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各题材分类训练:怀古诗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_第1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各题材分类训练:怀古诗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_第2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各题材分类训练:怀古诗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_第3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各题材分类训练:怀古诗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_第4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各题材分类训练:怀古诗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各题材分类训练:怀古诗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姑苏怀古唐•许浑宫馆余基①倚棹过②,黍苗③无限独悲歌。荒台麇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可怜国破忠臣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注】①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②倚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③黍苗:禾黍④忠臣:指伍子胥。姑苏怀古宋•姜夔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注】①柁牙:桅杆。②苏台:姑苏台,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诗首联叙登台,直接点题。该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B.姜诗一、二两句,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刻画了一个清幽的境界,欲抑先扬。C.许诗颈联“吴岫雨来”“楚江风急”是虚写,“风”“雨”在这借喻晚唐动荡的政治现状。D.姜夔笔下的柳被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并且被作者赋予了历史见证人的身份。15.同为怀古伤今之作,两首诗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许诗写景时融入了众多意象,赋比兴兼用,驰骋才情,写景质实;许诗情感抒发浓郁强烈。姜诗景物描写轻灵活泼。景物看似与题旨无关,却寄托了无穷的感慨,而感慨之中又富有悠远的情韵,姜诗情感抒发淡而悠远。【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吴岫雨来”“楚江风急”是实写。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中景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许诗:首联叙登台。上句“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下句写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的内核,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颈联使用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吴岫雨来”、“楚江风急”实写眼中景色,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姜诗:一二句“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写景,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山川依然;三四句“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我默默地望着姑苏台,带着几分惆怅:那迷濛的柳树,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细条,为吴王扫拂着满地飘坠的花瓣。姜夔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以江山永恒暗含人世沧桑,并借古讽今,以之寄托兴亡盛衰的感慨。景物的渲染与感慨的抒发相得益彰,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更加厚重,此诗兴味深厚而笔致飘逸,具蕴藉空灵之美。二、比较阅读两首词,完成下面

15、16小题。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桥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15.下列对两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描绘了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的景象。B.《忆秦娥·娄山关》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铁铸似的清晨凄清的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C.“漫道”的意思是“漫长的道路”,“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样坚固。D.“年年柳色”一句,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16.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试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并与《沁园春•长沙》所抒发的感情进行比较。(6分)【答案解析】15.C;解析:“‘漫道’的意思是‘漫长的道路’”理解错误。“漫道”的意思是“莫道”(不要说,休说)。整句意思是:不要说雄关(娄山关)坚固如铁难以逾越。故选C。16.①第一首词抒发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豪迈雄壮之情;②第二首词抒发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③《沁园春•长沙》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每点

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第一首,“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意思是: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我们似乎能看到作者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望万里祖国壮丽江山之英姿。他看见了如海的青山、如血的夕阳,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从头越”表达出作者内心一种强烈的必胜之决心,及要克服万重困难,获得最后成功。它对于精神的升华起到了某种神奇般的效应,抒发了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豪迈雄壮之情。第二首,“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意思是: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词人进一步强调从乐游原上远望咸阳古道的悲凉景象,和秦娥哀婉凄切的心境,而引出秦娥眼前之所见,只有在肃杀的秋风之中,一轮落日空照着汉代皇帝陵墓的荒凉图景。结尾两句与上阕的结尾两句前后照应,从年年伤别的怀念远人,到残照陵阙的怀古伤今,气象突然为之开阔,意境也就愈显深远。《沁园春•长沙》,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五美吟·明妃(其三)林黛玉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首联气象雄伟,杜甫为了抬高明妃形象,用“群山万壑赴荆的雄伟气象来侧写昭君,烘托她的出生地。B.《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颔联中“连”字写出向汉之心,“向”字写出出塞之景,与首联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写尽昭君一生悲剧。C.黛玉诗中"红颜命薄古今同"承"出汉宫"三字,"古今同"将古与今、个体与群体联系起来,既咏昭君,又是自伤,更是对大观园中女子命运的哀悼,即所谓“万艳同悲”。D.《红楼梦》中宝钗对黛玉此诗赞不绝口,认为命意新奇,别开生面,理由是黛玉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汉元帝,认为主要是元帝相信画工导致了昭君的悲剧。16.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中评论“阮籍胸中垒块,故需酒浇之”。咏史诗亦是如此,这两首诗歌都通过议论昭君出塞,流露出个体的悲叹,请结合具体诗句试作分析。(6分)【答案解析15.B;解析:“‘连’字写出向汉之心,‘向’字写出出塞之景”说法错误,应是“连”字写出出塞之景,“向”字写出向汉之心。16.(1)杜甫借“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来表达自己的“怨恨”:既有思念故乡不得归的痛苦,又有虽怀“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仕途失意的悲愤。(2)林黛玉借“红颜命薄古今同”来感慨身不由己的命运:既同情才貌出众的昭君,又表现了自己不甘命运摆弄的独立性格。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8~19题。过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楚城陆游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1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诗三、四句写秋风穿过枫林,悲凉肃杀,“萧萧”一词更含不尽幽怨。B.陆诗首句通过“猿鸟”侧面表现了“城”之“荒”,强化了人之“悲”。C.陆诗三、四句写时隔千百年,但“滩声”似旧,屈原式的悲剧不断重演。D.两诗均以写景为主,兼叙屈原的典故,怀古伤今,情感深沉、韵味无穷。19.这两首诗中,“沅湘”“滩声”都是与江水有关的意象,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8.(3分)D19.(6分)戴诗首句用“沅湘”比兴,引出对屈原的凭吊,形象地写出屈原的怨之绵长。陆诗以“滩声似旧时”隐喻楚城与屈原式的悲剧千年不变,表达了深沉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五、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金陵怀古唐·刘禹锡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②。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金陵怀古四首(其一)宋·王安石霸祖③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④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注释:①冶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②清道光《金陵览胜诗考》载:“征虏亭,征虏将军谢安尝止此,故名。”③霸祖: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④黍离麦秀:“黍离”,《诗经》篇名,旧说为东周大夫行经西周故都,见宗庙宫室尽为禾黍,因眷怀故国而作。“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是咏史诗,诗人将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B.两首诗只是点出金陵的名胜古迹,写得高度概括,而对自然之景的描写则着墨较多,从景语中巧妙地道出盛衰对比。C.两首诗都含蓄地借《玉树后庭花》曲尚在流行这一音乐现象,暗示当朝统治者并未吸取历史教训,可谓意味深长。D.两首诗吊古伤今。刘诗触景生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和对当前国事的忧愤,情感悲怆;王诗认为国家的兴衰自有其规律,有无能为力之感,情感显得相对冷峻。16.刘禹锡和王安石都以议论入诗阐发道理,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他们阐发的道理的异同。(6分)【答案】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