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文献综述5500字】_第1页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文献综述5500字】_第2页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文献综述5500字】_第3页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文献综述5500字】_第4页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文献综述5500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2868一、学困生概念及其特征的研究 112774二、学困生成因的相关研究 215762(一)教育因素 219064(二)个人因素 218040(三)家庭因素 34882(四)多种因素影响 312649三、学困生转化的相关研究 314371(一)从学生学习心理、动机角度进行研究 329736(二)从教学策略,行动指导角度进行的研究 412076(三)从学生学习自主性角度进行的研究 420951(四)其他方面 519429四、文献评析 524573参考文献 6笔者检索了大量‘差等生’‘学困生’转化’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认真的梳理、分析,对国内外学困生研究历程和成果进行了以下总结。一、学困生概念及其特征的研究与此同时在教育界,摩根提出了学习困难的说法,他从临床医学的角度观察了学习困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差异。在20世纪中叶,人们开始从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对学困生进行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困生研究进入了教育学、心理学相结合的时期。进入80年代以后,关于学困生的相关分析不仅仅以单纯的教学过程为主,已经开始对其心理特征、家庭情况、社会环境进行相应的探究。Stevenson(2007)将学习困难定义为口语、阅读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困难,其中将听觉、视觉以及智力问题排除在外,这是学术层面给出的关于学困生概念,之后,美国将这个概念划分为一个单独的范畴来进行系统的分析。Appleton(2012)针对学困生提出相关理论,诞生了四种理论对此进行说明:神经系统缺陷理论、注意缺陷理论、习得障碍理论和信息加工异常理论,国外学者(以美国为首)侧重于分析学困生学生的认知因素。Barbara(2015)认为学困生思维简单并且杂乱无序,很难深入思考问题,对问题的理解不深刻,解决问题缺乏步骤与层次,结果无法体现发散思维与高级思维。国内方面,国内教育界针对此类学困生学生的关注越来越强,特别是教育学、医学、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这些学科,表现出高度的重视。然而因为学困生成因是非常繁杂的,不同的分析范畴给出了不一样的概念以及名称。在阅读大量资料的前提下,本文汇总了以下较为典型的概念:余国梁(2015)对学困生学生的定义是,环境条件内的诸多消极因素对智力正常的青少年形成重大不利影响,令个体构成处于不良状况,令青少年在道德、行为、学习等部分的成长极为滞后。其中此含义以学困生所形成的多种外界因素为侧重点。赵微(2017)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来进行讨论,基于广义角度而言,学困生则表示在正规教育环境条件之内,因为多种因素的作用,其中不包括残疾,儿童的学习成绩在同龄人中处于落后状态的情况;基于狭义角度而言,学困生则是学生在听说读写以及数学推理计算能力等部分形成了不均衡的状态,导致学困生情况产生。其中,这个概念表示了学困生是相对性的,需要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来做出相应的讨论与探索。因为学困生存在较高的复杂性特点,并且在多个教育分析范畴内的表现也是不一致的,针对其概念界定也是有区别的。直至现在,国内外并未对此定义进行统一化处理,而且目前还正在对此进行分析与讨论。二、学困生成因的相关研究(一)教育因素就形成原因而言,胡志海(2006)认为,“学困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体系等。李少兰(2012)从学困生的心理、学习方式、家庭教育、教学改革、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除了学校因素外,林道荣和陈洪林(2013)更注重将教师定位为学生厌学的根源。林道荣指出,“边缘”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必须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二)个人因素万振兴(2011)研究学困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与家长不恰当的评价。吴增强(2015)通过小学学困生类型的分析发现57.8%的学困生属于动力型学困生,认为动力不足是造成学困生重要原因,学困生转化的关键在于提升动力水平,根据学困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成就动机、归因风格、自我效能感的分析,可探索激励学习动机的有效对策。除此之外,黄卓瑶(2017)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导致边缘的直接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身心健康、归因方式等,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远低于中等生、优等生。余国梁(2019)造成学困生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其自我概念低下、家庭不良影响和认知缺陷。针对学生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归类与总结,得到一个相同点,即缺乏自我概念,这些学困生和一般学生比较来看,其负向归因非常大。(三)家庭因素汪翠兰(2012)等通过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以及家庭环境量表,对3所小学抽样调查认为,优秀生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层次,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显著高于学困生,转化学困生应注意改善其不良的家庭环境。曾令辉,苏增桥(2014)父母的沟通方式、态度、家庭氛围、家庭评价方式同样影响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留守、单亲家庭也是造成学困生的直接原因。(四)多种因素影响一些研究者认为学困生边缘成因复杂,应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彭琼(2006)认为应当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深入分析边缘形成原因,在边缘成因内因、外因的分析中,王路平(2015)的研究最为系统和详实,他认为内因包括:智力因素、知识基础、非智力因素,其中学习动机、成就归因、意志水平、情绪的稳定性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外因包括:学校、教师、家庭因素等,师生关系的不融洽、教师不当的教学观属于教师因素,家庭不匹配的期望值属于家庭因素。李鸿源(2016)指出,学生出现学困生的外部因素有三方面,即社会、学校、家庭,另外还包含了三方面的心理问题,即学困生发展、成长及适应所提出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钟启泉(2018)认为,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四个因素作用与影响,即环境、人格、心理以及素质这四部分。该学者还对学困生和成就目标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阐述。心理学家顾大业(2019)指出,形成学困生学生的因素包括内外两部分因素相互作用,其中内部因素则是心理、生理等方面,而外部因素则是社会、家庭所带来的。综上所述,我们能看出,国内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能够综合考虑内部、外部、智力、非智力、归因、成就动机等等因素,从而对学困生转化工作进行指导。三、学困生转化的相关研究关于学困生的转化,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很多途径和方法,但由于侧重点不同,至今尚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通常是从学校、教育角度针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进行讨论。(一)从学生学习心理、动机角度进行研究润宇(2015)对小学学困生的边缘化原因进行了量化和访谈,并主要从学习策略和心理干预两个方面进行了干预研究,学困生的成绩显著提高。陆云(2015)通过实践研究,许多有助于学困生战胜其自卑心理以及厌学心理的改善办法及措施能够帮助学困生显著提高学习成绩。之后,徐春霞(2016)以迁移理论和情感理论为基础,提出建立个性化课堂教学,注重学习习惯和技能的培养,但仅限于理论阐述。李申柱(2017)提出“成功教育激励”,以活动为核心,帮助后进生转化,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出了爱、信任、尊重、帮助、欣赏、评价等六种激励方式来改造“学困生”。同年,卢玉娟(2017)提出要改进课堂活动,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还表明,单纯的知识咨询和更多的教师课堂关注确实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走出边缘,但学生需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否则当外部关注消失时,学生仍然会再次陷入边缘,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手段促进全面发展。(二)从教学策略,行动指导角度进行的研究韦恩·布伦纳(1996)关注的是分布在课堂上的学困生。他详细介绍了三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由前期备课、中期上课、后期评估,由语言教学延伸至每个学科的教学过程,由学生认知水平的建设蔓延至其独特个性的成长,为关心学困生学生的教师提供了一定的途径、方法与手段。Caroline(2011)表示需要对学困生的学生进行改变,并帮助其对学习障碍问题进行攻克,其指出四种方式:首先针对学生观念的不足进行完善;其次针对学生学习技能的不足进行完善;再次针对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进行优化;最后针对学生理论及实践方面的不足进行攻克与改进。Roderick(2017)给出了很多可行有效的教育办法。其一,打造个人教育专项计划方案。其二,针对这些学困生的学生构建适宜的教育条件。依照学生实际要求以及学困生情况,美国学校针对教育条件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六类,即普通班级、分离班级、资源教室、分离学校、看护机构、在家或者医院居留。其三,运用各种类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通常会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直接性教学、诊断性教学、策略教学、任务分解等。周宏(2018)认为,要找到学困生学生的源头,而且教师需要以理解为主,发现其落后现象的动因,最大程度上利用电话、家访等方式来和同学、家长及朋友保持联系,对学困生的真实生活情况、家庭实际教育条件、心理成长状况、校园生活以及人际关系进行充分的掌握,以此为今后的转化工作建立优质的前提条件。(三)从学生学习自主性角度进行的研究自主性学习理论认为,要改变学困生的学习,需要从自己入手,Alice(2017)认为学困生只有学会了独立学习,才会为自己学习负责,才会主动对学习进行规划以及反思。Terrence(2018)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追求学习的最佳效果,因此自主性需具备使用各种策略的能力,规划调整学习过程,利用认知和动机,使学习活动达到最佳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效性可以检验自主性达到的程度。陈志明(2019)认为自主性是一种本能,是改变学困生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真正内化为学生智力资源的基础,具有主动性、独立性、有效性以及自我监督的特点,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征。(四)其他方面季冰新(2017)等人以小组教学的方式探索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优”与“差”相结合。结果表明,小组探究和合作学习对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杜旭玲(2018)提出了合作学习策略,这种策略也是好、中、差的结合,让学困生通过小组的成功获得成功的经验。孙锐(2018)通过案例研究,从教师人格魅力、自主发展、多元情境教学、智能强弱、多元多维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困生的成绩显著提高。赵俊英、关群和齐振宇(2019)基于非智力因素进行了研究,对27名一年级学困生采取了“温暖教育干预”模式,情绪智力的培养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积极的心理咨询以及对学业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发挥作用,以音乐学习器材训练为载体,改造学困生。四、文献评析目前,学困生转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学段、各学科的重视,国内外研究者和教师纷纷进行研究探索,国内外研究者习惯首先对学困生学业表现及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总结边缘成因,最后对转化策略提出见解。多数研究选择综合分析边缘成因包括内因与外因,倾向认为非智力因素对边缘有直接影响,而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影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还有小部分研究针对边缘成因的某个因素比如学习兴趣、动机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转化策略。总之对于学困生的形成,国内外研究人员已达成共识,指出学困生属于诸多因素联合作用形成的一个结果。在学困生转换的策略上,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学生学习心理、动机角度进,从教学策略,行动指导角度,从学生学习自主性方面,从自主发展理论、非智力因素角度进行研究,可以研究内容较为丰富。基于对上述研究的分析,研究者的大量实践为学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一是已有的丰富的研究成果,为转化学困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相应的策略方法,二是实践研究表明,学困生转化是有必要而且有可能的,通过自主性训练改善学困生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三是以往研究还有一些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有些研究被试面积较小,还有学者表示很难从本质上转化学困生现状,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摆脱边缘,但学生容易出现反弹情况,转化策略是否可全面用于教学实践?如何从本质上改善边缘现状?如何量化检测学困生自主性提高程度?这些问题仍有待研究。因此根据现有论文领域的研究情况,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主性、改变边缘现状仍具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和可能。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意义重大,从宏观来看,学困生转化直接影响着整体教育质量水平,关系着国家人力资源的水平。微观来看,学困生转化不仅关系着学困生个体的学业和人生走向,也是关系到个体家庭切身利益的事情,因此亟须我们对此进行系统的研究。参考文献外文[1]Pendergast,DMcwilliam.Marginalpleasures:Teachers,transgressionandtransformation.[M]ModernEducationPress1999.[2]ZhangP,SNUniversity.AReviewofSukhomlinskii'sAbilityPromotionandTransformationofStudentswithLearningDifficulties——SenseofreadingSukhomlinskii's"SuggestionsforTeachers"[J].ModernEducationScience,2019.[3]Jian-BiaoLI,SchoolNM,GansuZ.TheTransformationofstudentswithlearningdifficultiesShouldStartwiththeActualSituationofStudents[J].LearningWeekly,2016.[4]ZhangR.FromHelplessStudentstoSelf-HelpStudents——OnTransformationofStudentswithLearningDifficulties[J].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ducation,2015.[5]GuowenYu,YufengGuo,GuowenYu,etal.ACaseStudyofTransformationofStudentswithMathematicsLearningDifficulties[J].2018.[6]SitompulM,SuryaE,SinagaB.AnalysisofStudentVisualThinkingDifficultiesinLearningUsingPBLModelswithMetacognitiveApproach.2020.[7]SubmissionO.FrameworksforSystemicTransformationofStudentandLearningSupports.[J].OnlineSubmission,2008:51.[9]ShafrirU,KenettRS.HandbookofResearchonAppliedLearningTheoryandDesigninModernEducation[M].WestAsiaPress2015.[10]菲尔·比德尔.教得好,孩子肯定学得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11]吴樱花.遭遇学困生: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12]伊丽莎白·劳伦斯,纪晓林.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3]堂娜·史泰尔斯.班级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