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范文(6篇)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范文(6篇)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范文(6篇)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范文(6篇)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范文(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范文(6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篇1夏商西周的更替一、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建立者:禹3、都城:阳城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对立阶级的产生夏灭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_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二、商朝的建立1、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2、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300年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三、西周的建立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2、建立者:周武王3、都城:镐京(今西安)4、西周的政治、经济政治:分封制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1)荒_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封制的作用作用《春秋》《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写内容周王的分封:“授民授疆土”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同姓、姻亲、功臣、前代贵族依据分封人员A、加强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B、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军队、刑法—暴力手段礼仪教化—怀柔政策军队刑法:对外征战,对内镇压反抗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1、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前476)由统一走向分裂2、战国封建社会形成(前475--前221)由分裂走向统一孔子编写,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时期(前770--前476)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原因: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表现在诸侯不听天子命令,不尽义务,政令征伐自诸侯出。)目的: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一、齐桓公称霸1、齐桓公首霸原因:政治经济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根本原因)策略手段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顺应当时的政治形势,顺应民心。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东方大国,鱼盐之利,经济富庶)2、齐桓公完成霸业的标志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二、问鼎中原(晋楚争霸)1、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前632年——以少胜多(退避三舍)2、楚庄王称霸:邲之战前597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3、宋襄公称霸:彻底失败4、秦穆公称霸西方;吴越争霸江南三、合纵连横1、战国七雄三家分晋:赵、魏、韩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续用齐国号)楚、秦、燕2、七雄(名称,位置)3、合纵连横秦孝公即位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大的国家。的合纵家:秦国的张仪的连横家:魏国的公孙衍、苏秦四、如何看待春秋战国的争霸斗争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衰微。②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③诸侯国的实力增强。目的: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性质:“春秋无义战”,争霸战争实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五、春秋争霸战阵的影响消极: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积极:1、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2、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3、促进了民族融合。4、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从传统的铁器牛耕到制度变更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铁制工具和牛耕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普及意义: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千耦其耘——公作则迟个体农耕——分地则速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秦国——商鞅三、商鞅变法1、历史背景:(1)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战国时,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公作则迟,分田则速”(2)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相继变法2、商鞅变法的目的:引进人才、富国强兵、变法图强3、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5、商鞅变法的作用(意义)政治上:废除了秦国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军事上: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经济上: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6、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直接的具体原因:a.秦孝公的支持。b.变法内容的适宜。c.商鞅策略的正确。d.人民的支持。(2)深层次的原因: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b.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判定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其目的是否达到。变革者个人的悲剧与变革成败不能混于一谈。7、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1)变革不会一帆风顺,要坚持不懈。(2)变革需要勇气,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3)顺应时代潮流的变革,能推动社会进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篇2要会看书中考历史内容广泛,涉及世界和中国的古、近、现代历史,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干巴巴的历史知识,不如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则事半功倍,这里要求的学生会看书,是融会贯通地看,而不是走马观花似地瞧:1.看标题,目的是为了寻找线索,了解每一课的结构;2.看标题的提示,寻找课本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3.看课内和课后思考题,寻找答案或者从课内得到一些启示,同时还应该做到边看、边划、边问、边写,看内容,划知识点,找疑问,写出疑问来,这是对学生复习时的基本要求。善于归纳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历史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赖老师。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善于“自得其法”上面,归纳的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介绍唐文化的这一内容时,有学生制作了下面一个简表。这样全新的组合,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段历史知识。强化薄弱环节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问题的方式进行知识整合,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在解答问题热点内容、主干知识、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复习,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篇3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7、“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1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1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15、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P36—3716、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17、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18、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19、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P38—3920、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P4122、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23、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P4324、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P4325、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P4326、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27、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P46—P4728、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P47—P49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篇4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3、比较项的确定方法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篇51、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P602、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3、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4、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P59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P636、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P647、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P678、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9、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10、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P6911、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12、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P7313、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P7414、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P7715、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P78—7916、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17、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_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P8318、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19、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_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的丝绸之路。P8320、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P8721、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22、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P8823、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P8924、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25、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P9326、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P9427、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艺术宝库P95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篇6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