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二月统一检测历史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二月统一检测历史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二月统一检测历史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二月统一检测历史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二月统一检测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十二月统一检测历史学科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图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分布图,由此可知中华文明A.兼收并蓄B.多元一体C.世界领先D.博大精深2.汉字姓氏以祖先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占很大比重。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划界建国。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这源于西周实行的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3.《商君书》载:“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由此可知,商鞅主张A.土地国有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严刑峻法4.“始皇帝吞并六国之后,进而废置各国的王国和封建贵族,并由秦国的官僚处理政事,这项激烈的措施使得这些牺牲者感到难以忍受之苦。”该学者认为导致“王国和封建贵族”“难以忍受”的是A.郡县制B.皇帝制C.三公九卿制D.科举制5.董仲舒以“邪辟之说熄灭,然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为由,为“绝百家之道,勿使并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支撑,正符合汉武帝实现“▲”的需要。依据逻辑关系“▲”处最适合填A.独尊儒术B.稳定民心C.依法治国D.维护大一统6.有学者认为:“政治中心在北方,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需要与经济富庶地区的联系沟通,及粮食物资等的供给,更使隋朝政府意识到开凿和贯通南北大运河的必要性。”下列关于大运河的作用,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①加强南北经济的联系②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③加强中原的民族交融④促成南北交通的贯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图2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相关数据信息。以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更多课件教案视频等优质滋源请家威杏MXSJ663A.图中信息为魏晋南北朝时期B.北民南迁充实了南方劳动力C.此间国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北方战乱是北民南迁的主因8.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这主要反映了元朝A.民族交融加强B.中外交流频繁C.行省制的推行D.人口南多北少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理学家张载的这一名言强调了A.男女平等B.心外无物C.民主法治D.社会责任10.倭寇的侵扰自元朝末年开始,到明朝嘉靖年间大爆发,史称“嘉靖大倭寇”。现代史学家认为:倭寇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戚继光、▲等名将的抗倭固然是一个方面,但彻底消除的原因却是私人海外贸易的合法化。这里的▲名将是A.俞大猷B.郑和C.李自成D.郑成功11.“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黄宗羲该段言论表明他A.否定传统道德B.抨击君主专制C.主张工商皆本D.提倡个性自由12.“明代后来的年轻皇帝由于自己不懂事,也怕和大学士们时常见面,内外一应章奏,先由大学士看过,拿一张小签条,写出他们意见,附贴在公事上,送进宫里,再由皇帝细阅决定。”此描述的大学士日常工作被称作A.监察B.批红C.奏折D.票拟13.《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1843年,英国向中国输入棉布便援引这一条款完成了交易。这一案例说明该条款破坏了中国的A.领土主权B.驻军主权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14.据统计,从1840年起至1861年为止,中国出现了20多种有关欧美等国史地方面的著作。其中一本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此书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瀛寰志略》D.《资政新篇》15.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官兵英勇奋战、视死如归,重创日本舰队。海战中壮烈的爱国将领有①邓世昌②林永升③刘永福④冯子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6.康有为认为:“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据此推断,康有为主张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变革中国政治体制17.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民众日常生活出现了种种新气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国新气象的是A.改用阳历B.剪辫易服C.跪拜作揖D.废止缠足18.下图是胡适于1917年2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首白话诗《蝴蝶》,这首诗有利于A.发展民主科学B.宣传自由恋爱C.推动文学革命D.摧毁传统文化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突出表明五四运动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B.促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立C.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0.(这次行动)由广东出师,按照既定战略计划,先进军湖南、湖北,又开辟江西、福建,后分兵东进浙皖苏三省,十个月的时间里攻占了近半个中国,歼敌数十万人,取得重大胜利。“这次行动”成果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B.革命统一战线的有力推动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D.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枝繁叶茂时期。以下对该时期各学术流派及其提出的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①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法家——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③儒家——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④墨家——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2.《资治通鉴》记载,“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由此可知两税法①征税标准以资产为主②不再征收人丁税③增加了税收名目④一年分两次收税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3.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说明唐朝A.政府重视体育运动B.男女地位实现平等C.开放与兼容的氛围D.民族政策的灵活性24.“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材料表明宋朝A.中央集权的强化B.崇文抑武的政策C.行政效率的低下D.民族关系的紧张25.明朝中期,江南一位地主低价购买了当地的大片沼泽地,并雇佣贫苦乡民治理。部分土地改为良田,开凿水池养鱼,水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上述现象反映了A.明朝已出现了手工工场B.该地区是中国经济中心C.农业经营模式的多样化D.江南阶级矛盾十分尖锐26.1861年曾国藩在送呈的奏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对该奏折理解正确的是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导致“和议既成”②清政府当时面临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③火轮船具有经济、军事上的双重功能④曾国藩具有探索国家出路的忧患意识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7.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对外宣言书》中提到,“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没有解决中华民族独立问题B.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C.具有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性质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8.陈独秀在1916年撰文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此段话旨在揭示A.政治革命是思想解放前提B.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C.文学革命助推新文化运动D.君主专制制度的依然存在29.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精神和口号,以下不同时代的精神或口号,按其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②开天辟地、敢为人先③同仇敌忾,共赴国难④爱国、进步、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④①③D.①④②③30.史料辨伪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工作,史书辨伪是史料辨伪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坊间有说法认为,神农著《本草》、黄帝著《素问》、夏禹著《山海经》,但这些书的作者是传说中的人物,且那个时代还没有文字,不可能留下文字记录,故是伪书。另外,如果某一本史书在体裁、风格、词汇等方面与那个时代不符,此书大体是伪书。上述两种辨别史书真伪的依据是A.通过考古发掘进行对比B.作者和时代特征吻合度C.依靠考证者的学术水平D.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甄别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小题18分,第26小题12分,共30分)31.现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与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边疆政策和行政管理创举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材料二至元十三年(1276年)全国统一以后,虽然间或有日本、安南、缅国、爪哇等若干次海外征伐及相应的征伐型行省设置如日本行省、荆湖占城行省、征交趾行省、征缅行省等,但大规模的征服战争已基本结束,元帝国行省的主要使命逐渐转移到中书省直辖区以外广大地区的控驭、治理方面。中书省宰执衔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