發揮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的性能特點;
把建設的經濟性提到重要高度;
主張新時代的新風格,反對套用歷史上的陳舊形式;
“空間---時間”的建築構圖理論。
有評論家把賴特比作是建築界的“酋長”;把米斯比作建築界的“貴族”;稱勒·柯布西耶為建築史上“狂飆式的英雄”。如果說格羅皮烏斯在現代設計的教育上作出了無人比擬的成就的話,勒·柯布西耶則把現代建築運動乃至城市規劃運動推廣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勒·柯布西耶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瑞士一個鐘錶製造者的家庭,1917年移居法國,1965年8月27日在美國逝世。
他一生建成了大批的名垂史冊的單體建築,提出了富有創建的現代城市規劃思想,他的成就如同米開朗基羅一樣,突破了建築藝術的各個領域,而成為一位“超人”。
勒·柯布西耶的名著《走向新建築》在現代世界建築領域影響非常之大,成為一部權威性的專題著作。他堅定地宣告:“建築應該是時代的鏡子”,"當今的建築應專注於住宅,為普通而平常的人使用的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憑宮殿倒塌。這是時代的標誌。
他的精闢論點從根本上說明現代建築思想跟幾千年傳統建築思想的對立,是建築觀念上的一場革命,是建築價值標準的一場革命。
2、
柯布西埃的城市規劃思想
解决城市矛盾的两种思想方法:
“城市分散主義”與“城市集中主義”
與霍華德避開大城市本身矛盾建設田園城市不同,他承認和麵對大城市的現實,並不反對大城市和現代化的力量,主張用全新的規劃與建築形式改造城市,認為大城市本身具有巨大吸引力和發展潛力,對大城市矛盾,他提出可以依靠現代技術和管理手段,改造城市原有空間。----主要城市規劃觀點:
(1)
傳統城市中心功能的老朽需要通過技術改造以完善他的聚集功能;(2)
摩天大樓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緊張,提高城市內部效率的一種極好手段。”高聳的教堂是上帝和教會權利信仰的象徵,鋼筋、混凝土、玻璃組成的摩天大樓朝氣蓬勃、堅固、雄偉,是對大規模工業社會的信仰,反映了時代精神;(3)
調整城市內部的密度分佈;
(4)
新的城市佈局形式可以容納一個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統。3、柯布西埃的“明日的城市”
(1)《明日的城市》
(TheCityofTomorrow,1922年)
300萬人口的明日城市,採用現代化的幾何構圖形式,矩形和對角線的道路交織在一起;規劃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綠地、陽光和空間;規劃佈局中央為中心商業區,有40萬居民居住在24幢60層的摩天大樓之中,高層的周圍是大片的綠地,周圍的環行居住帶有60萬居民住在多層連續的板式住宅之中,最週邊是容納200萬居民的花園住宅。(2)巴黎城市中心區改建設計-----伏埃森規劃(Voison):
18幢摩天大樓取代巴黎市中心擁擠的住宅,下層提供快速的交通、公園、商店和居民的戶外開敞空間。規劃在城市的建築形態上完全拋棄了傳統的街廓形式,而是城市空間向四面八方跨哦站開去。
這種主張當然遭到各界的嚴曆批評和堅決反對。他的致命弱點是完全忽視了巴黎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存社會結構,在經濟上也是不現實的。受他的影響,在60年代巴黎也建起了幾幢摩天大樓,但很快就制止了。70年代的巴黎規劃對老城進行了嚴格的保護。(3)《陽光城》(TheRadiantCity,1933年),進一步修正了一些早年的一些城市規劃思想。(4)昌迪加爾的實踐(Chandigarh,1951年),採用格狀系統模式形成清晰的交通網絡,在可以發展拼接的格網中配置不同的功能組團,形成城市街廓,並將全區分成48個大街廓。
以城市形態象徵生物形體,構成整個城市的總圖特徵。大腦為行政中心,設在城市頂端的山麓下,地勢居高臨下處於控制和俯視全程特殊地位;商業區位於全城的中央,象徵城市的心臟,公共圖書館等文化設施與之相臨,成為城市公共活動的中心。貫穿城市上下、留成綠化的空隙像是城市呼吸的“肺”。文化區位於西邊、工業區獨立於城市東部,居住區基本上與以上各區不相混雜而分佈與全城。
這種明確的功能分區思想,反映了1933年雅典憲章的基本原則。
新城市要成為“印度自由的象徵,擺脫過去傳統的束縛,表達我們民族對未來的信心。”
規整有序的佈局在50年代受到廣泛的稱讚,但明確的功能分區加深了社會的分化,西方的城市文化顯然還不能適應東方古國的生活模式。城市中心歲規模宏大,但佈局過於生硬機械,城市空間空曠單調,未能形成親切宜人的城市環境。
(5)對其他地區的影響---巴西利亞的城市規劃
3、小結勒·柯布西埃的主張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而是他本世紀初去美國後受到美國摩天樓的啟發,同時他的主張也是適應了世界大城市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順應了潮流,因此具有劃時代意義和超前性。
但他過於迷信技術,迷信管理,忽視了社會,忽視了歷史文化和傳統,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因此,對他的理論需要一分為二,汲取他的精華,克服片面性,避免誤導。
城市設計的理論思潮(三)
---伊裏爾.沙裏寧有機疏散理論
面對大城市發展的困境,E.霍華德和勒·柯市西埃提出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解決方法。前者傾向於人口分散,實現“田園城市”的理想;後者傾向於人口集中,主張以先進的工業技術發展和改造大城市。芬蘭建築師伊利爾·沙裏寧(ElielSaarinen)(1873-1950年)
提出了一種介於二者之間又區別於二者的思想——“有機疏散”理論。(OrganicDecentralization)
伊利爾·沙裏寧的“有機疏散”思想最早出現在1913年的愛沙尼亞的大塔林市和1918年的芬蘭大赫爾辛基規劃方案中,而整個理論體系及原理集中在他1943年出版的巨著《城市:它的發展、衰敗與未來》中。1、思潮影響沙裏寧是分散大城市的積極宣導者,霍華德的“田園城市”、奧地利建築師瓦格納(OttoWagner)的維也納中心規劃以及英國建築師恩溫的倫敦花園新村的規劃,對沙裏寧有機分散規劃思想的醞釀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一、大赫爾辛基規劃
2、實踐經歷而沙裏寧本人的實踐工作和經歷是形成有機分散規劃思想的堅實基礎。在大赫爾辛基規劃之前,沙裏寧對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漢堡、卡什魯厄、慕尼克等城市進行實地調查,由於這些城市的地理、歷史條件的影響,城市結構上都具有分散發展的特點,在建設上多採用近郊分區開發的方式。3、規劃思想在大赫爾辛基規劃中,沙裏寧廣泛地研究交通系統的組織,居住與工作的關係,建築與自然的關係,把城市分解為一個既統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機整體,各部分佈置有住宅、商店、學校以及生產車間等,形成相對半獨立的單元。各自擁有用綠化地帶分開、用高速交通聯繫起來的中心。4、空間佈局新城區以半徑為6-9km的半圓環形圍繞老城中心佈置,相鄰中心間的距離為2-3km,區界間的最小距離為0.5km。5、規劃特點與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相比,沙裏寧的大赫爾辛基規劃提出了一種更為緊湊的結構關係,半獨立的聯盟方式保持原有城市各部分的完整性,減少了對舊中心的依附和依賴。
1、城市存在的意義沙裏寧在《城市:它的發展、衰敗與未來》中對城市存在的意義做了極為簡明的解釋:“城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居民提供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良好設施。這方面的工作做得越有效,每個居民在提高物質和文化水準方面從城市設施中得到的利益越多”,因此,城市應該建設在適宜生活的地方,把對人的關心放在首要位置,物質的安排為人服務。二、城市的生長與衰敗2、對城市的評價對城市的評價應該包含兩個方面,即物質的和精神的,作為物質生活必要手段的物質條件應當支持人的精神文明的發展,促進居民在精神文明上求取進步。城市是人的物質寓所,城市也是人的精神家園。3、研究城市的方法沙裏寧認為,城市是人類創造的一種有機體,人們應該從大自然中尋找與城市建設相類似的生物生長、變化的規律來研究城市。
沙裏寧從有機生命的觀察中得到的啟示是:所有生物的生命力都取決於個體品質的優劣以及個體相互協調的好壞。4、城鎮建設的基本原則以此,沙裏寧提出了城鎮建設的基本原則:表現的原則、相互協調的原則和有機秩序的原則。
(l)表現的原則表現的原則指自然界任何一種形式的表現都真實地說明著掩蓋在形式之下的某種涵義。
人類的活動雖然屬於創造的範疇,但也符合表現原則的規律。在人類的活動中,只要其形式是真實的,那麼必然是人類生活、情感、思想和願望的真實表現,歷史上各個燦爛的文化時期都有一定的形式與特徵,表現著當時人民的生活和時代精神,即使是極為細微的東西也能通過其形式表述著真實。
單個的建築物是組成城鎮的基本單位,存在著品質的優劣,應當明確地把建築理解為一種有機的、社會的藝術形式。
人們應該努力去發展能夠表達自己時代特徵的形式,反映社會積極的真實性。當然,如果人們經常建造各式各樣毫無價值的房屋,那麼必然會給城市造成死氣沉沉的惡果。(2)相互協調的原則當無數個“細胞”要組合成一個整體時,它們必須相互配合、相互協作,並表現出趨向一致的傾向,即相互協調的原則。這是大自然保持和諧狀態的基礎。
相互協調的原則是和諧或混亂的杠杆。當人們尊重這一原則時,人們的整個活動範圍,從房屋到街道、廣場、村鎮甚至整個城市都將會呈現出和諧的效果。
在古老的城鎮中,雖然有各種不同的組合部分,但它們在體量上、比例上能夠形成有機的組合,建築群和天際輪廓線的特徵反映著時代的特徵,構成城鎮的每一個細節無疑都暗示著一種“趨同”的傾向
一旦背離了這一原則,構成整體的個體因素必然會走向極端,強化個體的“特殊”將以協調的喪失為代價,混亂狀態是必然的結果。(3)有機秩序的原則大自然中,有機生命以一種內在的次序在演化,當表現和相互協調的能力足以維持其秩序時,就會有生命的發展,一旦表現和相互協調的能力無法阻止其秩序達到破壞時,則生命的衰退將會出現,這就是有機秩序的原則,這一原則有效地調節著自然界的演化。
對城市而言,城市建設應該建立城市的有機秩序,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使這種秩序繼續保持其勃勃生機。
城市的生長與衰退取決於城市的運行狀態,這一狀態處於“走向有機秩序”時,表現及相互協調的原則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城市將呈現出積極和充滿活力;一旦誤入“無序”的歧途,表現、相互協調的原則必然喪失,城市將會出現衰敗和雜亂無序。1、城市衰敗的原因
19世紀,城市呈現出衰退的趨勢,沙裏寧認為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城市的演化走向無序和城市的發展走向了急功近利。
三、有機疏散2、從客觀的表現、相互協調到主觀的模仿和互不協調城市的演化走向了無序,表現、相互協調的原則走向了它們的反面——模仿和互不協調。建築藝術逐步退化為單純地模仿過去時代的風格和形式,變成了膚淺的風格化裝飾。
一般的建築師像選擇自己的襯衣和領帶的花色一樣隨意地選用各種建築式樣,只是把外來的或過去的風格、形式強行套在建築物上,並不考慮它所在的地點與環境,這樣的建築物在哪里出現,就會給哪里帶來不協調,城鎮的整體性就這樣被肢解了,表現、相互協調的原則必然不復存在。3、城市的發展走向了“急功近利”工業革命、科學革命和政治革命非常肯定地可以產生令人滿意的文化成果。但是,當事物的進步引起這些發展,並繼續使之形成明顯的運動時,人們卻意識不到,除了運動本身固有的經濟、物質問題外,還有非常主要的各種性質的精神問題。當這些精神問題沒有得到重視,無法指導運動循著文化的軌道發展時,功利主義的原則就會佔有突出的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咨询工程师(投资)《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考前冲刺必会试题及答案
- 研究生考试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311)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 2024年度设备保修服务协议细则
- 2024年商业买卖合作协议精简
- 2024年合作伙伴保密协议
- 2024年监理协议延期实施细则协议
- 2024年餐厅室内装潢工程协议
- 2024公司间短期资金借贷协议范本
- 2024年度多孔砖订购协议
- 2024年高校毕业实习生劳动协议
- 护士工作站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 【教师必备】部编版四上语文上册第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 附件3-“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工作台账(参考模板)
- 石化项目设备及管道防腐保温施工方案
- Unit 1 Food comments 课件-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安徒生童话》读书分享名著导读ppt
- 苏教版(SJ)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 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成绩的建议
- 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表
- 运动员个人信息表格
- 养老护理员中级培训精编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