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文以生态理论为指导,探讨了我国封海开发中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评价了封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方法和计算模式。它为国家严格控制和填海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资源配置,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环境。适应海洋生态环境。1围填海造海的生态意义由于我国土地有限,近几十年来沿海地区掀起了围海造地高潮,许多地区和行业都在向海洋寻求发展空间,养殖、农田、城市发展以及大量的工业用地,均可通过围填海获得,到目前为止全国围海造地约1.19万km2,相当于现有滩涂面积的55%。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几十年的大规模填海造地一方面给土地紧缺的沿海省、市带来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1)围海造地引起湿地面积锐减,对近海海域生态环境影响颇重,大大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均匀度和生物密度下降,导致渔场外移,渔获量、海水养殖产量减少。由于利用沿海滩涂围海造地、扩大生产面积,再加上当时对围填海开发的鼓励政策,天然湿地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丧失,生物种群迅速下降。湿地是介于水生和陆生环境之间的过渡类型,能调节江河径流、减缓洪峰海浪、缓冲旱涝灾害等,具有比单纯的水生和陆生环境多得多的生态功能。但持续不断超大规模的围垦填海,已大大破坏了湿地原有的环境资源效益,许多重要的经济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的产卵、育苗场随之消失,使我国渔业资源遭到严重损害;同时作为鸟类栖息地的功能也被削弱,生物多样性大为下降。另外围填海施工期间,施工区域鱼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鱼群的栖息环境和鱼类的洄游规律,疏浚回填区的贝类和部分底栖动物也被掩埋致死,导致渔场外移与海水增养殖产量的减少。(2)围填海使海岸趋于平直,不仅造成河口、海湾的潮流动力减弱,水流携沙能力降低,海底淤积严重;同时也引起海水交换能力下降,水质日益恶化,加大了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导致生态脆弱,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近年来的大规模填海造地使海岸曲折率变小,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潮流的流速、流向和有关的水文条件,使水流强度和冲积能力下降,加速了河口、海湾的泥沙沉淤;同时也削弱了水体的纳污能力,海域污染加剧,引发了海洋赤潮灾害。例如厦门市西港海域近年来赤潮频发,福建省历史上发生于内湾的赤潮较少,而2000-2002这3年中发生于内湾的赤潮次数则多达10次,占赤潮总数的41.6%,其中有8次就发生在厦门岛周边的西港和同安湾海域,这与近年来厦门岛周边大规模围海筑堤有密切的关系。(3)过度围填海破坏了海岸与海底的自然平衡状态及一些珍贵的海岸景观和历史遗迹,导致了海洋功能的退化甚至丧失,增加了环境防治设施运行费与恢复治理及保护费用。有关海洋专家认为,过度围海造地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同时也易造成入海口泥沙淤积和排洪不畅,降低沿海港湾对台风的防御功能,城市盲目向海上扩展,较易引发洪水、地面沉降等灾害。在我国沿海,因围填海导致环境恶化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事例比比皆是,许多良港在围海造地之后严重影响了渔船的安全避风停泊,一些地区为抵御洪水、台风袭击及加固堤坝的投入也远远超出了围填海的收益。此外因可用海面积的减少还造成其他海洋产业的经济损失,如威胁航运功能、造成航海运力下降或绕道增加运费等。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围填海开发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现象十分严重,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已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海洋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系统,海洋资源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对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都必然会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变化。我们在加速资源开发的同时,还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开发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为此,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本文通过对围填海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失评估方法的探讨与研究,将生态环境成本(包括耗减、损失、恢复、再生、替代、机会成本等)纳入围填海开发成本核算中,利用市场机制来严格控制围填海行为。2研究问题的提出我国对围填海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失评估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讨之中。本文基于生态、环境经济学理论,借鉴国内外类似的环境经济损益评估方法和实际的工作经验,综合考虑海洋整体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以及国家已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并征收海域所有权收益金的现状,来探讨适合评估我国围填海生态环境损失的方法与计算模型——即寻找因围填海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相关产业(如海水增养殖业、滨海旅游业、海盐业等)的直接经济损失与环境资源价值(如景观生态美学价值、渔业资源价值等)的潜在损失的市场替代品,选取生境损害面积、生物或产品损失量、市场平均价格、旅游日均收入、生产成本及恢复再造的投资成本费用等相应的评估指标,探讨适宜的评估方法,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为核算围填海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成本提供科学依据。2.1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较为常用,也称生产率法。利用围填海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的有关产业产值和利润的改变,以及国家海域所用权收益金的减收,来估算其所造成的海水增养殖业、海盐业、滨海旅游业与港口运输业等的经济损失,可直接反映生境损害所引起的产品质量与数量的下降和减少。具体计算公式为:(1)海水增养殖业、海盐业经济损失计算公式:J=∑i=1n(Pi×Qi×Si+Ni×Si+Hi×Si)J=∑i=1n(Ρi×Qi×Si+Νi×Si+Ηi×Si)式中,J为围填海造成的海水增养殖业、海盐业的经济损失值;Pi为某养殖品种或某产品近3年的市场平均价格;Qi为单位面积某养殖品种或某产品近3年的平均产量;Si为某养殖品种或某产品的受损面积;Ni为某养殖品种或某产品恢复再生产的单位面积投资成本;Hi为某养殖品种或某产品单位面积海域所用权收益金;n为选取的海水增养殖品种或某产品的个数。(2)滨海旅游业经济损失计算公式:Ls=∑i=1n(Ri×Ti+Mi+Hi×Si)Ls=∑i=1n(Ri×Τi+Μi+Ηi×Si)式中:Ls为围填海造成的滨海旅游业的经济损失值;Ri为某旅游景点(或景区)近三年的日均净收入;Ti为某旅游景点(或景区)关闭或停业的天数;Mi为恢复某旅游景点(或景区)正常营业的投资成本费用;Hi为某旅游景点(或景区)单位面积海域所用权收益金;Si为某旅游景点(或景区)的受损面积;n为选取的旅游景点(或景区)的个数。(3)港口运输业经济损失计算公式:Ls=∑i=1n(Yi−Ci−PLi+Ki+Hi×SiLs=∑i=1n(Yi-Ci-ΡLi+Κi+Ηi×Si式中,V为围填海造成的港口运输业的经济损失值;Yi为某港口或码头近3年的年均运营总收入;Ci为某港口或码头近3年的年均运营总成本;Ti为税费;PLi为近3年的社会平均利润;Ki为恢复某港口或码头正常运营的投资成本费用;Hi为某港口或码头单位面积海域所用权收益金;Si为某一港口或码头的受损面积;n为选取的港口、码头的个数。2.2资源价值损失评估该方法是将一件事情所有的可能值乘以其所发生的概率再求和,就得出该事件的期望值,即以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对于围填海活动造成的渔业资源价值损失评估可采用此方法,具体计算模型如下:P=∑i=1nQi/100×AiΡ=∑i=1nQi/100×Ai式中,P为渔业资源价值的年损失值;Qi为渔业资源价值年损失的某可能值;Ai为发生某可能损失值的概率;n为可能损失值的个数。2.3环境价值法围填海活动造成的景观生态美学价值损失是一种隐形的损害,在缺乏价格数据,而无法使用市场价值法时,既可通过咨询有关专家对环境资源价值损失进行评估;也可通过对环境资源使用者或受害者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取人们对该环境支付愿望来评估损失程度;还可通过旅行费用(门票收入、交通、住宿等提供环境商品、服务的收益)来估算。2.4经济效益估算在生态环境破坏后,人工建造一个新工程替代原有环境功能,可用建造工程的费用来估算生境功能丧失所造成的诸如港口航运业、滨海旅游业等的经济损失。具体计算公式如下:F=Z+M+H式中,F为环境功能丧失的经济损失值;Z为新建工程投资成本费;M为环境治理设施运行、维护费;H为环境功能丧失前的海域所用权收益金。2.5环境资源损失的估计该方法认为自然环境资源的使用存在多种互斥备选方案,某种有限资源选择一种用途就将放弃其他用途,其机会成本即是放弃其他用途所造成的损失或付出的代价,通常将其他使用方案中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作为所选方案的机会成本。当利用市场信息测算环境损失存在困难时,机会成本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可用于因围填海活动造成的环境资源价值损失的评估,具体计算模型如下:式中,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