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屏东中学高考一轮通史复习校本导学案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二)经济方面班级:______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核心突破】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秦统一,将重农作为基本国策布行天下。始皇二十七年下令对全国民众“赐爵一级”;三十一年,“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普遍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政治地位。同时,“使黔首自实田”,承认既有土地占有关系,并以法律形式予以保护。汉初,国家财富匮乏,实行了“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政策,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文、景帝皆强调农为天下之本,亲自参加籍田礼,以示鼓励农业生产之意。至武帝时,更是“用事者争言水利”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持农业稳产高产。——摘编自《先秦以至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探析》⑴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西汉统治者在重农举措上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共同作用。【答案】⑴不同:秦朝作为基本国策布行天下,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依法保护土地私有制。西汉实行宽舒政策,皇帝亲耕引导,重视水利兴修。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解析】⑴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一“秦统一,将重农作为基本国策布行天下……普遍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政治地位。同时,‘使黔首自实田’,承认既有土地占有关系,并以法律形式予以保护”得出秦:秦朝作为基本国策布行天下,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依法保护土地私有制;根据材料一“汉初,国家财富匮乏,实行了‘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政策……文、景帝皆强调农为天下之本,亲自参加籍田礼,以示鼓励农业生产之意”得出汉:西汉实行宽舒政策,皇帝亲耕引导,重视水利兴修。第二小问共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即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2.以蚕丝为原料的纺织品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著名特产。材料秦汉时期,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每年经费高达千万钱,官营丝织工场“作工各数千人”。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史记》载,通邑大都中从事买卖“帛絮细布”者,可“比千乘之家”。官僚地主也自营纺织,田庄中有养蚕、缫丝、织缣、染色等全部生产过程;其产品除自身消费,亦出售求利。社会消费的丝织品明显增加,《盐铁论》中说:“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粢(xi,指麻类植物的纤维)而已……夫罗纨文绣者,人君后妃之服也……是以文缯薄织,不鬻于市。今富者缛绣罗纨,中者素绨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摘编自林剑鸣等著《秦汉社会文明》⑴根据材料分析秦汉时期丝织业的经营方式和消费状况。【答案】⑴经营方式:官营丝织业发达;商人经营的丝织业获利丰厚;地主经营的丝织业产品用于自己消费,也作为商品出售。消费情况:丝织品品种多,数量增加;社会消费的丝织品增加,丝织品消费打破等级界限。【解析】⑴题目要求“依据材料分析”。经营方式:首先注意审题,题目要求回答经营方式,根据所学可知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或者田庄)手工业等经营形式。然后从材料看,由“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可得出官营丝织业发达;由“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可得出商人经营的丝织业获利丰厚;由“官僚地主也自营纺织”、“其产品除自身消费,亦出售求利”可得出地主经营的丝织业产品用于自己消费,也作为商品出售。消费情况:由材料中的“社会消费的丝织品明显增加”、“今富者缛绣罗纨,中者素绨冰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等信息可以得出丝织品品种多,数量增加;社会消费的丝织品增加,丝织品消费打破等级界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⑴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⑴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解析】⑴第一小问主要原因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来概括即可,注意将材料依据标点符号分成不同的层次,获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中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等信息来归纳即可。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答案】⑴原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行币制,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⑵意义: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解析】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要从币制自身的混乱、征收赋税的实际需要以及政治方面巩固政权的需要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一也是从不同角度解释秦朝制改革的原因。⑵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既要从经济方面又要从政治方面进行分析,经济方面主要突出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政治方面结合第一问的回答主要突出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经济上的统一有利于政治上的统一。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朝统治者实行“上本除末”的政策,正式把商人及商业活动贬为末等之民和末业。秦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家为了加强对商人的监管,将城市商人户口进行专项登记,列入“市籍”,以区别一般编户齐民的“户籍”。秦朝多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目的在于彻底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使反抗者失去经济基础。同时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秦朝统治地区咸阳、巴蜀一带,允许他们继续经营手工业,也有加强秦朝统治的目的。这与摧毁六国经济势力并不矛盾。另外,商人被抑制还表现在徭役征发上。……此目的也在于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由于秦朝短祚,富商们只是受到暂时的压制,很快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迅速复兴。材料二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排除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同时朝廷任用商贾子弟东郭成阳、孔仅、桑弘羊等,相继“以赀”入朝为官,就是利用其固有经验,从商贾发财致富的经济活动中获取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民争利的措施,但到昭帝时,文学言:“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⑴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秦、汉两朝抑商的手段及其目的。⑵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答案】⑴手段:秦朝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加强监管、严刑重罚、人口迁徙、征发徭役等措施抑制商业;汉朝则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主要表现为改革币制、政府垄断经营、任用商人为官等。目的:秦朝时为保证农业的发展,摧毁六国的经济基础,增强秦朝的经济实力,维护秦朝的统治;汉朝则是为打击商人势力的膨胀,增强政府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等。⑵结果:富商们在秦朝受到暂时的压制后,随着秦朝的灭亡迅速复兴;汉朝政府虽垄断经营,但社会上仍然是务农者少而经商者多。【解析】⑴第一小问手段,材料一中秦朝的手段包括“加强对商人的监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商人被抑制还表现在徭役征发上”;材料二中汉朝的手段包括“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主要表现在“实行盐铁酒专卖”“改币制”“朝廷任用商贾子弟”等等。第二小问目的,材料一中秦朝的目的是“彻底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使反抗者失去经济基础”“也有加强秦朝统治的目的”;材料二中汉朝的目的是“从商贾发财致富的经济活动中获取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⑵材料一中秦朝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是“由于秦朝短祚,富商们只是受到暂时的压制,很快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迅速复兴”;材料二中汉朝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是“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虽垄断经营,但社会上仍然是务农者少而经商者多。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成累万金”,“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由政府组织生产、销售、严禁私自铸铁、煮盐)、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目的和特点。【答案】⑴目的:解决财政困难;打击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缓解土地兼并、稳定农业生产。特点:国家直接经营和控制工商业;打击富商大贾。【解析】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得出解决财政困难;根据材料“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得出打击豪强富商,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得出缓解土地兼并,稳定农业生产。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由政府组织生产、销售、严禁私自铸铁、煮盐)、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得出国家直接经营和控制工商业;根据材料“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得出打击富商大贾。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单位:钱项目数量备注收入粮食8500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赋田租(上缴买物)283同上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支出役兵役和徭役20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千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日常食4018据战国比例推算开支衣2702同上祭祀等仪式300以战国数据为参考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农民家庭是五口之家。⑴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⑵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⑴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⑶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问题⑵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⑷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⑶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答案】⑴纳钱代役的情况:8500-(283+406+2300+4918+2732+300)=-2439(钱),即亏2439钱;亲身服役的情况:8500-(283+406+4918+2732+300)=-139(钱),即亏139钱。⑵农民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比重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⑶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⑷不成立。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的商业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材料中看不出雇佣关系。【解析】⑴根据材料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数据计算即可。⑵根据第⑴问收支情况,分析得出:农民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比重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⑶根据“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千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得出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⑷根据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标志进行分析。【析真题找依据】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材对接:人民版必修二P5—P6课标对接: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考纲要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16·全国Ⅰ卷·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D)图4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图4展示的信息要求学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题目要求以图文材料为依据,对当时的历史现象进行客观理性分析,考查“历史解释”的素养要求。需关注题干“汉代、农事图、图片信息”和设问项“瓷土、说明、当时”等信息。本题考查特定时期特色现象,即汉代大田庄的出现,属于图文展示型题干。东汉时期,私有土地的主要占有者是豪强地主,通过土地买卖的方式积累起来的大土地所有制成为东汉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他们主要以田庄的形式进行管理。田庄也自然的就成为大规模的自然经济的典型代表,这也是东汉出现的特有现象。另由题干信息可以直接看出田庄下的集体耕作形式,故选D。A项主旨不一,个体农户生产状态主要是指小农经济,即小规模、分散经营,与题干不相符,故A错误。B项无中生有,精耕细作主要指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生产工具的革新,生产技术的改变,但仅从图片信息无法得知,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土地公有制确切来讲存在于原始社会时期和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制度阶段,当然也包括马克思所谓的共产主义阶段。另外,西周时期的井田制也称为土地公有制,但春秋战国已经瓦解,封建社会时期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故C项错误。2.(2016·海南卷·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要求学生“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题目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进而挖掘史料所反映的本质内容,属于“历史解释”的素养要求。需关注题干“精耕细作、反复强调、不要过度扩大”和设问项“这表明”等信息。本题属于历史传承性的考查,即贾思勰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农业生产经验,是对农业发展技术的传承,属于史料转述型题干。结合题干,主要强调贾思勰对精耕细作技术的肯定,“宁可少好”充分体现了对农业收益最大化的基本要求,故选A。B项说法错误,大土地所有制出现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历朝历代虽然都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但都不能有效遏制,精耕细作并不能起到遏制作用,另外,题干也并非强调精耕细作对大土地所有制的作用。C项无中生有,题干的确强调个体农户为主的农业耕作单位,但是题干主要强调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并没有体现个体农户耕作的负面作用,故C项错误。D项主体不一、无中生有,人地矛盾题干并没有体现出来。虽然人地矛盾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耕作方式的转变,但耕作方式的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并非人地尖锐矛盾,故D项错误。3.(2013·课标版全国Ⅱ卷·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D)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客观说明宋代“不抑兼并”这一“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考查学生对“不抑兼并”这一历史事实的主观认识,对这一现象进行理性分析的“历史解释”素养要求。需要关注题干“宋代、不抑兼并”和设问项“据此可知、宋代”等信息。本题考查特定时期特色现象,属于变化趋势型题干。题干主旨在于宋代“不抑兼并”这一举措,直接导致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随着土地兼并的不断加深,小农经济衰退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现象,随之而来的租佃制的盛行,故选D。A项时代特征不符,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趋势来看,中央集权呈不断加强的趋势,另外,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固有形式,也无法推出中央集权的弱化,故A项错误。B项无中生有,所谓流民是无业无家、四处迁徙的贫苦人民,在宋代,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往往租种地主土地,成为佃客。并且,宋代人民退佃自由,人身依附关系较弱,一定程度上不存在因负担过重而成为流民的现象。故B错误。C项主体不一,属于常识性错误。4.(2009·全国卷1·15)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D)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如题表2“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进而“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题干通过钱穆《国史大纲》的数据分析,考查学生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考查“史料实证”的素养要求。需关注题干“西汉至宋数据变化趋势”和设问项“户数变化、主要因素”等信息。本题考查历史现象所折射出来的历史本质,侧重考查历史时间的演变趋势。本题属于变化趋势型题干。两汉时期,人口分布格局是北方密度大于南方。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南迁,改变了传统的人口分布格局,因此汉至宋代南方户数大幅度增加。北人南迁的同时,南方社会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尤其在唐中期以后,南方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人口的增加,也说明南方经济承载力的增强,因此能够得出结论,影响人口格局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格局的变化,故D项正确。A、B、C项均说法错误。商业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教材对接:人民版必修二P17—P19P22—P23课标对接:概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认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考纲要求:商业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5.(2011·海南卷·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A)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所引材料进行高度整合,进而“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史料摘引、呈现,考查学生对上述史料进行辨析的“史料实证”的素养要求。需关注题干“不得”、“商人已富贵”、“百姓、皆、趋末”、“贵、尊”和设问项“这、汉初”等信息。本题考查特定时期特色显现,属于变化趋势型题干。西汉继承秦代的重农抑商政策,但主要限制富商大贾积聚财务,而并非打击小商人,也并非完全排斥商业活动,反而西汉政府却主动进入商业领域与民争利。“法律贱商”但“商人富贵”,百姓“背本趋末”,均说明汉初商业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而“俗贵主贱”更说明在商业刺激下下层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折射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A项正确。B项偏离主体,题干的核心是“虽抑商,但商业却在长足发展”,而并非“商业畸形发展”,“畸形”一词定位错误。其次,“百姓背本趋末”说明商业提高了农民的收益,而比并非贫困,选项落脚点错误。C项无中生有,题干并未讲到“官商勾结”。D项主体不一,首先“背离”一词错误,由“百姓背本趋末”可知,其次,题干主体是商业活动与经济恢复,而并非农民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6.(2013·大纲全国卷·13)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C)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汉文帝的观点,“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本题引用原始史料,既要求学生通过史料辨析汉文帝的观点,又要求学生对史料作出合理的解释,故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要求。需关注题干“汉文帝、省略号、厚葬、重服、吾不取”和设问项“汉文帝、强调”等信息。本题考查特定主语特定行为或观点,属于史料引用型题干。依据材料,首先关注行为主体“汉文帝”,设问项也将主语定位为“汉文帝”,其次通过省略号判断题干主旨,汉文帝反对“厚葬、重服”,表明汉文帝的态度,故选C。A项无中生有,是老庄的思想,也是汉初所坚持的黄老治国的主流思想,但题干并没有体现。B项无中生有,轻徭薄赋是政府的赋税政策,题干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7.(2015·海南卷·3)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解历史叙述,形成正确的历史结论,即客观认识汉武帝时期马匹增多的原因。本题通过史料转述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造成马匹增多的原因的客观认识,属于“历史解释”素养要求。需关注题干“西汉初年、找不到、汉武帝初期、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和设问项“马匹大量增加、主要原因”等信息。本题考查特定时期特色社会现象,即汉初经济的恢复,属于变化趋势型题干。汉初马匹缺少,是因为长期战乱所致,汉武帝初期,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一方面说明社会稳定无需战马,马匹损失较少,其次也说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故选A。B项无众生有、程度不符,题干并未提及西域良马的引进及马匹的改良,汉武帝时期,张骞才出使西域,西域良马引进才成为可能。其次,题目要求分析“主要”原因,比较选项,首选经济。故B项错误。C项时间错误,游牧民族大量移居中原是五胡乱华时期,即魏晋时期,故C项错误。D项史实不符,“长期和平”说法有误,西汉初年刘邦剿灭异姓王,文景时期平叛吴楚七国之乱,汉武帝初期与匈奴的战争,均说明“长期和平”说法有误,故D项错误。8.(2017·全国Ⅲ卷·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C)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动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准确解读《史记》所记载的历史现象,进而理解现象所体现的问题。本题通过史料转述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属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要求。需关注题干“西汉前期、通过、致富”和设问项“反映、当时”等信息。本题属于特定时期特色现象,即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属于解释说明型题干,即引号内容是对题干信息的证明。本题主要结合题干进行解读,从事农牧商等行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充分说明当时已经具备了经济发展的环境,即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人民致富提供了可能。正所谓“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财货”。故选C。A项无中生有,义利观念在本题中并未体现,而且重义轻利一直是儒家所秉承的价值取向,在古代社会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A项错误。B项主语偏移、特征不符,首先题干的主语是人民而并非朝廷,其次汉初重农抑商而并非提高商人地位,故B项错误。D项主旨不一、无中生有,题干主要涉及经济现象,而选项豪强霸占郡县显然是政治现象。其次,题干并未体现豪强势力的问题。最后,豪强的大量出现主要在东汉时期,因为东汉王朝的建立其实就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豪强势力的胜利。故D错误。9.(2014·大纲全国卷·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D)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解析】D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要求学生分析汉初之后商人“奢侈日甚”的现象,认识这一现象所反映的历史本质问题。本题要求学生对题干史料进行探究,形成对汉初之后这一现象的客观认识,考查“史料实证”的素养要求。需关注题干“汉初、但、后来、商人、奢侈日甚”和设问项“反映”等信息。本题考查特定时期特色现象,即汉初的重农抑商与商业的发展之间的反差,属于变化趋势型题干。汉初虽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未能阻止商业的发展,反而由于经商比务农更容易获利,很多人便“背本从末”。由题干可知,汉初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随着商业的发展,社会生活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人亦穿着华丽、追求享乐,由此可知汉初的政策规制受到冲击和挑战,故选D。A项属于无中生有、主语偏移,题干的主体部分主要讲述商人生活观念的变化,原有的对商人的限制政策受到挑战,而并非强调朝廷政策的转变,A项主语为朝廷,题干主题部分主语为商人,故A错误。B项无中生有、主体不一,首先题干并未出现休养生息政策,其次,题干所示变化的原因是商业的发展,并非休养生息政策。C项无中生有、偷换概念,首先官员的社会地位提升题干并未体现,其次,题干主要体现商人打破规制“衣丝乘车”,而社会地位得到承认与否无从得知,另,题干并未把商人和官员社会地位做比较,何来一致?故D项错误。【考向分析·秦汉经济史】秦汉经济考查力度较之于秦汉政治较为薄弱,秦代经济几乎没有涉及,主要侧重考查西汉初年经济恢复与发展、汉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两部分内容。题干主要以文字材料呈现,未出现晦涩难懂的史料,主要体现在对史料的转述或者摘引上。十年间,出现过两次图表型题干,包括数据统计分析型和图片展示说明型两个类型,尤其是图表型题干成为2017年出现的新趋势,要适当注意。【寻规律明方向】阶段试题年份题干核心设问词题干类型教学建议秦汉2009·全国卷1·15南北方户数的变化主要因素表格统计型1.注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土地兼并、田庄经济、小农经济等。2.关注汉初经济恢复和发展。关注汉初商业的发展。3.关注经济重心南移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4.关注历史发展的变化趋势。5.关注特定时期经济政策。2011·海南卷·2汉初经济恢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真题 专题01 单项选择(安徽专用)
- 2023年耐磨剂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出入口机项目筹资方案
- 电力电工基础模拟题与答案
- 《田径运动知识讲座》课件
- 养老院老人病情告知制度
- 旅居民房管理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度商家入驻健康医疗产业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物联网智能仓储物流服务合同
- 2025年呼和浩特货车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答案
- 04预埋件与结构检查及偏差处理方案
- 机场物流园弱电系统前端设备维保外包项目维护方案
- 竣工验收程序流程图
- 资产处置拆除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保障协议书
- Q∕GDW 10799.6-2018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第6部分:光伏电站部分
- 口腔科诊断证明书模板
- 商业银行授权管理办法
- 苏州小吃学习教案
- 妇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
- 精华网校高东辉一二三讲讲义
- 202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服装设计与工艺技能大赛理论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