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义利并举,善莫大焉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3)聪明的自私与愚蠢的自私。——易中天(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以上四句都谈到了对“利”的看法,这触发了你对此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这四句话并联系我们当今的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阐释性议论文。要求:(1)字数不少于800字;(2)用纵向思辨型结构;(3)论据不少于3个;(4)书写工整(书写加减3分)。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知晓的是道义,小人知晓的是利益。”有人认为:不应把义与利绝对对立起来,“耻于言利”未必就是好的传统。对于“义与利”,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义利之辩,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孔子提倡“见利思义”,认为“放(依据)于利而多怨”。墨子的看法是,“义,利也”。西汉董仲舒追求“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却强调“利,义之和:义,利之本”。“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读书亦然。科举取士制度出现后,读书人动机不纯、不正,过分功利化、庸俗化的读书目的,得到世俗社会的广泛认同。明代著名藏书家谢肇潮感叹说:“古人之读书明义理也,中古之读书资学问也,今人之读书不过以取科第也。”如今虽无科举,“读书”的义利之辨却从未远离也不该远离。2023年2月,某教育专家在合肥庐江中学给高三学子做励志演讲时,因“学生读书就是为了钱”“读书就是为了和外国的优良基因相融合”等观点被学生抢了话筒。此事便是一佐证。身为二十一世纪的“读书”人,你如何看待当下“读书”的“义”和“利”?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宋代理学家程颢说:“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中国文化中的“义利之辨”由来已久。读了上面的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把你的思考写成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学生子贡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材料二:2011年6月24日晚,寂静的夜突然被一名女子的呼救声撕裂。有人抢包!莆田三兄弟义无反顾地追了上去。不承想,歹徒竟有帮凶,还敢挥刀砍人。三兄弟相继被砍伤,张涵的胸椎被砍得开放性骨折。他们的事迹经报道后取得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援助,募集爱心款近200万元,善款用于三兄弟的后续治疗……最终转危为安的“莆田三兄弟”获得“2011感动福建人物”、2013年第四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近日,他们的真实事迹被改编成电影《直击现场》。材料三:正其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清·颜元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例文:遵“利”之原则,享利己利人福泽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利”的看法一直是众说纷纭。孟子与孔子主张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仁义道德的约束。易中天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聪明的自私与愚蠢的自私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理解长远利益。而老子则以“上善若水”的观念,认为真正的善行就像水一样,利益万物而不争。这四句话虽然对利的看法各有不同,但却引发了我们对于当今社会现实中如何追求“利”的思考。孟子和孔子的观点并不是要否定利,而是强调在追求利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仁义道德的约束。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物质利益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例如,企业家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他们的追求利益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追求利益的时候,我们也该时时以易中天先生的观点提醒自己,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在当今社会,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员工的权益,这种短视的行为最终会导致企业的衰败。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同样,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也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长远发展。另外,我们更不能忘记,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还应坚守道德底线,不能为了利益而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操场埋尸案中的主犯杜少平为一己私利,置学校工程质量于不顾,不惜谋杀并坑埋监督质量的教师杜世平,最终也锒铛入狱,难逃罪责……这些人心中只有自己的钱财、只有自己的一己禽兽欲望、只有自我的一点执念,不惜禁锢他人思想、侵犯他人自由、谋取他人性命,干尽丧天害理的事情,最终也被定在耻辱柱上无以申诉。正如孟子所说:“何必曰利!”我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更应该明白,“利”虽重要,却也不能轻易撼动某些底线。然而,在人人追求利己的社会,我们还应看到,有些人始终坚持利他人、怀天下,塑就大我,自成一代风流。古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近代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现代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他们利国利民利天下,不以私利谋身,不以小家为念。他们正如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争,以一颗“利人”之心,将“小利”化为万千民众的利益。总之,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利与义的关系,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仁义道德的培养,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还要懂得付出和奉献,关爱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这只有这样,只有这样,才能“利己”又“利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试题材料给出了四句关于“利”的名言,试题引发我们产生对“利”的思考。对此,首先要深入理解这四句话的内涵。(1)这是孟子劝梁惠王的话,意思是:“君王只要讲究仁义就可以了,何必非要把得到实利放在第一位,用实利去满足自己、诱惑官员和百姓呢?”由此可见,在孟子心中,“义”大于“利”。(2)选自《论语》,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做事,以义为准则,只问此事当做不当做;常人做事,以利为准则,总是计较做此事对自己有多大的好处。这里将君子与“义”挂上等号,而认为小人重“利”,可见在孔子心中,也是重义轻利的。(3)语句提出了两种“自私”的类型:“聪明的自私”与“愚蠢的自私”,同是自私,之所以性质会有区别,其实关键不在是否“利己”,而在是否“损人”。这启发我们,有时候自私利己并没有错,但若因为利己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就是愚蠢了。(4)出自老子《道德经》,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此句的关键是“不争”。最善良的人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材料中所体现的对“利”的态度是:不否认“利”的存在,但在权衡对比中,材料显然认可不损人的“利己”,甚至倾向“重义轻利”,认为应当义利兼顾,甚至以义为先,有必要时牺牲个人之“利”。其实,义利本身无褒贬,但对待义和利的立场态度,特别是在义与利发生矛盾时的倚重取舍,却不仅体现一个人的义利观,而且也能反映人品、觉悟境界和人生态度。由此,在社会道德中,义利观通常更为人们所看重,而在义与利矛盾面前能否心端行正,则是识辨一个人正直与否、高尚与否、担当与否的“试金石”。是利,还是义;利义与利益(义与利)等。所以,材料虽说“以上四句都谈到了对‘利’的看法”,但实际上,确实要求综合“义”与“利”二者皆谈。写作时,可以结合材料中的名言,如“君子喻于利,小人喻于利”“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引出话题,在分析中引出“义和利必须统一之下而有选择”等主要论点。而试题要求写一篇阐释性议论文,就说明写作时首先应当解释清楚“利”和“义”等的内涵,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只有义没有利的行为不可长存;利是义的衡量,道德仿佛是一架天平,义在这头,利在那头,义有了利的衡量,道德的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只有先义后利,义利兼得方可久长。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选择应理性,先义后利,义利兼得;正确对待义和利,让道德之花绽放四季等。如此,则完成了写作任务中“用纵向思辨型结构”的要求。写作中结合荀子、孟子名言和事例分析,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立意:1.人不能只追求物质利益,需要重视仁和义。2.人不能离开“利”,但更离不开“义”。3.在“利”面前,坚持用“义”来衡量一切。4.对于“利”,必须要“见利思义”。2.例文:于义利平衡中成就完美人生儒家大师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赞美君子知义而行,叹息小人逐利而往。也有人认为“耻于言利”未必就是好的传统。的确如此,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而逝的历程中如何把控义利的平衡,是重大的人生命题,只有在义利平衡中才能成就完美无悔的人生。在义利的天平上,首先要在思想上“明义”,以义为先,才能在行为上正确地“取利”。“明义”是获取个人利益的前提。古圣先贤面对人生抉择,“义”字当头,一切皆可抛,令人景仰。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们“义”字为先的千秋绝唱彪炳史册:苏武面对利益诱惑,宁死不屈,坚守贞洁,北海边牧羊十八载;文天祥为家国之义,慷慨赴死,零丁洋上丹心照汗青。为“义”笃定而行,虽悲壮而千古不朽,光耀古今,可敬可叹。仰慕节义并非否定利益的获得,孔子曾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由此看来,孔子并非认为只要义而否定利,而是要明义取利。这就要求我们有是非观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眼中只有“利”,见利忘义,也终将行而不远。任何非分的获利,与其说是利益,不如称为炭火,玩火者必自焚的道理人尽皆知,只是有人沉浸在欲望的满足中找不到方向,不知危险的到来只是早晚的问题。在伸手攫取之时不知不觉中,上天早就为他们标好了人生的价码。因利益而失去名节,逆时代潮流而动,违背人民利益,贪腐以满足私欲,事实证明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建国初期刘青山、张子善曾经受了革命战争的考验,却没抵制住享乐思想的腐蚀,成为人民的罪人,利用手中的权力营私,忘记人民的大义,为了所谓不能见光的富贵和让人寝食难安的财富,人生的幸福从何而来。由此看来,明义而取利,才是正确的方式。因此,在思想和行动上明义而取利,义利并举,才能实现义利的平衡,既重视利,又重视义,以义促利,以利促义,才是科学的义利观。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最大的义即人民之利。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辩证统一,个人利益与时代红利从来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关联,同向发展的。因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人民利益相一致才是最正确的方向,而与人民义利背道而驰,将被历史的洪流所抛弃,因此个人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频共振,将小我融入大我,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与人民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个人发展才能有最正确的方向。总之,我们要有义利合一的价值取向,思想上要明义制利,行动上才能实现义利并举。始终保持义与利的高度统一,维持义与利的平衡,才能赢得一个明媚完满的人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共有两段。第一段是引用孔子的经典名言,表现孔子对君子重义的肯定与对小人重利的批判。小人追求个人利益,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君子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二段借“有人”表达观点:义与利在有些情况下并不对立,将二者绝对对立,使人人羞于谈利,未必就是好传统。两段话意在引导学生重新审视义与利的关系,写作时最好辩证思考:什么样的情况下,义与利对立;什么样的情况下,义与利统一;怎样避免舍义取利;如何才能义利兼顾。结合当今时代思想开放而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材料意在探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义利”的关系。首先可结合材料中提到的不同观点,指出自古至今,“义”和“利”就是一对难解难分的论题,有的人见利忘义,有的人舍利取义甚至舍生取义。其次,可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特点,指出今日的我们,其实利与义并非完全对立,有时候利能让我们更有保护自己的实力,比如今日中国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出,如今“利”固然也重要,但只重视利反而会让我们迷失于眼前,而有义的人往往会获得更大、更长久的利益。最后,可思考若是遇到利和义不能得兼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是不是应该学习那些舍利而取义的榜样。最后,进一步强义利关系不容小觑。我们要分清义利,做有义之人。写作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进行论述,适当引用新时代发展的相关论据。立意:1.义利并举,善莫大焉。2.劝“义”不应否“利”。3.必要时要舍“利”取“义”。3.例文:读书之“义”,“义”在于“利”十二年寒窗苦读为的是什么?是为一朝金榜题名,被人崇拜、羡慕;还是为了家财万贯,坐拥金山。这些只是你的欲望而非你的梦想。我认为我们做为新时代青年,拥有的梦想不应只是停留在物质欲望上,假如一个国家都只是在追逐利益物质,那么就离灭亡不远了。如果在解放时期,进入大学,进入一个更加高级的知识圣殿,我想我们应该本着周恩来总理的教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在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然崛起,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为中华之伟大复兴而努力”。这便是我进入大学所希望的目标,我的梦想。读书之“义”,“义”在利己。“志当存高远”诸葛亮用其一生诠释了他的志远,用三足鼎立之势展现了他的誓言。而我们进入大学无论是什么专业都应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而一旦设定了目标就要矢志不渝的坚持,就要拥有钢铁般的工匠精神和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只有当精神强大了才会使身躯更加充实。俗话说:你的目标决定了你的上限,而你的实力决定了你的下限。所以我们除了要以梦想作为蓝图,还需要我们的能力为其实现,最终才能成就不一样的人生。读书之“义”,“义”在利人。“君子喻义,小人喻利”这是孔夫子教导弟子时所述的成人之义。我想这也对我来说也十分重要。进入大学,也就意味着年满十八,步入社会。而在社会之中存在着各种诱惑和陷阱,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和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世上不单单只有阴暗,还有在阴暗中寻求光明的人。“万钟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就需要我们在是与非面前能坚持自我,不为利益而抛弃道德,不为地位而挑战法律,只为公正而展露人性,只为正义而表露善良。只有这样才能在混乱中获得秩序,在黑暗中寻得光明。读书之“义”,“义”在利乡、利国。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了什么。对于我来说,我所就读的学校也许比不上瑞士理工,但我可以拥有和爱因斯坦一样的信念。我就读的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也许我现在对此专业并不了解,但我愿意为此奉献,为此奋斗,去了解,去深究。我也相信,在当下,我国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所以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国家是需要食品人才的。而我也希望自己可以为国家,为家乡奉献绵薄之力。人生的价值,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来衡量的。这是列夫托尔斯泰所说。而我也将在大学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深度,为人生、为梦想而终身学习。【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呈现关于“义”“义”关系的相关论述,中国文化中的“义利之辨”由来已久。南宋哲人陆九渊说:“学无深浅,首在辨义利。”古人所说的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利则是指利益、功利。本作文题先阐释历史上最常见的义利关系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首先要能对这些关系做准确的理解。孔子强调“见利思义”,认为“放(依据)于利而多怨”,体现了他重义轻利的主张。墨子则既贵义又尚利,认为义就是利,二者是完全一致的。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是强调道义和功利不能并存,取消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永嘉学派重视事功,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叶适的“利,义之和;义,利之本”就是说,利要以义为指导,义要在利中显现,主张义利双惠。但本作文题重点不是让学生去思考义利关系,其核心关键词是“当下‘读书’中的义和利”。说理要从定义开始。这个核心关键词中的“读书”“义”“利”都需要有清晰的定义。“读书”可以是“在校学习”,也可以是“阅读书籍”。“利”主要还是指“功利”“短期利益”,如考试分数、名次、金钱、名利、改变命运等。“义”的定义可以比较复杂。“理想抱负”“为国为民”“为中华之崛起”“提升自我”“让自己拥有广阔的精神世界”“实现自我的青春价值和人生价值”“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责任感”等等,都可以是“义”。宋朝张栻说:“无所为而为之谓之义,有所为而为之谓之利。”如果将“读书”定义为“阅读书籍”,那所有带目的性的阅读都可以是“利”,“义”则可以定义为“非功利”,如“消遣”“乐趣”“好奇”等,甚至“义”还可以是并非否定对功利的合理追求,而是反对一味地追求功利。学生写作,可以是对“读书”的“义”和“利”内涵的界定和理解,也可以依据“义利之辨”来阐述读书的义利关系,也可以通过记叙来表达自己的理解。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读书以“义”为本,与“利”并存。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义,是正义,是道义,是公义,是个体道德践履与社会团结和谐的基础。读书当坚持“义”为本,才能立足社会,行稳致远。二、肯定正当的“利”,支持大众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读书,打破下沉螺旋。三、为“义”读书,固然具有公共的伦理价值,但没有“利”的支撑亦将流于空茫;而“利”尽管能够带来物质的欢愉和满足,但“利”绝不应是自私自利、枉顾公义的理由。当我们“利”的时候,更应时时铭记,在这世间始终有着比“利”更重要的东西。倡导并践行正确的义利观,也应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个读书人应有之共识与责任。立意:1.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抛开功利,为“义”读书。4.读书以“义”为本,与“利”并存。4.例文:明义利之辨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讲的是义与利。义与利本是同源之水,若取之得法,如鱼与熊掌,亦可兼得。然而,金钱的潮流滚滚而来,我们被五彩的霓虹迷乱了眼睛,丢失了正义的指南针,陷入欲念的无穷泥潭之中,难以自拔。唯有明义利之辨,追寻义与利的和谐统一,才能冲破金钱诱惑的无底深渊,才能绽放正义的无穷光辉!能明义利之辨者,古人有之。迂腐的儒生高居于庙堂,不识民生疾苦,空谈正义而摒弃利益;肮脏的小人为金钱所困,不识礼仪道德,追求利益而抛却正义。然而,学富五车不能满足物质的需要,家财万贯不能填补精神的渴求。唯有明辨义与利,才能实现正义与利益的完美融合,走到完美高尚的新境界。昔陶朱公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天下,成为一代富豪,却亦能舍却万贯家财,扶危济困,终成一代豪侠,为世人所敬仰。而晋之石崇富甲天下,沉香铺地,龙涎照明,可谓人间极乐。然而树大招风,无尽的财富最终成了恐怖的祸患,身败名裂,尸骨不存。义利合一,才能不被祸患的沟壑吞并,使财富的涌流为自己造福。如若不然,必将招致无穷的灾祸,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得安宁。明义利之辨,让金钱凭借正义的力量,铸造出内心的安逸和物质的富足。明义利之辨,必先修身正心。颜回居于陋巷之中,箪食瓢饮,亦能自得其乐。梭罗居于湖畔之上,一泓净水,便是心灵充实的源泉,陶潜居于东篱之间,浊酒一杯,便能幻化出无穷的诗意。我们虽居于尘世樊笼,不能在世外桃源中自得其乐,但亦能修身正心,脱俗于尘网之中,做都市中的隐者。然而野马若无缰绳的羁绊,终究会走失方向。单纯凭借人们心灵的自觉便想走到义利合一的境界,只能是痴人说梦。明定律例,让不义之利无处可图,让义利合一有了制度的保障方为治世之术。在当前这个浮躁的社会,基本上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媒体记者为了追求最大的点击率,收视率,不惜侵犯他人的隐私,工厂商店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不惜造假卖假,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在这种利和义不能得兼的情况下,难道就不能学学那些舍利而取义的榜样吗?明义利之辨,非空谈可得之。明辨大道,行于自身。从自己做起,让义利和谐统一,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思辨型材料作文,首先要弄清楚两则名言的意思,分析孔子和程颢对于“义”“利”的观点有何不同。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孔子反对的是只追求个人的私利,要求君子“见得思义”。如果利不符合道义的要求,就应不顾个人利害、得失、甚至不惜牺牲个人之生命,舍利而取义。儒家旗帜鲜明地倡导先“义”后“利”,重“义”轻“利”。无疑,孔子的观点无论在过去还是当下,尤其是对青少年“义利观”的养成都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程颢说“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意思是“一个人行了义,就会得到利,相反,出了利也会得到义。天下之事,只有义和利这两个方面”。程颢实际上是为我们提出了正确的义利观,要以义求利,不能见利忘义,更不能见利害义。这个思想在本质上与孔子思想是一致的。无论是义还是利,如果以自私的角度出发,那么即使是义,也是不义,比如子贡让而止善;即使无利,也是不义,比如公仪休家种白菜;相反如果以社会大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即使取利,也是义;如子路受利而劝德,真可谓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由此可见,只要是以“社会价值”为起点,为初心,所言所行能一以贯之,就是最好的义利并举!【立意】1.义利并举,善莫大焉;2.劝“义”不应否“利”;3.必要时要舍“利”取“义”。【素材】1.北京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至今已有326年的历史,从创业之初就提出了“济世”“养生”的经营宗旨,“在赚钱与济世养生这二者之间,始终把济世养生放在第一位,为济世养生而制药卖药”。在义与利的关系上,重义在先,通过义而获利。他们注重信誉,注重商德。因此,在制药中,坚持“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百年下来,依然受到世人追捧,是块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2.义利冲突,舍利取义。义、利难免有冲突之时,此时关键就在坚守正义,舍去不正当利益,有更高远的追求。因为义在追逐自由,庄子不屑楚国相位,甘愿“曳尾于涂”。因为义能普度众生,释迦摩尼放弃王位,宣讲佛法,造化众生。而反观今日社会,许多贪官就是因为不正当的灰色收入,在义的红线之前不能守住底线,最终只得泯去大好前途,于狱中度过余生,岂不悲哉?因此,我们作为明日祖国之栋梁更应坚持正义,狠刹不正义之风。3.利与义并非完全对立,有义的人往往会获得更大、更长久的利益。先义后利,利益也将随之而来。著名美国制药公司默沙东曾经用几乎免费的一美元价格将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给中国,使中国成千上万人受益;默沙东也曾无偿提供伊维素给非洲等贫困地区治疗河盲症,直至病毒消失。这些舍利取义的行为,并没有导致公司的经济下滑,反而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各国由于默沙东的善举,纷纷为他敞开贸易的大门,这给默沙东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舍利取义,利益也将随之而来。5.例文:理智看待利益与道德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道德”与“利益”是鱼和熊掌之间的关系,二者不可兼得。然而孔子批评没有报账的学生子贡的故事,却让我们不得不为我们的固有观念大打一个问号:利益与道德真的不可兼得吗?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做人的基础,无德者不立。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的时候又往往过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似的,在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若照以上之论,那我们便应认为他没道德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口。相比之下,这500万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便是以此激励科学家为国做出更大贡献,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华工作。“重奖效应”在这几年也确实卓有成效。“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用她并不强壮的双手去托住从高楼坠落的陔子,这是道德的表现。而她也没有像常人一样要把利益与道德划清界限,在选择道德的同时,她也选择了利益——她接受了“最美妈妈”的殊荣也接受了重金的酬谢;“非典”期间,板蓝根一下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许多企业大肆涨价赚钱,而神威药业却毫犹豫地选择降价,并千方百计地扩大生产,平稳市场上的药价,这是神威出于道德的选择,而在非典结束后,神威药业也收到了利益的回报——销售业绩远超其他公司。由此观之,利益与道德并非不可兼得。然而,我们的大脑中回荡的却是诸如“君子重义不见利,施恩不图报”的话语,我们总是把道德与利益视作不共戴天的仇人,总是以德为荣,视利为耻。于是我们讴歌看那些大爱无私之人,颂扬着不求回报甘于奉献的精神,却在这一次次的讴歌与颂扬中渐渐失去了行善的勇气。不计利益的行善固然可以塑造出伟大的灵魂,但大多数人毕竟还是有私心的凡夫俗子,一旦道德的标准提高到要放弃利益的程度,就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在面对行善举义之时只是感动只是钦佩,却不敢效仿不敢推广。一个人的行善举义固然可贵,但许多人的行善举义才更为难得。所以,为了更多的人能主动去帮助别人,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道德与利益从来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鱼和熊掌”之间的关系,在符合道德的情况下,利益是值得被接受的,而道德之花也能在利益之风的吹拂下开得更加鲜艳。在茫茫宇宙中,我们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我们不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也不是无欲无求的圣人,我们无法一直奉献却不求回报,但我们仍能尽力让道德之花开放,同时合理取得属于我们的利益。【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写作要求者两个部分组成。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要抓住关键句、主旨,全面地挖掘话语的含义进行立意。【审题】本次作文所给的是三则材料。材料一是记叙性材料,主要内容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纺织浆纱乳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木质家具配套木门采购协议
- 2025年度餐饮公司员工劳动合同与员工绩效奖金分配协议
- 2025年度虚拟现实产业干股合作协议
- 电梯联营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餐饮兼职工作合同细则
- 二零二五年度签约主播与体育赛事直播合作推广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员工股份激励与公司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宿舍管理免责条款合同
- 码头施工合同范本
- 中国大豆加工发展现状简析
- 2024年海南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榆神矿区郭家滩煤矿(700 万吨-年)项目环评
- GJB5765-2006 军用机场场道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 JJG 705-2014液相色谱仪行业标准
- (高清版)TDT 1056-2019 县级国土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
- 小学班级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
- 公司合作计划书
- 2016-2023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跨领域联合诊疗(MDT)管理法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