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_第1页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_第2页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_第3页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_第4页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文档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

【注释】①久阔:久别不见。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疴,重病。【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当时,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于是,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

尝:广问其故故:

既饮而疾

疾:

沉疴顿愈

愈:

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乐广再次招待,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答案:1.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

①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②计:计谋,策略。③俄:不久,一会儿。④老父(fǔ):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圣人: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⑥中截:从中间截断。【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拿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人,我是一个爱帮忙的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执竿入城不可入但见事多矣遂依而截之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竖执之。(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唯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B.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轻易听从他人的建议。C.那个老人是聪明人,他的方法很好。D.做事不能死板地循规蹈矩,更不能好为人师。5.从上文中的“执竿者”和“老父”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案: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执.竿入城(握,持)

(2)不可入.(进入)

(3)但.见事多矣(只,只是)

(4)遂.依而截之(于是,就)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竖执之。

译文:开始是竖着拿长竿。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译文: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4.D.5.做事不能照搬经验,自作聪明,弄巧成拙。3.李广射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zhòng)石没(mò)镞(zú)。视之,石也。因复更(gèng)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史记•李将军列传》【注释】没:射入,箭全部射进去了。之:它,老虎因:因此之:它,石头。复:再,又。镞:金属制作的箭头。2、右北平:古地名,今河北境内。中:射中。镞:金属制作的箭头。复:再。尝:曾经。右北平:古地名,今河北境内。腾:跳跃。【译文】李广出门打猎时,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老虎,所以一箭射去,石头吞没了箭头。于是,李广在原地多次重复射箭,但是箭没有能够再次射进石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亲自射杀了它。在右北平住时,李广射过老虎,老虎跳起来伤了李广,李广最终也射杀了它。拓展资料:李广(?-前119),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1.解释带点的字。因复更射之:______________尝自射之: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篇小古文,你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划一处)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1)执.竿入城(握,持)

(2)不可入.(进入)

(3)但.见事多矣(只,只是)

(4)遂.依而截之(于是,就)

3.(1)初竖执之。

译文:开始是竖着拿长竿。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译文: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4.D.5.做事不能照搬经验,自作聪明,弄巧成拙。4.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

【译文】从前,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请他吃饭,愚人觉得菜的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又加上一些盐。愚人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放一点点就如此美味,满满一把,岂不更妙??”愚人他没有智慧,就只吃盐(不吃菜)。(只吃盐)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1.解释画线词语。

主人与食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答案:

1.(1)给

(2)原因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

3.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5.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注释】大行:宽阔的道路。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之:动词,往,到。用:资用,即路费。御者:驾车的仆夫。善:技术高超。故事背景:魏王想攻打赵国,\t"/item/%E5%8D%97%E8%BE%95%E5%8C%97%E8%BE%99/_blank"季梁劝他说:“……。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t"/item/%E5%8D%97%E8%BE%95%E5%8C%97%E8%BE%99/_blank"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译文】(季梁对魏王说)今天我来上朝的时候,在大道上看见一个人,让他的马车正对着北面,对我说:“我想去楚国。”我说:“您去楚国,怎么要朝北边走?”(他)说:“我的马是良马。”我说:“马虽然是良马,(但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准备)的.路费很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很善于驾御。”这些条件越好,那么(他)将离楚国越远啊。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我欲之楚将奚为北面马虽良此数者愈善翻译下面的句子。吾用多。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答案:1.想要;为什么;良好;越。2.我的盘缠多;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比喻行动和目标完全相反。6.常羊学射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注释】于:向。道:道理。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田:同“畋”,打猎。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使:让。引:拉。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起:赶起,驱赶。发:跑出来。交:交错。鹄(hú):天鹅。翼:翅膀。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垂云:低垂下来的云。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进:进谏。置:放。如使:假如。必:一定,必然肯定。【译文】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1、解释加点字:若欲闻射道乎?王引弓欲射2.翻译句子: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答案:3.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7.怀素写字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EQ\*jc0\*hps20\o(\s\up13(ān),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译文】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没有地方写了,就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怀素居零陵时乃种芭蕉万余株2.翻译句子。书之再三,盘板皆穿。3.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居住;于是。2.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都擦穿了。3.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发奋学习,刻苦学习8.不禽不兽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eq\o\ac(○,1)傲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eq\o\ac(○,2),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eq\o\ac(○,3)?”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eq\o\ac(○,4),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选自【明】冯梦龙《笑府》)【注释】eq\o\ac(○,1)踞(jù):骄傲自大。eq\o\ac(○,2)生诞:这里指诞辰。eq\o\ac(○,3)与(y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eq\o\ac(○,4)恶薄:恶劣浅薄,指社会风气。【译文】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到。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为什么这样骄傲自大?"蝙蝠说:"我长有兽脚,是走兽国的公民,为你祝贺生日有什么用?"一天,麒麟诞辰,蝙蝠也没有到。麒麟也责问它。蝙蝠说:"我有翅膀,属于飞禽,为什么向你祝贺呢?"麒麟、凤凰相聚见面,谈论到蝙蝠的事,相互感叹地说:"现在世上风气恶劣浅薄,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拿它没办法!"

解释句中加点字。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2.“之”在古文中常有以下几种义项:A.代词,它(它们);B.结构助词,的;C.动词,往,到;D.助词,无意义等。下列句子中的“之”各属于哪一类。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3.翻译下列句子。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4.麟、凤为什么拿蝙蝠没有办法?5.这是一则寓言,人们现在常常用蝙蝠比喻哪一类人?他们的性格特征是什么?答案:1.生日;凭什么/为什么;谈论。2.A;C;B。3.现在世上风气恶劣浅薄,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拿它没办法!4.因为蝙蝠既有脚又有翅膀,“不禽不兽”。5.比喻一些卑鄙无耻的人没有明确的立场。这些人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不断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来投机钻营,谋取私利。9.王冕好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②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注释】牧:放牧牲畜。陇上:田埂;窃:偷偷地,暗中。辄:总是(常常)、就。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曷:通“何”,为什么。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去:离开。潜:暗暗地、悄悄地步。执策:拿着书。旦:早晨,天明。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异:感到.....惊讶。【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还牵着牛来责怪踩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了些时候,王冕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靠着寺庙住了下来。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的长明灯诵读,高声诵读直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后对他感到惊异,(就)收他为弟子。王冕努力学习于是成为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大儒。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冕小儿,恬若不见。翻译下列句子。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3、你认为王冕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答案:1、偷偷地;对……惊奇;恬静;2。有人还牵着牛来责怪踩了庄稼,父亲就用鞭子打王冕。王冕因此就地离开家,靠着寺庙住了下来。3.王冕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勤奋刻苦。好学不倦,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均可)。1.偷偷跑进学堂听学生念书,忘记放牛。2.拿着书就着佛像前的长明灯诵读,高声诵读直到天亮通宵达旦。3.佛像面目狰狞凶恶,毫不畏惧。我们青少年要学习他这种对待学习的态度。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才能……10.父善游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注释】1.过于江上:经过江边。2.善:擅长3.方,正在。4引:带着,抱着。方引:正带着,牵着。5.之:代词,指婴儿。6.岂:难道。7.遽(jù):立即。8.任,对待。任物:对待事物。9.以:用。10.悖:违反。【译文】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有过于江上者:人问其故:其子岂遽善游哉:2.翻译:以此任物,亦必悖矣。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答案:1.……的人;原因;难道2.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3.1.做任何事,要具体事物具体对待分析;2.不做具体分析,就会犯错,啼笑皆非的事。3.知识和技能是无法遗传的,一味强调先天因素,忽视后天刻苦努力的重要性,那是可笑的。11.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反而。

昔:从前。2.至:去,到。3.与:给。4.闻已:听罢。5.既:立刻。6.况:何况。7.所以:……的原因。8.空:空口。9.为:成为。[译文]从前,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请他吃饭,愚人觉得菜的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又加上一些盐。愚人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放一点点就如此美味,满满一把,岂不更妙??”愚人他没有智慧,就只吃盐(不吃菜)。(只吃盐)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1.解释画线词语。(2分)

主人与食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2分)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3分)

答案:

1.(1)给

(2)原因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

3.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12.与善人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注释】如:像。肆:店铺。室:房间。漆:油漆。是:这。慎:谨慎。必:一定,必定。与:和。丹:丹砂,矿物名,红色。化:同化居:交往。善:品德高尚【译文】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1.解释字义。(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居:__________________(2)如入鲍鱼之肆肆: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此文,我们想到了一个成语:近朱者赤,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居:交往;肆:店铺。2.鲍鱼之肆:肆,店铺;鲍鱼:即渍鱼,有腥臭;卖渍鱼的店铺叫鲍鱼之肆,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3.欧阳修论作文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注释】(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译文】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尝()术()过()疵()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3)多作自能见之()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答案:1.尝:曾经。术:办法。过:超过。疵:缺点。①他,指欧阳修。

②文字、文章;③疵病,文章缺点。3、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14.锡饧不辨明①名医戴原礼尝②至京,闻一医家术③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④求⑤溢⑥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⑦去,追而告之曰:“临⑧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⑨其故。曰:“此古方尔⑩.”殊不知古方乃⑪饧⑫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⑬!今之庸⑭医妄谓⑮熟谙⑯古方,大抵⑰不辨锡饧类耳!【注释】①明:明朝。②尝:曾。③术:技术。④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⑤求:上门求诊的人。⑥溢:满。⑦既:已。⑧临:等到。⑨叩:问。⑩尔:同“耳”。⑪乃:是。⑫饧:táng同糖。⑬嗟jiē乎:唉,叹词。⑭庸:平庸,此指无技术。⑮妄谓:胡说。⑯熟谙ān:熟悉。⑰大抵:大都。【译文】明代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总是非常见效,(于是)亲自前往观看。偶然间看到一个求得药的人已经离开了,那个医生追出来告诉他说:临煎药时(要往里面)加一块锡。”戴原礼听了以后心里感到奇怪,便恭敬的问那个医生是什么缘故,医生说:这只是古代的药方罢了。他竟然不知道古方是“饧”,也就是糯米煎成的糖。唉,当今的平庸的医生每每妄称自己对古方非常熟悉,大多只是连锡、饧都分不清楚的人罢了!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偶一求药者既去()(2)原礼心异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____________3.文中的医家“庸”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答案:1.(1)离开;(2)对……感到奇怪2.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总是非常见效,(于是)亲自前往观看。3.分不清医书的“锡”和“饧”两个字,指导病人煎药时将“加糖”说成“加锡”。4.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自以为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否则就会造成工作和学习的失误。我们不能不辨是非、听信传言、盲目从众,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重大损失。15.挂牛头卖马肉灵公①好妇人而丈夫饰②者。国人尽服之③.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裳,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④而不止。晏子见⑤,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⑥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⑦月,而国人莫之服⑧.【注释】①灵公:指卫灵公。②丈夫饰:穿男子服装。③尽服之:都跟着穿戴男子服饰。④相望: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⑤见:求见。⑥为:做,这里指穿。⑦逾:超过。⑧莫之服:没有人穿。【译文】齐灵公喜欢内宫的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国都的女人都效仿穿男人服装。齐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晏子觐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这是为什么啊?“晏子回答说:“大王让宫内女子这样穿,但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齐灵公说:“你说的好。”令宫内女人不能穿扮男人服饰,没过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人穿扮男人服饰了。1.灵公有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2.翻译晏子的两句话,分析“悬牛首于门”和“卖马肉于内”各喻指什么。3.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B.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C.臣本布衣。D.刘备,天下枭雄。4.解释下列画线词的含义。1.公使吏禁之曰()2.使内勿服()3.女子而男子饰者()4.相望而不止者,何也()答案: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启示:欲施政于民要以身作则才能取信于民。2。比喻;挂羊头卖马肉。3.B;4:1.禁止;2.王宫内;3.……的人;4.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16.与陈伯之书(节选)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1),感生平于畴日(2),抚弦登陴(3),岂不怆悢(4)!所以廉公之思赵将(5),吴子之泣西河(6),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7),自求多福。【注释】(1)[故国之旗鼓]因为陈伯之原是梁的江州刺史,后来投魏,这封信是丘迟劝他临阵归降,所以说是“见故国之旗鼓”。(2)[畴日]昔日。(3)[抚弦登陴]拿着弓箭登上城墙。弦,弓弦;陴,城墙上的女墙。(4)[怆悢(liàng)]悲伤。(5)[廉公之思赵将]廉颇原是赵将,后来被迫奔魏,但仍思复用于赵。(6)[吴子之泣西河]吴起治于西河,因为魏武侯听信谗言,西河可能不保,所以吴起望西河而泣下。(7)[规]打算。【译文】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上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这就是(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弃暗投明。1、下列加横线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见见故国之旗鼓。每见壁间题字。B、树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C、思廉公之思赵将。学而不思则罔。D、之人之情也。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2、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3、“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4、文中的“将军”指代()A、廉颇B、吴起C、陈伯之D、丘迟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案:1.C;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3.原文是:人之情也.翻译过来就是:人对祖国的感情。4.C;5.这就是(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17.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释】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2.彘(zhì):猪。3、适:往、回去;适市回:从集市上回来。4、戏:开玩笑。5、非与戏:不可以开玩笑。6、待:依赖。7、子:这里是第二的法定您”的意思。8、而:则,就。9、非所以成教也:这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啊!10、之:到。11、烹(pēng):烹饪,煮。12、是:这。13、顾反:等到回来。14、杀:宰。【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①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特与婴儿戏耳()④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答案:1.①女:同“汝”,你的意思。②通“返”,返回;③特:只、仅、独、不过。④非与戏:不可以开玩笑。2.D。3.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如果不相信他的母亲,这样就不能教育好孩子。4、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言行一致,教育孩子诚实守信。18.宋濂嗜学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注释】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余:我。嗜(shì):特别爱好。④假借:借。⑤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⑥走:跑,这里意为“赶快”。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台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的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阅读很多书。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①录毕,走送还之;录:_______走:_______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_______是:_______用现代语翻译句子:

①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敢稍逾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觉得宋濂是个什么样的人?答案:1.①录:__完毕__走:_赶快__

②以:_因此_以:__把__2.①_没有办法买书来读___②_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_____3.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有恒心、毅力尊敬老师的品质。19.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注释】①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一种名贵木材。柜:匣子。薰:熏染。④桂椒:香料。⑤珠玉:珠子和宝玉。⑥玫瑰:美玉。⑦羽翠:翠鸟的羽毛。⑧辑:通“缉”装饰(边缘)。⑨椟:匣子。【译文】楚国有一个向郑国人卖他的珠宝的人,用一种叫做木兰的香木制做了一个匣子,用肉桂、花椒等香料熏染,用珍珠和宝石来点缀,用美玉来装饰,用翠鸟的羽毛来装饰边缘。有个郑国的人买了他的匣子,却归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这个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为木兰之柜缀以珠玉饰以玫瑰2、翻译句子。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3、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答案:1、制作;点缀;装饰。2、这可以说,这个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3、①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②郑人:要有眼光,不要取舍不当。20.爱屋及乌纣①死,武王皇皇②,若天下之未定③。召④太公而问曰:“入般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⑤。何如?”【注释】①纣:商纣王②皇:通“惶”,害怕。③定:安定④召:召见⑤胥余:奴隶或刑徒,指下人。【译文】纣王死后,周武王(姬发)心中并不安宁,感到天下还没有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怎么处置呢?”姜太公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家的下人。大王你看怎么样?”

【寓意】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1、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是()A.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B.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C.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入般奈何?臣闻之也:“爱屋及乌”这个成语是意思是:答案:1.A;2、奈何:怎么办?闻:听说。3、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21.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EQ\*jc0\*hps18\o(\s\up13(yuè),说)之,EQ\*jc0\*hps18\o(\s\up13(lǐn),廪)EQ\*jc0\*hps18\o(\s\up13(sì),食)以数百人。宣王死,EQ\*jc0\*hps18\o(\s\up13(mǐn),湣)王立,EQ\*jc0\*hps18\o(\s\up13(hào),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①宣王:齐国国君。②竽: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③必:一定,必须。④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⑤请:请求。⑥说:同“悦”。喜欢;高兴。《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⑦廪食以数百人: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给的粮米供奉。廪,粮仓。食,供养、给„„吃。以,同“与”。⑧立:继承了王位。⑨好:喜欢【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1.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好一一听之,处士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意: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答案:1.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2)好一一听之,处士逃。3.略;4.这是因为南郭处士了解齐宣王,喜欢集体演秦,忽略了个人。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22.刑天舞干戚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注释】争:争夺。葬:埋。野:野外。乃:于是。以……为……:把……作为……。操:手持,拿着。【译文】刑天和黄帝争夺神的位置,黄帝砍断了他的头,把他的头埋葬在常羊山。于是他用乳头当做眼睛,用肚脐当做嘴巴,拿着盾和斧头挥舞着。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帝断其首:___________操干戚而舞:___________2.翻译句子:操干戚而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猛志固常在。”4.拓展:《读山海经·其十》作者:陶渊明(东晋)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答案:1.帝断其首:他的操干戚而舞:拿着。2.刑天挥舞着盾斧3.\t"/item/%E5%88%91%E5%A4%A9%E8%88%9E%E5%B9%B2%E6%88%9A%EF%BC%8C%E7%8C%9B%E5%BF%97%E5%9B%BA%E5%B8%B8%E5%9C%A8/_blank"陶渊明在《\t"/item/%E5%88%91%E5%A4%A9%E8%88%9E%E5%B9%B2%E6%88%9A%EF%BC%8C%E7%8C%9B%E5%BF%97%E5%9B%BA%E5%B8%B8%E5%9C%A8/_blank"读山海经·其十》\t"/item/%E5%88%91%E5%A4%A9%E8%88%9E%E5%B9%B2%E6%88%9A%EF%BC%8C%E7%8C%9B%E5%BF%97%E5%9B%BA%E5%B8%B8%E5%9C%A8/_blank"诗句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诗的前半部分,诗人在“精卫”与刑天身上看到他们这种共有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从而加以赞颂讴歌,就隐含着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策自励。诗的后半部分,进一步赞扬这两个英雄顽强的斗志。尽管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精卫和刑天的行动,寄托了自己的悲愤。23.舜耕历山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EQ\*jc0\*hps20\o(\s\up13(yǔ),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EQ\*jc0\*hps18\o(\s\up13(yì),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注释】舜(shùn),姚重华,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建立有虞国。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历山:今山东济南。窳yǔ:粗劣,坏。仓廪lǐn:储藏米谷之所;仓:谷藏曰仓。耕历山:在历山耕作。渔雷泽:在雷泽捕鱼。陶河滨:在黄河边制作陶器。邑:古时候县,小镇。【译文】尧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他在河畔耕种,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让他居住,在河滨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没有不好的。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尧于是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解释加点字意思:渔雷泽尧乃赐舜衣,与琴翻译句子: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答案:1.渔:在……捕鱼;乃:于是;与:给。2.尧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他在河畔耕种;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24.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注释】①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2.不周之山:山名,是天地之间的支柱。传说在昆仑西北。3.昔者:从前。4.天柱折,地维绝:维,绳子。绝,断。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5.焉:文中译为“这,这里”6.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7.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怒而触不周之山_____________共工与颛顼争为帝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语句: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神话故事表现了共工怎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怒而触不周之山碰,撞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做2.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3、表现了共工勇敢、坚强,原意牺牲,大无畏精神。25.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注释】①好:喜欢②兽:野兽,指猎物。③故:原因。④何为:倒装句“为何”,为什么呢。【译文】齐国有一个喜爱打猎的人,荒废时日很久,没有捕到猎物。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他不能捕到猎物的原因,是猎狗弱小。他很想得到一只好猎狗.有人说:“您应该在耕地劳作上竭尽全力。”打猎的人说:“为什么呢?”这个人不回答。打猎的人自己想了想,得不到想要的(狗),我就努力耕田劳动,这样就会有收获,然后不就可以买到好的猎狗了吗?于是他就不再去打猎。急切地去耕种。急切耕种家里就富裕起来。家中富裕就可以买到好的猎狗。从此以后,他打到的猎物,常常比别人多。不仅仅打猎如此.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个道理。1.解释下面加点词。(4分)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2.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

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答案:1.惟其所以不得(原因)则狗恶也(差,不好,不中用)则家贫无以(没有办法,指没有钱)于是还疾耕(快速,急切)①他认为之所以打不到野兽的原因,是因为狗太差了。②不只是打猎是这样,其他事情都是这样啊!3.①有了问题,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②凡事要努力,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26.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难道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1.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诲:

鸿鹄:

援:

弗:

2.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日: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2分)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

3.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你从《学弈》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2分)

答案:1.诲:教诲;鸿鹄:天鹅

;援:拿

;弗:

。2.B

3.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学习要一心一意,否则,就不会取得好的效果。27.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李白)路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在磨铁杵),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4分)(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太白感其意,还卒业。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4分)答案:1.去:_离开__方:___正___欲:_想要___还:__回去____2.1)__代指老媪___(2)学而时习之_____代指学过的知识__3.李白被老妇人的话感动了,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学完。4.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28.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①遽(jù):

立刻,急忙,马上。②契(qì)

:

用刀刻。其:他,楚人。所从坠:落下去的地方。所契者:刻的地方。行:走。不亦……乎:不也是……吗?【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解释加点字。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是吾剑之所从坠()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寻找;……的人;从;掉下去。

2.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做事要尊重客观规律,要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因地制宜,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29.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注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停止。进:这里指继续背诵。諠xuān:因分心而遗忘。失:忘记。引:拿起。裂:隔断。戒:警告。【译文】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1、解释各组中划线字的含义。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你觉得孟母的孟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效果怎么样?答案:1、为什么;孟子;孟母。2、学习应该不间断地刻苦努力,才会有所成就,否则,就像织布机上的布被隔断一样,前功尽弃,一事无成。这种教育方式事半功倍。30.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谓其人曰(

其子趋而往视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苗则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故事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谓其人曰(告诉,对„„说

其子趋而往视之(快步走)

2、⑴宋国有一个听说自己的禾苗不长而拔禾苗的人。⑵禾苗已经枯萎了。3、31.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 ①成语典故,出自《韩非子·说难》。作者是韩非(或称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智,聪明暮:晚上果:果然。甚:很,非常。疑:怀疑。亦云:也这样说。云:说。亦:也。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亡:古意:丢失今意:死亡【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  其家甚智其子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筑,必将有盗。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本文给我们哪些启示? 4、说一说,若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答案:1、下雨; 修补; 丢失 ; 认为……聪明。2.(1)要是不修补,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2)那家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3、听取人意见时应听正确的,不能因提意见者的身份、与自己的亲疏远近而有偏见。应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4。略。32.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注释】委身:曲身。曲附:弹丸:弹弓铁丸,这里指拿弹弓的人。延:伸长【译文】园子里有一颗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高居枝头,动听地鸣叫着,吮吸着露水,却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体,准备把知了吃掉,却不知黄雀在它背后。黄雀伸长脖子,正准备啄住螳螂吃掉它,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小孩手中拿着弹弓,正瞄准它。选出文中的“其”分别指什么?①②③④2.翻译下列句子。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小古文可以用一句成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D.树②E.蝉③C.螳螂④B.黄雀2.(1)螳螂弯曲着身体,准备把知了吃掉,却不知黄雀在它背后。(2)黄雀伸长脖子,正准备啄住螳螂吃掉它,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小孩手中拿着弹弓,正瞄准它。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是: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4.①为人处世,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不能鼠目寸光,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②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侵害别人的人,暗算别人也往往被他人算计。33.凿壁偷光EQ\*jc0\*hps18\o(\s\up13(kuānɡ),匡)衡,字稚EQ\*jc0\*hps18\o(\s\up13(ɡuī),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EQ\*jc0\*hps18\o(\s\up13(yì),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其言,与之书,EQ\*jc0\*hps18\o(\s\up13(suí),遂)成大学。【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乃:就。穿壁:在墙上打洞。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大姓:富户;大户人家。与:给。佣作:被雇佣劳作。偿:值,指报酬(回报)。遍:尽。遂:最终、于是。大学:大学问家。【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道理】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