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 学术背景和社会需求背景_第1页
心理咨询 学术背景和社会需求背景_第2页
心理咨询 学术背景和社会需求背景_第3页
心理咨询 学术背景和社会需求背景_第4页
心理咨询 学术背景和社会需求背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学术背景和社会需求背景心理咨询

学术背景和社会需求背景

高尔顿个体差异

自由联想卡特尔《心理测验与测量》韦特默儿童行为矫正诊所比内-西蒙1905年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大卫:

学生行为指导

帕森斯

职业指导运动学术背景高尔顿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Galton,1822年2月16日-1911年1月17日),英国科学家和探险家。他曾到西南非洲探险,因树立功绩而知名并被选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三年后又入选英国皇家学会,晚年受封为爵士。他的学术研究兴趣广泛,包括人类学、地理、数学、力学、气象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方面。他是查尔斯·达尔文的表弟,深受其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该思想引入到人类研究。他着重研究个别差异,从遗传的角度研究个别差异形成的原因,开创了优生学。他关于人类官能的研究开辟了个体心理和心理测验研究的新途径。个人简介

1822年2月16日,高尔顿出生于伯明翰。外祖父伊拉斯谟斯·达尔文是一位诗人、医生、进化论理论家。父亲塞缪尔·德丢·高尔顿是位银行家。母亲和达尔文的父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他是家中7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他的三姐阿黛尔(Adele)是高尔顿的启蒙老师。他从小就聪颖过人,出生12个月后,他便能认识所有的大写字母,18个月后则能辨别大写和小写两种字母。到了两岁半左右,高尔顿已能阅读《蛛网捕蝇》之类的儿童读物。3岁时他学会签名,4岁时他能写诗,5岁时已能背诵并理解苏格兰叙事诗《马米翁》,6岁时,他已精熟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7岁能欣赏莎士比亚名著,对博物学产生兴趣,并按自己的方法对昆虫、矿物标本进行分类。个人简介8岁时他被送进寄宿学校正式接受教育,行为突然变坏,常与同学打斗,频遭学校惩戒。14岁时进入伯明翰的爱德华国王学校读中学。15岁时,他的父亲希望他学医,因此安排他随一家英国医学机构到欧洲大陆作巡回医疗活动,回来之后在伯明翰市立医院做了两年内科见习医生,这段经历使他积累了许多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1839年,17岁的高尔顿来到伦敦国王学院学习医学、生理学、植物学和化学,并且成绩优秀。但不久,他的兴趣就转移到数学和自然哲学上,于是1840年他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希望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1844年获得剑桥大学学士学位后曾继续研习医学,但不久父亲病逝,他就此放弃学业。个人简介父亲逝世后,高尔顿继承了巨额遗产而变得十分富有,因此可以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在当时英国的探险精神的影响下,他对旅游探险产生了兴趣。从1845年开始,他先和朋友一道赴尼罗河流域进行考察,然后单独进入巴勒斯坦腹地。每到夏季,他喜欢到设得兰群岛去捕鱼和收集海鸟标本,有时也驶帆出海,或者乘热气球升空。在这里他发现了一种顺时针旋转的大规模空气涡旋,并把它命名为反气旋。1850年,经过与皇家地理学会协商,高尔顿决定考察从非洲西部和南部到恩加米湖的道路。这次探险充满了困难和危险。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与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历尽艰辛,获得了大量西南部非洲资源和风土人情的第一手资料。他的考察报告得到了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高度重视,并于1853年当选为该学会的会员。三年后,34岁的高尔顿成为皇家学会会员。从非洲回来后,高尔顿一度患抑郁症和身体虚弱,这种病在他的后半生曾多次出现。从此以后他不再远游。1853年他和路易莎·巴特勒(LouisaButler)结婚,1857年在伦敦定居。个人简介1859年高尔顿的表兄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引起了他对人类遗传的兴趣。他的科学兴趣很快转移到与生命有关的领域。他把达尔文关于围绕着群的平均值的偶发变异原理应用于人类研究,开拓了以个体差异为主题的实验心理学的新领域,并于1869年发表了专著《遗传的天才》。在完成了智力天赋的家族谱系研究后,高尔顿又致力于建立更精确的测量方法来考察人类才能的差异。1883年他出版了专著《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书中概述了自由联想和关于心理意象的问卷调查两项实验心理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在这本书中,高尔顿还第一次提出了一个以人类的自觉选择来代替自然选择的社会计划,为此他还创造了“优生学”(Eugenics)这个词。因此通常人们把1883年作为优生学正式诞生的年份。从1884年起,高尔顿先是在国际卫生博览会、后是在南肯新顿博物馆开设了一个人类学测量室。在那里人们可以测量出自己的身高、体重、握力等多种生理指标。在六年时间里,该实验室共收集了9337位男女的详细资料,为人类个体差异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个人简介1888年,他开始对指纹研究产生兴趣,并于1892年在其专著《指纹学》中提出了指纹分类法。他的指纹编码法被苏格兰场使用采用,作为伯特隆测量系统的补充手段来建立犯人档案。1904年,高尔顿出资在伦敦大学设立了一个优生学讲座,邀请皮尔逊来主持。同时他还在该校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优生学档案馆,两年后改为优生学实验室。1908年,英国优生学教育会成立,高尔顿担任名誉会长。1911年伦敦大学优生学实验室和皮尔逊设立的生物学测量室合并为应用统计系。1908年他的回忆录《一生的回忆》出版。1909年他被英国王室授予勋爵称号。1911年他以89岁高龄逝世于英格兰南部萨里的庄园。《遗传的天才》(1869)书中提出了大量关于智力遗传的论据,列出了来自300个家庭的近1000个知名人物的数据。书中还提出智力能力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的观点。《人类官能极其发展的研究》(1883)书中包括了高尔顿关于心理表象、词语联想、作为智力指标的感觉辨别,以及双生子研究的内容。《指纹学》(1892)高尔顿关于指纹研究的重要专著。在书中作者总结了指纹的特性和应用。《一生的回忆》(1908)这是高尔顿写的一部详尽、生动的自传。个体差异高尔顿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第一个系统测量人的个体差异的。1884年,在伦敦国际卫生展览会上,他设了一个他称之为“人体测量学实验室”的研究与服务机构,专门用来开展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测量和测验,以量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从他能想象到的各个方面对人进行测量,包括了体重、头颅尺寸、上肢的长度、站立的高度、坐着的高度、拉力和握力、肺活量、击打的速率、听力、视力、色觉、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空间辨别等等。之所以包含这些项目,是因为高尔顿认为这些都与感觉有关,而感觉的敏锐性是智力水平的标志。因此,高尔顿进行这些测量的目的是了解人的智力差异。1888年,高尔顿在伦敦南肯辛顿科学博物馆内建设了另一个类似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存在了好几年的时间。这个实验室的宗旨是服务于那些想从各个方面精确地测量自身的人,测量的结果既可以给他们提供可能发生某种疾病的警告,也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实力。测量的结果都有完整的记录,并整理存档。测量的费用非常低廉,仅仅3个便士,如果是第二次测量,仅收2个便士。通过这种方式,高尔顿收集了大量的个体差异数据。

自由联想高尔顿同样是第一个研究意象个别差异的人。在他的研究中,他首先让被试想象坐在餐桌前吃早餐的情景。然后询问被试这样一些问题:餐桌上有哪些食品?什么颜色和形状?在餐桌的什么位置?如此等等。高尔顿发现,想象的能力呈正态分布,即少部分人完全无法想象,少部分人的想象则完美无瑕,大部分人则处在一个中间水平。令高尔顿惊奇的是,许多科学家实际上无法形成鲜明的意象,而儿童和妇女的意象最完善。这可能是科学家抽象思维高度发达的结果。高尔顿的意象实验也揭示出:有人以听觉意象为主,有人以视觉意象为主,还有一些人以肌肉运动感觉为主。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性别、职业、年龄等因素。卡特尔—《心理测验与测量》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BernardCattell,1905—1998),美国心理学家,最早应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他对心理测验的研究,对个体差异的测量,以及对应用心理学的倡导,有力地推进了美国心理学的机能主义运动。他编制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应用十分广泛在卡特尔9岁时,英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件事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目睹成百上千的伤员在附近一幢改为医院的房子里接受治疗的情景,使他想到生命可能是短暂的,一个人应尽他的最大努力去做更多的事情。正因此,对工作的紧迫感成为卡特尔整个学术生涯的一大特征。卡特尔1921年进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接受教育,主修物理学和化学,1924年以优异的成绩获理学学士学位。在整个大学时代,他日益关注社会问题并且越来越感到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背景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无能为力。个人简介毕业后进入伦敦大学研究生院主修文学和哲学,在研究生院时,他深受因素分析创始人C.斯皮尔曼的影响,1929年获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卡特尔发现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于是他接受了一些他称之为“边缘性”的职业。1926-1932年,他在英格兰埃克塞特大学任讲师,1932-1937年,他创办和主持了英格兰莱斯特儿童心理辅导中心并从事临床工作。193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E.桑代克邀请他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工作一年,之后在克拉克大学工作3年。1941-1944年,他在哈佛大学讲授心理学,1946-1973年担任伊利诺州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人格测量实验中心主任。1978年他到科罗拉多定居并担任夏威夷大学兼职教授。1939年他获得伦敦大学的荣誉科学博士头衔,1945年他40岁之际,被授予伊利诺斯大学人格与群体分析实验室主任和研究教授的职位。他在人格与群体分析实验室的工作使他成为世界公认的人格理论家,1992年美国心理学会决定颁发他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但他认为自己遭到诽谤而拒绝领奖。个人简介《多元实验心理学手册》《人格的种类和测量》《人格研究导论》《人格》《一个系统的理论与事实研究》《人格和动机:结构与测量》《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人格的科学分析》《人格和学习理论:一个有关成熟和结构学习的系统理论》《人格和学习理论:环境中的人格结构》他认为人格的基本单元是特质,有必要对人格特质做分类,就像化学元素周期表那样。他认为,人格的元素是那些通常共同变化(一起增加和减少)的特质或行为,换言之,特质是指彼此相关的一些行为,发现特质的方法是因素分析。卡特尔通过自己的研究试图找到这些人格单元或者特质。卡特尔在自己的研究中着重探讨了以下问题:考察特质的决定因素及其发展;人格特质是否具有结构。他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人格估计三分之二是由环境决定的,三分之一是由遗传决定的;他发现随着个体年龄的增大,特质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人格有动态的、变化的一面又有稳定的一面。《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Cattell'sSixteenPersonalityFactor,简称16PF)主要针对个体的十六种独立个性因素进行评估,该量表共有187个自我陈述题目,这些题目采用按序列轮流排的方法,共能测出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持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和紧张性(Q4)等16种因素的特征。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卡特尔的另一个贡献是1963年提出的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他根据对智力测验结果的分析,将智力分为两类:其一为流体智力(fluidintelligences),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流体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它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其二为晶体智力(CrystallizedIntelligences)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经验决定的,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赖特纳·韦特默到19世纪后期,心理科学的地位已经稳定,心理学家已经在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个体差异,而且弗洛伊德(S.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也为理解心理异常提供了一种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心理学家赖特纳·韦特默(LightnerWitmer,1867—1956)作为第一个临床心理学家出现了。个人简介韦特默1867年6月28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1888年从费城大学本科毕业,1891~1892年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向冯特学习心理学。从1892年起他又回到费城大学攻读法律,后转读哲学,并兼做心理学实验室的研究助理。1896年起,他在拜因穆尔学院(BrynMayrCollege)建立了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并积极参与了宾州低能儿童培训学校的工作。就在这一年里,韦特默创建了第一个心理诊所(PsychologicClinic),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指导诊所,并成为临床心理学产生的标志。研究内容韦特默是美国心理学会的最早的成员之一。他1896年在费城大学介绍他的诊所时引起了同行的注意,并刺激了心理学家对“临床方法”的兴趣。值得指出的是,当时的科学心理学已有了17年的历史,并把它定义为研究意识的科学,因此韦特默引起当时很多批评。认为心理学的临床应用既不成熟,也不是心理学家的任务,心理学家只是作为科学家和教育者。尽管韦特默在美国心理学界受到冷遇,但在费城大学及其他地方却有很多人支持他。1897年夏天,韦特默开设了一个4周的课程,主题是临床儿童心理学,内容包括个案演示、诊断技术和心理测验的实施,以及在教育治疗方面的训练等。这一课程连续举办了几个夏天,到1900年,他平均每天会见三个孩子,并请来了一些著名专家进行咨询。到1907年,韦特默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一年他创办了系统培训发展学校(OrthogenicSchool)作为诊所的附属,主要着重于心理诊断和对智力落后学生的训练。同时还创办了《心理学临床》杂志,发表个案报告、研究、书评以及与临床心理学有关的新闻。在此后的30年里这一直是唯一的一份临床心理学杂志。在杂志的第一期里,韦特默宣称心理学的一个新的领域已经建立起来,他并建议称之为‘临床心理学”。在此后的30年里,韦特默一直是该杂志的唯一编辑。“临床心理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关注人类发展(个人和种族)的职业。针对个体而言,任何阻碍发展的因素都是关注的重点,包括对儿童和成年人的成长起破坏作用的社会条件在内。但是,仅仅满足个体的需要还不是临床心理学家的全部义务,他们还有义务改善那些带来消极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努力保障积极的心理环境,这些都需要预防性的社会行动。因此韦特默将临床心理学定义为:“系统培训发展,既关注智力落后和行为异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但同时它也是关于正常发展的科学,它试图把握对心理和躯体的发展产生促进、保守或阻碍作用的各种条件。”(L.Witrnr,1925)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应该是有利于所有人的——特别优秀的、迟钝的、成就缺陷的以及最有能力的人,同时,他们还要致力于达到有利于全人类的目的。比内-西蒙1905年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由法国心理学家A.比奈首创的一种测量人类智力的标准工具。由比奈和T.西蒙合作制定。1905年出版了第一个比奈-西蒙量表。它是一种个别测验式的量表,包括30个测量一般智力的项目,其中既有对较低级的感知觉方面的测量,也有对较高级的判断、推理、理解等方面的测量。发明人简介法国实验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1857年7月8日生于尼斯,1911年10月18日卒于巴黎。1905年他与T.西蒙一同创造了测量智力的方法,编成了《比奈-西蒙量表》。1908年发表量表的修订本,1911年发表量表的第二次修订本,适用年龄3~18岁。不久,比奈-西蒙的智力量表就被移植到许多国家,而他们首先使用的“心理年龄”和“年龄量表”,也就成为广泛应用的术语。著作有《智力的实验研究》、《推理心理学》等。比奈简介比奈·阿尔弗雷德(Binet.Alfred,1857~1911),法国实验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1905年他与T.西蒙一同创造了测量智力的方法,编成了《比奈-西蒙量表》。1908年发表量表的修订本,1911年发表量表的第二次修订本,适用年龄3~18岁。不久,比奈-西蒙的智力量表就被移植到许多国家,而他们首先使用的“心理年龄”和“年龄量表”,也就成为广泛应用的术语。著作有《智力的实验研究》、《推理心理学》等。比奈简介比奈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画家。他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好奇心强,对不同领载的很多方面都有感到兴趣,其中包括科学、哲学、文学和艺术。1878年,比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期间结识了J.M.沙可,师从沙可学习催眠术。不久,他的兴趣转向自然科学,1894年获科学博士学位。不过,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心理学。比奈对心理学兴趣很广泛。他研究过变态心理学,记忆和遗忘,他与同事V.亨利一起发现存在着几种不同类型的记忆,并于1889年共同建立了法国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创始了测量这些不同类型记忆的测验方法。1895年,在他的倡导下,法国出版了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年报》。比奈简介他还研究过儿童的思维过程,其中许多证据来自对自己女儿的观察。他提出问题让女儿们回答,随后要求她们说出她们在解答问题过程中进行思考的每一步骤。这项研究促使他形成“智力”的概念,并开始意识到儿童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然而,比奈最著名的还是他所完成的关于智力测验的著作。1904年,当时的法国公共教育部长任命比奈为智力落后儿童委员会委员,要求该委员会就巴黎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方法提出建议。比奈简介他还研究过儿童的思维过程,其中许多证据来自对自己女儿的观察。他提出问题让女儿们回答,随后要求她们说出她们在解答问题过程中进行思考的每一步骤。这项研究促使他形成“智力”的概念,并开始意识到儿童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然而,比奈最著名的还是他所完成的关于智力测验的著作。1904年,当时的法国公共教育部长任命比奈为智力落后儿童委员会委员,要求该委员会就巴黎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方法提出建议。比奈在佩雷·沃克卢斯精神病院医生T.西蒙的协助下,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为小学正常与异常儿童的智力水平诊断制定了新的方法。1905年,比纳在第11期《心理学年报》上对该研究作了认述。这一测验是由一系列难度逐渐增大的项目组成的。1908年,经过修改和增订,终于形成了著名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1908年的修订本不但增加了试题,而且使试题的难度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量表的适用年龄是3-16岁。1911年,发表了该量表的第二次修订本。修认本增加了一些新的项目,而舍弃了一些比纳认为过于依赖学校知识的旧项目,把适用年龄改为3-18岁。

大卫:

学生行为指导

大卫.科尔布(Kolb,1984)是的体验式学习模型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代表。科尔布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他用学习循环模型来描述体验式学习。该模型包括四个步骤:(1)实际经历和体验--完全投入到当时当地的实际体验活动中;(2)观察和反思----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实际体验活动和经历;(3)抽象概念和归纳的形成---通过观察与思考,抽象出合乎逻辑的概念和理论;(4)在新环境中测试新概念的含义---运用这些理论去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验证自己新形成的概念和理论。科尔布:根据在以上模型中知识产生的位置不同,划分四种学习风格:–发散思维风格:派生于具体体验和思考观察,适合于需要丰富想象力,对不同观点敏感的学习;–同化思维风格:派生于观察思考和抽象概念化,适合于综合不同观点,形成解释框架的学习;–聚合思维风格:派生于抽象概念化和积极试验,适合于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协调者风格:派生于积极试验,适合于用法开展实践和学习。帕森斯—职业指导运动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在50~60年代曾是西方社会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和方法论,早期的主要理论倾向是建构宏大的社会理论,后期开始探讨从宏观转向较微观层面的理论方向,对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人物介绍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年12月13日—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社会学者,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美国二次世界大战后统整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思想家,二十世纪中期颇负盛名的结构功能论典范之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经济与社会》、《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他早期的主要理论倾向是建构宏大的社会理论,后期开始探讨从宏观转向较微观层面的理论方向。1902年12月13日,塔尔科特·帕森斯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泉水镇(ColoradoSprings),父亲是公理会牧师,后来成为俄亥俄州马力雅塔学院(Marietta)的校长。帕深斯在安默斯特学院就读时专攻哲学跟生物学,也曾考虑过从医,但当于1924年取得学士学位时,他已决定专心致力于社会科学,随即赴英进入伦敦经济学院(LondonSchoolofEconomics,即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前身),在那里的一年中,他接触到许多学者的作品,哈洛德·拉斯基(HaroldLaski)、陶尼(R.H.Tawney)、霍布浩斯(LeonardTrelawnyHobhouse)、布朗尼斯劳·马凌诺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特别是后者。人物介绍1925年他转到德国海德堡大学,当时虽然马克斯·韦伯已经去世多年,但他在此校的影响力依然深远。帕森斯在此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同时(1926到1927年)在安默斯特学院教书。稍后他被哈佛大学聘请为经济学讲师(instructor)。1931年,在仍是讲师的情形下转任到刚成立的社会学系;他一开始的晋升之路很缓慢,在当了六年的讲师后才晋升助理教授(assistantprofessor),一直要到1939年才升上副教授(associateprofessor)。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1937年,这一年他发表了“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此书马上为当时还是默默无名的助理教授带来学术上的声望,且让他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在他的主导之下,哈佛于1946年成立一个跨领域的“社会关系学系”,融合多种社会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由帕森斯出任第一任的系主任。他一生都致力于社会学的专业化,非常积极参与“美国社会学会”(AmericanSociologicalAssociation)事务,1949年出任学会理事长,曾任六年秘书(1960–1965),又担任1965年首次发刊的“美国社会学人”(AmericanSociologist)之初任总编辑。1967到1971年担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AmericanAcademyofArtsandSciences)的理事长。曾在哥伦比亚、芝加哥、剑桥、史丹福、约克等大学担任访问教授,虽然在1973年从哈佛退休,之后仍然著书、演讲不断,并在钮泽西州罗格斯大学、宾州大学跟加大柏克来分校访问教学,在社会学跟知识界发挥莫大的影响力。于1979年5月8日在前往德国的旅途中去世。社会行动理论塔尔科特·帕森斯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以社会学家V.帕累托,迪尔凯姆、M.韦伯和经济学家A.马歇尔的学术思想为经验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分析。塔尔科特·帕森斯认为,他们对一般社会理论的探讨虽然方法论起点不同,但都趋向意志自主的行动理论。在此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塔尔科特·帕森斯提出了自己的意志论行动理论。他认为,社会行动最基本的单位是单元行动。在分析的意义上,单元行动具有如下性质:①有一个行动者;②有某种行动目的;③有一定的行动情境,这样的情境包含两个要素,即行动者能加以控制的手段要素和不能控制的条件要素;④有一定的行动规范取向。单元行动就是由目的、手段、条件、规范这样一些要素构成的。每一种行动都涉及主观目的,并构成行动中的意志自主因素。这种意志自主的努力,使行动情境得以区分为手段与条件。而规范作为一种主观要素,对行动者的这种努力起着调节作用。塔尔科特·帕森斯认为,单元行动中相互关联的这些性质,构成了各种行动科学的共同参照系。他还强调社会共同价值的重要意义,认为是规范使行动与社会秩序结合起来。这种多维度的行动分析观点是塔尔科特·帕森斯以后发展行动系统理论的重要基础。结构功能分析学说塔尔科特·帕森斯从40年代开始致力于建立其结构—功能分析理论。他在《社会系统》一书及与席尔斯合写的《价值、动机与行动系统》一文中,对结构—功能分析理论作了系统阐述,并在后来的许多论著中不断加以发展。塔尔科特·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由4个子系统即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组成。行为有机体系统与行动者的生物学方面有关。人格系统组织着个人行动者的各种习得性需要、要求和行动抉择。社会系统组织着社会互动中的个人或群体,使之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形式之中。文化系统由规范、价值观、信仰及其他一些与行动相联系的观念构成,是一个具有符号性质的意义模式系统。这4种系统都有自己的维持和生存边界,但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控制论意义上的层次控制系统。主要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学理论论文集》、《社会系统》、《关于一般行动理论》(合著)、《经济与社会》(合著)、《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社会结构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