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宝丰县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河南省宝丰县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河南省宝丰县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河南省宝丰县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河南省宝丰县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河南省宝丰县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如图所示)的形状完全相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一片雪花,由一个水分子构成B.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C.雪花融化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D.形成雪花的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2.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 B.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下列关于Na和Na+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Na比Na+多一个电子B.Na+的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C.它们的质子数相同D.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4.洋洋对硫在氧气中燃烧进行实验探究,下列有关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A.集气瓶中要预先装入少量细沙B.硫燃烧时,燃烧匙内硫的状态为固态C.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应由上至下迅速伸入5.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该铁的氧化物中铁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6.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3 B.46 C.92 D.967.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为保护环境,把废旧电池深埋处理B.为增加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C.为节约水资源,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D.为节约资源,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8.会引起食物中毒的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1 C.+3 D.+59.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Si B.H2 C.H D.CO10.秋葵是一种大众喜爱的食材,含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纤维素、阿拉伯果糖和丰富的铁、锌、钙等元素。人体缺钙常会引起A.贫血症 B.侏儒症 C.甲状腺肿大 D.骨质疏松1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表示为:2KNO3+3C+SK2S+N2+3X,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A.COB.NOC.CO2D.SO212.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物质常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白醋和白酒(观察颜色) B.水与双氧水(取样,加少量二氧化锰)C.二氧化碳与氮气(燃着的木条) D.食盐与蔗糖(闻气味)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结合教材知识,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的目的是利用浓氨水的化学性质和挥发性,验证_____(2)实验二中,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少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______(3)实验三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需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将点燃的红磷缓慢地伸入瓶中,则可能导致进水量偏_______________(选填“多”或“少”)。14.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实验是利用可燃物红磷耗尽瓶内的______,使瓶内______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2)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的温度______后打开弹簧夹。15.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A装置中装配仪器有错误,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上述A、D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_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其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欲收集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认为E装置可以代替B装置。请简述该同学应如何使用E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如图所示,将滴在酚酞溶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退氨水变红色)(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A仪器的名称是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下图是两种氮肥标签的一部分,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_____(填字母序);A易溶于水B受热易分解C有挥发性(2)30kg纯尿素中含氮量(即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与_____kg纯碳酸氢铵中含氮量相等?18.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图中葡萄糖酸锌化学式已不完整,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55,则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中氢原子右下角的数字为________。(2)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3)计算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4)计算每支口服液中含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多少毫克_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在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后,获得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往混合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混合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大致如图所示。请解释pH变化的原因____(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

A、一片雪花,由多个水分子构成,故A不正确;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所以,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B不正确;C、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之间有间隔,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C正确;D、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故D不正确。故选C。2、B【解析】

A、千锤万凿出深山把石头大块变成小块,运出山外,只是物质的形状和位置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C、铁杵磨成针是铁棒变成针,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只是物质的位置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3、D【解析】试题分析: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减少一个电子,质子数不变,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当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核外有2个电子层,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达到了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选D。考点:原子的结构。4、C【解析】

A、硫在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会产生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硫,所以在实验前要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水用于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不能用沙子。故A错误;B、硫燃烧时,燃烧匙内硫的状态为液态。故B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正确;D、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应由上至下缓慢伸入,避免氧气逸出。故D错误。故选C。5、C【解析】

设物质的化学式为,,,化学式为,设铁的化合价为z,则,z=+3,故选C。6、B【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解得x=46,故选B。7、D【解析】A、废旧电池深埋不能消除污染,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错误;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资源,要合理使用药、化肥,错误;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错误;D、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正确。故选D。8、C【解析】

设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2=0,x=+3,故选C。【点睛】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解答。9、A【解析】

A、Si可以表示硅元素、1个硅原子、硅等;B、H2可以表示为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1个氢分子、1个氢原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等;C、H可以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等;D、CO可以表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1个一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等。故选A。10、D【解析】

A、贫血症是缺铁引起的,故A不正确;B、侏儒症是缺锌引起的,故B不正确;C、甲状腺肿大是缺碘引起的,故C不正确;D、骨质疏松是缺钙引起的,故D正确。故选D。11、C【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2K、2N、6O、3C、S,反应后(X除外)有2K、2N、S,所以3X中有6O、3C,X的化学式为CO2,故选C。【点睛】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解答此题。12、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白酒和白醋,二者都为白色不能鉴别;B选项水和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双氧水中能产生大量的气泡,能加以鉴别;C选项二氧化碳与氮气都不能支持燃烧,不能鉴别;D选项食盐和蔗糖二者的气味相同,不能鉴别;故答案选择B考点:物质的鉴别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分子不断运动伸入燃着的小木条将氧气耗尽多【解析】

(1)实验一: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变为红色,其目的是利用浓氨水的化学性质和挥发性,验证:分子不断运动;(2)实验二中,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少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木条是否熄灭;(3)实验三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需要过量的原因是:将氧气耗尽;若将点燃的红磷缓慢地伸入瓶中,则瓶中会有一部分空气未参加反应直接排到瓶外,则可能导致进水量偏多。14、氧气气压降低至室温【解析】

该实验是利用可燃物红磷耗尽瓶内的氧气,使瓶内气压

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的温度降低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点睛】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5、长颈漏斗集气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氧气(合理即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是氧气将E装置盛满水,气体从b进入,a导出【解析】

(1)根据常见的仪器,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在A装置中正确装配仪器①的关键是下端要伸在液面以下,若没有在液面以下,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故填:长颈漏斗;集气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2)A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反应的发生装置,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的气体收集装置,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符合这种装置的使用。所以A、D装置的组合在一起可以制取的气体是氧气,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是氧气;故填: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是氧气。(3)由于该气体是难溶性气体,故可用“排水法”,可把装置E中装满水,气体从b导管通入,而水从a流出。故填:将E装置盛满水,气体从b进入,a导出。16、胶头滴管滤纸上的酚酞自右向左依次变红(合理即可)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合理即可)【解析】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A仪器的名称是胶头滴管。故填:胶头滴管。(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上的酚酞自右向左依次变红。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故填: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合理即可)。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B79【解析】

(1)碳酸氢铵应避免高温施用,可知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2)设需要纯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30kg××100%=x××100%,x=79kg。18、229:1414.3%35mg【解析】

(1)根据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可知12×12+x+16×14+65=455,x=22;(2)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2):(16×14)=9:14;(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4.3%;(4)每支口服液中含葡萄糖酸锌的质量=5mg×100%=35mg。【点睛】根据化学式计算首先要确保化学式本身正确,其次过程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要准确。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