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备课教学课件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备课教学课件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备课教学课件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备课教学课件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备课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春望★

雁门太守行★

赤壁★

渔家傲学习目标了解古体诗、近体诗、词的特点,体会诵读时不同的韵律。12背诵并默写古诗词,体会和理解诗词中所寄寓的作者情感。3学会“知人论世”,品析诗词传情达意的语言和艺术手法。1101第一课时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饮酒(其五)陶渊明猜猜诗人

根据下面三句诗,猜一猜,这三句诗都写的是谁?

①秋丛绕舍似陶家,便绕篱边日渐斜。

②古来圣贤多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③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导入新课

历代文人素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一是赋诗。陶渊明也喜欢喝酒,常酣饮赋诗,在他现存的174诗文中,有56篇都写到饮酒,其中《饮酒》是其辞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组诗,一共有二十首,多为酒后即兴之作,都用“饮酒”命名,大多直抒胸臆。他不仅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还是文学史上大量写饮酒诗的第一人。他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饮酒》组诗中名气最大的第五首,体裁是五言诗,咏怀诗。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陶渊明解“饮酒”之题写作背景: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释题

诗题为《饮酒》,诗中为何无“酒”?解“饮酒”之题

译文:我闲住时郁郁寡欢,加之秋天来临,长夜漫漫。偶然得到名酒,于是我每一个晚上都饮酒。看着影子独自把酒喝完,不一会就醉了。醉酒之后,就写上几句诗,自娱自乐。于是写好的书稿日益增加。这些文辞语无伦次。姑且让老朋友记下,仅用来欢笑罢了。读序

《饮酒》二十首并序

余闲居寡欢,兼秋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

——萧统《陶渊明集序》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xuānyōuhuánbiàn读“悠然”之韵朗读诗歌

悠然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屋,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诗意:问我为什么能够这样?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僻了。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君:诗人自称。尔:如此,这样。读“悠然”之韵释读诗歌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意: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队相伴归巢。诗意:这里面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相与:共同、相伴。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读“悠然”之韵释读诗歌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分辨。

陶渊明为什么能如此“悠然”?社会背景:

陶渊明生活于东晋后期,当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他的祖上虽然做过大官,但到他时,家境早已没落。陶渊明在少年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但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生活环境: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明“悠然”之因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陶渊明,是怎样做到“悠然”的?用诗人自己的话来回答。小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晋书·陶潜传》

明“悠然”之因心远地自偏(远离俗世,远离官场)陶渊明之“悠然”:淡泊名利,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选择了归隐之后,陶渊明的“人境”是怎样的?找出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句和意象,用诗意的语言将这一幅田园美景描绘出来。

画面:在庭院篱边随意地采摘一束菊花,不经意抬头,那远处的南山如一幅写意画,映入眼帘。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此刻,有花,有鸟,有山,何等惬意,何其悠然!赏“悠然”之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象:菊,东篱南山,山气夕阳,飞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改成“望”字吗?

“见”是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无意间抬起头来,南山的美景映入眼帘,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

如果改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趣,体现不出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尘俗、恬淡闲适的心境。赏“悠然”之景物我合一

“菊”和“飞鸟”两个意象,有何象征意义?结合以下诗句谈谈你的理解?菊,霜下蝶,卓然挺立,凌风不凋。——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赏“悠然”之景

菊花:独自在寒秋傲霜盛放,象征着坚贞高洁的品格,为陶渊明代言,“人淡如菊”,菊之淡泊,也与渊明的人生追求一致。

归鸟:象征着隐士,是陶渊明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象征。山林是鸟的栖息之巢,田园是陶渊明的生命与精神的归宿。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陶渊明《乞食》悟“真意”人生触摸现实

饥寒交迫,贫困潦倒

二十九岁,为江州祭酒,由于不屑于低声下气地逢迎上司,不久就辞去职务,回到他的故里。

三十五岁,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后恰逢母亲孟氏去世,请辞回家乡居丧。

四十岁,任刘裕参军,发现了刘裕的伪善面目,同年愤然辞官。

四十一岁,改投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参军一职是为刘敬宣递交辞职信,任务结束后黯然回乡。8月在叔叔的引荐下做了彭泽县令,因为忍受不了督邮刘云的索贿,愤然辞官归隐,不再出仕。悟“真意”人生为官经历

比起肉体的痛苦(穷困、饥饿、寒冷),他更注重精神的追求,他只想要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认为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坚守初心,回归自然,安贫乐道,便能收获心灵的富足。

诗人为什么宁愿饿肚子,也要辞官归隐,甚至依然“悠然”?

真意人生:是指不违背自己的真心、初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沉醉于自然美景,人本应属于自然,回归自然,才能找回真我。悟“真意”人生真意人生

“真意人生”的最高境界:远离世俗的轻松寄情山水的愉悦回归真我的自得

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他此刻忘却尘俗、沉醉自得的心情?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悟“真意”人生真意人生

陶渊明:“辞官归隐”,隐居生活是愉悦、安适的,是自主型、沉浸式的。王

绩:“弃官归隐”,隐居生活是苦闷、寂寞的,是逃避式、隔膜式的。

比较陶渊明与王绩的隐居生活的不同。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课堂总结

面对时代的苦难、人生困境,范仲淹的选择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嵇康的选择是追求在修仙中超越自我,陶渊明的选择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回归自然。他们在自己的人生抉择中勇于保持最真的自己。希望同学们在人生路上也能悠然自得,遵循本心,找到自己的人生真意。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饮酒(其五)》。2.推荐阅读: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板书设计饮酒(其五)陶渊明坚守本心回归自然心远悠然真意淡泊名利1102第二课时导入新课

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上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下联: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读下面两幅对联,猜猜写的是谁?杜甫导入新课

杜甫声言“诗是吾家事”,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出生在盛唐的杜甫,曾经有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年少的他,壮志满怀,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青年时期的他,遇到了他的偶像——李白,与其一起游山玩水。然而中年时期,一场灾难改变了他的命运。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公元755年,和这位大文豪作一次心灵的交流,共同学习他的五言律诗一一《春望》。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

著有《杜工部集》,诗作《望岳》《登高》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都脍炙人口。杜甫人生经历0135岁以前读书与漫游时期初定理想,积极进取,诗风热情奔放0235岁——44岁困守长安时期仕途坎坷,生活困顿,对朝廷政治有新的认识,开始关注民生,诗风“沉郁顿挫”03战乱流离时期同情百姓,思念家人,悲叹国家命运0449岁——59岁漂泊西南时期弃官逃难,成都安家,后再次漂泊,终病死湘江客船之上。45岁——48岁诵读诗歌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读准字音,读准节奏zānsāo释读诗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意:国都残破但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草木丛生。感伤时事,看到美丽的花儿反而落泪;怅恨离别,听到婉转的鸟啼反而心惊。诗意:战事接连数月,一封家书值万两黄金。满头白发而今越挠越稀疏,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国:国都,指长安。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草木深:草木丛生。深,茂盛,茂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浑:简直。不胜簪: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望”见诗景国都、草木、花朵、鸟鸣、烽火

诗的题目是《春望》,作者“望”到了什么?(圈画出意象)

请仔细品味诗歌中的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从“

”(诗句)中的

,可以看出

(景物特点),流露出/表达了诗人

(心境/心绪/心情)。“望”见诗景

“破”指城破、家破、国破,写出了长安城陷落后残破不堪、触目惊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愤怒、痛苦、无力、忧国之情。

“深”指草木茂盛但又荒凉,写出了春天的长安乱草丛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因战乱而痛心难过的心情和对国家的担忧之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昔日繁华: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诗句赏析(1)奉先: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杜甫赴奉先探亲,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2)鄜(fū)州:次年五月,贼破潼关,杜甫被迫北上避难,在此安家。(3)灵武: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闻讯后前往投奔,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4)长安:第二年四月,杜甫乘隙(chéngxì)逃离长安。(5)凤翔: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他的眼前是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目荒凉,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与伤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五言律诗——《春望》。写作背景“望”见诗景“望”见诗景

“花溅泪”“鸟惊心”,可以看出环境凄清、凄凉,表达了诗人感伤时局动荡,痛恨离别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讨论:下面哪种理解更能表现彼时长安城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诗句赏析第一种:看到花,诗人落泪;看到鸟,诗人心惊第二种:感伤时局,花落泪;痛恨别离,鸟惊心

第一种,乐景衬哀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显诗人之感时、惜别之悲;第二种,拟人化表达,移情于物,不仅人深受安史之乱的摧残,连无辜的花、鸟都深受其害,更显战争之残酷。两种理解都能表现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对时局的感伤、对离别的怅恨。“望”见诗景

“连三月”,写出了战事时间之长、之久,表达了诗人对战火纷争的痛恨之情。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初期,叛军所至之地,百姓皆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诗句赏析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杜甫《羌村》“望”见诗人

★【思亲念家】从“家书抵万金”这句诗中,我可以“望”见一个对家人无尽的思念的诗人;可以“望”见一个焦急、悲痛、担心的诗人。

★【忧国忧民】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句诗中,我可以“望”见一个担忧苦难百姓和忧虑战争国家的诗人;可以“望”见一个期待和平与幸福生活的诗人。

从“

”(诗句)中,我“望”见了一个

的诗人。诗人形象“望”见诗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杜甫《述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结合下面诗句,思考:“搔”的背后,饱含着诗人怎样的心理和情感呢?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中饱含了诗人忧国伤时、思亲悲己的复杂情感。望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渴望自己能为国效力望战乱停止社会和平盼望早日与家人团聚

诗题是《春望》,诗人到底在“望”什么?“望”见诗人“望”见诗圣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杜甫其诗,“诗史”杜甫其人,“诗圣”“望”见诗圣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调张籍》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阅读下面材料,说说杜甫为何被誉为“诗圣”?诗圣胸怀博大,心系百姓爱国如家,诗歌卓越“望”见诗圣

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的喉舌。

——别林斯基拓展阅读

《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清辉:月光。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帘帷。双照:共照两人。思想感情:

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异:《春望》还表达了对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感情更沉郁;而《月夜》表达的感情更加真挚、动人。写作手法:

同: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春望》由望中所见抒发忧国伤时、念家悲已之情,《月夜》则由望月思家,抒发离愁别绪。

异:①《春望》想象之辞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衰败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连笔下的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全诗借助想象抒发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之情,实际也是在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②《春望》所写意象很多;《月夜》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春望》。2.推荐阅读:杜甫的“三吏”“三别”。板书设计春

望杜甫所见破深所感泪惊

所盼连抵

所愁搔胜思亲悲己忧国忧民1103第三课时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雁门太守行李贺导入新课

夏的一日午后,忙碌了一上午的韩愈正解衣欲睡,有家仆呈上诗卷称有人前来拜谒。韩愈想推辞不见,可打开诗卷一看,前两句诗就令他拍案叫绝,遂整衣冠迎客。

来者何人?诗为何诗?诗题解读

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

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太守:官名,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行: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通常用“歌”、“行”、“歌行”命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鬼才”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他诗中奇特的用语、奇妙的想象、幽奇冷艳的诗境会带我们进入一个别样的世界。有《昌谷集》传世。李贺写作背景

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当时作者年仅17岁。诗作可能是在平定藩镇叛乱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cuījuǎnjiǎoyānzhīxiézhòng读诗歌之意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诗意:我敌军攻城的气势猛烈,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角:军中号角。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甲:铠甲。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诗意: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读诗歌之意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诗意:寒风卷动着红旗,驰援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沉沉,响不起来。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诗意: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握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底。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读诗歌之意赏斑斓之色

陆游说李贺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请勾画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用“我从

(某字)读出了

。”的句式分享你的阅读体会。

我从“黑”字,读出了大敌兵临城下,紧张压抑的气氛。

我从“金”字,读出了士兵迎敌作战时的昂扬士气,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我从“紫”字,读出了战场上浸满了将士们的鲜血,读出了肃杀之气和战争的惨烈。

我从“红”字,读出了将士们行军的诡秘,昂扬的斗志。听雄壮之音

请找出诗中描写声音的诗句,用“我从

(诗句)听到了

。”的句式进行赏析。

我从“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读出了战场上号角哀鸣,军情紧急之感。

我从“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读出了鼓声低沉,战事紧急,充满悲壮之感。临苦寒之境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战场上环境,揣摩将士们的心理。

战场上的情景:黑云滚滚,敌军压境而来,仿佛气势就要将城池摧毁。我军将士身穿铠甲,手拿盾牌,丝毫没有畏惧,严阵以待,一场大战一触即发。阳光透过云层照在铠甲上,犹如金色的鳞片闪闪发光。军中的号角回荡在秋日肃杀的战场,激战过后,战场上浸满了将士们的鲜血。夜里,寒霜凝结,鼓声低沉,让人倍感凄寒。

将士们的心理:战争如此惨烈,战友们牺牲如此惨重,我们一定要浴血奋战,夺取最后的胜利。临苦寒之境

你从哪个动词读出了敌军的气势?从那个动词读出了我军将士昂扬的士气?

我从“压”字,读出了敌军人数众多,实力强大之感。感觉到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将会有一场恶战发生。

我从“开”字,读出了我军将士面对强敌临危不惧、井然有序、沉着应战的英雄气魄。临苦寒之境

你是如何理解“半卷红旗临易水”一句中“半卷”?古代打仗旗帜的作用

辨别身份:这是旗帜最基础的作用,根据以上旗帜的分类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旗帜不仅可以用来辨别敌我双方,还可以清楚的辨别双方各自将领的身份。

判断兵力:在早期,多少兵力设置旗帜是有严格要求的,因此通常也可以根据对方旗帜的多少判断对方的兵力。

鼓舞士气:将帅乃是军队的主心骨,而将帅是否存在的标志便是旗帜,因此将旗是否存在,对于军队士气的影响极为严重。

半卷红旗的目的是为了隐藏解身份和兵力,此时可能他们是去夜袭敌军。“卷”字写出了我军将士夜里偷袭敌人时谨慎、急速的行军状态,也突显了我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和机智果敢。悟诗人之心

“半卷红旗临易水”提到易水之地与这里的战士有什么关系呢?诗人想要表达什么?

链接材料:易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践约而去的故事。

作者借“荆轲刺秦王”的古事,表达将士们愿意为国牺牲保家卫国的情怀。他们在白天刚进行一场恶战,伤亡惨重,夜晚又不顾疲劳,发起一次偷袭,他们和荆轲一样,完全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一腔报国情通过典故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用特定的古代的故事,委婉地表达个人情感,这种手法叫做用典。用典的效果是精炼语言,含蓄隽永。悟诗人之心

我方将士不顾一切,奋勇杀敌,慷慨赴死,究竟为何?用诗歌原句回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链接材料:“黄金台”:用典,借燕昭王在黄金台上置千金招揽人才,作者借这个典故,写出当时君主对人才的厚爱,皇恩浩荡,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17岁的李贺用黄金台的典故除了表达将士们杀敌报国的决心,还有渴望什么?期许君主赏识期许报效国家期许建功立业悟诗人之心

你怎么看待他的人生之路?李贺人生之路

李贺出身没落皇族,自幼体弱多病,但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写作本诗时诗人17岁,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期待,渴望从军报国,建功立业。他曾写了《南园》《马诗》等名篇,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

二十一岁的李贺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因人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剥夺科举资格。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

二十七岁英年早逝,流星闪耀。课堂总结叹李贺少时立下凌云志,报国无门空作愁。妙笔生花留华章,英才天妒与春秋。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雁门太守行》。2.推荐阅读:李贺的《南园》《马诗》。板书设计雁门太守行李贺斑斓之色雄壮之音苦寒之境忠君报国,建功立业1104第四课时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赤

壁杜牧导入新课

据《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了曹操的军队,而三十四岁的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基于这场战役的重大影响,古往今来,无数哲人文士都对其有过概述和评论。文体知识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兴感之诗jǐcháojiānɡxiāobiàn读兴感之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意: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锈蚀,拿来磨洗之后辨认出是前朝遗物。销:销蚀。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将:拿,取。戟:古代兵器。理解诗意

读兴感之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意:假若东风不给周瑜方便,二乔就要被关进铜雀台了。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孙策、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二乔: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铜雀: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理解诗意

这是一首兴感之作,诗人感慨的起因是什么?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辨兴感之由

为什么从“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从“折戟”写起,表明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以小见大,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和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显示出他对前朝遗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立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凭借前朝遗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识兴感之心

诗句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周郎:周瑜,出身大族,累世公卿(官三代)。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在当时不亚于现在的当红流量小生。瑜还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尤其精通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21岁随孙策平定江东,初立战功,24岁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孙策死后,托孙权于周瑜,素有“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三十四岁官至“三军总司令”大都督。范成大誉之“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二乔:东吴两大绝世美女,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赤壁之战取胜的关键在周瑜还是在东风?诗人杜牧是怎么认为的?

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识兴感之心

结合背景资料,思考:诗人为什么写“周瑜”与“东风”?

杜牧出身名门,爷爷是唐朝宰相、岐国公杜佑。

杜牧政治、军事才华出众。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二十三岁就写出著名的《阿房宫赋》;二十六岁考中进士,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朝廷上两位重臣牛增孺和李德裕都很喜欢他,杜牧也与他们交好。牛、李二人是死对头,“牛李党争”说的就是以他俩为首的两派人,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利益互相攻击。杜牧因为和这两个人都很好,就被他们认为是对方的人……因此他从未被统治者重用过,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他总是感叹抑郁。

“东风”在这里指“机遇”

周瑜有机遇,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杜牧无机遇,无用武之地,无法施展才华和抱负。识兴感之心

成功的关键是机遇还是个人努力?

这两句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而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如果自己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表现了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的胸襟。

机遇虽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个人努力,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努力,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诗中运用了“周瑜借东风”的典故,为什么还要写“二乔”?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明兴感之巧

“二乔”运用借代的手法,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而“国破家亡在此朝”过于直白,缺乏诗意。

以小见大: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从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这种手法的作用是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拓展阅读

《題乌江亭》在写法上与《赤壁》有哪些相似之处?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与《题乌江亭》题材相同,都借写历史上有名的故事讽刺当朝社会及统治者。诗歌后两句都对历史史实作了相反的假设,反说历史,引起读者的深思,使诗歌意蕴更为丰富。课堂总结

这首咏史抒怀诗,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写,曲折的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和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赤壁》。2.如果你是史学评论家,你如何评价“周郎”?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评论。板书设计赤壁杜牧叙事——兴感之由

议论——抒发感慨怀才不遇不要侥幸运用典故,借古讽今,以小见大1105第五课时渔家傲李清照导入新课现实予我们酸楚、无奈、愤恨,不能大声疾呼时,梦里似乎能找到一个情绪的发泄口。于是苏轼写下“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弥补了阴阳两隔、不能相见的怅惘;李煜吟道“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亡国的耻辱痛楚似乎稀释了一些。李清照也写过一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梦里照见了怎样的现实,承载了哪般的渴盼呢?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亲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了文学基础。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其词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人称“易安体”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代表作有《声声慢》《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等。李清照作者简介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生活幸福美满,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真实反映了自己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形单影只,“漂流遂于流人伍”。后期则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怨、孤独和惆怅。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左右,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有关。这是一首记梦词,形象奇幻,意境缥缈,富有浓郁的浪漫气息。文体知识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词一般都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

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阕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即:词有定句,句有定字。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式,所以创作词称“填词”,依调填词为“倚声”。文体知识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派别,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苏)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mànyīnzhuǎn诵读其词jiē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意: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连接着清晨的雾,银河流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梦里魂魄仿佛回到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归向何处。殷勤:情意恳切。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诵读其词理解词意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意:我回答天帝说:路途还很漫长,慨叹现在天色已晚,我学习写诗,虽能写出惊人的诗句,却毫无用处。(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如飞蓬般轻快的船,吹到海上三座仙山上去吧!谩:同“漫”,空、徒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举,高飞。嗟:叹息,慨叹。报:回答。诵读其词理解词意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品赏梦境

这首词没有题目,请同学们给它加个标题,要求:只能用一个字,并能概括整首词的内容。你会用哪一个字?梦

《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词中亦有“梦魂”一词。这是一首叙述梦中见闻感受的词。《渔家傲·

》整体感知

品赏梦境

词中哪些词句描绘了梦中词人见到的景象?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赏梦中景

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

词中哪些词句描绘了梦中词人见到的景象?品赏梦境

发挥想象,试将这两句所描写的画面展示出来。思考:画面有何特点?

画面:天上云海茫茫,就像奔涌的波涛,云海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海面上一片迷蒙。抬头看,银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千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特点:辽阔壮美、瑰奇雄伟赏梦中景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海天相接,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哪个字写的较好?品赏梦境

词记述了梦中发生的哪件非凡的事情?哪些句子点明了此件非凡的事情?

天帝与词人的对话。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品梦中事

天帝问: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答:我报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