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德国诗人费利克斯门德尔松诞辰200周年_第1页
纪念德国诗人费利克斯门德尔松诞辰200周年_第2页
纪念德国诗人费利克斯门德尔松诞辰200周年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纪念德国诗人费利克斯门德尔松诞辰200周年

作曲家费利克斯和门德尔松是德国汉口剧作家的儿子。他的父母亲与歌德、海涅、黑格尔等文化名人交往甚密,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养和各门艺术的熏陶。“他没有经历过贝多芬与命运搏斗的历练,亦没有感受过舒伯特的痛苦。”他是音乐界的幸运儿。门德尔松自幼学钢琴,8岁师从采尔特学和声与作曲。采尔特是大诗人歌德的朋友。1821年,采尔特带12岁的门德尔松到魏玛访问歌德。门德尔松为歌德演奏各家各派的音乐,并为他作解说,歌德也在文学方面耳提面命,使门德尔松门获益匪浅。门德尔松的生活虽然比较优越,但是对于当时处在“半封建、半官僚的专制政治压迫下”的德国市民中间盛行的庸俗、保守、狭隘的社会风气深感不满,特别是对当时流行的华而不实、只供消遣的音乐十分反感。他向往美好的生活,同时也想创作出富于严肃思想内容的音乐。门德尔松吸取了古典音乐中和谐均衡的原则,他的作品避免强烈的对比、戏剧性,充满了诗意和抒情性。他的艺术活动中心是伦敦和莱比锡。1935年起,他担任莱比锡盖万德豪斯音乐会指挥,1943年又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府莱比锡音乐学院。它以严格的训练著称,称为欧洲其他音乐学院的楷模。门德尔松的钢琴音乐作品,情感的严谨是古典主义的,而抒发的感情则是浪漫主义气息的。“他把古典主义的严谨和浪漫主义的情趣结合在一起,他的音乐是清晰、明澈、和谐的”。门德尔松把钢琴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他首创了钢琴小品体裁《无词歌》,(Songswithoutwords)为钢琴特性小曲开辟了新的道路。在门德尔松的钢琴曲中,49首《无词歌》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前48首分为8集,每集包含6首。第一集为作品19号,第二集作品30号,第三集作品38号,第四集作品53号,第五集作品62号,第六集作品67号。其余的二集和作品102号及109号则是他的遗作。“《无词歌》中的一首首小品短小精致,情感真挚淳朴,具有深厚的生活风格基础,”如本文的《猎歌》作品19号的第三首,就描绘了狩猎时的生活场景。无词歌没有歌词,但门德尔松觉得他的无词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比歌词更明确。门德尔松自己为无词歌加的标题也只有少部分:三首“威尼斯船歌”(Op.19,No.6;Op.30,No6;Op.62,No.5)、“二重唱”(Op.38,No.6)“民歌”(Op.53,No.5)。其他都是出版商和钢琴演奏家附加的,如《猎歌》《纺织歌》《五月微风》等。《猎歌》生动地描绘了欧洲的狩猎场景,标志着门德尔松的创作走向了成熟时期,这个作品也体现了他明朗、清晰、诙谐的风格。《猎歌》在旋律、曲式结构、织体、复调方面的创造,对我们今天钢琴曲的写作也有借鉴意义。《猎歌》生动地描绘了狩猎时的热烈欢腾情景。在这首乐曲中,我们可以听到浩浩荡荡出猎的队伍,奔驰的马蹄声和猎人的号角声,以及大自然的诗趣,气息和色彩。它充满了艺术魅力。首先,旋律上,它的旋律线并不是声乐的轮廓,它超过了正常人声歌唱的音域,但旋律却具有一种抒情性质。曲式上它不是简单的ABA,有引子和尾声。乐曲的结构是引子、A、B、A1、尾声。引子(1——5)小节,A部分(6——30)小节分为两个乐句,6——15小节是一个乐句,16——30是另一个乐句。B部分(31——52)小节,A1(52——76)小节。A1并非是A的重复,而是更加丰富的再次呈示,其中有8小节的扩充。A1部分产生了新的变化,不再给人任何的停滞感,而是不间断的向前发展,这是曲式上的贯穿发展原则,体现了作品丰富的创造性和无穷的变化。尾声(77——102)小节,其中前11小节是一句,后15小节是一句。他有小结尾结束全曲,如同独唱歌曲中旋律的结束一样。《猎歌》的织体也很特别,整个曲目运用的双音、和弦较多,伴奏织体采用有规律的和弦变化,加强了乐曲的流动性,乐曲的情绪也活跃起来。左手的和弦创造了激昂慷慨的气氛,突出了狩猎时的气势雄伟。它6/8拍的节奏型,前附点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加上附点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坚定果敢,让人能直接感受到乐曲的基本形象和内容,感受到猎人的号角声。采用这种统一的有特点的节奏型来贯穿全曲,使情绪更加集中,让人感受到狩猎时欢腾的场面。在《猎歌》的引子和尾声中,以流动的琶音、分解和弦为主要材料,与曲目的主要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以此突出了狩猎的内容。这种统一全曲的呼应手法,对巩固乐曲,使之一体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流动的琶音开始到和弦的跳动,感觉由静态进入动态,整个曲目的动力性很强。尾声又用流动的分解和弦结束,乐曲由动态回到静态,仿佛狩猎结束,一切归于平静。在创作思维上,《猎歌》也表现出十分丰富的复调性。在乐曲的B段,作者运用了复调因素,右手的八度作为伴奏,左手演奏由双音构成的旋律,四小节后,旋律回到右手,而左手则演奏八度的伴奏。“复调的运用丰富和提高了无词歌的创作技艺,加强了演奏情趣、演奏难度和器乐化效果。”《猎歌》的魅力必须通过演奏者准确地诠释才能表现出来。对作品的分析是为了更好地演绎作品的内涵。作为演奏者,要从多方面研究作品的背景,更好地挖掘音乐内容的本质。《猎歌》为很活跃的快板(MoltoAllegroevivace)6/8拍。演奏引子时,左手的八度弹奏时坚定有力,右手流动的琶音用指面触键,配合臂力,音色柔和、圆润。左手的双音强调低音,跳音弹奏有力、有弹性,好像马蹄的奔跑声,为狩猎活动做准备。A部分的6——15小节由强拍奏出,附点前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演奏要准确,和弦用指尖抓住,弹奏时果断灵活。右手的双音要保证一个声部连奏,表现狩猎者雄姿英发的场景。16——30小节是第二个乐句。右手的八度要强奏力度是ff,左手的大和弦也要弹得浑厚,演奏时运用臂力瞬间发力,琴键一定要弹到底。演奏单个的跳音时,手指先贴在琴键上,用向下再向上的方法弹奏,音色饱满、结实。B段分为三个乐句。这段要注意复调的因素。第一句前4个小节,八度要弹奏得厚实。第二句左手的八度需要强调。这部分的八度要弹得连贯流畅,“手腕从手臂得到挥动,给人的感觉是仿佛手腕自身在跳动一样,”这里有8个小节的八度,应该产生发音是用轻轻的手腕动作和明快的弹奏进行的感觉。第三句左手的跳音弹奏得轻巧活泼,用指尖弹奏。这部分生动表现了狩猎的场景。A1部分也是两个乐句,它不是原样再现,而是有8小节的扩充。演奏时把扩充部分高声部的旋律音弹出来,力度由弱渐强,琶音弹奏轻巧,流动感强,乐曲由此进入尾声。尾声由两个乐句组成,前11小节是第一乐句,重复了主题的材料。右手十六分音符的琶音是伴奏,演奏时手指放平一点,用力量转移的办法,一个动作下去弹奏六个音符,弹得轻盈、流动。左手的节奏要准确,声部清晰。后15个小节是第二乐句。右手的音符在高八度演奏,声音飘渺、遥远,左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