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学业质量监测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学业质量监测验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中华传统文化yuányuǎnliúcháng____、bódàjīngshēn____。当传统节日遇上经典诗词,定能激起人们共同的情感与记忆。月明的夜里,yòuzhì____的我yīwēi____在母亲的怀里,通过诗词去感受古人或làngmàn____或yōushāng____、或rèqíng____、或chényù____的情绪。我们读着王建的诗句“____,____”,品味诗人在中秋节望月怀远的情思;读着杜牧的诗句“____,____”,感受清明节的天气及行人的哀伤;读着韩翃的诗句“____,____”,领略寒食节长安城的美好春景;读着王维的诗句“____,____”,体会诗人在重阳佳节对亲人的强烈思念。
(1)结合语境,填写正确的词语或诗句。
(2)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是()
A.huáichóngqiáng
B.háizhòngjiàng
C.huánchóngqiǎng
(3)文段中的传统节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清明寒食中秋重阳
B.寒食清明中秋重阳
C.中秋清明寒食重阳
2.下列节日习俗的寓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过年的时候吃鱼:年年有余
B.元宵节吃元宵:团团圆圆
C.过年时发压岁钱:财源滚滚
3.贴春联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下列春联符合赵孟頫楷书特点的是()
A.B.C.
4.下面语段所表述的主要意思是()
端午日,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A.端午日人们比赛龙舟的情形
B.端午日人们看龙舟比赛的情形
C..端午日人们出城游玩的情形
5.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词语全部和戏曲有关的一项是()
A.亮相行当跑龙套粉墨登场
B.压轴叫板领头雁有板有眼
C.捧场行头唱白脸妙笔生花
6.将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____、____的担当意识,____、____的爱国情怀,____、____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
A.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振兴中华
B.精忠报国、振兴中华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振兴中华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7.下列古诗关于情感表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江上渔者》赞颂了鲈鱼味道的鲜美及渔民们的勇敢。
B.《春夜喜雨》表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和对春雨的喜爱。
C.《游园不值》抒发了诗人看不到大好春光的惋惜之情。
8.下面词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与之俱学/声泪俱下
B.孰为汝多知乎/见微知著
C.通国之善弈者也/博学多通
9.郑小文想倡议大家共同传承传统文化,以下内容不合适的是()
A.要养成孝老敬亲、礼貌待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传统美德。
B.要多了解历史人物、传统节日、节气与风俗、发明与发现等。
C.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主要在课堂上,生活中无需特别关注。
10.语言表述
(1)将下面这句话转述给郑小文。
王老师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你们学生做起。”
(2)仿写句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一本巨大的史书,悠长而璀璨。
二、阅读
“民以食为天。”中国美食享誉天下。我们的传统食物及餐具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材料:
母亲的“土月饼”
黄建如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____,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物资kuì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馅儿就露了出来,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小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吃完了再把掉到手心里的渣一点点舔掉。但是,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____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买来糯米,经过淘洗、晾干,然后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回家后,母亲先把米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点油和水,再慢怪____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科,然后轻轻把包着馅料米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凹进去的圆形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洗净双手,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面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____。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了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⑦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无比的美味!
⑧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好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价格也越来越贵,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选自《山西经济日报》)
11.这篇短文拟题的方法是()
A.以人物命题B.以事物命题C.以事件命题
12.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bómúhuóB.báomóhéC.bòmúhè
13.结合文意,在文中横线内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精美奢侈揉搓飘荡
B.精致贵重揉搓漂浮
C.精致奢侈挤压飘荡
14.“在那物资kuì乏的年代”,根据字典解释,“kuì”字应是()
A.匮kuì缺乏(~乏)。(古)又同“柜”(guì)
B.馈kuì赠,赠送。
C.愦kuì昏乱,糊涂(昏~)
15.第③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下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时候的月饼的馅料和口味
B.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
C.那时候留下的吃月饼的记忆
16.母亲做“土月饼”需要哪些工序?请将图补充完整。
买糯米→淘洗糯米→晾干糯米→→做米饼→→捏雏形→→
17.短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土月饼”的制作过程,请以第⑥自然段为例,结合具体语句(至少一处)加以分析。
18.短文写的是母亲的“土月饼”,而第①自然段和第③自然段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单位发的月饼与“那时候的月饼”,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19.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读完短文,回想课文《腊八粥》。《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和两件事。其中,写得详细,写得简略。通过比较阅读,我发现《母亲的“土月饼”》这篇短文主要回忆了和这两件事。其中,写得详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材料:
筷子小传
施芳
①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意思是说商纣王挥霍无度,大臣箕子为之恐惧。“纣为象箸”便典出于此。这说明,在商纣王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了。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②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在古代,筷子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我国旅游观光的外国人总愿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比起其他旅游纪念品,筷子既经济实惠,又蕴含中国传统文化。
③古时候,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在现代,人们也都遵循着使用筷子的礼仪。
④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⑤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庭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⑥小小筷子,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关联着社会文明健康。
(选自《贵阳晚报》,有改动)
21.短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悠久历史→→→使用好处→
22.结合短文内容,下列不是筷子别称的一项是()
A.箕B.校C.箸
23.下列说法与短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筷子为中国独创的餐具,它的使用历史悠久,直到明代才称之为“筷”。
B.朱熹的话说明古人讲究筷子和勺子同时举起来使用,进食极为方便。
C.一次性筷子、便携餐具、公筷的使用,都顺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24.短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筷子。请结合具体语句(至少一处)分析其表述效果。
25.“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这句话中的“至少”能否删去?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26.郑小文六岁的弟弟总爱用勺子吃饭。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帮助郑小文劝说弟弟,让他愿意使用筷子。(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要用好汉字,写好汉字,才能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一:
怀素写字
怀素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③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①怀素:唐代大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零陵。③漆:把涂料涂在器物上。
材料二: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当地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述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九州”“大地”“海内”“天涯”“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材料三:
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没有完成识字任务的中小学生也加入了使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的大军中。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验,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
27.想要了解汉字的特点,需要重点阅读()
A.材料一B.材料二C.材料三
28.阅读材料一,下面加点的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贫无纸可书(书籍)
B.以蕉叶供挥洒(以为)
C.盘板皆穿(都)
29.阅读材料三,这段话所表述的主要观点是()
A.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B.许多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规定要求。
C.人们书写汉字不规范的现象十分严重。
30.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盘板皆穿”可以看出怀素练字十分刻苦勤奋。
B.材料二中的“中华”“九州”“大地”都是“中国”的旧称。
C.材料三说明了大多数的小学生汉字书写都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31.我们社区准备开展“汉字书写大赛”活动,请你帮忙写一条宣传标语。
三、写作题
32.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已融入我们的生活。读经典诗文、学国画书法、过传统节日,参加民俗活动、欣赏民族建筑、弘扬中华美德……只要你留心生活,传统文化就在你身边。请结合你的经历,选择一项内容,写写你对传统文化最深刻的记忆吧。
注意:①语句要通顺,内容要具体,写出自己的实际体验或感受。②题目自拟,文章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出现与你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解答部分
1.(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幼稚;依偎;浪漫;忧伤;热情;沉郁;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A
(3)B
字音;看拼音写汉字;古诗词运用;重要节日
(1)考查了看拼音写汉字、古诗文默写。看拼音写汉字时,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考查了给汉字注音。“怀”读作“huái”,有思念之意。重:读“zhòng“时,意思是分量大(跟“轻”相对)。读“chóng”时,意思是重复;重叠。“重阳节”的“重”读作“chóng”。强:“qiáng”时,意思是程度高。读“qiǎng”时,意思是硬要;迫使;勉强。读“jiàng”,意思是态度强(qiáng)硬;执拗。“强烈”的“强”读作“qiáng”。
(3)考查了词语排列。在熟知传统节日时间先后的基础上作答即可。清明节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二日。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
故解析为:(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幼稚;依偎;浪漫;忧伤;热情;沉郁;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A;(3)B
本文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以及如何通过诗词感受传统节日的情感和记忆。举例了中秋节、清明节、寒食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用了王建、杜牧、韩翃和王维等诗人的诗句,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更深刻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整篇文章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赞美与传承,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熟练掌握各个归纳点内容。
2.C
习俗及习俗寓意
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积累,A、B两项节日习俗寓意恰当;
C项不恰当,过年时发压岁钱: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和关心。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了节日习俗。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节日习俗题虽以以及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记性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
3.B
书法作品
赵孟頫的楷书特点是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结合赵孟頫的楷书特点,可知B项符合题意。
故解析为:B
考查了对书法作品的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答题的关键是熟知书法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中国书法已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4.B
文章大意理解
根据语段中反复出现“在城里住的,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分析,语段所表述的主要意思是全茶峒人端午日看龙舟比赛的情形。
故解析为:B
考查了概括段意或层意。要想概括好一段文章的段意,首先要对文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读懂这段话的内容,抓住要点进行概括。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也很多,有摘句法,归并法,取主舍次法,列小标题法等。总之要先分清段落,再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行文特点概括段意。
5.A
词语含义的理解
A项全部和戏曲有关。
B项不全部和戏曲有关。领头雁:比喻在众人眼里有一定的号召力和领导能力,具有榜样力量的人。
C项不全部和戏曲有关。妙笔生花:比喻出众的写作才能。
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的相关名词和知识,也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分类能力,完成时注意分析所给词语在内容、意义、结构、感彩等方面的特点,然后进行判断。
6.C
成语运用
崇德向善:指崇尚高尚品德,向往友善和谐。见贤思齐:指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天下兴亡:指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匹夫有责:是指平民百姓也有责任。精忠报国:指竭尽忠诚,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现指奋发图强,使祖国更加繁荣强大。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振兴中华、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上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上空。选词填上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解析。
7.B
文章主旨理解
A选项说法错误。《江上渔者》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选项说法正确。《春夜喜雨》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以及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C选项说法错误。《游园不值》描写了游园不成,却意外看到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这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答题时要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对诗歌情感进行分析鉴赏。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要学会日常积累,答题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选择。
8.A
字义
A项虽与之俱学: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俱:全,一起。声泪俱下: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为悲痛。俱:全,一起。
B项孰为汝多知乎:是谁说你智慧多呢?知:通“智”,聪明、智慧。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知:知道。
C项通国之善弈者也: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通:全。博学多通:知识渊博,学问精通。通:通晓。结合释义可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项。
故解析为:A
考查了多义字、字词解释。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述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建议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也可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
9.C
其他文化常识
A、B正确;
C项有误,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主要在课堂上,生活中也需特别关注。
故解析为:C
考查概括问斩主旨。要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作答。平时要多阅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0.(1)郑小文,王老师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我们学生做起。
(2)圆圆的月亮像一个大玉盘。
句式转换;仿写
(1)考查改写句子。直接引语改为转述,要注意双引号去掉,冒号改为逗号,“你们”改为“我们”。
(2)考查句子仿写。例句用比喻手法,据此仿写。
故解析为:(1)郑小文,王老师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我们学生做起。(2)圆圆的月亮像一个大玉盘。
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句子仿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
11.B
12.C
13.A
14.A
15.C
16.磨成面粉;裹馅料;打模;蒸烤
17.“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忽明忽暗的火焰当成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衬托了高兴、期待的心情。
18.用单位发的月饼、那时候的月饼和母亲做的“土月饼”作对比,突出母亲做的月饼的好吃,表述出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并通过写小时候吃月饼的往事引出下文母亲为“我”做月饼的情景。
19.首尾呼应,同时点明中心,表述了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之情。
20.等粥;喝粥;等粥;喝粥;吃月饼;做月饼;做月饼;吃月饼;详略得当,表述了对母亲的怀念。
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这篇短文通过写小时候吃月饼的往事引出母亲为“我”做月饼的回忆,用单位发的月饼同母亲做的“土月饼”作对比,表述了对母亲的“土月饼”的怀恋和对家乡及母亲的思念之情。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是阅读训练常见题型,作答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然后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1.本题考查对拟题方法的判断。文章题目中的中心词土月饼是事物,所以是以事物命题。
故解析为:B
12.本题考查对读音的判断。根据积累可知,“薄荷”的“薄”读bò,“打模”的“模”读mú,“和着”的“和”读hè。
故解析为:C
13.本题考查选词填上空。可以联系上下文和语境来选择,第一空形容“包装”,用“精美”更合适。第二空形容家里穷能吃上月饼是不容易的,用“奢侈”更合适。第三空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用“揉搓”更合适。第四空形容笑声久久不散,用“飘荡”更合适。
故解析为:A
14.本题考查对汉字的理解。“匮乏”是缺乏的意思,根据句意和积累可知选A。
故解析为:A
15.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第③自然段主要写了对那时候的月饼的怀念,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月饼给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故解析为:C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理解。文章第④至⑥自然段介绍了母亲做“土月饼”的过程。根据题干所给步骤,对照文中内容填写即可。根据“母亲从集市买来糯米,经过淘洗、晾干,然后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把包着馅料米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可得出解析。
故解析为:磨成面粉;裹馅料;打模;蒸烤
17.本题考查了对句子修辞手法的掌握。短文中“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忽明忽暗的火焰”当成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语言生动形象,衬托了高兴、期待的心情。
故解析为:“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忽明忽暗的火焰当成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衬托了高兴、期待的心情。
18.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掌握。阅读文章第①和第③自然段描写“单位发的月饼”与“那时候的月饼”的句子,就可以分析出如此写的用意。用单位发的月饼、那时候的月饼和母亲做的“十月饼”作对比,突出母亲做的月饼的好吃,表述出对母亲做的十月饼的怀念,并通过写小时候吃月饼的往事引出下文母亲为“我”做月饼的情景。
故解析为:用单位发的月饼、那时候的月饼和母亲做的“土月饼”作对比,突出母亲做的月饼的好吃,表述出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并通过写小时候吃月饼的往事引出下文母亲为“我”做月饼的情景。
19.本题考查对短文结构的分析。短文开头通过写单位发月饼引出对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最后一自然段再次写“想起母亲的'十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开头与结尾相呼应,同时点明中心,表述了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之情。
故解析为:首尾呼应,同时点明中心,表述了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之情。
2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这件事写得详细,喝粥这件事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腊八粥的美味和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本文第③自然段是回忆吃月饼,第④至⑦自然段是回忆做月饼,做月饼写得详细,吃月饼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表述了对母亲的怀念。
故解析为:等粥;吃粥;等粥;喝粥;吃月饼;做月饼;做月饼;吃月饼;详略得当,表述了对母亲的怀念。
21.重要载体;使用讲究;花样繁多
22.A
23.B
24.列数字。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准确的说明了筷子在中国使用时间长,历史悠久。
25.不可以,“至少”在这里的意思是最少,如果去掉与原文不符,太绝对了,不严谨。
26.①用筷子吃饭,进食方便。②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
说明文阅读
本文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了筷子的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使用很有讲究,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不仅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还关联着社会文明健康。通过做题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阅读使学生对短文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
21.考查了文章内容。各文段首句可总结得出:“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可知解析为,重要载体使用讲究花样繁多。
故解析为:重要载体;使用讲究;花样繁多
22.考查了文章内容。通过语段“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挾(iiá)",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可得解析为A。
故解析为:A
23.考查了文章内容。根据“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到了明代得名'筷。”可知选项A正确。根据“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可知筷子和勺子不能同时举起来使用。选项B错误。根据“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庭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可知选项C正确。
故解析为:B
24.考查了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可选一种进行分析。列数字。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准确的说明了筷子在中国使用时间长,历史悠久。
故解析为:列数字。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准确的说明了筷子在中国使用时间长,历史悠久。
25.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说明文的语言要体现严谨性、准确性的特点,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不能去掉,去掉后与原来意思不符。不可以,“至少”在这里的意思是最少,如果去掉与原文不符,太绝对了,不严谨。
故解析为:不可以,“至少”在这里的意思是最少,如果去掉与原文不符,太绝对了,不严谨。
26.考查了拓展练习。根据日常生活筷子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方面来劝说郑小文六岁的弟弟。例如:①用筷子吃饭,进食方便。②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
故解析为:①用筷子吃饭,进食方便。②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
27.B
28.C
29.C
30.A
31.点燃写字激情,共建书香社会。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本阅读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主要写的是怀素勤学苦练书法的事;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汉字的特点;材料三通过调查数据说明人们书写汉字不规范的现象十分严重。三则材料旨在号召人们重视汉字书写。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解析。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27.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把握。读三则材料可知,材料一主要写的是怀素勤学苦练书法的事,材料二介绍了汉字的特点,材料三说明了人们书写汉字不规范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想要了解汉字的特点,需要重点阅读材料二。
故解析为:B
28.本题考查理解字义。A项贫无纸可书:贫穷没有纸来书写。因此,“书”的意思书写。B.以蕉叶供挥洒: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因此,“以”的意思用。C.盘板皆穿:把木盘和木板都写穿了。因此,“皆”的意思都。C正确。
故解析为:C
29.本题考查对观点的把握。由句子“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验,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可知,人们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就是想表述的观点。
故解析为:C
30.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大地”不是中国的旧称。C.说法错误,原文是“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没有占到大多数。
故解析为:A
3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开放性试题,解析不唯一,体现对汉字书写的宣传、号召即可。
故解析为:点燃写字激情,共建书香社会。
32.我最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的节日,过端午节有吃粽子、插艾蒿等习俗,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家乡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泡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一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其他类作文
本题为自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写结合自己的经历,选择一项内容,写写对传统文化最深刻的记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已融入我们的生活。读经典诗文、学国画书法、过传统节日,参加民俗活动、欣赏民族建筑、弘扬中华美德……只要你留心生活,传统文化就在你身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述的去写。写作时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端午节所要做的一些事情,如:包粽子、插艾蒿等。把包粽子的细节描写的十分详细,可见的观察十分仔细。文章语言淳朴,叙事条理,是篇不错的文章。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学业质量监测验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中华传统文化yuányuǎnliúcháng____、bódàjīngshēn____。当传统节日遇上经典诗词,定能激起人们共同的情感与记忆。月明的夜里,yòuzhì____的我yīwēi____在母亲的怀里,通过诗词去感受古人或làngmàn____或yōushāng____、或rèqíng____、或chényù____的情绪。我们读着王建的诗句“____,____”,品味诗人在中秋节望月怀远的情思;读着杜牧的诗句“____,____”,感受清明节的天气及行人的哀伤;读着韩翃的诗句“____,____”,领略寒食节长安城的美好春景;读着王维的诗句“____,____”,体会诗人在重阳佳节对亲人的强烈思念。
(1)结合语境,填写正确的词语或诗句。
(2)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是()
A.huáichóngqiáng
B.háizhòngjiàng
C.huánchóngqiǎng
(3)文段中的传统节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清明寒食中秋重阳
B.寒食清明中秋重阳
C.中秋清明寒食重阳
(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幼稚;依偎;浪漫;忧伤;热情;沉郁;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A
(3)B
字音;看拼音写汉字;古诗词运用;重要节日
(1)考查了看拼音写汉字、古诗文默写。看拼音写汉字时,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考查了给汉字注音。“怀”读作“huái”,有思念之意。重:读“zhòng“时,意思是分量大(跟“轻”相对)。读“chóng”时,意思是重复;重叠。“重阳节”的“重”读作“chóng”。强:“qiáng”时,意思是程度高。读“qiǎng”时,意思是硬要;迫使;勉强。读“jiàng”,意思是态度强(qiáng)硬;执拗。“强烈”的“强”读作“qiáng”。
(3)考查了词语排列。在熟知传统节日时间先后的基础上作答即可。清明节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二日。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
故解析为:(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幼稚;依偎;浪漫;忧伤;热情;沉郁;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A;(3)B
本文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以及如何通过诗词感受传统节日的情感和记忆。举例了中秋节、清明节、寒食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用了王建、杜牧、韩翃和王维等诗人的诗句,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更深刻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整篇文章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赞美与传承,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熟练掌握各个归纳点内容。
2.下列节日习俗的寓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过年的时候吃鱼:年年有余
B.元宵节吃元宵:团团圆圆
C.过年时发压岁钱:财源滚滚
C
习俗及习俗寓意
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积累,A、B两项节日习俗寓意恰当;
C项不恰当,过年时发压岁钱: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和关心。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了节日习俗。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节日习俗题虽以以及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记性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
3.贴春联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下列春联符合赵孟頫楷书特点的是()
A.B.C.
B
书法作品
赵孟頫的楷书特点是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结合赵孟頫的楷书特点,可知B项符合题意。
故解析为:B
考查了对书法作品的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答题的关键是熟知书法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中国书法已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4.下面语段所表述的主要意思是()
端午日,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A.端午日人们比赛龙舟的情形
B.端午日人们看龙舟比赛的情形
C..端午日人们出城游玩的情形
B
文章大意理解
根据语段中反复出现“在城里住的,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分析,语段所表述的主要意思是全茶峒人端午日看龙舟比赛的情形。
故解析为:B
考查了概括段意或层意。要想概括好一段文章的段意,首先要对文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读懂这段话的内容,抓住要点进行概括。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也很多,有摘句法,归并法,取主舍次法,列小标题法等。总之要先分清段落,再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行文特点概括段意。
5.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词语全部和戏曲有关的一项是()
A.亮相行当跑龙套粉墨登场
B.压轴叫板领头雁有板有眼
C.捧场行头唱白脸妙笔生花
A
词语含义的理解
A项全部和戏曲有关。
B项不全部和戏曲有关。领头雁:比喻在众人眼里有一定的号召力和领导能力,具有榜样力量的人。
C项不全部和戏曲有关。妙笔生花:比喻出众的写作才能。
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的相关名词和知识,也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分类能力,完成时注意分析所给词语在内容、意义、结构、感彩等方面的特点,然后进行判断。
6.将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____、____的担当意识,____、____的爱国情怀,____、____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
A.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振兴中华
B.精忠报国、振兴中华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振兴中华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C
成语运用
崇德向善:指崇尚高尚品德,向往友善和谐。见贤思齐:指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天下兴亡:指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匹夫有责:是指平民百姓也有责任。精忠报国:指竭尽忠诚,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现指奋发图强,使祖国更加繁荣强大。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振兴中华、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上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上空。选词填上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解析。
7.下列古诗关于情感表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江上渔者》赞颂了鲈鱼味道的鲜美及渔民们的勇敢。
B.《春夜喜雨》表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和对春雨的喜爱。
C.《游园不值》抒发了诗人看不到大好春光的惋惜之情。
B
文章主旨理解
A选项说法错误。《江上渔者》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选项说法正确。《春夜喜雨》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以及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C选项说法错误。《游园不值》描写了游园不成,却意外看到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这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答题时要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对诗歌情感进行分析鉴赏。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要学会日常积累,答题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选择。
8.下面词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与之俱学/声泪俱下
B.孰为汝多知乎/见微知著
C.通国之善弈者也/博学多通
A
字义
A项虽与之俱学: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俱:全,一起。声泪俱下: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为悲痛。俱:全,一起。
B项孰为汝多知乎:是谁说你智慧多呢?知:通“智”,聪明、智慧。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知:知道。
C项通国之善弈者也: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通:全。博学多通:知识渊博,学问精通。通:通晓。结合释义可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项。
故解析为:A
考查了多义字、字词解释。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述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建议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也可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
9.郑小文想倡议大家共同传承传统文化,以下内容不合适的是()
A.要养成孝老敬亲、礼貌待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传统美德。
B.要多了解历史人物、传统节日、节气与风俗、发明与发现等。
C.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主要在课堂上,生活中无需特别关注。
C
其他文化常识
A、B正确;
C项有误,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主要在课堂上,生活中也需特别关注。
故解析为:C
考查概括问斩主旨。要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作答。平时要多阅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0.语言表述
(1)将下面这句话转述给郑小文。
王老师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你们学生做起。”
(2)仿写句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一本巨大的史书,悠长而璀璨。
(1)郑小文,王老师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我们学生做起。
(2)圆圆的月亮像一个大玉盘。
句式转换;仿写
(1)考查改写句子。直接引语改为转述,要注意双引号去掉,冒号改为逗号,“你们”改为“我们”。
(2)考查句子仿写。例句用比喻手法,据此仿写。
故解析为:(1)郑小文,王老师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我们学生做起。(2)圆圆的月亮像一个大玉盘。
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句子仿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
二、阅读
“民以食为天。”中国美食享誉天下。我们的传统食物及餐具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材料:
母亲的“土月饼”
黄建如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____,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物资kuì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馅儿就露了出来,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小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吃完了再把掉到手心里的渣一点点舔掉。但是,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____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买来糯米,经过淘洗、晾干,然后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回家后,母亲先把米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点油和水,再慢怪____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科,然后轻轻把包着馅料米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凹进去的圆形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洗净双手,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面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____。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了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⑦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无比的美味!
⑧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好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价格也越来越贵,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选自《山西经济日报》)
11.这篇短文拟题的方法是()
A.以人物命题B.以事物命题C.以事件命题
12.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bómúhuóB.báomóhéC.bòmúhè
13.结合文意,在文中横线内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精美奢侈揉搓飘荡
B.精致贵重揉搓漂浮
C.精致奢侈挤压飘荡
14.“在那物资kuì乏的年代”,根据字典解释,“kuì”字应是()
A.匮kuì缺乏(~乏)。(古)又同“柜”(guì)
B.馈kuì赠,赠送。
C.愦kuì昏乱,糊涂(昏~)
15.第③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下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时候的月饼的馅料和口味
B.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
C.那时候留下的吃月饼的记忆
16.母亲做“土月饼”需要哪些工序?请将图补充完整。
买糯米→淘洗糯米→晾干糯米→→做米饼→→捏雏形→→
17.短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土月饼”的制作过程,请以第⑥自然段为例,结合具体语句(至少一处)加以分析。
18.短文写的是母亲的“土月饼”,而第①自然段和第③自然段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单位发的月饼与“那时候的月饼”,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19.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读完短文,回想课文《腊八粥》。《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和两件事。其中,写得详细,写得简略。通过比较阅读,我发现《母亲的“土月饼”》这篇短文主要回忆了和这两件事。其中,写得详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11.B
12.C
13.A
14.A
15.C
16.磨成面粉;裹馅料;打模;蒸烤
17.“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忽明忽暗的火焰当成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衬托了高兴、期待的心情。
18.用单位发的月饼、那时候的月饼和母亲做的“土月饼”作对比,突出母亲做的月饼的好吃,表述出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并通过写小时候吃月饼的往事引出下文母亲为“我”做月饼的情景。
19.首尾呼应,同时点明中心,表述了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之情。
20.等粥;喝粥;等粥;喝粥;吃月饼;做月饼;做月饼;吃月饼;详略得当,表述了对母亲的怀念。
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这篇短文通过写小时候吃月饼的往事引出母亲为“我”做月饼的回忆,用单位发的月饼同母亲做的“土月饼”作对比,表述了对母亲的“土月饼”的怀恋和对家乡及母亲的思念之情。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是阅读训练常见题型,作答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然后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11.本题考查对拟题方法的判断。文章题目中的中心词土月饼是事物,所以是以事物命题。
故解析为:B
12.本题考查对读音的判断。根据积累可知,“薄荷”的“薄”读bò,“打模”的“模”读mú,“和着”的“和”读hè。
故解析为:C
13.本题考查选词填上空。可以联系上下文和语境来选择,第一空形容“包装”,用“精美”更合适。第二空形容家里穷能吃上月饼是不容易的,用“奢侈”更合适。第三空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用“揉搓”更合适。第四空形容笑声久久不散,用“飘荡”更合适。
故解析为:A
14.本题考查对汉字的理解。“匮乏”是缺乏的意思,根据句意和积累可知选A。
故解析为:A
15.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第③自然段主要写了对那时候的月饼的怀念,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月饼给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故解析为:C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理解。文章第④至⑥自然段介绍了母亲做“土月饼”的过程。根据题干所给步骤,对照文中内容填写即可。根据“母亲从集市买来糯米,经过淘洗、晾干,然后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把包着馅料米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可得出解析。
故解析为:磨成面粉;裹馅料;打模;蒸烤
17.本题考查了对句子修辞手法的掌握。短文中“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忽明忽暗的火焰”当成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语言生动形象,衬托了高兴、期待的心情。
故解析为:“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忽明忽暗的火焰当成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衬托了高兴、期待的心情。
18.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掌握。阅读文章第①和第③自然段描写“单位发的月饼”与“那时候的月饼”的句子,就可以分析出如此写的用意。用单位发的月饼、那时候的月饼和母亲做的“十月饼”作对比,突出母亲做的月饼的好吃,表述出对母亲做的十月饼的怀念,并通过写小时候吃月饼的往事引出下文母亲为“我”做月饼的情景。
故解析为:用单位发的月饼、那时候的月饼和母亲做的“土月饼”作对比,突出母亲做的月饼的好吃,表述出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并通过写小时候吃月饼的往事引出下文母亲为“我”做月饼的情景。
19.本题考查对短文结构的分析。短文开头通过写单位发月饼引出对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最后一自然段再次写“想起母亲的'十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开头与结尾相呼应,同时点明中心,表述了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之情。
故解析为:首尾呼应,同时点明中心,表述了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母亲做的“土月饼”的怀念之情。
2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这件事写得详细,喝粥这件事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腊八粥的美味和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本文第③自然段是回忆吃月饼,第④至⑦自然段是回忆做月饼,做月饼写得详细,吃月饼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表述了对母亲的怀念。
故解析为:等粥;吃粥;等粥;喝粥;吃月饼;做月饼;做月饼;吃月饼;详略得当,表述了对母亲的怀念。
材料:
筷子小传
施芳
①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意思是说商纣王挥霍无度,大臣箕子为之恐惧。“纣为象箸”便典出于此。这说明,在商纣王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了。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②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在古代,筷子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我国旅游观光的外国人总愿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比起其他旅游纪念品,筷子既经济实惠,又蕴含中国传统文化。
③古时候,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在现代,人们也都遵循着使用筷子的礼仪。
④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⑤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庭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⑥小小筷子,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关联着社会文明健康。
(选自《贵阳晚报》,有改动)
21.短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悠久历史→→→使用好处→
22.结合短文内容,下列不是筷子别称的一项是()
A.箕B.校C.箸
23.下列说法与短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筷子为中国独创的餐具,它的使用历史悠久,直到明代才称之为“筷”。
B.朱熹的话说明古人讲究筷子和勺子同时举起来使用,进食极为方便。
C.一次性筷子、便携餐具、公筷的使用,都顺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24.短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筷子。请结合具体语句(至少一处)分析其表述效果。
25.“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这句话中的“至少”能否删去?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26.郑小文六岁的弟弟总爱用勺子吃饭。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帮助郑小文劝说弟弟,让他愿意使用筷子。(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21.重要载体;使用讲究;花样繁多
22.A
23.B
24.列数字。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准确的说明了筷子在中国使用时间长,历史悠久。
25.不可以,“至少”在这里的意思是最少,如果去掉与原文不符,太绝对了,不严谨。
26.①用筷子吃饭,进食方便。②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
说明文阅读
本文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了筷子的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使用很有讲究,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不仅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还关联着社会文明健康。通过做题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阅读使学生对短文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
21.考查了文章内容。各文段首句可总结得出:“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可知解析为,重要载体使用讲究花样繁多。
故解析为:重要载体;使用讲究;花样繁多
22.考查了文章内容。通过语段“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挾(iiá)",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可得解析为A。
故解析为:A
23.考查了文章内容。根据“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到了明代得名'筷。”可知选项A正确。根据“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可知筷子和勺子不能同时举起来使用。选项B错误。根据“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庭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可知选项C正确。
故解析为:B
24.考查了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可选一种进行分析。列数字。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准确的说明了筷子在中国使用时间长,历史悠久。
故解析为:列数字。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准确的说明了筷子在中国使用时间长,历史悠久。
25.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说明文的语言要体现严谨性、准确性的特点,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不能去掉,去掉后与原来意思不符。不可以,“至少”在这里的意思是最少,如果去掉与原文不符,太绝对了,不严谨。
故解析为:不可以,“至少”在这里的意思是最少,如果去掉与原文不符,太绝对了,不严谨。
26.考查了拓展练习。根据日常生活筷子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方面来劝说郑小文六岁的弟弟。例如:①用筷子吃饭,进食方便。②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
故解析为:①用筷子吃饭,进食方便。②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要用好汉字,写好汉字,才能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一:
怀素写字
怀素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③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①怀素:唐代大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零陵。③漆:把涂料涂在器物上。
材料二: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当地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粮油检验员培训
- 农副产品收购简单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高端物业绿化管理服务协议3篇
- 新版农村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房建钢筋工施工合同
- 2024年度服装设计师创作合作协议3篇
- 学校劳务合同版
- 全新中医师聘用合同下载
- 销售员工合同范本
- 全新草坪购销简合同下载
- 《中国税制与税法》课件
- 驾驶员情绪变化与行车安全课件
- 光伏运维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 林业安全生产管理
- 轮机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Unit7Icandance(课件)译林版(已起)英语一年级上册
-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中班音乐《石头变奏曲》课件
-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 DB31-T 1439-2023 养老服务机构信用评价规范
- 井陉秀林110kV变电站电缆沟施工方案
- 实验室消防安全安全管理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