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可证明当时土地制度包含私有制因素的是()A.卫盉:矩伯以“瑾璋”作价“八十朋”,与裘卫交换“十田”土地B.大克鼎:周王将野、渒、康、寒山等处土地“易(赐)”于膳夫克C.吴虎鼎:周王“取吴壷旧疆付吴虎”,即将原吴壷封土转赐给吴虎D.大盂鼎:周王命盂“相先王受民受疆土”,即像先王一样拥有土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矩伯以“瑾璋”作价“八十朋”,与裘卫交换“十田”土地”的意思是矩伯向裘卫要了一件“瑾璋”(玉器)价值贝80朋,议定由矩以“十田”抵给,卫盉铭文表明当时的土地可以通过充当商品等价的“贝”的数量来衡量实物价值,卫盉也称之为中国第一部土地交易地契,A项正确;周王把土地赐于膳夫克和将原吴壷封土转赐给吴虎,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是不能转让和买卖的,排除B、C项;周王命盂像先王一样拥有土地,盂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得转让与买卖,排除D项。故选A项。2.东汉顺帝临时抽调八位“风俗使”“分行天下”,对“刺史、二千石有赃罪显明者”,要求通过驿马立即上报,直达皇帝,取旨处理,县令以下则就地“收举”。据此,“风俗使”在当时()A.保证了监察的规范有效 B.拓宽了对地方监察的渠道C.缩小了基层治理的权限 D.体现了法律儒家化的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要求通过驿马立即上报,直达皇帝,取旨处理,县令以下则就地‘收举’”可知,东汉时期,通过设置“风俗使”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管,进而拓宽了对地方监察的渠道,B项正确;保证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基层治理的权限问题,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3.下表为东晋时人言行选辑。其反映了()人物言行文献出处有北方士人渡江后感慨“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祖逖带领亲族、部曲百余家南渡长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据[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刘琨少时“素豪奢”“慕老、庄”,自“困于逆乱”,遂“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庶雪国家之耻”。据[东晋]刘琨《与卢谌书》等A.动荡中的安定生活 B.南方经济发展的移民助力C.分裂中的统一因素 D.清谈无为之风的逐渐消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东晋时期(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东晋王导志于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祖逖“中流击楫”,发誓要收复中原。刘琨也“枕戈待旦”,消灭北方胡人,收复中原。因此,西晋灭亡中国进入分裂局面,但材料中东晋时期的王导、祖逖和刘琨都致力于收复中原,完成统一,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东晋时期动荡中存在统一的因素,而不是体现安定生活和移民推动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AB项;魏晋以来盛行清谈玄学,并没有逐渐消亡,与题意也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4.史载,唐永徽元年(650年),雍州等地爆发蝗灾后,按制,“里正需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尚书省)”,经门下省“取裁”,上报皇帝,再经“细勘”“检覆”,最后于永徽二年颁旨“以正、义仓赈贷”。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朝()A.救灾体系规范严谨 B.三省六部职责分明施政规范C.义仓设置以民为本 D.决策体制包含效能滞后隐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唐朝。根据材料可知,唐永徽元年发生灾情后,经过一系列上报,审查等程序后,永徽二年才颁旨救灾,这说明唐朝救灾程序非常繁琐,严重影响救灾进度,这与三省六部制的决策机制有关,决策体制包含效能滞后隐患,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救灾程序,未体现唐朝的救灾方式已经成体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三省六部职责分明,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唐朝的救灾程序,没有涉及义仓设置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为有关宋代科技奖励的部分史实。这类奖励()领域史实天文王处讷因创制新历《应天历》而升司天监、从三品;韩显符因研制成功铜浑仪、候仪,宋太宗“赐杂彩五十匹”。水利陈承昭治理黄河水患,获钱300贯;皮公舱主持开通洪泽河“稍避其害”,受敕书表彰,另获银200两、绢200匹。兵器冯继昇、岳义方因献火箭法,得赏赐衣物和布帛;唐福因献新发明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武器,获缗钱奖励。A.实证了当时天文学的领先地位 B.体现了宋朝政府更重视水利研究C.折射了宋王朝国防形势的严峻 D.推动了古代科技发展高峰的出现【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宋朝对科技发明创新者给予鼓励和奖赏,说明政府鼓励科技发明与创新,这推动古代科技发展高峰的出现,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领域有天文、水利、兵器多个方面,不仅仅只有天文一个方面,并且材料中也没有进行对比,无法证实是否处于领先地位,排除A项;材料中宋朝政府对天文、兵器、水利方面都有奖励,不能看出宋朝政府更重视水利,排除B项;材料中的水利和兵器事业的发展对国防事业的发展有利,但无法就此得出国防形势严峻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6.下表为元明两代部分戏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及其情节梗概。这反映了()角色情节梗概剧作萧淑兰萧淑兰求爱张世英,张世英拒绝并云:“女人家不尊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元]贾仲明《萧淑兰情寄菩萨蛮》卓文君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爱,受阻挠后私奔文君相如驾车,并有台词“为先生御车妾之幸也,男尊女卑,夫唱妇随”。[元末明初]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李云英李云英的丈夫从军后不知所踪,亲友规劝再嫁时以“烈女不更二夫”为理由拒绝。[明]李唐宾《李云英风送梧桐叶》A.经济发展下市民文化的繁荣 B.社会环境宽松催生批判意识C.戏剧作品蕴含社会教化功能 D.政府极力维护理学的正统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元朝至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女人家不尊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为先生御车妾之幸也,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烈女不更二夫”可知,这些戏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具有明显的男尊女卑观念,说明儒家倡导的纲常伦理思想深刻约束着女性的婚嫁自由,由此可见,戏曲作品带有明显的社会教化意图,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繁荣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这些戏曲作品属于儒家伦理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并未产生批判意识,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戏剧作品价值观念的引导,并且此时理学的正统性地位并未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7.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陆续开设外国语学校(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总局译书局、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这些学堂的开设()A.得益于国防建设投入 B.采用了官督商办的体制C.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 D.拓展了与海外市场联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时期开设的学校,主要是为了培养洋务运动需要的人才,用于国防建设,A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校,不是官督商办的体制,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开设的学校,主要是为了培养洋务运动需要的人才,不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排除C项;洋务运动时期开设的学校,主要是为了培养洋务运动需要的人才,与拓展海外市场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8.1906年,柳亚子提出“重新建设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来,然后可以定那堂堂皇皇的宪章,去做自由自立的国民”。其旨在()A.推动反封建意识增长 B.传播民族民权的思想C.抨击清政府统治弊端 D.支持清末新政的措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中国人的中国”也即摆脱帝国主义侵略的独立中国,“定……宪章,……做自由自立的国民”意思是实行宪政,实现民主民权。可见,柳亚子旨在传播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和宪政民权的思想,B项正确;题干中除了提及反封建,还提及反帝,A项、C项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信息,排除A项、C项;材料未直接提及清末新政和对清末新政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对纪念章中各设计元素解读正确的是()A.“抗日战士浮雕像”批判了蒋介石政权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本质B.“黄河”作为中华文明摇篮,寓意中华民族因抗战而实现伟大复兴C.“延安宝塔山”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D.“光芒”表达了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延安宝塔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C项正确;“抗日战士浮雕像”体现的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抗战,寓意伟大的抗战精神,排除A项;“黄河”寓意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排除B项;“光芒”象征伟大胜利、崇高荣誉,寓意着实现中国梦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图为1952年的年画作品《养小鸡捐飞机》,该年画的创作背景是()A.过渡时期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推进C.群众积极响应“双百”方针 D.全国动员积极生产支援前线【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52年中国。1952年中国正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全国各界爱国同胞开展爱国的增加生产、增加收入的运动,用新增加的收入的一部或全部,购买飞机、大炮等武器,捐献给志愿军。年画作品《养小鸡捐飞机》反映了全国动员积极生产支援前线的情景,D项正确;年画中的群众养小鸡是为了给志愿军捐飞机,而非恢复经济,排除A项;三大改造1953年开始,排除B项;“双百”方针1956年提出,主要与学术研究、文艺创作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考古发掘证明,距今约5000年—3000年间,产于阿富汗的青金石(一种蓝宝石),经陆上和海上两条“青金石之路”,运至两河流域,并转运埃及,最后出现在古埃及图坦卡蒙面具、苏美尔人的神庙装饰及祭品等处。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古文明多元一体的趋向 B.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发展 D.地区性大帝国的扩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距今约5000-3000年间的亚非地区。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产自中亚的青金石在西亚和北非地区得以交换和使用,有利于各地区经济联系,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的经济往来,而不涉及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趋向,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统治者对青金石的使用,而不是百姓日常生活,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古埃及和苏美人国家,而没有涉及某个帝国的扩展,排除D项。故选C项。12.1243年,伦敦市民被英王亨利三世取消选举市长的权利,直至付出1000磅罚金才重新获得该权利。1285年后,伦敦城又被英王爱德华一世直接统治13年,直至付出2000马克罚金才恢复权利。这反映了西欧()A.封建王权强化与城市自治发展 B.封建领主衰落与市民阶级壮大C.商品经济发展与庄园经济瓦解 D.城市政治独立与民族国家兴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3世纪(西欧)。据材料“伦敦市民被英王亨利三世取消选举市长的权利,直至付出1000磅罚金才重新获得该权利……”,可知,此时西欧城市自治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此时专制王权也在得到强化,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领主与市民阶级的信息,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庄园经济的瓦解,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城市自治的发展,并不是政治独立,也未提及民族国家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3.16、17世纪法国多次颁布禁奢令,先是禁止所有人穿着金银丝锦缎、刺绣和丝绒,又禁止在服装中使用金银,最后禁止穿着来自外国的织物、丝质花边等。这反映了法国()A.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 B.限制贵族势力的发展C.深受禁欲主义的影响 D.采取抑制商业的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至17世纪的法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6、17世纪法国禁奢法令中出现的这些变化,与此时兴起的重商主义密切相关。当时盛行的重商主义理论认为,金银等贵金属的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的标准,由贵金属构成的世界财富是一个常量,各国应力图使本国保有更大份额的贵金属。由此可见,这反映了法国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限制贵族势力发展的相关信息,这一时期禁奢令更多的是针对贵族以外的阶层,尤其是富裕的城市资产者,排除B项;这些禁奢令反映了法国深受重商主义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法国重视商业发展的信息,并不是采取抑商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4.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提出,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通过批发商业把千百小农联合起来,引起他们经营的兴趣”。这一主张()A.加强了国家对粮食的控制 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稳定C.推进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D.有助于卫国战争取得胜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20世纪上半叶苏俄。十月革命四周年时为1921年,列宁主张通过批发商业把千百小农联合起来,引起他们经营的兴趣,也即发挥商业的作用,发展农业合作经营,这一主张与当时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相符的,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稳定,B项正确;1918-1920年的国内战争期间,苏维埃政权实行余粮收集制,加强国家对粮食的控制。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此种控制放松,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展的,排除C项;苏联卫国战争发生在1941-1945年,而材料所述发生在1921年,两者关联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5.1988年,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发表《论脱钩》,强调第三世界国家最终要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脱钩”,但“脱钩”不是“闭关自守的同义语”,而是要“不受世界范围内活动的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统治”的影响。上述观点反映了()A.逆全球化潮流的兴起 B.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向往C.民族独立思想的觉醒 D.改革全球经济治理的诉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88年(埃及)。据材料“不受世界范围内活动的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统治”,可知,埃及主张第三世界国家与资本主义“脱钩”,但并不是闭关自守,说明其改革全球经济治理的诉求,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逆全球化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改革全球治理的诉求,并未提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向往,排除B项;此时埃及已经取得民族独立,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表为1983—1990年美国各行业周薪(男/女。单位:美元),据表数据,可推知美国()职业1983年1987年1990年行政管理者530/339647/416740/484服务工人506/367625/458719/534手工艺/维修387/256431/302486/316农、林、渔业200/169219/191261/216A.国家干预政策的弊端 B.社会公平有待提升C.福利国家模式的不足 D.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83—1990年美国。据题干数据可知,1983—1990年的美国,行政管理者、服务工人薪资水平较高,手工艺、维修和农、林、渔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则较低,且收入增长速度缓慢。不同阶层在收入方面的巨大差异表明社会公平有待提升,B项正确;从材料信息中无法断定收入不公是国家干预导致的,排除A项;福利国家政策主要是影响居民的福利待遇,而非工资收入,排除C项;从材料仅能看出四个阶层的薪资情况,不能看出新阶层的产生、旧阶层的消亡和阶层流动等,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清朝时期,台湾地方志的修撰一直备受重视。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要求。材料一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蒋毓英主编《台湾府志》为清朝首部台湾府志,其记载郑成功攻克台湾时,舟师搁浅,“水忽涨十余丈,巨舰毕入”,编者认为此“非天之相此逆旅也,盖将借手以式廓国朝无外之疆域”。清军收复台湾时,则“咸水苦军士,而海岸忽涌甘泉,众无渴患。一战而澎湖克复”。——摘编自[清]蒋毓英主编《台湾府志》材料二自康熙至道光,台湾府、厅、县志修成且保存至今21部,另有私人纂修志书多种。其中,有关台湾收复后社会变化的记载随时间推移而增多。如乾隆年间《重修凤山县志》记载台湾由“不粪种”“种植后听其自生,不事耘除”,到“生齿日繁……勤耘耨、浚沟洫,力耕不让中土”,而雍正年间《台海使槎录》等志书亦载台湾少数民族从“无田器”,到“耕种如牛车犁耙与汉人同”,以至“礼节近亦渐学汉人”,“骎骎乎有中土之习”。——摘编自柳浪《清朝台湾地方建置与方志编纂研究》等材料三同治年间,台湾《淡水厅志》修成,其序言强调淡水乃“沿海七省藩卫”,“海防尤重”。光绪年间所编《恒春县志》则记载日本“觊我土地”,朝廷派沈葆桢“提兵渡台”,“以公法条约,折冲于尊俎之间”,事毕,恒春设县,而“日本之役为恒春设县之由,……不可不备录之,以符数典不忘之意”。——摘编自《清代台湾方志汇刊》(1)材料一中,《台湾府志》记载“水忽涨十余丈”和“海岸忽涌甘泉”两起事件,作者有何动机?(2)根据材料二,概括台湾收复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3)材料三中两部台湾地方志的记载,反映了哪些历史背景?【答案】(1)动机:强调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偶然性;淡化郑成功的历史功绩。凸显清朝统治台湾的合法性;台湾统一是天命所归,大势所趋。(2)变化:精耕细作,农耕经济的发展;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传播;人口增多;少数民族文明开化;民族交融或文化认同。(3)同治时期:边疆危机的爆发(民族危机加深);近代海防观念或海洋意识的发展;光绪时期:日本侵华野心的暴露;近代外交的实践。【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代中国。动机:据材料“水忽涨十余丈,巨舰毕入”“非天之相此逆旅也,盖将借手以式廓国朝无外之疆域”可知,蒋毓英主编《台湾府志》记载郑成功攻克台湾时称,忽然涨潮让船队能够行进,这不是上天相助,台湾终将归清朝,也即强调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偶然性;淡化郑成功的历史功绩。据材料“咸水苦军士,而海岸忽涌甘泉,众无渴患。一战而澎湖克复”可知,蒋毓英主编《台湾府志》记载清军收复台湾时,发生“海岸忽涌甘泉”的神异事件,意在凸显清朝统一台湾是天命所归,大势所趋。【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代中国。变化:据材料“勤耘耨、浚沟洫,力耕不让中土”得出精耕细作,农耕经济发展;据材料“牛车犁耙与汉人同”得出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传播;据材料“生齿日繁”得出人口增多;据材料“礼节近亦渐学汉人”“有中土之习”得出少数民族文明开化;综上可见,台湾收复后民族交融或文化认同加强。【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代中国。同治时期:据材料“淡水乃‘沿海七省藩卫’”得出边疆危机的爆发(民族危机加深);据材料“海防尤重”得出近代海防观念或海洋意识的发展;光绪时期:据材料“日本‘觊我土地’”得出日本侵华野心的暴露;据材料“以公法条约,折冲于尊俎之间”得出近代外交的实践。18.“共同富裕”是《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其相关文本中高频词的变化,可了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变”与“不变”。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材料1949—1978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高频词生产农民困难户社会主义劳动社员差别合作社资本主义农业频次1118474575148413933301978—1987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高频词生产收入经济农民大队农村干部致富社会主义党员频次1241201141149172453938361987—2012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高频词经济地区社会主义农村企业扶贫分配农民群众先富频次389318270187172166145143123113——摘编自杨勇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同富裕话语的历史变迁: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有哪些“不变”?(2)材料将《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分为三个阶段,以此表现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变”。请您指出任一阶段划分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及理由。【答案】(1)始终强调发展生产力或经济;始终关注三农问题;始终关注底层民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关注收入的分配。(2)参考答案一不合理:1949—1978年作为单独一个阶段不合理。修改:分为1949—1956、1956—1978年两个阶段。理由:1949—1956年为过渡时期,由新民主主义过渡至社会主义;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三年,并未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并不会出现高频词“社员”和“合作社”。参考答案二不合理:选择1987年作为阶段分界点不合理。修改:分为1978—1992以及1992年以来两个阶段。理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企改革。【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不变:从材料中对生产的报道来看,始终强调发展生产力或经济;从材料中对农业的态度来看,始终关注三农问题;从材料中对民众生活的关注来看,始终关注底层民生;从材料中对社会主义的报道来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材料中对收入分配的报道来看,始终关注收入的分配。【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阶段、修改及理由:如根据材料可知,1949—1978年作为单独一个阶段不合理,这是因为社会性质不同,如1949—1956年为过渡时期,由新民主主义过渡至社会主义;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三年,并未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并不会出现高频词“社员”和“合作社”。因此可分为1949—1956、1956—1978年两个阶段。又如根据材料可知,1987年作为阶段分界点不合理,这是因为经济体制变革进程不同,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企改革。因此可分为1978—1992以及1992年以来两个阶段。19.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要求。材料一作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之一,弗·杰姆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的根本宗旨——历史化,即将文学作品置于其产生时的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之中,不仅要发掘潜在于作品中的历史真实或意识形态,也要基于评论家所在的历史环境加以阐释,建立作品、作者、历史和评论者四者之间的关联。——摘编自张琳《杰姆逊阐释文学的方法:历史·文本·政治》等材料二工厂城(节选)埃内斯特·琼斯男人,女人,儿童在做工,被锁在狭小阴暗的地牢,当今的刑台——车轮飞动,生命之线飞快地断掉。天上的星星看着也发怔,烟雾弥漫,机器怒吼;这城市就像热锅沸腾,煮沸的毒水横溢四流。老板把厂里的种种情景,让外人瞧瞧,好不得意!“这些是工人——那些是引擎。”“我看到可只有——机器!”大腹便便的商人走过,纺织大王!面粉大王!众人在他的路上前进,他硬着心肠要他们灭亡。肃穆的苍天俯视万物,仿佛天主也责骂人类,竟把那么些供品献给纺车和织机——地狱的祭台!织布工起来!面粉工起来!自由的队伍越来越壮阔!你们有上帝和造化保护。他们有什么?黄金和地狱!不要怕你们的老板势力大,团结起来力量就足够;不要怕刮来一阵暴风雨,众人团结紧,就不用战斗。起来啊,组成一支队伍,农场的奴隶,工厂的罪人!记住吧,要保卫自己的土地,最好的办法——把宪章实行!——英国《劳工月刊》第一期,1847年注:埃内斯特·琼斯(1819—1869),英国诗人,宪章运动领导人之一。请运用材料一中杰姆逊的理论观点,提取材料二相关信息并加以阐释。(要求: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材料一观点:文学作品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狭小阴暗地牢”“当今的刑台”等诗句,反映了工业革命以来工人恶劣的劳动条件;“儿童在做工”,反映了童工的存在;老板及“大腹便便的商人”等诗句,反映了当时严重的贫富分化;“烟雾弥漫”“煮沸的毒水”等诗句,反映了环境污染等。“老板势力大”等诗句,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大。材料一观点:基于评论家所在的历史环境加以阐释,建立作品、作者、历史和评论者四者之间的关联。作为宪章运动的领导人之一,琼斯对19世纪40年代工人阶级悲惨境遇的描写,意在鼓动工人们行动起来,争取自由,“把宪章实行”。但从后来者的眼光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来看,琼斯的思想不乏瑕疵。如“上帝和造化保护”“众人团结紧,就不用战斗”等诗句,忽视了阶级斗争的必要性,有空想之嫌,而将车轮比作“刑台”、纺车和织机称为“祭台”等诗句,易于让工人斗争的形式拘泥于捣毁机器等。总之,在杰姆逊的理论视域下,琼斯的“工人城”揭示了工业化早期工人运动的必然性,但没有找到正确有效的途径。由此,正是在总结包括宪章运动等早期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指明了工人及全人类解放的正确方向。【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弗·杰姆逊提出……将文学作品置于其产生时的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之中,不仅要发掘潜在于作品中的历史真实或意识形态,也要基于评论家所在的历史环境加以阐释”可知,杰姆逊认为文学作品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要基于评论家所在的历史环境加以阐释。根据题干要求,提取材料二相关信息对杰姆逊的观点加以阐释。如选择观点“文学作品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可选取琼斯诗中对工人生活、环境污染、中产阶级剥削的描述,阐明诗作内容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环境。如选择观点“基于评论家所在的历史环境加以阐释,建立作品、作者、历史和评论者四者之间的关联”,可阐述琼斯创作该诗的背景、目的,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评析琼斯的革命主张。20.“三兔共耳”图案,即三只兔子共用三只耳朵,首尾相接,追逐奔跑,其在国内外不同时期多有发现。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要求。国内外部分“三兔共耳”图案敦煌莫高窟407窟,中国瓷器碎片,埃及教堂廊窗,德国材料一敦煌莫高窟“三兔共耳”图案统计表隋朝初唐中唐晚唐所在洞窟305窟383窟397窟406窟407窟420窟205窟144窟200窟237窟358窟468窟127窟139窟145窟147窟数量6154——据《敦煌石窟内容总录》国外“三兔共耳”图案主要分布表(部分)地区国家时间载体中、西亚等亚洲地区巴基斯坦9或11世纪陶瓷浮雕土库曼斯坦12世纪压花陶瓷器皿叙利亚13世纪彩陶伊朗13世纪蒙古铜钱非洲埃及13世纪瓷器碎片欧洲法国13世纪瓷砖德国13—14世纪教堂钟刻、瓷砖等英国13—15世纪教堂彩绘、瓷砖、手抄圣经书稿等——AllisonMeier,TheMysteryoftheThreeHaresMotif,etc.材料二关于“三兔共耳”图案的起源地,主要说法如表:(1)根据材料一写出“三兔共耳”图案的传播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传播路线的成因。(2)请选择材料二中的一种观点或自拟观点表达你对“三兔共耳”图案起源地的看法,并综合运用上述图文及所学知识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路线:发源于敦煌,经中亚、西亚或北非,传至欧洲。成因:丝绸之路的发展;蒙古西征的影响;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影响;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传播。(2)参考答案一观点:赞同“中国说”。阐述:据材料一,该图案在国外的出现时间,均晚于中国;据材料二,该图案的创作手法与相似图案,在中国早已出现;该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黑龙江省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
- 2024年度陕西省公共营养师之四级营养师模拟预测参考题库及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酒吧舞台承包及酒吧财务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矿业技术研发与转让合同示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梯部件进口代理与供应链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烤串场地租赁与市场营销推广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宁夏事业单位教师聘用合同4篇
- 2025年度海洋工程承揽工程施工合同4篇
- 2025年度电商平台虚拟现实购物体验合同8篇
- 2025至2030年中国落地式台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中央202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9月北京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社会招考(917)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外呼合作协议
- 小学二年级10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800道题
- 保险公司2025年工作总结与2025年工作计划
- 2024年公司领导在新年动员会上的讲话样本(3篇)
- 眼科护理进修专题汇报
- 介入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
- 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英语汇编:材料作文
- 2024年大型风力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合同
- 礼仪服务合同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