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中考历史模拟考试卷-附答案_第1页
2023年河北中考历史模拟考试卷-附答案_第2页
2023年河北中考历史模拟考试卷-附答案_第3页
2023年河北中考历史模拟考试卷-附答案_第4页
2023年河北中考历史模拟考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河北中考历史模拟考试卷-附答案

题号—二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4分)

1.英国驻汉口的代理总领事法磊斯曾说:"(《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须向全国征

收,但由于祸乱所及各省已被联军洗劫一空,实际上这些省应出之款项仍须由那些

忠诚的,并已付出自己份额的省份来额外负担。”法磊斯口中的“祸乱”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英法联军的侵略

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的侵略

2.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

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

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3.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着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下面两封书信(节

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

致战友: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

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

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绝不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现

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

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

愿与诸弟共勉之。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

小兄张自忠手启的心意,罪甚!罪甚!

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一日程雄(新四军战士)

A.正面战场的抗战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敌后战场的抗战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页共7页

4.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气壮山河的号召,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宣言”发

布于()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5.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

某时段我国工业总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统计图

A.1911T918年B.1949T956年C.1958T965年D.1978T985年

6.当欧洲人来到时,他们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武力使印第安人失去了自卫的能力,而

他们的种种机诈欺骗、巧取豪夺和暴力压迫使印第安人的权益很快丧失殆尽,他们

的野蛮杀戮和他们带来的传染病使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剧减少。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

开辟()

A.推动了西欧租地农场迅速发展B.造成西欧各国力量发生变化

C.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D.给美洲带来非常严重的灾祸

7.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

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

除旧的社会形式。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

A.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8.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是:“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

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许

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

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这说明英国()

A.跨入手工工场时期B.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C.进入了“蒸汽时代”D.步入了“电气时代”

第2页共7页

9.如图反映的史实()

英国状民方在卬曳作文作注

A.体现了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开始B.标志着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

C.激起了印度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10.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

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

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

快。这说明“调控”的影响是()

A.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B.根除了资本主义制度弊端

C.揭开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序幕

D.使资本主义继续获得发展

11.《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一书中写到:“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间的差异和隔膜终究不能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永久

地分割开来。无论是各自发展的需要,还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两国早晚会在相

互接触、彼此合作中寻求各自国家利益的最佳结合点,这已经在两国建交以来的历

史和现实中得到了验证。”可见,“两国”应是()

A.中国、美国B.美国、日本C.美国、英国D.中国、俄罗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0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汉字,是表意文字的典型代表。中国人的感想情感,

大都可以用汉字来表述。如“国”,甲骨文,左边是一个方框,象征一片土地,右

边是戈,表示以兵戈来保卫这片土地。到金文,在表示“国土”的“口”外边加了

“国界”,仍表达以“戈”卫“国”的意思。到了小篆时期,在“或”之外又加了

一个方框,表示国界、疆域。(见图)

第3页共7页

•P•讨•久•二•1*.

材料二:中华经典诗文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陆

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情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

祸福避趋之”的豪情,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中国

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诗文表达内心对人生道德境界的追求。

材料三:从拼上老命也要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到拖着有病之躯还在救治新冠肺

炎患者的张定宇:从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到长期献身艰苦偏远山

区教育事业的张桂梅;从为“中国天眼”弹精竭虑的南仁东,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

梦呕心沥血的孙家栋……无私而忘我的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

从国家安全的视角看,材料一中“国”的字形演变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思想观念?

材料二中的诗文所表达的共同的人生道德境界是什么?

揭示材料三中的奋斗者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上共同的价值追求。

结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跨越时间的长河感悟中华文化,你能得出一个什么认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受新冠疫情影响,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庆典被迫推迟,但还是

举行了空中阅兵。美俄两国总统于2020年4月25日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二战期间

美苏军队的易北河会师''预示纳粹政权的最终失败”,并盛赞“易北河精神”。5

月8日,白宫称“美英战胜了纳粹”。

永远不能忘记,苏联在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1941

年至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有2700万人牺牲,物资损失高达6790亿卢布。

如果没有苏联军民的英勇奋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可能会更加艰难。长

期以来,世界各国对苏联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

同样不可讳言,苏联在二战中确实也曾对其他国家和人民造成过伤害。1939年9

月苏联打着保卫“西部边界安全”的旗号侵入波兰。1940年春,苏联在卡廷森林

制造了卡廷惨案。

在东亚,苏联在二战中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苏联对民国政府提供支持,先后三

次向中国提供2.5亿美元贷款、出口军事装备并派军事顾问和航空志愿队参与指挥

和作战。但苏联也对中国构成一些伤害。

对俄罗斯来说,颂扬在二战中的“伟大贡献”是其凝聚国内民心、改善国际形象的

第4页共7页

重要选择。对全人类而言,纪念二战是为了更好地缅怀为人类的解放与进步事业舍

生取义的所有先驱,是为了汲取历史教训而不让战火肆虐、生灵涂炭的悲剧重演。

纪念二战,只有全面还原历史,才能更好地纪念。

一摘编自冯玉军《全面还原历史,更好纪念二战》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纳粹德国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东西两个战场夹击的重大事

件。

材料认为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既作出了重大贡献,又给其他国家和人民带

来伤害。其依据各是什么?

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评价历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4.探究问题。

材料:

历程主要表现

从“小米

“南昌起义”使中国大地诞生了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当时武器装

加步枪”

备只是一些大刀、长矛和少量的火枪、步枪。

开始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检阅了陆海空部队,当时海空部队阵容还不整齐。

建国之初面临着热战刚过冷战又开的严峻国际环境,毛主席发出了“为

进入“飞

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的号召。

机坦克加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出现了新型的国产武器装备。到60

大炮”阶

年代初期,中国已能独立设计制造包括中轻型坦克、火炮等在内的诸多

常规兵器,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武器装备体系。这支军队再也不是昨

天的“小米加步枪”,而是进入了“飞机坦克加大炮”的崭新阶段。

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末做出了研制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的战

略决策。

步入“两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后,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

弹一星”发射成功。1966年,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一第二炮兵部队成立。1970年,

时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两弹一星”国防尖端

科技攻关全面成功。这就使中国在6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实现了从常规

武器到尖端武器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一摘编自李大光《从大刀长矛到神五上天一看我军现代化建设历程》

材料表述了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经历过两次历史性跨越,跨越各是什么?结合

第5页共7页

所学知识,指出哪次跨越使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并说

明这次跨越对当时世界的重大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提

供了哪些保障。

15.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粮食生产关乎国运民生。国家之大,粮安天下。

材料一:1964年,袁隆平开始进行水稻杂交研究。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优

势杂交水稻。后来,他又突破制种技术难点,研究出一套釉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

使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亩产700千克到1149千克,超级杂交

水稻高产攻关不断取得突破。1976年以来,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约85亿

亩,增产稻谷8500亿千克。

袁屋平在田同电茶水稻一

材料二:1978年底,一直靠吃政府救济粮过活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私

下把土地包干到户。虽然土地、人没有变化,但产生了惊人的效果:1979年,小

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6.65万千克,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产量的总

和。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

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中国政

府不断完善和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粮食总产量因此由1978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