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A. B. C. D.2.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使屏远离透镜 B.使屏靠近透镜C.使屏向上移动 D.使屏向下移动3.下列事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铁块压成铁片 B.水凝固成冰C.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 D.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4.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5.有一个医用氧气瓶,装满时氧气的密度为3kg/m³,后来输氧消耗了,则剩余氧气的密度为()A.2kg/m³ B.3kg/m³ C.kg/m³ D.kg/m³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7.如下图所示表示晶体凝固规律图线的是()A. B. C. D.8.设计一个值班人员看护花园的报警器。要求正常情况下,值班室内的灯亮铃不响,当有人畜闯入时,碰到栅栏会拉断细导线,灯亮同时铃响,如图电路符合要求的是()A. B. C. D.9.要想尽可能准确地一次性测出100g密度为0.8×103kg/m3的某种油的体积,请从以下给定的量筒中选出你认为最适当的量筒()A.50mL,5mL B.100mL,2mLC.250mL,5mL D.500mL,10mL10.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A.响度和音调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 D.音色11.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C.如果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应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12.小明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稍微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能变清晰,则该眼镜片是()A.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13.中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内涵,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是升华形成的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回声测量距离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B.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来控制电视机的C.起床照镜子检查仪容仪表是利用平面镜成像D.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15.被踩瘪的乒乓球(但没有破)放在热水里烫一会,被踩瘪的地方重新鼓起来了。就球内的气体而言,变形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质量 B.密度 C.形状 D.体积16.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17.下图为计算机记录到的三种乐器所发声音的波形图,根据波形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的音调、响度都相同,但三者的音色不同B.甲、乙的响度不同,但三者都能传播信息C.乙、丙的音调不同,但三者都具有能量D.甲、乙、丙三者的振动频率不同,但三者的振幅相同18.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2.45cm、12.46cm、1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 B. C. D.19.夏天小玲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0.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B.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C.研究光源时将它分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D.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21.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22.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D.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23.指纹锁是一种集光学、电子计算机、精密机械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它的“钥匙”是特定人的指纹(S1)、磁卡(S2)或应急钥匙(S3),三者都可以单独使电动机M工作而打开门锁.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A.B.C.D.2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潭清疑水浅”与“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C.八年级学生李凡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是实像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25.下列物体哪个不是光源()A.点燃的火炬 B.太阳 C.月亮 D.萤火虫26.做广播操时,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与()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27.人站在湖边,看到芙蓉楼在湖中所成倒影,其光路图正确的是()A. B.C. D.28.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过一会儿,可观察到瓶子表面会出现许多微小的小水珠,这种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华29.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升华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30.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四个步骤,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如图所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那么,对接后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A.月球 B.地球C.太阳 D.“天宫一号”飞行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的;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则卫星是_________的.32.一捆铝导线,测得其横截面积是5mm2,质量是10.8kg,则这捆铝导线的体积是____________m3,长度是________m。(ρ铝=2.7×103kg/m3)33.如图1为声速测量仪的实验装置图,图2为使用说明书,请阅读使用说明书,然后回答问题。(1)若铜铃放置在甲、乙的中点即s1=s2,启动声音发生器,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___________s。(2)若小明将铜铃放到乙的右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敲击铜铃,增大铜铃到乙的距离,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为了测量某液体的声速,把声速测量仪放置于该液体中,当声音发生器移至甲、乙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启动声音发生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0.0005s,已知s1=0.2m,s2=0.9m,则声音在该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m/s,若启动声音发生器,保持声速测量仪中声音发生器及甲、乙的位置不变,将声速测量仪从液体中取出,放置于空气中,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4.腌制鸭蛋时,盐进入鸭蛋中是一种_____现象,烧水煮鸭蛋是利用_____的方式改变其内能;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35.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开始计时时两位同学相距______m,分析图像可判断______同学运动较快,经过6s甲、乙两同学相距______m。36.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测量工具,这些测量工具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对于有些测量工具,我们要了解它的测量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还要掌握测量工具的读数方法,正确读出所测量物理量的值。图中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___;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37.请读出以下测量仪器的示数: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cm,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s。38.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于2019年12月17日下午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航母上装备的声呐,是利用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下同)来发现水下目标的;同时它能通过设备监测______来获取海上台风的信息。39.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受阅部队队列整齐划一,沿队列方向只能够看到一个人,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造成的,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见红旗,这是因为光在旗帜上发生了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2)加油机和受油机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时,有的观众认为加油机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3)部队行进中洪亮的口号声是由声带的_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___传入观众的耳朵,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特性;(4)飞机飞过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40.自行车的速度大约是5m/s,合________km/h,若小强骑自行车上学所用的时间是0.5小时,则小强家距学校的路程是________km。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某小组测量一种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1)水平放置的天平如图甲所示,首先将游码拨至_____,此时发现指针如图乙中所示,为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左”或“右”)端调;(2)将被测固体放在天平的左盘,添加砝码并拨动游码,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固体的质量是_____;(3)将被测固体放入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丁所示,则固体的体积是_____cm3;(4)这种固体的密度是_____kg/m3。42.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小明为了确定焦距,做如图甲所示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此时所成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调整烛台向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3)调整好烛台的位置后,小明用一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需要把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镜片是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使用者的眼睛是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小亮从家中出发到万达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1)小亮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2)小亮骑车的速度是多少;(3)小亮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4.有个未装满水的瓶子,瓶子里水的质量为130g,瓶子的容积为250mL,有只乌鸦要喝瓶中的水,但喝不到。于是乌鸦不断的把质量均为10g的小石块放入瓶里,直到放入第30块小石块时刚好喝到水(水面恰好到瓶口),如图所示。求:(1)瓶子中水的体积;(2)小石块的密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B【详解】根据图象可知,C、D选项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直线,所以将CD不是晶体,因此排除;图象A不断吸收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熔化图象.图象B不断放出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选B.2、A【详解】当u=2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所以2f=20cm,即f=10cm,物距不变,当凸透镜焦距为15cm时,f1<u<2f1,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1=30cm,所以屏应远离透镜。故选A。3、D【解析】A.铁块压成铁片,形状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物体质量没有变化,A项不合题意;B.水凝固成冰,状态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物体质量没有变化,B项不合题意;C.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位置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物体质量没有变化,C项不合题意;D.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部分水汽化成为水蒸气进入空气,水的质量减少,选项D符合题意。4、A【详解】A.甲、乙的振幅和频率都相同,所以音调和响度相同,故A正确符合题意;B.甲、丙的振幅相同,但频率不同,所以响度相同,但音调不同,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丙、丁的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不同,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5、A【详解】由于氧气瓶的容积不变,当瓶内氧气用去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少,质量是原来的,由知道,瓶内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即钢瓶内的氧气密度为2kg/m3。故选A。6、D【详解】A.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所以学生不能免受噪声干扰,故C错误;D.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是次声波,由于声可以传递信息,所以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D正确.7、C【详解】晶体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内能减小,温度保持不变,但是凝固前和凝固后,温度不断下降。故选C。8、A【详解】A.由电路图可知,正常情况下,灯亮,电铃被短路不响,有人畜闯入花园时,灯泡和电铃串联,灯亮同时铃响,符合题意;B.由电路图可知,正常情况下,灯亮同时铃响,有人畜闯入花园时,灯不亮、铃不响,不符合题意;C.由电路图可知,正常情况下,灯亮同时铃响,有人畜闯入花园时,灯亮、铃不响,不符合题意;D.由电路图可知,正常情况下,会造成电源短路,灯不会亮,不符合题意。故选A。9、C【详解】由题意可知,这种油的密度这种油的体积是那么50mL、100mL量程的量筒都不合适,500mL的量筒量程较大,分度值是10mL,也较大,不合适,250mL的量筒量程足够,并且分度值5mL不会太大,故选C。10、D【详解】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区别不同人的声音;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时,声带振动的音调不同;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音色是不变的.故选D.11、D【详解】A.由图可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B.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B错误;C.用不透明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烛焰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C错误;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即蜡烛应远离凸透镜,减小像距,即光屏靠近凸透镜,故D正确。故选D。12、C【详解】由题知,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说明像距不合适,由稍微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原来的像距偏大;若不移动光屏,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是近视眼镜片(凹透镜)。故选C。13、C【详解】A.雪是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霜是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C.露是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D.雾是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14、C【详解】A.回声测量距离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知道距离的大小,不是传递能量,A错误;B.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控制电视机的,不是紫外线,B错误;C.起床照镜子检查仪容仪表,在镜子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像,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C正确;D.手机拍照相当于照相机拍照,它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不是正立,D错误。故选C。15、A【详解】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当球被踩瘪时,形状发生了变化;虽然球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但由于球没有破裂,球内气体的分子数量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球内气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气体体积减小,根据ρ=可知,球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大。故选A。16、C【详解】当扬声器发声时,纸盒会振动,所以纸片会跳动;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由这些现象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选C。17、A【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到,甲、乙、丙的振幅相同,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那么甲、乙、丙的音调、响度都相同,但是三者的波形不同,即音色不同,A正确;B.由上述可知,甲、乙的响度相同,声音能传递信息,三者都能传播信息,B错误;C.由上述可知,乙、丙的音调相同,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三者都具有能量,C错误;D.由上述可知,甲、乙、丙三者的振动频率相同,三者的振幅也相同,D错误。18、A【详解】为了减小误差,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但是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所以根据题意,需要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所以物体的长度应是:L═12.45cm+12.46cm+12.46cm/3≈12.46cm,故A正确,故选A.19、D【详解】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20、B【详解】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A.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A不符合题意;B.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C.研究光源时将它分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采用的是分类法,故C不符合题意;D.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引入光线,采用的是模型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1、A【详解】诗中所说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体,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22、B【详解】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老鹰是静止的,故A叙述正确;

B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和老鹰的位置都发生变化,所以乌鸦和老鹰都是运动的,B叙述错误,C叙述正确;

D、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们相对静止,故D叙述正确.

所以B选项是符合题意的.【点睛】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23、B【详解】根据题意,三者都可以单独使电动机M工作而打开门锁,符合并联电路的特等,即三个开关应该并联后控制电动机,任一开关闭合,电动机都能工作.A.两开关并联后与第三个开关串联,当S3断开时,另外两个开关不能使电动机工作,故A不符合题意;B.三个开关并联控制电动机,任一开关闭合电动机都能工作,故B符合题意;C.三个开关串联,必须三个开关同时闭合电动机才能工作,故C不符合题意;D.S2闭合会将电动机以及电源短路,不符合电路设计的原则,且S3断开时,电动机也不可能工作,故D错误;24、D【详解】A.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潭清疑水浅”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光的折射,“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故二者的形成原因不同。故B错误;C.八年级学生李凡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25、C【详解】点燃的火炬、太阳、萤火虫本身能发光,是自然光源。月亮自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月亮,是因为月亮能够反射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故C符合题意。故选C。26、B【详解】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还有用力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做广播操时,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正确选B.27、B【详解】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而水中芙蓉楼的“倒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因此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像为虚像;其光路图正确的是B选项的光路图;故选B。28、B【详解】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过一会儿,可观察到瓶子表面会出现许多微小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液化为小水珠。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9、D【详解】A.春天,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的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冰雕是固体,冰雕逐渐变小,是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30、D【详解】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对接后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天宫一号”飞行器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选D。【点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静止运动【解析】因为同步卫星的转动和地球的转动是同步的,所以它相对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太阳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因此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于太阳也是运动的.【点睛】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32、4×10-3800【详解】[1]这捆铝导线的体积V==4×10-3m3[2]这捆铝导线的长度L==800m33、0不变1400变大【详解】(1)[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由于声速相同,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2)[2]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若增大声音发生器到乙的距离,但甲乙与发生器的距离始终为甲乙原来的距离,保持不变,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故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不变;(3)[3]根据题意和速度公式v=有:−=t,即:−=0.0005s,解得:v=1400m/s;[4]将声速测量仪从液体中取出,放置于空气中,因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小于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根据t=,故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大。34、扩散热传递间隙【详解】[1]把鸭蛋放在盐水里一段时间,鸭蛋就变咸了;这就是鸭蛋与盐之间的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表现;[2]烧水煮鸭蛋,鸭蛋吸热、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鸭蛋的内能。[3]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35、10甲2【详解】[1]由图像知,当时间为零时,乙在甲前面10m,故开始计时时两位同学相距10m。[2]由图知,在5s内甲运动的距离为25m,乙运动的距离为由可知,甲同学运动较快。[3]由图知,甲6s运动的距离为30m,乙的速度为6s内乙运动的距离为则经过6s甲、乙两同学相距36、1.15(1.13~1.17均正确)cm-14℃【详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起始刻度是2.00cm,末端刻度为3.15(3.13~3.17均正确)cm,所以纽扣的直径为1.15(1.13~1.17均正确)cm。[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示数在0℃以下,分度值是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14℃。37、-132.5570.8【详解】[1]由图可知,使温度为零下。温度计分度值为1℃,所以读数为-13℃。[2]长度测量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作2.55cm或2.54cm或2.56cm。[3]有分针可以看出,示数超过一分钟,即为60s。秒针指示刻度为10.8s。所以最终读数为70.8s。38、超声波次声波【详解】[1]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的,它可以发射超声波,然后收测回波进行计算距离,适用于探测冰山、暗礁、沉船、海深、鱼群、水雷和关闭了发动机的隐蔽的潜艇。

[2]台风发生时往往伴随着次声波,因此声呐能通过设备监测次声波来获取海上台风的信息。39、直线传播漫反射受油机振动空气响度液化【详解】(1)[1]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沿队列方向只能够看到一个人。[2]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见红旗,这是因为光在旗帜上发生了漫反射。(2)[3]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相对于它,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3)[4][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部队行进中洪亮的口号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