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汇编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汇编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汇编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汇编_第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汇编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绝句迟日江山丽一、说教材《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二、说目标1、教学目标:(1)读懂古诗,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中“鸣”、“含”、“泊”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3)激发学习和积累古诗的兴趣。2、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畅快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该诗。3、教学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三、说教法学法1、学法:在古诗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读诗、品诗、背诗,从而在古诗学习中有所得、有所悟。2、教法:我力求抓住古诗凝练的语言,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理解诗句含意;并借助想象进行感悟,引导学生说诗意、品诗情,读出韵味,感受春天的美好。四、说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创情境揭课题1、在音乐的伴奏下,欣赏春天的图画,学生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2、导语:听着他们的诵读,我仿佛看见了嫩绿的柳条,粉红的桃花;听到了燕子的呢喃,闻到了花草的清香。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诗,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看看唐代大诗人杜甫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心情。【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和教师生动地语言描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可以拉近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第二板块:知诗人解题意1、了解诗人。学生简介杜甫,教师补充。课件出示一段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在杜甫晚年时,国家平定了战乱,天下终于太平了。得知这个消息,杜甫的心情无比舒畅。多年的战乱终于平定,交通也恢复了。看到来往东吴的船只,想到自己也可以返回故乡,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杜甫站在草堂的窗前,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千古名诗《绝句》。2、简介绝句这种体裁。3、初读古诗。(1)学生放开声音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朗读。矫正多音字:行泊(用不同的字音组词)(3)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我们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设计意图:了解杜甫写这首诗时的背景对于后面引导学生感悟诗情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是如何的欢欣,为后面理解诗句的含义奠定基础。】第三板块:想画面悟诗情这个板块中,我设想紧扣一个“窗”字展开教学,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透过这个“窗”,诗人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诗中找出来,用直线画一画,随后学生交流。1、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教学这句诗时分四个层次,先找出“黄鹂”“翠柳”“白鹭”和“青天”,让学生感受到春天鲜明的色彩,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幅黄绿相间,青白和谐的美景图。接着第二个层次,教师提问:杜甫把春天写的那么诱人,让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美景。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啊,黄鹂一唱一和多有趣多热闹啊!让学生感受到细柳新绿,这正是春天的色彩,黄莺唱和,这正是春天的声音。第三层次就是指导学生读出春天的美好。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到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同时在朗读中引导感受古诗的对仗所带来的节奏美。第四层次是说话练习:春天真是一幅美丽的画!诗人看到

,听到了

,啊,春天

!2、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于这一句诗的教学,我设计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句诗,提出疑问,教师适时解疑,抓住这样几个关键词,(1)西岭(课件出示图)诗人说千秋雪,指的就是西岭上多年不化的积雪。这“千秋”指的很多年,可真的是一千年吗?(2)东吴。东吴指的是当时的吴国,东吴和成都的距离可谓是路远迢迢,行程万里,所以诗人说万里船,指的就是这些停在江上的商船,诗中哪个字就是停的意思?这些商船住来于四川和江浙,要经过很多很多的路。告诉学生这里的万和千都不是真的指数量,在古诗的写作手法中,叫虚指。(3)含。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难点。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我准备采取换字理解的方法。出示:窗有西岭千秋雪窗嵌西岭千秋雪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有”太一般了。“嵌”又只是像一幅画镶嵌在窗框这中,只是静态的画。而“含”却是生动活泼。早春之际,西岭上的积雪就像是一幅美丽的雪景印在窗上,窗和景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难道不是一幅美丽的画吗?第二步:感悟诗情诗人透过窗,看到了西岭上的雪,江上的船,诗人有一种怎样的感觉?他会想些什么呢?诗人的高兴不仅仅因为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更是因为(课件出示)诗人写这首诗时,唐朝刚刚结束了一场战乱——“安史之乱”,老百姓们重新过上了太平的生活,饱经战火的国家此刻又出现了繁忙的商船云集的景象。杜甫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诗人怎能不喜悦,不高兴呢!3、整体感悟,再现画面短短的28个字的七言绝句,杜甫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就让我们一起再一次将所见到的,所听到的留在心中。让我们来美美地体会春天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新的愉悦。古筝起,指名读,师生齐读。【设计意图:生动画面、形象意境图为学生充分展示对文本内容独特的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平台。学习过程中,通过品词析句,反复诵读,使语言文字中包含的形象和画面在脑海中动起来。婉转啼唱的黄鹂,振翅翱翔的白鹭,千年不化的积雪,万里而来的船只,都为学生留下了自由想象和创造的广阔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造力。】第四板块:求拓展多积累1、拓展杜甫的另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课外再去找一找杜甫的第三首《绝句》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成功心理。】3、小结:这节课我们和诗人杜甫一起领略了美好的春光,感受了春日里愉快的心情。美的诗不但适合我们吟诵,还可以唱呢!欣赏歌曲《绝句》。【设计意图:诗的美在优美的旋律再一次得到彰显。伴着美丽音符的慢慢流散开来,学生或认真聆听,或轻声哼唱。那景那情不得不让人感慨诗之魅力。相信,古诗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五、说板书绝句杜甫有声有色生机勃勃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惠崇春江晚景一、说教材《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

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二、说教学目标1、知道《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题在宋代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一首题画诗。了解苏轼诗的艺术风格。

2、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文化的热爱之情,唤起学生对春天和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想象画面,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四、说学情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五、说教法学法1.通过反复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描绘的画面。2.通过理解诗句描绘的画面,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古诗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请生介绍古诗相关资料(苏轼、惠崇、蒌蒿、河豚)揭示课题。

师补充:题画诗。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抽生认读生字。

2、听范读(出示多媒体课件)

3、

生再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出示第1、2行以及多媒体画面)。

(1)请生试说诗意(多抽几名,看谁说得恰当)

(2)师点击重点词:“三两枝”、“鸭先知”。点评

(3)师启发生想象画面,再补充恰当的词句表达诗意。

(4)总结学法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3、4行及画面)

(1)指名读、齐读。

(2)先同桌交流,说说诗句意思。再抽生回答,其余的补充回答。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请根据画面,展开丰富的联想,描述全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可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句表达。

4、师点评。

5、深化理解: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作者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哪些是静止的景物?哪些是动态的景物?

(4)从画中哪些能看到?哪些是诗人的想象?(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二两句:诗人观察顺序是由近及远,动静结合,即从江岸到江面,好动的鸭子在江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从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还没感知到春天的到来。这就与首句的桃花(静)“三两枝”相照应,表明是早春时节。后两行“蒌蒿”和“芦芽”是实写,“河豚欲上”是根据上半句来展开丰富的联想,是虚写。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咱们之情。

6、背诵古诗。

7、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四)、反馈练习(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根据图片说出相应诗句

(2)填空

(五)、拓展训练:

(1)请写出几个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2)说说你眼中的春天。

七、说板书设计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林

桃花

江水

鸭子

蒌蒿

卢芽热爱春天和大自然三衢道中一、说教材《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时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诗人愉悦的心情和浓厚的游兴。编者将其安排在三下册第一单元,借以落实"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这也正是对第二学段古诗文学习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的具体落实。三年级学生已学过不少古诗文,教材也已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大意"、"读诗句想画面"安排过多次练习。基于此,在教学中,搭建"学习支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文的能力,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可逐渐提上日程。结合《三衢道中》前两句描写出游的时间、天气、路线的特点,设计"提取信息"的自主学习活动,以趣味选择为支架,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清事件。并聚焦"日日晴"这一诗眼,补充有关黄梅时节的诗句,帮助学生在对比中突破学习的难点,为全诗定下愉快明朗的感情基调。结合后两句以写景抒情为主的特点,安排"情景再现"的同桌合作学习活动,提供"圈—想—说"的过程型支架,引导学生"由言生象,由象生情",从而落实"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突破本课学习的重点。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识减一个生字,会写梅、溪、泛、减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领悟古诗的意思,感受宁静幽雅的景色和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想象画面。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入情入境。四、说学情这是三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三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感性认识,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体验诗中所呈现的春天之美。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关于春天的词语和诗文。此外,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和节奏,培养学生语感和对诗的热爱之情∶掌握生字词,丰富词汇量。五、说教法学法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诗歌情节去猜想,体会诗人的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六、说教学过程(一)、图片联想,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兴趣。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考考大家,根据图片提示说古诗。

2、多媒体播放。

3、说说你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

看注释

看插图

补省略

换语序)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1、今天我们先来了解宋代诗人曾几

,看看他有哪些爱好?

2、再学习他的诗:

三衢道中

释诗题

指名朗读古诗,注意节奏。

3、用诗中的词语或句子,回答问题:诗人游三衢山的时间、天气、路线及所见所闻。

(三)、明诗意,想画面,入诗境

1、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再来回答上面四个问题。

2、此环节师可根据情况播放PPT帮助生理解难懂的诗句。

3、写出游的诗、文有这四个方面还不够,还必须加上什么?

(四)、想意境,悟诗情

在诗人的心中,三衢山中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宁静的山中小道带给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同学们,你喜欢游山玩水吗?你热爱大自然吗?

(五)积累背诵

1、我问你答

——黄时日日晴,

梅子黄时——晴,

——泛尽却山行。

小溪泛尽——行。

——不减来时路,

绿阴不减——路。

添得——四五声。

添得黄鹂——声。

1、男、女生互问。

2、试着背诵。

(六)、教学生字

1、看看记记这四个字,它们都是什么结构?

2、有没有难写的字?

3、师板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及时反馈,写得不好的再练几个。

(七)、作业

图文结合,看你行不行。

课后作业第二题,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再画一画。

七、说板书设计

三衢道中曾几梅

减2.燕子一、说教材:《燕子》一文,作者用优美简练的文字,鲜艳明快的色彩,为我们描绘出春天初到时的燕子。教材的图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全图呈绿色基调,有远山、湖水、稻田,桃花盛开,柔柳轻扬,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它们有的正在湖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还有的停在远处电线上歇息,它们给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课文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二、说教法我由古诗导入课文,这样的设计一来可以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二来也有利于我下阶段的教学。与此同时,我利用学生对燕子已有的模糊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是第一课时,因此在字词教学上我花了很长时间。本课的生字中无论是读还是写方面都有学生易错得地方,尤其是两个多音字,我重点让学生反复的练读,加深记忆。教研员李老师说过生字教学最终的目的是模糊记忆,我在课堂上的训练也正是向着这一目标去做的。课文的教学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来解决课文中的难点。让学生找出作者笔下的燕子是什么样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这样写给我们在写作上有什么启发等等。结合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感受燕子的美和机灵。教学环节结束后,我利用对比照片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再根据照片来提示学生回忆课文,背诵课文。三、反思课后听了专家的点评,找到了我课堂上的优势与不足。教学设计意图很好,但是却忽略了设计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应该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了学生而设计。古诗的导入可以作为我教学的一个特色,既然设计了这个环节,就应该让学生总能够有所收获,而不是一带而过。的确,我对学生的要求太低了,我只想给他们留一个简单的印象,如果简单的只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的环节设计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此外,对于课文课时的划分,老师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简单的课文,我们完全可以用一课时来解决,没有必要墨守成规,这样反而会是学生丧失一定的能力。对于字词的训练,李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把基础打坚实,这点我以后再课堂上还会继续下去。3.荷花一、说教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文章的字数不多,却把满池荷花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题材,也是指导学生朗读和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的好教材。这节课我力图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二、说教学目标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根据拟定的学习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教学难点是: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三、说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1.图文对照法;本文利用课文插图和《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想象。2、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3、以读代讲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四、说教学过程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一)创设情境,感知美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选用了猜迷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荷花图,让学生欣赏后用词语描绘看到的荷花。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被激发,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二)自主探究,寻找美本文语言优美,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反复诵读,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三)汇报交流,体验美学生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些疑惑。在学生汇报交流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时,教师可随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通过此环节,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使教学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如在教学描写荷叶的句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理解,有感情朗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这一学习方法。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谁来演一演?“冒”字用得好在哪里?紧接着又抓住“冒”字,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朗读。又如,教学描写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时可分三步走:(1)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它的美?”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比读、评读、表演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四)含情诵读,释放美在第二段体验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教师深情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学生饱含激情,接读第三段。然后,让学生想象,除了文中写到的三种姿势,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在理解“一大幅活的画”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像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了一池荷花的动态美,并在表达中抒发了美,释放了美。以此为契机,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一说,似乎听见蜻蜓和小鱼对“我”说了什么话,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时,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朗读这部分,学生感觉自己仿佛真的成了荷花,并为自己的美所陶醉。(五)整体回顾,欣赏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六)拓展延伸,深化美在这一环节,教师告诉学生,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赞美荷花的诗篇,接着,伴随一首优美的民族音乐,教师出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配图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深情朗诵。之后,教师用课件展示满池荷花,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七)课外练习1.看课外书或上网查找有关荷花的古诗。2.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五、说板书设计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让荷花的美再现在学生面前。(板书略)六、总结陈词纵观本课的教学,首先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坚持以读为主,读中解,读中品。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本课教学力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鲁迅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领导、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4.昆虫备忘录一、说教材《昆虫备忘录》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是作者对某些昆虫的某些特性描写,让学生认识昆虫的一些特性及作用。备忘录意指任何-种能够帮助记忆,简单说明主题与相关事件的图片、文字或语育资料。本节课通过引领学生学习备忘录,让学生了解备忘录的书写及作用,并学会书写备忘录。利用备忘录来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2.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分享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二、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3、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画、语言、音乐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语言,享受审美情趣。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三、说教学过程本课在教学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了一些有关昆虫的资料,在上课时将自己查到的有关昆虫的资料在课上告诉其他同学,既增长了他们课外科学知识,又增强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最重要是让他们有了自信心。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以此展示复眼的构造及作用,以及生有复眼的昆虫的看物体时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动人的画面感受复眼的强大作用,还有就是复眼在现实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学生们学习很感兴趣,同时也知道了备忘录也可以通过视频等形式进行记录。在学习其他昆虫时,我同样借助了多媒体将“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等一些昆虫通过视频介绍的方式向同学展示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独特的特征。学生通过视频理解作者给这些昆虫起的好记的名字。使学生对这些知识记忆更深刻,并及时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昆虫。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学习作者书写备忘录,采用不同形式,比如表格、视频、图片、文字等把自己喜欢的内容以备忘录的形式记录下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在教学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利用表格的形式对以上昆虫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整理,做一份自己的备忘录。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很少在户外活动,对于昆虫,如蜜蜂、蝴蝶等昆虫的认识还是有些欠缺。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生活条件的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绿地、植被的减少也是客观的因素。我在课堂上也告诉孩子们当你在公园、在草地上见到这些小昆虫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惊动他们,我们就在--边静静地观赏,这些小昆虫美化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们要善待它们。四、说板书设计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写作思路,简单明了。板书设计:4昆虫备忘录蜻蜓复眼瓢虫硬翅上的小圆点有定数独角牛硬甲壳虫,头顶有一个像犀牛一样的角蚂蚱鞘翅里有膜翅,呈淡淡的桃红色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一、说教材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春游去哪儿玩”不仅契合季节的特点,而且也符合学生的心愿,他们会有很多关于春游的想法并且乐于表达。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他们的语言表达及思维发展都能让他们在口语交际课中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说教学目标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2、别人说话的时候注意仔细听,注意保持安静,别人说完后再提问,尽量不要打断别人。

3、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表达与倾听,懂得尊重与体谅他人意见。

四、说教学重难点1、能表达清楚自己关于春游的想法和理由。2、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五、说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法:《语文课程与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的原则、要领的方式。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引入了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的形象,迅速激起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2、示范引领法:教学中,教师出示范例,从中引导学生感悟口语表达的方法,要给学生的语言搭梯子。3、以评促说法、以导助说法:通示评价引导,与学生双向互动引导学生掌握说的技巧,増强说的自信。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春天里,好玩的地方可多了,我们到哪里旅游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春游去哪儿玩)板块二、欣赏图片,勾起回忆1.的确,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有许多风景名胜吸引着我们。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风景照片,有些地方是我去过的,有些是我特别想去的地方,请你们也看一看有哪些是你们去过的,有去过的举手说我去过,好吗?(课件出示2:图片)山边小溪旁,生态植物园……2.这些都是我们春天最想去的地方,当你在欣赏了这些迷人的风景的时候,是不是非常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都去看一看呢?选一个你认为最好地方,和大家交流,说说自己心目中“风景优美的地方”。板块三、示范引领,丰富积累1.老师也从没当过导游呢,今天,我也想过一把瘾,带着大家去游览观光,你们想去吗?做好啰,旅游车现在出发!嘟嘟……好,到站了,请同学们下车。2.(课件出示3:黄果树瀑布风景图文)边指相应的景点边简单介绍。(介绍贵州安顺的黄果树瀑布)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的。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亚洲第一大瀑布,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瀑布。为什么把这个瀑布叫黄果树瀑布呢?据民间传说,瀑布边上有棵高大的黄桷树,因为当地土语中“果”和“桷”的发音相似,所以“黄桷树”就叫“黄果树”了。现在大家听见的“轰隆隆”的巨响声就是瀑布跌落的声音。令人向往的神奇的黄果树大瀑布就在眼前了。同学们,看,瀑布高77.8米,宽101米,十分壮观。水是从山上最高处泻下来的,上下一样宽,像一幅银幕挂在眼前。接下来,我们将到达的是犀牛滩。犀牛滩位于瀑布的脚下,水深10~17.7米,是瀑布的跌落处。传说远古时代,这里常有犀牛出没,因此就命名为犀牛滩。从这里仰望瀑布,水流像百万支银箭向潭里直射。这时,太阳出来了。红彤彤地一照,瀑布像一面大镜子,闪闪发光。瀑布落到山下的深潭里,轰轰地响,溅起一米来高的水花,持续十几秒,才向四周散去,这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要是遇到艳阳高照的时候,滩中常升起一道彩虹,景色就更加奇丽无比了。我的介绍完了,谢谢!3.评一评我这位导游员当得怎么样?(运用了古诗、四字词语、比喻句、用数字具体说明……)4.去风景区游玩时怎样才能把风景介绍得好?(仔细观察)板块四、搭建平台,风采展示1.师:老师这里有五顶帽子,每个小组一顶,组长出来拿帽子,领着帽子做小组标志,带上帽子轮流站起来当“导游”,介绍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课件出示4:交流要求):(1)这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可以开展哪些活动。(2)自己要说清楚想法和理由。(3)别人说时,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4)每组选定一处地方,准备在全班交流展示。(板书: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2.组内练说(1)8-9人一组组成旅游团,领着帽子做小组标志。轮流当“导游”,先在组内按照要求互相说一说,再评一评,最后,每组推选一个最吸引人的地方。(2)教师参与各小组的交流讨论,进行个别指导。3.各个小组交流师:下面请每个小组推选的小导游带上照片或图片上台放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介绍。4.一个一个地讲,讲完让学生从语言生动、内容具体清楚、理由充分、说话有礼貌等方面具体评价,老师适当指导评价,并在黑板的评分表格贴相应的小苹果,最终那个组得到的小苹果数量多,最值得去玩,就选那个组推荐的地方去旅游。板块五、小结:祖国的美景说不完、唱不尽,身处这样美丽的祖国,我们是多么骄傲、多么自豪。这节课大家把自己观察到的美景尽情地向别人做了介绍,同时也从别人的介绍中了解了更多的美景。七、板书设计口语交际

--春游去哪儿玩

说: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听: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

尽量不打断对方

八、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仅仅在一堂课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还要在课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开口说、大胆说,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双方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次口语交际课以“春游”这个学生既感兴趣又贴近生活的热点话题为素材,通过教师师范,学生获得直观的经验,获得有效的指导;通过交流讨论,学生的练习更有规则。学生与学生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在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学生激活了思维,获得了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了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建立了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一、说教材“我的植物朋友”是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的主题。需要大家理清自己作文的思路:首先要确立作文的主题,再合理进行选材,确定文章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分清主次,抓住侧重点进行详细的叙述。可以抓住一个场面;可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情;可以抓自己心理变化;可以抓游戏给你的感悟。这次习作的关键是观察积累的生活素材进行巧妙的加工创造,从而写出精彩场面,成就自我记叙佳作。二、说教学目标: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教学难点:观察植物时,要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教学准备】:搜集要描写的和你喜爱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观察。【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师:同学们,世界因为有了绿色的植物才变得生机勃勃,如果没有植物,我们的地球将变得一片荒凉,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珍惜植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爱护植物呢?要爱护它,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它,认识它,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怎样做才能爱护它,才不会做错事伤害它。如果我们把自己了解和认识的植物写成文章,让看了文章的人也了解和认识它们,那么,我们就为环保和绿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来写植物的文章。《我的植物朋友》,抓住题眼(植物)(朋友)相机板书2.什么样的关系才称得上朋友?植物包括什么?(出示植物的图片)【设计意图:从富有激情的谈话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进而激发想了解植物的好奇心,再配以各种植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学生自己展示喜欢的植物记录卡1.课前收集整理好所观察植物的资料,做好观察工作,做一个观察记录卡,包括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和其他所了解的性状。2.小组内介绍。3.选出小组内介绍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生预习环节的延续,在老师的要求下,课前从多角度观察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三、写作方法指导:1.写好植物的形态

抓住不同植物的特点,有目的地描写。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总之,要抓住所写的植物与其它植物不同之处。【设计意图:自然界的植物千差万别,只有抓住不同于别的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才能将植物写生动。】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一般来讲,写植物的顺序有两种:一是按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二是按生长顺序。【设计意图:这样可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1)对比法

例如:在这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里,我喜爱的既不是花中之王牡丹,也不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而是可治百病的芦荟(2)比喻法

例如:万寿菊有的是未开的青色的花骨朵,远远地望去像一个个小小的话筒,竖在枝头,花瓣一层又层,密密地重叠在一起,像一个淡黄色的绣球。(3)拟人法

例如:《石榴》春天来了,石榴树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4)衬托法

芦荟不像牡丹那样艳压群芳,也不像文竹那样温文尔雅,更没有玫瑰那样的馨香四溢。但就是它的朴实无华和默默为人奉献的内涵深深打动了我的心,(5)远近结合法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例如:近看:盛开的菊花真是漂亮,花朵极大,像个大绣球,淡黄色的花瓣,一丝一丝的,菊瓣弯曲带钩,中间金黄的花蕊像一个小太阳,菊花的茎都非常挺直远看:a远远望去,许多串红连成一片,红得耀眼,真像燃烧得火苗,漂亮极了

b我家养了一盆吊兰。远看,她犹如一位眉清目秀、亭亭玉立的少女,尽显自己的风采。【设计意图: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来描写植物,可使植物更形象、生动,语言更加鲜明活泼。】5.要有联想地抒发感情

写植物可进行联想,抒发一些个人感受。如写梅花不怕风雪的特点时,可联想到人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写白杨的挺拔高大,可联想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但是联想不能超越客观实际,抒情不要无病呻吟。

另外,注重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办法,是描写植物的绝佳秘方。【设计意图:将描写植物和个人感受相结合,可以在原来基础上使文章得到升华。】四、尝试写作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六、板书设计:我的植物朋友看一看

摸一摸闻一闻对比法

比喻法

拟人法七、教学反思: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缺点: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汇报”“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语文园地一第二单元5.守株待兔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守株待兔》。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寓言。《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一个种田的人在一次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就自认为不用耕作,守在树桩胖等着兔子的到来,最后结果是毫无收获,还被人耻笑。这篇寓言蕴含着哲理: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要付出,不能心存侥幸,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二、说学情分析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创设情境,比如,在讲解文本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图画,这种直观的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劝一劝这位农夫,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外,这是一篇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言词汇也是一教学重点。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新课标理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基于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在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主要力,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都爱听故事,那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郑人买履》《狐狸与乌鸦》),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都听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课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解题,齐读课题,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有什么疑问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守株待兔”是守在树旁,等待兔子的到来。预设学生也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等兔子到来呢?兔子真的会来吗?接着,就是初读文本,我会播放名家范读,引导学生圈画难认或难理解的生字词。为了解决生字词,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并对重点生字词和文言词汇进行强调,引导学生积累。然后,我会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于断句我会进行指导。最后就是疏通文意,让自读课文,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在这一环节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能够为深入研读环节做好铺垫。(三)深入研读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懂得寓言中的道理,并能够自主地分析,我会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基于此,我设置了层层深入的问题:1.想一想,这个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学生可能会答出:①农夫很懒惰,想不劳而获。②农夫是等不到兔子的,会被饿死的。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只是一个意外。3.你们都是从哪里知道的,农夫不会等到兔子的呢?要求学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4.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进行总结,要想有所收获就不能懒惰,要有所付出。5.这样简短的文章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种文体的故事跟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得出文言文语言简洁,内涵丰富。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本的,环环相扣,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四)延伸作业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你能劝一劝农夫吗?(五)小结作业最后,我会让学生谈收获,我进行总结,结束本课。作业是课堂的眼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将这个故事写成现代文,下节课分享。七、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6.陶罐和铁罐一、说教材《陶罐和铁罐》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陶、罐”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11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三、说教学重难点1.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重点)2.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难点)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指导观察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说学法]1.合作学习法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五、说教学过程(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寓言故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随机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并指导书写“陶”。【设计意图】寓言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让生‘说说你读了哪些寓言故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被激发,再加上看了立体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此时,我抛出一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去读读第6课就明白了,就这样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二)读通课文1.在学生发言中,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 2.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性化,因此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在点评中,我做以下的点拨,以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抓住对话,深究“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有了前面的铺垫,我首先出示词语(骄傲、傲慢、谦虚、轻蔑、恼怒、宽容、不再理会)在学生齐读后进行分类,随机板书。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点拨引导。1.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让学生说说“奚落”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曾在什么情况下奚落过谁?或你曾受过谁的奚落?2.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 (1)“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2)“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设计意图】此环节,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即默读课文10~17小节内容,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四)延伸文本“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设计意图】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1.“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也来当一回童话大师,写一写这个故事,写完后读给爸妈听,让他们给你打打分。【设计意图】这个作业为指导学生写作指明方向,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得以提高。六、说板书6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短处)易碎    

坚硬(长处)  谦虚          

傲慢争辩          

恼怒 (长处)美观  

无影无踪(短处)7,鹿角和鹿腿一、说教材《鹿角和鹿腿》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著名的《伊索寓言》。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险些送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短处而否定长处。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初步具备了独立阅读和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的能力,但他们阅读经验尚停留在感知层面,对文章的寓意还不能准确把握。三、说教学目标1.会认“称、禁”等8个生字,读准“称、禁、撒”3个多音字,会写“鹿、塘”等13个字,正确读写“池塘、痛快”等1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3.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懂得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的道理。四、说教学重难点1.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重点)2.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难点)五、说教法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合作法”“朗读点拨法”来展开我的教学,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所以我运用了朗读感悟法,合作学习法来使学生披文,入境,入情构建新知,做到听、想、讲、读的有机结合。六、说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1.先出示课文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美丽的鹿。 【设计意图】生动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让这堂课成功了一半,在让学生观察鹿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谈话导入。 课文中的这只鹿它欣赏自己的身段和鹿角,却报怨自己的腿长得不好看。可一只狮子的出现却彻底地改变了它原先的看法,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7课鹿角和鹿腿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1.先请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生字。 2.小组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生字、自己提出问题。(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所以在此环节中我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到美的熏陶。1.用上提示的词语,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回答。降低了概括的难度。 2.鼓励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注意语言的朗读,语气要有所区别,先让学生采用自由读、小组读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全班讨论、交流,可采用个别读、小组读的方式。【设计意图】记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句话这样说道:“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朗读训练中,我鼓励学生读出对文中情感的不同体验,并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自己的朗读体会,充分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同学之间互相评论,相互促进,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教师随机点拨,如第一段、二段,要读出鹿的悠闲和发现自己水面倒影的惊喜。第三段和第四段是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评价,要读出截然不同的语气,对角的喜爱、赞美:“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要读出自我欣赏,自我赞美的感情。“啊!”“多么”“多么”拉长读,抒情一些。而对腿,则是不满和报怨:“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要读出叹息、报怨是情绪,“哎,太细了。”强调低语速慢,“怎么”感情强烈,要表达出内心的不满,在对比朗读中区分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感情。第五段和第六段,情节紧张,变化快,“忽然听到”“猛一回头”“哎呀”“正在追逐”朗读时要语速加快,突出形势的危急。     在每次学生说体会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试读边说体会,越具体越好,说完后,让他完整地示读一遍,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可适时引导学生指导集体朗读该句,这样就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学,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四)心灵对话,交流体验1.我先创设说话情境:“同学们,通过合作研读,你们一定会有所启发吧!”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开思路,放开谈,可以就课文的内容谈,也可以联系实际举生活中的实例,说说自己的体会。要鼓励学生生活中类似的实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充分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2.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和《陶罐和铁罐》作比较学习,把两篇课文联系起来说说共同之处。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交流,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通过比较,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会更加开阔,同时也学会了用多种方式来进行阅读。(五)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启发学生阅读兴趣,谈一谈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又再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七、说板书

7鹿角和鹿腿                   角   精美别致    差点送命    坏处          鹿   腿   难看        狮口逃生    好处8.池子与河流一、说教材《池子与河流》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寓言诗。描述了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文章巧妙运用对比烘托人物形象。文中的对比,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生活态度的对比,池子贪图安逸,沉迷享受,而河流积极进取,奔流不息;二是不同结局的对比,池子枯干,河流长流不断,通过鲜明的对比,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精神。二、说学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第一学段有所增强,但思维方式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属于初级阶段。这样的学情决定三年级的寓言教学要在低年段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阅读渠道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把握内涵,体会寓意,初步感受寓言故事生动的语言对刻画形象、揭示寓意所起到的作用。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河流长流不断,池子一年年淤塞的原因。 3.学习“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河流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年淤塞的原因。(重点)2.体会“河流”与“池子”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学习“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美读感悟法本文是一首寓言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要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情入境,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 2.多媒体情景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性趣和创新思维。[说学法]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六、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池子和河流是邻居,河流每天奔流不息,池子却安于享受自己安逸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各自的命运也截然不同。让我们共同走进文中去看看河流和邻居池子的对话,去了解他们不一样的人生轨迹。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学生自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圈出生字。 2.教师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忙碌、遵循、实验等) 3.教师领读,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相机正音。 4.小组选出代表,朗读课文,教师给予评价。 (三)情境教学,解读文本1.学习诗歌第1—5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并说说诗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拟人) (2)“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这里连用两个“一会儿”表现了什么?(PPT出示河流繁忙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 预设:(表现河流十分忙碌,再现了河流承载着沉重的货船、长串的木筏的景象。)    PPT出示“一会儿……一会儿……”句式,让学生练习口头说话。 A.小猫钓鱼三心二意,它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上的云真是多变,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激趣提问:这是个什么句式?)池子为什么会提议河流“抛开这样的生涯”?3.学习诗歌6—10节 (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诗歌6—10节,思考下面问题: A.“在睡梦中推究哲理”说明了什么? B.河流为什么受到尊重? C.池子与河流的下场有什么不一样?请学生代表发言。 D.为什么说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就会“一无所为”呢?(相机解释“懒惰”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3)举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男女生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配乐读)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点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明确: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2.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泥土比喻成鸭绒垫,突出了泥土的柔软、舒适;一个“躺”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池子积聚在泥土上的情态,表达出池子安闲、惬意的心情。)3.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明确:水要流动才能保持鲜活。)4.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明确: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 年年用源 源不断的清洁的水给人们带来了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5.池子和河流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明确:池子代表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河流代表那些永不满足,负重前进,永远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教师点拨: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课文就运用了这种手法,以池子象征那些贪图安逸的人,以河流象征那些积极进取的人。6.你从这则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明确: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五)教师小结贪图安逸的池子,忙碌奉献的河流,你更赞同谁的观点呢?我想,大家还是更喜欢为人们做贡献的河流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要学习浪费才能、贪图享乐的池子,要做积极进取、创造价值的河流,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彩。(六)布置作业 1.课后将诗歌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其他关于勤奋上进的小故事。七、说板书8*池子与河流 池子:安闲 无忧无虑 完全枯干 

河流:忙碌 滚滚滔滔 长流不断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一、说教材“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在书签中提出了两个要求是:边听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教材共安排了三个板块。一是列举刘杰浩所在的三年级(2)班两个学期的班干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