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培训课件:《针灸处方及传统针灸疗法》_第1页
中医培训课件:《针灸处方及传统针灸疗法》_第2页
中医培训课件:《针灸处方及传统针灸疗法》_第3页
中医培训课件:《针灸处方及传统针灸疗法》_第4页
中医培训课件:《针灸处方及传统针灸疗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处方

传统针灸疗法针灸处方一、学习目标1.掌握针灸处方的基本原则。2.能开具治疗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腹胀的针灸处方。何谓针灸处方学?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处方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的针灸作用机制理论,根据传统取穴原则和恰当的配穴方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腧穴有效组合,从而达到针到病除的一门学科。针灸处方与针灸处方学在概念上是不同的,它的定位对象是某一疾病,即以病论方,一病一方。发展历史

针灸处方的产生与人们对腧穴的认识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腧穴功能的总结是针灸处方的形成基础。从现存的文献看,较早的针灸处方见于《内经》中,如用腧募配穴法形成的治疗脏腑病的经典处方就出于《素问•奇病论》。在治疗热病方面,《灵枢•热病》中提出了“五十九刺”,是针灸治疗热病的大处方。《伤寒杂病论》也论述有针灸处方的相关内容,主要在治疗外感病的处方方面有很大贡献,如我们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的“二风方”(风池、风府),就选自《伤寒论•二十四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俞。”的论述。《针灸甲乙经》是现存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书中重点论述了腧穴,其中也归纳了许多针灸处方,共计500多条,以单穴方为主。针灸处方的特点

《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说明针刺治疗疾病的作用特点与中药不同,针刺的作用特点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因此,针灸处方也必然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1.理论特点《扁鹊心书》中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经络理论是针灸处方的基本理论基础。离开了经络理论的指导,就无法充分发挥针灸处方的优越疗效。经络是运行气血的循环系统,内连脏腑外络肢节体表与九窍的联络系统,协调脏腑、肢体功能及气血阴阳平衡的调节系统,传到针灸刺激和传注病邪的传导系统。针灸处方是在经络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医的脏腑、气血等理论,根据辨经、辩证、辨病结果,而将有关穴位进行合理组合而成。尽管针灸处方也包括了脏腑辩证等理论,但它与中药处方的根本区别在于经络学说针灸处方的基础。如头面疾患可选至阴穴,其理论基础是足太阳经脉抵达头面;委中治疗腰痛是由于足太阳膀胱经抵达腰部。2.技术特点针灸处方的这一特点表现在包含有技术操作,这是中药处方所没有的。针刺手法不同,同一针灸处方可产生不同的效应。例如:足三里穴用艾灸或针刺补法可辅助人体正气,用于保健或体虚的患者;当邪气犯胃,胃痉挛出现紧急性疼痛时,足三里用强烈的捻转泻法,可疏通胃腑气机,解除胃之脉络拘挛而止痛。这就使临床上出现不同医者采取同一针灸处方对于同一患者同一病症治疗时而出现不同的治疗效果。3.作用特点针灸处方的作用特点是促进机体自我调节功能,这也是针灸治病的作用实质。针灸的物理刺激引起机体本身功能的调节,提高机体自我调节、自我康复能力而良性干预病理过程和状态,以实现疾病的良性转归。因此,针灸处方的效能是建立在人体自我调节机能的基础上的,这就是说针灸处方的作用效能不能离开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而独立存在。针灸处方的分类

1.按穴位多少单穴方、双穴方、多穴方。一般而言,针灸处方的学位数目已6~9个最为常见。2.按功效分类疏通经络方、协调阴阳方、止痛方、调神开窍方、通窍方、安神利眠方、解表方、通利方、和解方、清热方、补益方、固摄方、理气方、调理经血方、消导化积方和治风方等。针灸处方的组成要素

穴位操作技术一、针灸处方的穴位组成穴位是针灸处方的第一组成要素,穴位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针灸的治疗效果。在中药方剂学中,方剂的组成成分为君臣佐使;针灸穴位处方则根据自身的特点一般分为主穴、辅穴和配穴。主穴是针灸处方中处于主导地位和起主要作用的穴位;辅穴是辅助主穴以加强治疗作用的穴位;配穴则是根据具体情况随症而加的穴位。某些情况下,主穴也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这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二、穴位主治特点(1)局部作用是指穴位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这种作用的体现与穴位的归经无关,而与位置有关。(2)循经作用是指穴位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十四经脉,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部的局部病症,还能治疗本经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病症,这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反映。古代医家有“定经不定穴”之说。(3)特殊作用是指穴位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三、选穴原则1.局部选穴是指针灸处方时选取病变脏腑、组织、器官、肢体局部或邻近的穴位。2.远部选穴是指针灸处方时,选取与病变部位距离较远的穴位,一般适用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选穴,用于治疗头面、五官、躯干、内脏病症。自古就有“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之说。3.辩证对症选穴辩证选穴就是根据疾病的症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辩证选取穴位的方法。临床上有些病症,如发热、多汗、盗汗、虚脱、抽搐、昏迷等均无明显局限的病变部位,而主要呈现全身症状,这是应采用辩证选穴。这就根据穴位自身的穴性及其功效来确定。对症选穴是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是穴位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运用。简单说就是治疗某一特定的疾病就选取某一特地穴位。这是大部分奇穴的主治特点。四、配穴方法1.单侧配穴:指在患侧选穴配方的方法2.左右配穴:在患病动物肢体左右两侧对称选穴拼配方的方法。3.前后配穴:即在头、尾或前、后躯同时选穴配方的方法。4.内外配穴:是选取口腔内穴位与体表穴位,内外相应配方的方法。5.表里配穴:是根据脏腑的表里关系,在疾病的相表里两经上选穴配方的方法。由于表里两经穴位彼此具有协同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确实。6.背腹配穴:是选取背、腹两侧的穴位配方的方法。7.远近配穴:是选取患部与远离患部的穴位配方的方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而确立的治疗手段。1.概念:毫针因细如毫发而得名,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具,材料多为不锈钢。2.构造:毫针的结构共分针柄、针尾、针尖、针身、针根五个部分。3.规格:毫针的规格,主要是指针身的直径和长短。常用毫针的直径在0.2mm-0.3mm之间,长度在25-75mm之间。4.常用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2)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押手(按压固定穴位之手)拇指端或食指尖切按在穴位旁边,刺手(持针向深层刺入之手)持针,针尖紧靠指甲刺入穴位。多适用于短针的进针。夹持进针法:押手食、拇两指夹捏棉球,裹住针身,露出针尖直对穴位下按,刺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多适用于长针的进针。舒张进针法:押手食、拇两指将穴位处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便于进针。多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穴位的进针。提捏进针法:以押手食、拇两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刺入腧穴,多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穴位的进针。(3)管针进针法以针管替代押手进针的方法5.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1)针刺的角度直刺(90°)适用于大部分穴位。平刺(15°)皮薄肉少,头面部,透针。斜刺(45°)肌肉浅薄,重要器官,血管。(2)针刺的方向依穴位所在部位、依经脉循行、依穴位与病位而定。(3)针刺的深度依据针感反应和体重、肥胖度、体质、年龄、病程、季节等适当调整深度。6.运针进针后为调节针感、促使得气而采取的操作方法。常用方法包括提、插、捻、捣、搓、摇、刮、弹、留针等。常见针感反应有皮肤、肌肉收缩颤动、排便排尿反应、指下重感、针颤、吸引等。7.留针与出针留针是指将针刺入穴位后,将针留置穴内。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感和便于继续运针。是否留针和留针时间的长短,主要依病情而定。一般病症,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对慢性顽固性疼痛,痉挛性病症,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在留针过程中间歇运针,可以增强疗效。对针感反应较差的动物,留针还可以起到候气的作用。治疗结束后将针从穴位拔出。出针时先以押手拇、食两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刺手持针轻微捻转并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并用消毒棉球轻揉针孔,以防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8.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1)动物异常反应在针灸过程中动物出现不安、吠叫、扭动,甚至晕厥(罕见)等异常反应。这些可能由于动物精神高度紧张、性格乖张、体质虚弱、疲劳、饥饿,或因体位不适,或医者操作不当,手法过重等因素造成。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针刺,将已经针刺的毫针取出,令动物恢复平静。必要时按休克采取救治措施。为了防治和减少动物异常反应的发生,对于初次接受针灸治疗和精神紧张者,应先通过语言和动作做好安抚工作,从容易操作的穴位开始,使用细针,用轻柔的手法操作。手法不宜过重,尽量少留针或留针时间不宜过长;对于过度疲劳和虚弱者不宜针刺;发现异常反应先兆时,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2)滞针因动物高度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运行针时肌纤维缠绕针身;或因针身刺入肌腱;或针刺后体位改变,都可引起滞针,表现进针后针下异常紧涩,出现提插、捻转及出针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可设法消除动物紧张情绪,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反向捻转,或留针一段时间,然后再行捻转出针,也可轻轻按揉针刺周围的皮肤肌肉,或在附近部位加刺一针,以宣散气血,缓解痉挛,因体位改变者,应恢复体位后随之将针取出。为了预防滞针的发生,对精神紧张者,采取放松措施。运针时不可用力过猛,避免单向捻针及将针刺入肌腱,留针过程中不随意改变体位。(3)弯针因术者手法不熟练,进针时刺激过强,导致肌肉剧烈收缩,或针下碰到骨骼;或留针过程动物体位改变;针柄受外力作用,以及滞针处理不及时等造成针身弯曲,针柄与刺入的方向改变,提插、捻转及出针困难,患者有疼痛反应等。发现弯针后,不能再行提插、捻转等运针操作,可顺势慢慢退出;如因体位改变引起,应慢慢恢复体位,使肌肉松弛再将针退出。不可强行拔针,以免发生断针事故。为了减少弯针的发生,针刺前将动物保定在舒适的体位,术者要熟练掌握进针手法,指力要均匀轻巧;留针期间防止体位变动;针刺部位和针柄要避免外力作用。(4)断针因针具质量欠佳,或反复使用损坏;运针时手法过重,肌肉强烈收缩;或动物体位改变,滞针和弯针现象未能及时正确处理等,均可造成针身折断,或部分针身尚露于皮肤之外,或针身残端全部埋入皮肤之下。目前使用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在犬猫临床极少发生断针现象。一旦发生断针,不可慌张。要防止断针继续向深部陷入。如断端露于体外,可立即用手指或镊子取出;如残断与皮肤持平,可按压针孔两旁,使断短露出,再行取出;如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为了预防断针的发生,应选择质量可靠的针具,并在针前认真检查针具,最好不反复使用。针刺时不将针身全部刺入,进针过程中,如发生弯针时,应立即出针,切不可强行刺入。当发生滞针、弯针时应及时正确处理,不可强行拔出。(5)血肿

因针刺时误伤血管,起针时没有及时按压造成出针后,局部肿胀疼痛,皮肤呈青紫色。对轻度血肿,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疼痛较剧,肿胀明显者,先作冷敷或加压止血,血止后再作热敷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为预防血肿的发生,应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揉按压迫针孔。二、操作步骤(一)确定病证和穴位针灸治疗的适应症主要为脾胃虚弱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腹胀。选取相邻的穴位或依据病证,选取脾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等相关经络的穴位。(二)针灸处方1.依据病证确定治疗原则2.选取穴位常用脾俞、胃俞、大肠俞、后三里、后海、前三里、关元俞、神阙等穴位。针灸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故相同的穴位,在不同的机能状态依补泻手法可产生多种治疗效果。3.针法(1)毫针:根据穴位选取适当的针具,运用补泻手法给穴位以刺激。(2)水针:穴位注射维生素、生理盐水等药剂。(3)温灸:艾灸、特定电磁波照射穴区。(4)按摩:使用按摩手法对穴位和腹部进行按摩。三、相关知识1.消化不良引起消化不良的病因很多,这里主要是指因脾胃功能失调而引起的,表现食欲减退、或粪便粗糙、酸臭,腹泻等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根据病因,分如下证型确定治疗原则和针灸穴位。(1)脾虚以补脾益气治疗原则。针灸脾俞、后三里等穴。(2)食滞以消积导滞,健脾理气为治疗原则。针后海、玉堂、关元俞等穴,并辅以按摩手法。2.便秘便秘指因寒热或体虚等引起的粪便干燥,排粪艰涩难下,甚至秘结不通的病证。(1)热秘以清热通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