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唐代梦小说中的儒家思想
儒家的概念在唐代非常流行。儒学强调“士志于道”,《论语·泰伯》中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P.2487)”《论语·子张》又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P.2532)”。这种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激励士人投身社会,参与政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现了“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以至“郡国所送,群众千万。孟冬之月,集于京师。麻衣如雪,满于九衢(唐牛希济《荐士论》8889)”的士子科考壮观场面。因此,儒家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文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就梦小说而言,从两个方面比较明显地表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天命观及儒家思想核心精神——仁义礼智信。一天之“变”与“质”“化”儒家充分地肯定了人生存在现实世界的意义,认为在天、地、人三者之中,人是中心,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是一乐也”。虽然把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都看成是上天安排的结果,是上天意志的体现,但儒家思想中的“天”却有更多的自然的意味:“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P.2524)”而且,“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适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人们只要按照天意行事,就可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因此,在以孔孟为主的正统儒家思想中,天命观“一方面在多神层面上产生了‘天命靡常’之感,另一方面则在无神层面上产生了‘天命可易’的思想观念。”在唐代文人中,儒家天命观的这两种认识和思考态度表现得极为明显,“正像李白一会儿要弄扁舟一会儿要叩天门一样”,经世致用的理想与昏昧复杂的现实形成讽刺性的对比,心理的巨大落差和不甘失败的矛盾就现诸于笔端。(一)天道观与国灭唐代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世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各阶层的才智之士都可以通过考试攀登高位,施展抱负。正如王维诗中所言“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太宗李世民“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说明广大士子建立功业和积极进取的热情被激发,纷纷参加科举,跻身仕途,以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辅国理想。对政治的关心、议论、评判,对自身能力的自信、辉煌前途的展望也就不时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在《徐玄之》中,作者描绘了一个梦中的“微型封建王朝:蚍蜉王子骄狂无德,纵情游猎,蚍蜉王昏昧无道,枉杀忠良。(P.(61))”太史马知玄进谏“昔者秦射巨鱼而衰,殷格猛兽而灭。今大王欲害非类,是蹑殷秦,但恐季世之端,自此而起。”而蚍蜉王不听,结果是祸起国灭。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学究天人,艺穷历数,因玄鉴得居圣朝”的儒者太史马知玄的形象,又借他之口形容“徐玄之性气不回,博识非浅,况修天爵,难以妖诬。”最后,违背天道的蚍蜉国王的统治正是被徐玄之“纵火以焚之,靡有孑遗”。小说结尾以“自此宅不复凶矣”照应开头“其宅素有凶藉”,表明顺应天命的徐玄之为这个世界扫除了昏昧无德的统治。这篇小说是对于当时政治时局的一个影射,虽然以抨击和揭露黑暗统治为主调,但其中寄托着作者对于政局的关注与担心:太史马知玄、谏议大夫螱飞以及徐玄之,都是代表着儒家精神的修有“天爵”的辅世良臣。而蚍蜉王的所作所为,因不遵“天道”,故“上帝”托梦预言他的灭亡。徐玄之醒来后放的一把火,也隐寓着作者帮助朝廷消灭“凶藉”的愿望。荣格说:“梦的一般功能是企图恢复心理的平衡,它通过制造梦中的内容来重建……整个精神的平衡和均势。”在这篇讽刺尖锐的小说里,亦现出作者之儒家天命天道观念和强烈的参政意识。《灵应传》中,也以郑承符的经历抒发了唐人所固有的积极进取、博得功名之精神,郑承符虽然一直怀才不遇:“余本机钤入用,效节戎行。虽奇功蔑闻,而薄效粗立。洎遭衅累,谴谪于兹,平生志气,郁而未申”。但他并未就此消沉,而是坚信:“丈夫终当扇长风,摧巨浪,摧太山以压卵,决东海以沃萤。奋其鹰犬之心,为人雪不平之事。”最终,他在人间未能实现的理想,在另一个神灵的世界里实现了:由于他的神勇,大胜朝那,“彼军败绩,死者如麻”,而他亦“以克敌之功,大被宠锡,寻备礼拜平难大将军,食朔方一万三千户。别赐第宅,舆马宝器,衣服婢仆,园林邸第,旌旜铠甲。(P.4037)”这种气势恢宏、充满昂扬精神的描写,亦是“制天命而用之”、“天生我才必有用”思想的体现。即使不以建功立业为主题、着重体现情感生活的《秦梦记》中,沈亚之与皇族联姻,也并非依靠家族关系、门第背景的作用,而是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卓越的见解“以昆、彭、齐桓对,”阐述自己的经世之道。进而以在伐河西的战役中“率将卒前,攻下五城”的赫赫战功,赢取了秦公的赏识,得以与弄玉公主成婚。揭示出唐人不同于前代的自信、奋发、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二)“人生如梦”的价值观念。这也是我国黄土文化、南德城等自然孔子年老的时候慨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第七》)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宏图大志,孔子也只能寄希望于梦中,与自己尊崇的圣人交流,满足自己的理想愿望。唐代亦有很多小说通过梦境的方式,表达作者对于理想难以实现的喟叹,从侧面反映了儒家天命观的影响。在唐代,能够通过科举考试“一步登天”的只是少数人,而科考本身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造成一些不公正的现象,不正当的风气,因此,在一部分人体味着登科所带来的荣耀与满足的时候,更多的人是带着失落、惆怅的心情离开。而那些进入仕途的人,也往往会遭遇种种挫折打击,对现实政治可能失望、愤懑。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会借助梦境的虚构,将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以梦的形式展现出来,并试图借助宗教的力量寻找解脱的途径——这种思想表现,可以看作是在文人思想中儒家天命观的流露,尽管佛教道教引导着他们出世的方向,尽管儒家的“天命靡常”也让他们感到困惑和虚无,但是毕竟“天命可易”、依靠自身努力去争取获得理想中的一切也并非不可能。因此,在这些作品中表现的,一方面是对于功名利禄视如一梦,一方面却又津津乐道沉溺其中。唐代士子对科举的执着、对仕途的迷恋从反面在涉梦小说中得到了突出体现——《枕中记》卢生的意见正是这样一种价值观念的集中表达:“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P.527)因而可以看到《枕中记》里卢生功业辉煌、婚姻成功、子孙满堂,尽管也曾经遭遇诬陷下狱、几乎自杀,但其最终是实现了人生的一切理想。《南柯太守传》中的淳于棼在梦中被封为驸马,“荣曜日盛,出入车服,游宴宾御,次于王者。”做了南柯太守之后“风化广被,百姓歌谣,建功德碑,立生祠宇。”“生有五男二女,男以门荫授官,女亦聘于王族,荣耀显赫,一时之盛,代莫比之(P.3915)”。而将这种对功名地位的追逐梦想表现到极致的,则是《樱桃青衣》:卢子本是落第书生,梦中偶遇青衣,得至族中从姑母家,自此结婚姻于高门郑氏,由姑母斡旋关系遂擢第、登科,之后:“敕授王屋尉,迁监察,转殿中,拜吏部员外郎。……知制诰数月,即真迁礼部侍郎。两载知举,赏鉴平允,朝廷称之。改河南尹旋属车驾还京,迁兵部侍郎。扈从到京,除京兆尹。改吏部侍郎。三年掌铨。甚有美誉,遂拜黄门侍郎平章事。恩渥绸缪,赏赐甚厚。作相五年,因直谏忤旨,改左仆射,罢知政事。数月,为东都留守、河南尹,兼御史大夫。自婚媾后,至是经二十年,有七男三女,婚宦俱毕,内外诸孙十人。”(P.224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似乎更着力描写卢子梦中一帆风顺的仕宦经历,同时隐约暗示着对于朝廷以门第、姻亲关系择定人才的倾向的不满。因而在这段出于劝诫目的的情节中极为流畅地描绘了一幅令唐时士子们都目眩神迷的人生极致景象。这段描绘所具有的功名对于文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小说主题想要表现的“人生如梦”,使得结尾卢子“而今而后,不更求官达矣”的感叹以及“寻仙访道,绝迹人世”的行为意义弱化了许多,佛道在这里成为了掩饰困顿与失落的冠冕堂皇的借口。个人理想与残酷现实、积极入世与天命不与、努力进取与成功无望的巨大落差,造成了唐代士子矛盾的思想,在他们的笔下,体现出积极入世与天命不与的矛盾,个人奋斗与成功无望的矛盾,以形象的形式反映到小说中,就是梦与觉的矛盾。面对无法实现理想的现实,他们寻求一种解脱的方式,宗教的出现,似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枕中记》的卢生经由道士吕翁的点化,熄灭了仕进之心,再拜而去。《南柯太守传》的淳于棼则“弃绝酒色,栖心道门”。《樱桃青衣》的卢子也求仙访道,不知所终。但实际上,对于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唐人而言,佛道的宗教外壳不过是他们借以批判现实的一种方式,小说的表面结构消极地否定了现实人生的确定价值,但其根本在于对现实的批判,仍是积极面对人生与社会的态度体现。归根结底,佛道不过是他们理想追逐过程中暂时的休憩,并不能给予他们彻底的解脱,因为儒家思想对他们的作用实在太大了,“沈既济曾因和杨炎的密切关系遭到贬官的打击,李公佐在贞元十八年写《南柯太守传》时还没混到个像样的官,泄气或愤慨使他们产生了对功名富贵的梦幻感。但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看破红尘,以后还是要做官,对自我否定再来个否定。(P.64)”他们混杂了佛道思想的外在表现,只能是浓笔重彩地对理想进行一番渲染之后,添加一个轻描淡写的宗教的尾巴。结果只能是“一个包含着某种积极成分的消极思想,一个脆弱的思想,一个情绪化的非理智的思想,因而是一个摇摆的思想。(P.64)”唐人一方面向往超越世俗功利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又关注现实社会人生,追逐建功立业的盛事。因此,没有建功立业机会的时候,他们以出世思想、佛道思想自我安慰,为现实人生寻求出路与解脱。但是一旦有机会,他们仍然会义无返顾地投身于其中。二道德标准下的阅读与理想人格的塑造儒家主张和要求人们通过自我修养、自我觉悟、自我约束,按照儒家倡导的社会道德和政治轨道进行活动,从而实现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它所强调和注重的是行为主体的自觉自律。这一路径在儒家思想中的公式化表述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其伦理道德的核心,则集中体现在仁义礼智信等方面。孔子提出“仁、义、礼”。子思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孟子将之延伸为“仁、义、礼、智”,构成四德(或称四端),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董仲舒又将之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并将其说成是天地长久的“常道”,号“正常”。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成为中国儒家思想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也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向来尊崇和提倡的道德规范。长久以来浸润于其中的国人已经将其视为生活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唐人所信仰、追求、实践的人的根本美德。在梦小说中,这些伦理道德同样得到了体现和提倡。在传统伦理本位文化影响下,唐人梦小说中塑造出一种符合大众道德观念的社会化的理想人格。在《灵应传》里,“仁、义、礼、智、信”等几乎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和宣扬,九娘子、周宝、郑承符正是这种理想人格的代表:九娘子虽然是龙女,但遵守的亦是由儒家而来的道德规范:夫死不嫁。因朝那逼婚,遂向节度使周宝寻求救助:侍者趋进而言曰:“贵主以君之高义,可申诚信之托,故将冤抑之怀,诉诸明公。明公忍不救其急难乎?”宝遂命升阶相见,……宝曰:“愿闻其说。所冀识其宗系,苟可展分,安敢以幽显为辞?君子杀身以成仁,狥其毅烈;蹈赴汤火,旁雪不平,乃宝之志也。”其后周宝数次派兵帮助九娘子抵御朝那的侵犯,并由郑承符取得最终的胜利。虽然整篇小说以述奇记异为目的,但其中依然显示出儒家教化与价值观念在小说的思维认识与道德观念取向上的强烈影响。李公佐《谢小娥传》中所塑造的谢小娥更是集孝、义、节、勇于一身的完美形象,甚至被收入新唐书之《列女传》。由她演化的孤女复仇情节模式在后世文学中以各种面目反复出现,表现出人们对于由她所代表的伦理道德的认同与赞美。《王方平》以梦和鬼的情节设置突出王方平的“纯孝”,“太原王方平性至孝。其父有疾危笃。方平侍奉药饵,不解带者逾月(P.2233)。”正是由于他的至孝,才能在梦中看到、听到鬼说的话,最终治好了父亲的病。这些小说虽然形式上多脱离现实,情节显得离奇荒诞,但其根本目的,仍在于宣扬儒家的道德伦理,李公佐在《谢小娥传》的最后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目的:君子曰:誓志不舍,复父夫之仇,节也;佣保杂处,不知女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生态住宅区物业管理移交协议书
- 2025年度食品行业增值税专用发票转让及质量保证协议
- 水力资源开发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研究
- 知识产权保护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教育模式
- 沟通中的语言艺术与文化敏感度
- 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集合6篇
- 石油化工设备维护与保养技能培训
- 2025至2030年中国滚筒式清洗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烫发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科技产品电商物流配送的未来趋势预测与探索
- 新媒体艺术设计交互融合元宇宙
- 家长会课件:七年级家长会优质课件
- 《AutoCAD 中文版实例教程(AutoCAD 2020) (微课版)(第 2 版)》课件 马连志 第1、2章 AutoCAD 2020 中文版入门、绘图设置
- 小学一年级硬笔书法入门班教学课件
- 出货单表格模板下载
- PEP六年级上册英语unit1
- 接纳与承诺(ACT)疗法课件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 房地产公司销售管理部赏罚制度
- 《方位介词介绍》课件
- 甲状腺术后出血抢救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