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交往思想_第1页
孔子的交往思想_第2页
孔子的交往思想_第3页
孔子的交往思想_第4页
孔子的交往思想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的交往思想

1“以友辅仁”孔子非常重视友谊,喜欢友谊。他把许多朋友视为绅士的“三乐”之一。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以看出,孔子把朋友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认为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切磋、相互劝勉,《论语·子路》中有“朋友切切、偲偲”,意思是说朋友之间是可以相互切磋相互勉励的,并且孔子认为这种切磋和劝勉是在学问和道德两个方面。《论语·颜渊》中,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所谓“以文会友”,就是指朋友之间相互切磋学问,相互探讨,从而使思路开阔,学有进益。所谓“以友辅仁”,是指取友之贤以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孔子主张“友其士之仁者”,因为士之仁者可助己成德,共进于道。孔子言行高洁,严于律己,他深厚的道德修养也正是得之于朋友的帮助。在《论语·里仁》里,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朋友之间相互责善,相互学习,如此则道德自有所进。孔子认为朋友还可以满足人们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说法虽不能被常人欣然接受,但它的确有一定道理。在现实生活的很多事情中我们并不能将自己的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开来,对待朋友也是如此。《论语·学而》中,孔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意思是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在《论语·乡党》中,孔子说“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朋友负责敛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这一看似普通的行为却体现出孔子对朋友的重视态度和与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孔子的这句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朋友不仅仅可以做益友,有时也可以做我们的良师,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尤其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见闻广博的朋友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无形的资源。2孔子的原则:选择朋友2.1取智于师,以道为教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交友的第一条原则: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因为与不如己者交友,无益有损。所谓朋友,或者能帮助自己培仁进德,或者能为自己授知解惑,所以孔子认为一定要结交胜过自己的人。如此,才能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就有道而正焉”,从而不断获得教益。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另外,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也主张“当仁不让于师”。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微子》中孔子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可见,孔子不与之交往的主要是指缺乏‘仁’心、道德、人格卑污的小人,即,所交之友绝非世俗所称的‘酒肉朋友’、“江湖义气”之友,而是高尚的“道义之交”。2.2保护自己不徒行以为之材料孔子认为在朋友交往中,必须以“礼”和“义”为原则。孔子认为“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和规范,这种规范不同于墨家倡导的侠士义气。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仁人君子,就必须遵从礼的规范循“义”行事。因此,他认为朋友之道也应该循礼从义。《论语》中对颜渊丧事的记载就是孔子这一观点的最好体现。颜渊是孔子非常欣赏的学生,他的早逝令孔子痛心不已,在《论语·先进》中,孔子说:“噫!天丧予!天丧予!”意思是:“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啊!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啊!”但当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来替颜渊办外椁时,孔子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意思是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都是他自己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但门人不听劝阻,违礼厚葬了颜渊,孔子对此非常气愤,悲叹道:“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孔子是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干的啊!”在《论语·宪问》中,孔子对老朋友原壤不守礼的行为也提出了批评:“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并且以杖叩其胫。孔子骂他说:“年轻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就用手敲他的小腿。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是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2.3“狂”“”是对三种品质的描述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交友观上也有体现。所谓中庸之道即做任何事情都不偏离轨道,坚持调和折中的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中间主义者”。《论语·子路》中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里的“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这里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孔子用此话告诉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结交。但是这样的认识太理想化,社会现实要求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不要偏于任何一方。对立的双方要互相牵制,互相补充,才符合中庸的思想。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只要坚持中庸之道,朋友之间就能相安无事,和平相处,我们就会达到素其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焉及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思想境界。2.4作为人类实践的他方的可决策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友直,指的是朋友正直,真诚坦荡,这种朋友可以在你怯懦、犹豫的时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果决。友谅,指的是朋友懂得原谅,理解和宽容,这种朋友给我们内心一种愉悦感。友多闻,这种朋友见闻广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知识面宽。他的间接的经验可以转化成你的直接经验,当你在一些问题上感到犹豫彷徨,难以决断时,也许他广博的见闻可以帮助你作出选择。所谓“损者三友”,是指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友便辟,指的是专门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这种人特别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细心体会你的心情,以免违逆了你的心意。“友便辟”和“友直”正好相反,这种人毫无诚实之心,没有是非原则,他们的原则就是让你高兴,以便从中得利。友善柔,是典型的“两面派”,他们当着你的面,永远是和颜悦色,满面春风,恭维你,奉承你,就是孔子说的“巧言令色”。但是在背后,他会传播谣言,恶意诽谤。友便佞,指的就是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就是老百姓说的“光会耍嘴皮子的人”。这种人就一副伶牙俐齿,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没有他不懂得的道理,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气势逼人,不由得人不相信。孔子一向“讷于言,敏于行”的做人处事理念,像夸夸其谈的人在他那里是得不到好评语的。3孔子的友谊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孔子提倡“善与人交”,即要善于与人,尤其是要善于与朋友相处。在如何与朋友相处的问题上,孔子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3.1“言而有信”与关系论与朋友相处,孔子特别看重一个“信”字。他把“信”看作人立足之根本,提出“民无信不立”。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輗,小车无车軏,其何以行之哉?”在这里,孔子说做人也好,处事也好,为政也好,言而有信是关键所在。就如大车的横杆和小车的挂钩,如果没有了它们,车子是绝对走不动的。可见,孔子积极倡导“言而有信”的美德。同时,孔子强调说,朋友之间若能够做到推诚相与,那么彼此之间的相互帮助也会是真诚而无私的。即使遇到“朋友死,无所归”的情况,孔子也会尽到朋友之责。孔子渴望人与人之间建立美好的人际关系,并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朋友的信任。如何才能取得朋友的信任呢?孔子认为,首要的是自己能恪守“守信”这一基本原则,能够做到对朋友诚实无欺。现实生活中的孔子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白无欺的君子。正是在孔子的教诲和影响下,他的学生也非常重视诚信的作用,并把诚信视为交友的根本原则。例如,《论语·学而》中,曾子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3.2对朋友的测试“义”是儒家高尚人格的规范之一。《论语集解》有注:义,所宜为。主就是符合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孔子认为:“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对于天下事情的处理没有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一定不要做的,而是唯义是从。只要符合义,该做便做,不该做便不做。在对待朋友的问题上也同样如此。《论语》中记载有孔子交朋友之义的事例。“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有朋友死了,没有人来料理后事,孔子慨然说:“由我来负责安葬吧!”对朋友可谓尽心竭力,仁至义尽。朋友间有通财之义,在接受朋友赠送的礼物,即使是车马而不是祭肉,孔子也是不下拜的。(孔子把祭肉看得比车马还重要,因为祭肉关系到“孝”的问题,用祭肉祭祀祖先以后这块肉就不仅仅是一块可以食用的东西了,而是对祖先尽孝的一个载体)这是孔子尊重朋友的祖先,以示同于己亲之表现。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这里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3.3施施大臣不使官员也不弃其亲这一原则要求人们互相谅解、互相关心、忠恕宽容、恭顺礼貌。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其恕乎!”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在《论语·微子》中,周公谓督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就是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属,不使大臣们抱怨不用他们。旧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论语·颜渊》中还有一处相关的记载,司马牛忧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一段语录对我们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谊是需要双方共同建立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要求,还要使自己能群,能让人接受,与人交往时要还要有一定的气度。3.4市场经济的爱情运用与朋友积极交往子贡问友于孔子,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孔子认为,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自取其辱。可见,与朋友相处时“忠告善导”固不可少,但也要懂得“不可则止”的道理,这也是孔子明哲保身原则在交朋友上的具体运用。另外,孔子认为,朋友关系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但是要把握好与朋友的距离。因为人性的弱点,过分亲密与接近都会造成反感。正如《论语·里仁》中,子游所讲:“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出于忠心而诲之,但忠言逆耳,若不被听从,也不可勉强行之,过于烦琐,以致“言者轻,听者厌”,求亲而反疏,落得难堪收场。《庄子·山木》也说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事君与交友,皆若是矣”。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清澈(纯洁)不含杂质,小人之间的交往得甜的像甜酒一样。君子之交虽然平淡,但心地亲近;小人之交虽然过于亲密、甜蜜,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因为君子有高尚的情操,所以他们的交情淡的像水一样。“淡若水”不是说君子之间的感情淡的像水一样,而是指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却长久而亲切。小人之间的交往包含着浓重的功利之心,他们把友谊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础上,表面看起来“甘若醴”,如果相互之间满足不了功利的需求,就很容易断绝,他们之间存在的只是利益。所以与人交往,要找君子,不要找小人。4大学生的朋友交往孔子的交友思想和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