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能制冷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地热能制冷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地热能制冷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地热能制冷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地热能制冷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地热能供冷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月,河南春光地热能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制定地热能供冷温室气体减排量评2023年8月,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全生命周期绿色科技分会受河南春光地热能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决定负责该标准化项目的组织实施。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先后召开了项目可行性论证会和项目立项评审会,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相关事宜。评审专家一致根据项目的职责分工,河南春光地热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全生命周期绿色科技分会、北京方维致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为本标准的起草单位。将共同负责标准的研究起草和制2023年8月,起草单位根据项目要求研究确定了标准制定的工作流程和时间安排。计2.制定背景及意义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其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利用地热能替代常规能源用于城市建筑的供冷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生活能源使用的紧张状况,节能效果显著,替代常的同时减少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当前我国地热能供冷温室气体减排《地热能供冷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团标标准的编写为评估地热能供碳減排效果提供有效、可靠、可量化的手段,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地热能供冷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的项目边界、温室气体排放源、温室气体种类及基准线情景,形成减排量评估方法,3时为地热能供冷项目碳减排效果提供有效、可靠、可量化的手3.起草单位河南春光地热能集团有限公司参与本标准编制的主要人员:朱瑞敏:政策专家、本标准主编、地热能供冷技术研究支持张跃进:地热专家、项目统筹,地热能供冷技术金超:地热专家、项目统筹,地热能供冷技术研究支持王越英:地热专家、项目统筹,地热能供冷技术研究支持北京方维致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参与本标准编制李建伟:气候专家、本标准副主编、项目统筹,减排技术研究支持旷唯:绿色金融专家、本标准副主编、减排原理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本标准编制的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参与本标准编制的李强:建筑节能专家,地热减排技术研沈阳达兴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参与本标准编制的主要人员:周勃、董立国、张宏建4.起草过程本《地热能供冷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的起草过程遵循标准化工作的通用流1.标准项目确定(2023年7月-2023年8月)该阶段主要是组织开展标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明确标准制定的必要性、意义和可行42.标准文稿起草(2023年8月-2023年12月)3.标准征求意见(此段在征求意见阶段不用写)4.标准审批报批(此段在征求意见阶段不用写)5.首次发布情况(此段在征求意见阶段不用写)6.标准性质本标准为团体标准。团体标准是供特定团体使用的标准,是由独立法人团体按照标准二、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修订标准时,还包括修订前后技术内容的对比1.标准编制原则52.提出本标准的依据上与地热能供冷碳减排相关的方法学成果,包括国际碳市场机制、国际碳减排项目经验等。同时,本标准还吸收了国内在地热能利用、碳减排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确保适应我国对一线地源热泵供冷项目进行了广泛的方法学应用调研: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热能供冷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本标准的制定团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实地考察,与一行深入沟通,收集了大量的案例数据和经验,以确保本标准的技术内容切实符合实际应用咨询行业专家,吸收专业建议:在制定本标准的过程中,我领域的专业专家,包括工程师、学者、行业协会代表等,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技术支加入了国家3060双碳目标顶层设计的要求:本标准积极响应排核算与国家碳减排政策相衔接,确保标准的实际应用能够为国家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总分式编写结构让使用者阅读清晰、操作便捷:为了让本标准更易于理解和操作,采63.制定本标准的基础既往工作情况:制定本标准的工作组成员在地热能供和专业知识,包括工程师、地热专家、环境科学家等,他们曾参与过多个地热能供冷的规划、设计和运营。此外,工作组还收集了大量相关文献和案例,对国内外地热能排量的精确计算和数据监测。同时,本标准还参考了国际上通用的碳减排核算方法和规范,4.实验内容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热能供冷碳减排核算方法、数据采集与监测指南、碳减排量计算公式和参数、碳减排项目报告编制要求等。详细的实验内容可以在标准的具体章节中5.实际应用效果促进碳市场发展:本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推动地热能供冷碳减排项目与碳市场的对接,创造额外收益来源:本标准的应用可为地热能供冷项目方,创造额外收益,用经济手三、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标准的制定经历了深入的试验和验证阶段,以确保其技术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数据分析:在标准制定初期,标准起草方积累了大量地热能供冷项目的实际括能源消耗、碳排放、运行效率等方面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详细分析,确定了地热能供冷项目的关键性能指标和参数要求。这些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标准的技术内容得以明7技术论证: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标准起草方积极邀请了地热能供冷领域的专业测和测量项目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验证了标准要求的数据采集方法和计算公式的准2.预期的经济效果能源成本降低: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建筑降低能源消耗,进而降碳排放权交易收益:本标准的实施将促使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根据碳减排项目的实际效果获得碳排放权交易收益。这将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利益来源,增加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实施本标准后,将更好地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提高市场上的竞争力。符合国家碳中和目标和环保要求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政府支持和社会认社会效益: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本标准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生活质量,并助力我国“303.真实性验证为了验证标准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标准起草方进行了一系列的验证活动,确保过监测和测量项目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和运行效率等关键指标,标准起草方验证了标准要数据对比分析:将标准要求的数据与实际项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确保标准的采集方法和计算公式能够真实反映项目的碳减排情况。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我们验证了标8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标准起草方验证了标准要求的碳减排量计算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性。这些实验模拟了不同气象条件、地质特征,验证了标准的通用性和稳定性。四、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技术内容的对比情况,或者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究,并与本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案例数据和本标准要求的数据进五、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起草情况,以及是否合规引用或者采用国际国外标准,并说明未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因本次《地热能供冷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的起草过程中,明确参考了国际标参考CDM方法学AM0072:本标准明确参未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因:尽管标准起草方借鉴了CDM方法式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更好地适应地热能供冷项目的具体特点,需要对国际标准进行(2)国情差异:国际标准通常较为一般性,未必考虑到中国国情和政策要求的特殊9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关系1.与有关法律法规的关系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下是与本标准密本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应遵循上述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碳减排核算的合法性和合2.与相关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团体标准应与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保持一致。以下是与本标准密切相关的强制性标GB50366-2005(2009年版GB30721-2014水(地)源热泵机组本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应与上述强制性标准保持协调和一致。标准应为企业和机构提供与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衔接和适配支持,确保碳减排核算与工程建设、能源管理等方面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标准起草方充分尊重并鼓励来自各界专家、企业代表以及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和建议。经过多轮讨论,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重大分歧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1本标准不涉及任何专利技术,也未引用任何专利标准或专利文献。标准编制过程中的使用不会侵犯任何知识产权。如果未来有任何相关问题出现,标准起草方将积九、实施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期和实施日期的建议等措施建议9.1组织措施为了确保标准正确理解和有效实施,建议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标准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标准的基本原理、数据收集方法、碳减排计算方法等。培训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在线课程等形式进行。同时,建议制定培训计划,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参加培为了有效实施标准,需要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碳减排量核算工作。这些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包括能源消耗数据的测定、碳排放因子的为了准确核算碳减排量,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建议企业和机构建立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的系统,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同时,要定期更新数据,以反映地9.2技术措施为了准确核算碳减排量,需要进行环境监测。建议在地装环境监测设备,监测大气中的碳排放量。监测数据将有助于精确计算碳减排量,并及时为了降低地热能供冷系统的能耗,建议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这包括提高供冷系统的性能、优化能源利用、改进设备设计等方面的措施。通过技术升级和优化,不仅能够减少1为了保持地热能供冷系统的良好运行状态,建议建立定期维护与管理机制。这包括设备的定期检查、清洁和维护,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同时,要建立设备运行记录,以便为了让企业充分适应标准的要求,建议设立适当的过渡期。过渡期的长度应根据企业在过渡期内,建议开展培训活动,帮助企业和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标准要十、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1.标准名称变更如果在标准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出现了需要修改标准名称的情况,应的共识和需要进行相应的名称变更。变更后的标准名称应准确反映标准的内容和范围确保标准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名称变更的决策应在项目组内部充分讨论,并根据必要的2.有争议问题的处理听取各方意见:在有争议问题出现时,应积极听取各方充分讨论:有争议问题应在项目组内部充分讨论,确保各方的观点都得到充分考技术依据:有争议问题的解决应以科学和技术依据为基础,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透明公开:有争议问题的解决过程应透明和公开,相关信息应及时通报给项目组成员3.遗留问题的解决1在标准项目任务完成后,可能会有一些遗留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可能包括标准实施中的技术难题、数据采集问题、培训需求等。解决遗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