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仰韶文化最初于1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以后数十年间,中原地区所发现类型相近的众文化遗址岩以仰韶文化命名。仰韶文化遗址可出土A.彩绘陶器 B.水稻和蚕 C.蛋壳陶 D.精美玉器【答案】A【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仰部文化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A项正确。B项为河姆渡文化的成就、C项为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D项为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成就,均排除。故选A项。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湖北和辽宁等地的遗址中,发现了6000多年前各具特色的“龙”文物,华夏、苗蛮和东夷部族都有与龙相关的传说。这些考古发现和传说反映出()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C.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 D.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在河南、湖北和辽宁等地的遗址中,发现了6000多年前各具特色的‘龙’文物,华夏、苗蛮和东夷部族都有与龙相关的传说。”可得出华夏族与周边的其他民族都有“龙”的信仰,说明他们都有龙的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统一,排除A项;材料不能证明中原是核心,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周边认同华夏文明,因为材料不能说明“龙”就一定来源于华夏族,排除D项。故选B项。3.西周建立后,为稳固和扩大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史称“封邦建国”。当时周王分封诸侯主要是基于A.血缘亲疏 B.军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才能高低【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王分封诸侯主要是基于血缘,A项正确;军功大小是秦朝选官标准,排除B项;CD均和史实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4.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点的是()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 B.封建制度正式确立C.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D.生产力飞速的发展【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退避三舍与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有关,卧薪尝胆与春秋末期吴越争霸有关,围魏救赵与战国时期齐国打败魏国的马陵之战有关,纸上谈兵与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有关,因此这些成语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诸侯兼并争霸战争不断,C正确;ABD与题干所述的成语无关,排除。故选C。5.如表摘录了一些春秋到西汉初期,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言论,可见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时间言论内容春秋时期“河山以东强国六..秦僻在雍州。”“秦与戎、翟同俗”战国后期“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无礼义之心”西汉初期“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仰上。A.心理隔阂的消弭 B.文化共同体的构建C.各族同源的认同 D.“大一统”政体确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仰上。”可知秦的统一顺应了民心,因此,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认识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大一统”政体确立,D项正确;心理隔阂的消弭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各族同源,排除C项。故选D项。6.西汉贾谊在《治国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为此,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A.郡县分封并行 B.颁布推恩令 C.采用武力镇压 D.设置都护府【答案】B【解析】本题为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B项正确;西汉初年就实行了郡县分封并行,引发了王国问题,排除A项;汉武帝并未武力镇压王国,排除C项;设置都护府也不是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举措,排除D项。故选B项。7.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得益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C.得到国家政权的支持 D.取决于小农经济高度发达【答案】A【解析】材料“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体现了社会责任感,这与儒家思想的济世情怀相符,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大一统和医学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国家政权和医学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东汉时期,小农经济尚未达到高度发达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8.如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作品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佐证了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具有史料价值,同时,该壁画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D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时,中原与西域才刚刚有所交往,“交流频繁”说法夸大,排除A项;该作品不可能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排除B项;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设立,这标志着西域开始隶属中央政权的管辖,张骞出使西域时,中原与西域才刚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9.推开斑驳厚重的历史大门,翻检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我们触摸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脉搏。其中有这么一部典籍,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典籍是()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赞誉,《史记》不仅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而且文辞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所以材料描述的典籍是《史记》,故选B;“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史记》的赞誉,与《春秋》《汉书》和《资治通鉴》不符,排除ACD。10.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A.各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B.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 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答案】B【解析】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体现的是中原文明对少数民族的影响,B正确;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1.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说明()A.王氏家族人才辈出,被国家重用 B.高门士族控制朝政C.庶族地主崛起,平等意识增强 D.东晋皇帝昏庸无能【答案】B【解析】琅琊王氏家族是东晋的高门士族,长期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支柱,东晋的皇帝司马睿并不昏庸,重用王氏家族实乃无奈之举,故B项正确。12.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该时期A.民族交融的作用 B.察举制的积极作用C.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D.有效打击士族势力【答案】A【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南迁,政权并立,民族之间的融合日益频繁。材料中完全否定魏晋南北朝的观点,忽视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故选A;察举制是在汉代,排除B;魏晋南北时期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倾向,江南经济尚未超过北方,排除C;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势力强大,这一时期并未有效打击士族势力,排除D。13.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最南一段隋炀帝时期全部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纻、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A.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 B.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文化交流C.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 D.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纻、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代疏通大运河后,促进了常州经济的繁荣,表明隋唐时期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D项正确;隋唐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还未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大运河等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排除B项;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的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唐朝两税法规定“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租庸调、杂徭悉省”。白居易诗中提到两税法也强调“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这反映出两税法()A.固定了赋税的征收时间 B.实现了向货币征税的过渡C.简化了税收的名目数量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租庸调、杂徭悉省”可知,两税法每年夏秋两次征收,两税之外不得征收其它杂税,反映出两税法简化了税收名目,方便赋税征收,C项正确;固定征收时间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且不能反映本质,排除A项;一条鞭法实现了向货币征税的过渡,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两税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排除D项。故选C项。15.观察唐朝留存壁画《打马球》中的女性形象,她们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具有生命力和向上的朝气,反映出唐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另类审美眼光,与唐以前“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体育运动的盛行 B.思想文化的多元C.文人画画风变化 D.唐朝社会的开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具有生命力和向上朝气与唐以前‘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可知唐朝《打马球》中的女性人物具有生命力和朝气,与唐以前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唐朝社会开放,妇女获得了更多的自由,D项正确;体育运动的盛行,在材料中的信息不足,排除A项;思想文化的多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文人画画风变化,在材料中没有提及关于画风变化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6.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以上史实描述的是()A.政治制度的创新 B.经济的迅速发展C.文学艺术的繁荣 D.中外文化的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以及新罗、日本使节和留学生来唐,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政治制度的创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文学艺术的繁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C项。故选D项。17.下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根据下表中的信息,最有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宋初()时间州县公元960年111638公元979年2971860A.崇文抑武得到贯彻 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边防财政危机深重 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可知公元979年相较于公元960年,州、县数量大幅度增长,这是分割地方行政区划,强化地方治理的举措,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崇文抑武得到贯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边防财政危机深重的内容,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地方机构人浮于事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8.有学者对中国古代某次变法评论道,“九百年前的这次变法,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试图以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达到“不加税而国用足’的改革目标。”这次变法是()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庆历新政 D.王安石变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不加税而国用足的改革目标”及所学可知,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实施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等措施,打击了地主富商,没有向百姓加税而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9.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了下列哪一事件()A.秦末大乱,楚汉争霸 B.五胡内迁,匈奴灭晋C.安史之乱,大唐衰落 D.靖康之耻,女真亡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权力加强,导致地方势力较弱,无法抵御外寇入侵,故这件事件是指北宋灭亡即靖康之变,D项正确;“秦末大乱,楚汉争霸”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排除A项;“五胡内迁,匈奴灭晋”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西晋的内乱,排除B项;“安史之乱,大唐衰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趋于腐败,排除C项。故选D项。20.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如图中现象出现的根源应是()A.专制集权的强化 B.经济重心南移 C.政治中心的转移 D.印刷术的推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北宋开始,南方人才比重超过北方,说明文化重心逐步南移,其经济根源是经济重心的南移,B项正确;专制集权的强化与人才的南北变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政治中心的南移、印刷术的推广都不是根源,对人才的南北变化作用并不大,排除CD项。故选B项。21.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说明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了 B.佛教文化成为中原文化主流C.汉字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 D.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答案】D【解析】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八思巴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和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说明我国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故选D;A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佛教文化的信息,排除B;八思巴关于汉语拼音化的尝试,不能说明汉字出现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的趋势,排除C。22.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耕地面积逐步较少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人口和人均土地的数字变化可以看出,人口剧增,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单位面积上产出更多的粮食就更加有必要性,即精耕细作的必要性,A正确。材料中的人地矛盾严重,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速度加剧,并不能得出是因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缘故,B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人均土地面积,不涉及土地兼并,C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但不能得出“抑商”的重要性,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社会发展是不利的,D错误。23.中国古代,宰相具有两大职能,百官之首和皇帝的助手。宰相制度废除后,封建君主想找到种制度,这种制度仅保留宰相作为皇帝助手的职能,杜绝“皇帝助手”演变为“百官之首”的可能。为此明清两朝进行的制度创新有A.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B.票拟权和批红权C.盟旗制度和密折制度 D.内阁制和军机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体现的制度创新,既要满足“皇帝助手”又要满足不能变成“百官之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该是明代的内阁制和清代的军机处,故选D项;“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都是管理少数民族的制度,排除A项;明代的票拟权和批红权分别归内阁和皇帝,不涉及清代的制度创新,排除B项;“盟旗制度和密折制度”是清代制度创新,不涉及明代,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24.清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这些治理措施所体现特点是A.军事占领 B.武装斗争 C.民族歧视 D.因地制宜【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这些治理措施所体现的特点是因地制宜,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25.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贸的绝唱。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A.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 B.以政治目的为主C.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体现 D.以经济目的为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属于朝贡贸易,朝贡贸易通过赏赐完成交易,以政治目的为主,B项正确;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朝贡贸易通过赏赐完成交易,并非通过商品交换完成交易,排除A项;朝贡贸易与闭关锁国政策不相关,排除C项;D项错误,朝贡贸易以政治目的为主,并非以经济目的为主,排除D项。故选B项。26.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看到中国景象后断定:“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这说明当时清朝()A.因英国侵略而发展停滞 B.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C.禁绝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D.遭到白莲教起义的沉重打击【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清朝(中国)。马戛尔尼来华之时正是中国处于康乾盛世时期,但是马嘎尔尼认为“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说明当时清政府经济陷入停滞,沿海军备废弛,意味着盛世背后隐藏着危机,B项正确;当时英国尚未侵略中国,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禁绝与外国的贸易往来无关,而且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7.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最早设立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是()A.北庭都护 B.驻藏大臣 C.伊犁将军 D.新疆行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依据材料“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最早设立的管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年间,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了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即伊犁将军,这是清朝最早设立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C项正确;北庭都护是唐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排除A项;驻藏大臣是清朝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排除B项;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以及防止沙俄的入侵,清朝在1884年设置新疆行省,晚于伊犁将军设置时间,排除D项。故选C项。28.从明朝后期到清朝中叶,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个别行业中出现了较大规模地使用雇佣劳动力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中国手工业A.生产技术的提高 B.资本投入的减少C.经营方式的进步 D.海外市场的扩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从明朝后期到清朝中叶,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个别行业中出现了较大规模地使用雇佣劳动力现象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是手工业经营方式的进步,故选C;雇佣劳动力现象无法体现生产技术的提高,排除A;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9.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有人认为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此外还提出“工商皆本”思想。该思想家是()A.李贽 B.顾炎武 C.王守仁 D.黄宗羲【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明末清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和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的思想,D项正确;李贽、顾炎武与材料中提及的思想不符,排除A、B项;王守仁不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人物,排除C项。故选D项。30.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家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A.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B.注重对经验的总结C.与传统农业息息相关 D.注重对理论的创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与农业无关,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息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宫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蕴含的历史史实。(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3)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1)史实: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技术的出现;征收地租的封建剥削方式已出现。(2)事件:商鞅变法。作用:使秦国实行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基础;促进了社会的转型。(3)联系:材料二商鞅变法是在材料一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和新剥削方式产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变法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社会转型。【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一可知,图一反映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图二反映耕作方式上出现了牛耕技术,图三说明出现了征收地租的封建剥削方式。【小问2】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秦国。第一问事件:根据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史记·商君列传》”及所学可知,描述的是商鞅变法的历史信息。第二问作用:根据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及所学可得出商鞅变法使秦国实行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基础;根据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及所学可得出商鞅变法促进了社会的转型。【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是因果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材料二商鞅变法是在材料一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和新剥削方式产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变法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社会转型。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形成。——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到隋唐时期选官依据的变化情况,并概括科举制建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答案】(1)变化:由重门第(家世)到重考试成绩。背景:经济发展使寒门庶族地主势力崛起;隋朝统治者要求削弱地主豪强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阻碍人才的选拔。(2)特点:选拔范围不断扩大和开放;公平竞争;选拔注重择优录取。(3)影响:积极: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和公平;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忽视实用性,不利于科技的发展;片面应试严重禁锢了思想,压抑个性。【解析】【小问1】本题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魏晋至隋唐(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由重门第(家世)到重考试成绩。第二问背景:根据材料“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可知,经济发展使寒门庶族地主势力崛起;根据材料“这一要求与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可知,隋朝统治者要求削弱地主豪强的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阻碍人才的选拔。【小问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可知,选拔范围不断扩大和开放;根据材料“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可知,公平竞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选拔注重择优录取。【小问3】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积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下,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和公平;科举制重视才学,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根据材料“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可知,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科举制把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科举制重视儒学,忽视实用性,不利于科技的发展;科举考试下,片面应试严重禁锢了思想,压抑个性。3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代及宋代初期,占城稻被广泛引入长江流域,它一年可有两熟,甚至三熟,而且产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麦要高一倍,从而引发了一场“粮食革命”。自占城稻被广泛引进之后,适合种植的江南地区终于确立了经济中心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摘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材料二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种重门阀世族,而看金榜题名之人;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EPS环保设施施工合同
- 凝血系统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婚姻心理咨询服务协议
- 2024年全球互联网金融服务协议
- 2024年废旧书籍收购协议
- 2024代理授权协议合同租房合同模板
- 洗手绢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通信网络建设与维护合同
- 2024机械使用合同
- (2024版)网络安全系统设计与实施合同
- 高血压病例分析演讲课件
- 现代物流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播音主持之朗诵课件
- 马来西亚民俗与禁忌
- 农业合作社全套报表(已设公式)-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
- TCSAE 178-2021 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技术条件
- YS/T 755-2011亚硝酰基硝酸钌
- GB/T 4100-2015陶瓷砖
- GB/T 25217.5-2019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第5部分:地音监测方法
- GB/T 17644-1998纺织纤维白度色度试验方法
- 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课件 【新教材备课精研】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