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平高学校(师宗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平高学校(师宗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平高学校(师宗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平高学校(师宗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平高学校(师宗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平高学校(师宗四中)高一(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商代的方国是建立在武力强制基础上的结合关系。西周各诸侯国的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诸侯本人的地位由周王册封。周天子的分封使得周王朝对诸侯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和行政建制上的保证措施。”由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A.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促进了国家统一的实现 D.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2.(2分)《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举以为收孥(官奴)。”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缩小了贫富差距 B.促进了农业发展 C.维护了贵族利益 D.确立了土地私有3.(2分)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篱草,草上之风必偃”,才能够实施“爱民,惠民”“使民于义”,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丧失政权。这体现了孔子()A.“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C.“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4.(2分)有学者认为,秦灭六国后,贵族势力不断削弱,影响政局稳定,拒绝实行分封制()A.以继承秦国地方制度为基础 B.取代世卿世禄成为选官依据 C.适应了秦朝国家治理的需要 D.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5.(2分)据《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建立时人□约1650万,而到汉武帝元光六年时(前129年),仅黄河中下游这一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六十年之中就增长了25倍,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景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大 B.休养生息促进民户繁息 C.铁犁牛耕的发明与推广 D.打击豪强查明隐匿人口6.(2分)中国的古代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即社会大分裂、民族大融合、门阀大政治、江南大开发、佛教大盛行。该历史时期是()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7.(2分)东汉末,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曹丕颁行九品中正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据此可知()A.人才选拔趋向公平 B.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C.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D.社会局势决定选官制度8.(2分)史载,贞观时期,国子学“四方学者云集……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遣子弟请人国学”,极盛一时”,洛阳城内“家家学胡乐”,汉著胡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唐朝经济繁荣且对外交通发达 B.唐朝推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C.西域各族文化优于唐朝的文化 D.唐朝重文化而轻视经济和军事9.(2分)在宋朝,“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千万,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其荣亦不可及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北方民族南侵,出现边患危机 B.总揽地方军权,导致将不识兵 C.倡导以文治国,凸显崇文抑武 D.增加科举取士,分化官员权限10.(2分)《辽史•百官志一》记载:“辽国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A.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B.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C.加剧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D.体现因俗而治的管理特征11.(2分)金朝某一民族管理系统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其成员平时在各自部落内从事狩猎、捕渔劳动,一遇战争,应征召去打仗;在迁居中原各地后,该“系统”是指()A.南北面官制 B.“四等人制” C.猛安谋克制 D.行省制12.(2分)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A.缓和了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扩大地方权力容易导致分裂割据 D.实现了政权与族权的紧密结合13.(2分)如表为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的赋税收入。据表可知,当时()税种两税(税钱)两税(实物)盐、茶、酒税商税市易坊场钱市舶金、银、铜税总计岁(万贯)558.6(折)1462.72192.4868.8133.2602.754397.36269.7百分比(%)8.923.33513.92.19.60.96.3100A.宋朝陷入了财政危机 B.农民赋税负担比较重 C.工商业成为重要税源 D.北宋衰亡命运被改变14.(2分)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汴京“每五更燃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之类,谓之鬼市”。这表明宋代()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止 B.商业市镇经济较为发达 C.经济环境利于商业繁荣 D.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15.(2分)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蔡襄曾对此有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问门户()A.形成了健康的婚姻观 B.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C.人身依附关系的消失 D.更加强调公平竞争16.(2分)《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由此可见()A.古文献资料时代久远均不可靠 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 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判断 D.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17.(2分)“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王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18.(2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讲话,称“15世纪初的明代,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主要强调了郑和下西洋()A.扩大了明朝对外交往的范围 B.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 C.保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D.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19.(2分)清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有利于()A.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B.完善了中枢机构 C.削弱宰相的权力 D.推动民主政治发展20.(2分)史料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yōngsūn)计。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表明()A.资本主义早期形态出现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加剧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21.(2分)明朝后期的一位思想家确信“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进而鼓励人们发挥个性,不必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该思想家是()A.王守仁 B.李贽 C.黄宗羲 D.顾炎武22.(2分)鸦片战争前,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西方的英、法、荷等国乃是“未受教化”的“蛮夷之邦”()A.中西方经济差距大 B.西方殖民侵略加剧 C.国人思想观念落后 D.清朝统治危机四伏23.(2分)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24.(2分)184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75%()A.五口通商 B.闭关锁国 C.协定关税 D.战后赔款二、非选择题。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是继秦汉之后我国历史上的一次更大规模的统一时期。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后,唐朝在“就申好睦,静乱息民”治边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了“合同为一家”,唐太宗还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多个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疆域空前辽阔。为巩固边防,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比之于内地”。元朝虽然只统治了近百年,但在这期间,不仅改变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传统结构和狭隘观念,而且还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形成创造了条件。——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个具体事例说明唐王朝推行“怀柔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并指出元朝管理西藏地区和台湾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专设掌管“满蒙藏边疆地区”民族事务的机构,并列举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具体措施。(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古代国家治理边疆的意义。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末及五代十国时期,多数时间处在分裂割据状态,社会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刺激了中唐以后儒学的复兴。宋政府建立后,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急需维护统治,五代时期分裂和混战,道德式微,宋代当政者急需构建新的统治思想以维护统治。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摘编自[加]卜正民《哈佛中国史》材料二:在理学家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就要“存天理,灭人欲”。理学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南宋后期起,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在明清易代的外部刺激和学术发展的内在因由下,传统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在明清之际发生了一系列蜕变,新的思想因素出现了。在学理上,注重学术研究的社会效用。在政治观念上,明清之际的学者更重视把学术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并突破传统政治哲学的樊篱,提出了许多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观念。在君权和民众问题上,提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的观点。——摘编自王记录《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新儒学出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程朱理学的主张并简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儒学“蜕变”的表现。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林则徐早年虽在鸦片问题上已具有正确的见解,但他也曾认为“天朝声威”可以“慑服夷人”他还曾认为,“茶叶大黄,警示外国人“绝市闭关,尔各国生计从此休矣”。他初到广州时,认为其“夷兵腿足缠来紧密,屈伸皆所不便,更无能为……”林则徐到广州后,思想有了一个飞跃,恍然大悟“沿海文武官员,不谙夷情,而不知其来历”。因此在广州期间“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更将英国的《世界地理大全》编译,这些著作对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史地等知识,但因遭贬革职,发配新疆——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对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清晰。)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平高学校(师宗四中)高一(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商代的方国是建立在武力强制基础上的结合关系。西周各诸侯国的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诸侯本人的地位由周王册封。周天子的分封使得周王朝对诸侯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和行政建制上的保证措施。”由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A.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促进了国家统一的实现 D.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结合商周的地方行政制度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分析作答。【解答】据材料“商代的方国是建立在武力强制基础上的结合关系。西周各诸侯国的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可知,中央和地方形成松散的联盟关系,主要以血缘为纽带,可见西周的分封制比商朝的内外服制更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商周时期尚未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排除A项;B项“解决了”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分)《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举以为收孥(官奴)。”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缩小了贫富差距 B.促进了农业发展 C.维护了贵族利益 D.确立了土地私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要求学生结合商鞅变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ACD均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3.(2分)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篱草,草上之风必偃”,才能够实施“爱民,惠民”“使民于义”,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丧失政权。这体现了孔子()A.“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C.“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要求学生结合孔子的思想内容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才能够实施‘爱民,若实行暴政,最终丧失政权”可知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有教无类思想指的是教育公平,与材料无关;材料主张以德治国,与尊卑关系无关;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4.(2分)有学者认为,秦灭六国后,贵族势力不断削弱,影响政局稳定,拒绝实行分封制()A.以继承秦国地方制度为基础 B.取代世卿世禄成为选官依据 C.适应了秦朝国家治理的需要 D.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郡县制相关知识的把握。【解答】依据材料“秦灭六国后,贵族势力不断削弱,影响政局稳定……”,官僚集团不希望贵族势力坐大,而实行郡县制,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地方行政制度,未涉及选官制度;材料涉及的是对地方的管理,未涉及君主专制。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5.(2分)据《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建立时人□约1650万,而到汉武帝元光六年时(前129年),仅黄河中下游这一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六十年之中就增长了25倍,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景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大 B.休养生息促进民户繁息 C.铁犁牛耕的发明与推广 D.打击豪强查明隐匿人口【分析】本题考查汉朝的统治,需要结合汉朝统治的特征来解答。【解答】汉朝初年社会经济凋敝,统治者奉行黄老思想,因此促进了材料中的人口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国并行导致地方势力膨胀,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的发明和使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击豪强查明隐匿人口的做法不属于主要原因。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汉朝的统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2分)中国的古代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即社会大分裂、民族大融合、门阀大政治、江南大开发、佛教大盛行。该历史时期是()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分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要求结合所学解读题干中关键词“社会大分裂、民族大融合、门阀大政治、江南大开发、佛教大盛行”。【解答】A.春秋战国时期,江南经济未开发;B.依据题干“社会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江南大开发,故B项正确;C.门阀大政治、江南大开发不符合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不符合材料特征。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考查了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7.(2分)东汉末,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曹丕颁行九品中正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据此可知()A.人才选拔趋向公平 B.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C.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D.社会局势决定选官制度【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需要结合古代选官制度的特征来解答。【解答】根据“东东汉末,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自曹操开始,曹丕颁行九品中正制,曹丕颁行九品中正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无法体现人才选拔趋向公平,也无法体现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2分)史载,贞观时期,国子学“四方学者云集……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遣子弟请人国学”,极盛一时”,洛阳城内“家家学胡乐”,汉著胡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唐朝经济繁荣且对外交通发达 B.唐朝推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C.西域各族文化优于唐朝的文化 D.唐朝重文化而轻视经济和军事【分析】本题考查隋唐大一统的发展,提取材料中唐朝时少数民族到唐朝经商、学习以及胡汉习俗相互融合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唐朝的民族关系分析作答。【解答】由材料可知,周边少数民族到唐朝经商,以及胡汉习俗相互融合,这种民族交融与唐朝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直接相关;A项表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错误,唐朝也非常重视经济和军事。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隋唐大一统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9.(2分)在宋朝,“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千万,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其荣亦不可及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北方民族南侵,出现边患危机 B.总揽地方军权,导致将不识兵 C.倡导以文治国,凸显崇文抑武 D.增加科举取士,分化官员权限【分析】本题考查宋朝强化君主专制,需要结合宋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来解答。【解答】根据材料“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千万,逐强虏于穷漠,献捷太庙,材料中描绘出将领即使领兵打仗获胜的荣誉也不及考上状元,这是由于宋朝倡导以文治国,C项正确;边患危机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宋朝将地方军权收归中央,同时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不符合材料;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宋朝倡导以文治国,凸显崇文抑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宋朝强化君主专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2分)《辽史•百官志一》记载:“辽国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A.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B.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C.加剧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D.体现因俗而治的管理特征【分析】本题考查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要求学生结合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特征来解答。【解答】从材料中的“辽国官职,分北,北面治宫帐......南面治汉人州县、军马之事,材料反映的是辽代的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管理较为发达的汉人农业生产地区,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代是与北宋、西夏并立的政权,排除A项;B项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辽政权实行“因俗而治”的开明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交融。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2分)金朝某一民族管理系统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其成员平时在各自部落内从事狩猎、捕渔劳动,一遇战争,应征召去打仗;在迁居中原各地后,该“系统”是指()A.南北面官制 B.“四等人制” C.猛安谋克制 D.行省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金朝统治,要求学生结合金朝统治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金朝某一民族管理系统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其成员平时在各自部落内从事狩猎,一遇战争、军马和粮草;在迁居中原各地后、行政,在金朝、捕渔劳动,青壮年则自备武器,应征召去打仗,成为军事、生产三位一体的行政组织,C项正确;南北面官制是辽朝的制度,排除A项;“四等人制”是元朝的民族政策,排除B项;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制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朝统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2.(2分)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A.缓和了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扩大地方权力容易导致分裂割据 D.实现了政权与族权的紧密结合【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元朝的统治,需要考生掌握元朝行省制度及驿站制度。【解答】根据材料“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云南等边疆行省”,元朝行省适应了元朝疆域面积广大的特点,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驿站,并运输官府物资,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阶级矛盾,排除A项;元朝行省权力的特点是大而不专,C项说法夸大,排除C项;D项不是元朝统治措施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元朝的统治,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13.(2分)如表为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的赋税收入。据表可知,当时()税种两税(税钱)两税(实物)盐、茶、酒税商税市易坊场钱市舶金、银、铜税总计岁(万贯)558.6(折)1462.72192.4868.8133.2602.754397.36269.7百分比(%)8.923.33513.92.19.60.96.3100A.宋朝陷入了财政危机 B.农民赋税负担比较重 C.工商业成为重要税源 D.北宋衰亡命运被改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宋神宗熙宁十年赋税收入中盐、茶,说明当时工商业经济比较发达,C项正确;材料并未呈现政府的财政支出信息,无法得出当时存在财政危机;材料中与农民赋税相关的两税占比明显少于商业相关税收,这说明农民的赋税负担相比商业税更轻;结合所学,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4.(2分)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汴京“每五更燃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之类,谓之鬼市”。这表明宋代()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止 B.商业市镇经济较为发达 C.经济环境利于商业繁荣 D.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商业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题干“每五更燃灯博易,买卖衣服,至晓即散,表明有利的经济环境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废止,排除A项;题干中为都城汴京的情况,并非商业市镇;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并非不再监管。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商业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5.(2分)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蔡襄曾对此有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问门户()A.形成了健康的婚姻观 B.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C.人身依附关系的消失 D.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分析】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依据材料“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问门户,可以看出宋朝时期门第观念逐渐的淡化;材料“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问门户,不能体现出“形成了健康的婚姻观”;人身依附关系在这一时期逐渐松弛,但并没有消失;更加强调公平竞争体现的是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6.(2分)《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由此可见()A.古文献资料时代久远均不可靠 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 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判断 D.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史学研究的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解答】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说明多种方法互证可甑别史料信度;AB项说法均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判断的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方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史学研究的方法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17.(2分)“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王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演进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今我朝罢王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宰相,加强皇权,设五府、都察院”等可知C正确。汉唐时期,宰相均位高权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偏低。18.(2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讲话,称“15世纪初的明代,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主要强调了郑和下西洋()A.扩大了明朝对外交往的范围 B.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 C.保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D.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而是宝船和友谊”可知,是和平交往的表现;AC项不符合“是宝船和友谊”,排除AC项;郑和下西洋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9.(2分)清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有利于()A.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B.完善了中枢机构 C.削弱宰相的权力 D.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君主专制演进情况。关键信息是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解答】题干显示皇帝设立奏折制度,办事减少了办事环节,故A正确。B与题干无关,排除。此时已经没有宰相,排除C。D明显错误,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演进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0.(2分)史料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yōngsūn)计。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表明()A.资本主义早期形态出现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加剧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解题关键信息是“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日取分金为饔飧(yōngsūn)计”。【解答】A.根据材料“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日取分金为饔飧(yōngsūn)计”分析可知,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材料无关社会贫富分化,排除;D.材料现象反映了手工业生产中的新现象,无关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故选: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21.(2分)明朝后期的一位思想家确信“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进而鼓励人们发挥个性,不必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该思想家是()A.王守仁 B.李贽 C.黄宗羲 D.顾炎武【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李贽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王守仁主张“心学”,排除A项;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排除C项;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2.(2分)鸦片战争前,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西方的英、法、荷等国乃是“未受教化”的“蛮夷之邦”()A.中西方经济差距大 B.西方殖民侵略加剧 C.国人思想观念落后 D.清朝统治危机四伏【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结合题干“‘未受教化’的‘蛮夷之邦’,‘腿不能打弯’‘一扑即不能起’‘不善陆战’等主观歧视的观念在很多高级官员中非常普遍”及鸦片战争的进程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未受教化’的‘蛮夷之邦’,‘腿不能打弯’‘一扑即不能起’‘不善陆战’等主观歧视的观念在很多高级官员中非常普遍”可知,中国人认为认为西方国家是“未受教化”的“蛮夷之邦”,说明的是国民观念落后;材料未涉及中西方经济差距的对比,排除A项;材料与西方殖民侵略加剧及清朝统治危机四伏的说法无关,排除B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23.(2分)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列强对华侵略的特征来分析。【解答】从材料中“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A符合题干的意思;BCD选项不符合材料特点,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4.(2分)184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75%()A.五口通商 B.闭关锁国 C.协定关税 D.战后赔款【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导致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大大降低、倾销商品;通商口岸的开辟与关税水平的降低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排除B项;战后赔款与关税水平的降低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二、非选择题。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是继秦汉之后我国历史上的一次更大规模的统一时期。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后,唐朝在“就申好睦,静乱息民”治边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了“合同为一家”,唐太宗还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多个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疆域空前辽阔。为巩固边防,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比之于内地”。元朝虽然只统治了近百年,但在这期间,不仅改变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传统结构和狭隘观念,而且还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形成创造了条件。——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个具体事例说明唐王朝推行“怀柔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并指出元朝管理西藏地区和台湾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专设掌管“满蒙藏边疆地区”民族事务的机构,并列举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具体措施。(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古代国家治理边疆的意义。【分析】(1)本题考查了唐朝的边疆民族政策和元朝管理西藏地区和台湾的措施,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2)本题考查了清朝专设掌管“满蒙藏边疆地区”民族事务的机构和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3)本题考查了古代国家治理边疆的意义,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前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玄宗统治时期,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还有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履行行政管理职能。(2)机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因此清朝专设掌管“满蒙藏边疆地区”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理藩院,清初,清政府册封以“达赖喇嘛”尊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班禅共同治理西藏,设立金瓶掣签制度。(3)意义: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古代国家治理边疆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疆域版图,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古代国家治理边疆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秩序和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繁荣。故答案为:(1)文成公主入藏、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2)理藩院;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设立金瓶掣签制度。(3)有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秩序和统一,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点评】本题以古代国家的边疆治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末及五代十国时期,多数时间处在分裂割据状态,社会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刺激了中唐以后儒学的复兴。宋政府建立后,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急需维护统治,五代时期分裂和混战,道德式微,宋代当政者急需构建新的统治思想以维护统治。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摘编自[加]卜正民《哈佛中国史》材料二:在理学家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就要“存天理,灭人欲”。理学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南宋后期起,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在明清易代的外部刺激和学术发展的内在因由下,传统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在明清之际发生了一系列蜕变,新的思想因素出现了。在学理上,注重学术研究的社会效用。在政治观念上,明清之际的学者更重视把学术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并突破传统政治哲学的樊篱,提出了许多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观念。在君权和民众问题上,提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的观点。——摘编自王记录《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新儒学出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