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之光 课件 2022-2023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课 文明之光 课件 2022-2023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课 文明之光 课件 2022-2023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课 文明之光 课件 2022-2023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课 文明之光 课件 2022-2023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明之光陶器与瓷器质地疏松,渗水,表面不光滑,敲击声沉闷。陶器瓷器质地细腻,表面光滑,不渗水,敲击声清脆。陶器瓷器用料不同黏土高岭土烧制温度不同1000度以下1200度以上质地不同疏松细腻釉色不同无釉或低温釉高温琉璃釉陶器彩陶概念: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时间:延续约有3千年左右,最早的彩陶约产生在距今6千年以前分布地区:在黄河中上游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都有或多或少的彩陶遗存,以河南、陕西、湖北、甘肃、青海、山东、江苏等地区出土的彩陶为典型器物种类:饮食、蒸煮、储存器都有,可满足于当时人们不同方面的需要文化类型: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过去曾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为代表,另外有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武功游凤等遗址。器物造型:以圆为造型语言,圆底折腹直壁、细颈、直口尖底等形式装饰纹样:以动物纹、鱼纹最具代表性,几何纹样常见的有线纹、宽带纹、三角纹、斜线纹、波折纹、网纹等。动物类纹样有人面纹、人面鱼纹、鱼纹、鹿纹、蛙纹等彩绘特点:颜色多用黑彩纹样构成为二方连续式,也有单独纹样做散装布置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以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为代表,另外有甘肃武山西平、山西垣曲下马村、陕西华县柳子镇、甘肃武山、天水等遗址器物造型: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典型。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纹样:曲线纹花形带状纹。广泛使用曲线和圆点。动物形象较少,有鸟纹、蛙纹、蜥蜴纹及个别的人面鱼纹等。彩绘特点:黑彩,红彩很少见。施白衣的彩陶为这一类型彩绘装饰的明显特点欣赏一组彩陶,分析其造型、纹饰以及色彩的特点

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半坡型

网船形彩陶壶仰韶文化半坡型欣赏一组彩陶,分析其造型、纹饰以及色彩的特点彩陶双鱼纹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叶纹钵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两种类型区别

半坡型庙底沟型造型方面圆底、折腹、直壁平底、曲腹装饰方面鱼纹最多最典型以花叶纹为最典型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器物造型:新颖、优美装饰纹样:柔和流畅,常见有条纹、宽带纹、圆点纹、弧线纹、方格纹、垂帐纹、平行线纹、旋纹、旋涡纹、波浪纹及鱼纹、人面纹、蛙纹等.曲线纹发挥到极致。彩绘特点:仍为黑色.内彩比其他类型发达欣赏一组彩陶,分析其造型、纹饰以及色彩的特点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陶质彩绘。器高14.1cm、口径29cm。1973年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是当时彩陶中罕见的描绘人物形态的作品。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器物造型:比较饱满装饰纹样:有螺旋纹、菱形效,圆圈纹葫芦形、同心纹、折线三角纹、平行弧线纹、编织纹、棋盘纹、连弧纹以及网纹等.常以黑色锯齿纹作解边,成为个山类型的突出特点、纹样构成都较复杂。开光手法出现单独纹样。彩绘特点:以黑色为主,兼用红色。欣赏一组彩陶,分析其造型、纹饰以及色彩的特点斜方格纹彩陶罐圆圈纹彩陶双耳壶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器物造型:制作一般较粗糙.造型与半山相类似,如罐形器、壶形器,但局部处理有所区别。双耳接近口部,半山型则多在腹部。造型比例也比半山型偏高。刚健粗犷。装饰纹样:纹样内容多样,除部分带有半山型特点外,另有人形纹(有说为蛙纹)、贝形纹、云雷纹、大三角形纹、波折纹、方框纹以及象征性的蛙纹等。彩绘特点:以黑色为主,兼用红色。欣赏一组彩陶,分析其造型、纹饰以及色彩的特点对称方折纹双肩耳罐双联彩陶罐形态简单,轮廓线完整流畅,器型非常实用。造型:采取天然的白、黑、红三种颜色,朴素和谐。颜色:以表现渔猎生活及常见事物的抽象几何纹为主。如:人、鱼、蛙、水涡、植物等。纹饰:陶器黑陶龙山文化黑陶造型特征:规整秀丽,十分高雅装饰纹样:弦纹应用较多。黑陶不重繁缛装饰,只有少量局部纹样,外表上的弦纹,多是在轮制过程中有意在适当部位旋制而成。蛋壳黑陶高柄杯高19.5cm口径9cm足径4.7cm总结黑陶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四句话:器型规整、器壁极薄、漆黑光亮,少饰纹镂。也有人用“黑、亮、光、钮”四字总结。

瓷器青瓷与白瓷青瓷壶白瓷龙柄双身壶瓷器宋瓷两宋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制瓷技术极为精湛,有人将宋代称为“瓷的时代”。宋代的瓷窑分布在全国各地,创造出各种独具风格的陶瓷品种。通常人们把官窑:定、汝、官、哥、钧称为宋代的五大名窑。民窑的北方磁州窑,南方的吉州窑和江西景德镇瓷窑等都有着很高的烧瓷技术,并创造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定窑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其瓷史可以上溯到晚唐,曾受邢窑的影响,入北宋而臻于极盛。以生产乳白釉瓷著称。瓷窑以高超的制瓷工艺久负盛名。刻花白瓷龙首净瓶印花博古图白瓷盘汝窑汝窑的窑址在今天河南省临汝、宝丰一带。汝窑盛产青瓷,釉色十分匀净,并常有细小开片(瓷釉上的裂纹)。汝窑的精品是入贡的器物。青瓷碗官窑官窑窑址据记载是设在汴京(今开封),但具体窑址至今未发现。官窑也以出产高质的青瓷而出名,但质色较深,极为润泽,质感如玉,釉面普遍带有疏密不一的开片。青瓷贯耳瓶青瓷琮式瓶哥窑哥窑在南方龙泉一带,与之并驾齐驱的还有附近的龙泉窑。哥窑的主要特征也是釉面有开片。哥窑的釉色有粉青和米色等。开片盘白瓷瓶钧窑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钧窑原属青瓷系统,它的釉色呈乳浊现象,有磷酸和还原铁结合的成分。由于原料中的铜元素,经还原焰烧制而呈现出绿或紫红色斑(这一变化被称为“窑变”),打破了青釉的统一色调,形成妍丽的艺术风格。月白釉出戟尊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瓷器青花和釉里红青花是一种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绘瓷器,是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施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出白地蓝花的效果。严格意义上的青花是在元代烧制成功的,它的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成为单色釉的新突破和多彩瓷开发的良好开端。釉里红是以铜为着色剂烧制而成的白地红花的釉下彩瓷,其做法是:用铜红料在瓷胎上绘画纹样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出红色花纹,因在釉里呈红色,故称釉里红,又称釉下红。釉里红是景德镇陶瓷艺人们的重大发明和创造,它和青花虽同为高温釉下彩瓷,其装饰技法也大致相同,但釉里红对窑室中气氛要求严格,烧制难度大,产量低,釉里红瓷器比青花少得多,纯正的红色更是难得。青花八棱罐口边绘菱形柿蒂纹,肩、颈部饰折枝花,腹部八面菱形开光内绘有松、竹、梅、鸳鸯等纹样,底足饰变形荷花瓣纹带,通体青花彩绘,釉色鲜润淡雅,是元代青花中极罕见的珍品。元代釉里红松竹梅纹瓶此器红色透亮,为元代釉里红的优秀作品。故宫博物院现藏。瓷器五彩五彩莲池鸳鸯纹瓶明万历高53.8,口径8.8,足径17.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瓶是万历五彩瓷的代表作品,是明代彩瓷达到空前繁荣时期的产物五彩八吉祥纹盘清乾隆高6,口径50.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盘通体满布五彩纹饰,内底心饰对称的飞凤纹,外绘一周缠枝牡丹纹,内壁主体装饰八吉祥纹,图案层次繁密,描绘精细,具有乾隆时期彩瓷装饰的典型作风瓷器斗彩斗彩满池娇纹碗明

高8厘米

西藏自治区萨迦县萨迦寺藏主题图案在碗腹内外,为元中期以来习见的莲池鸳鸯,它时称“满池娇”(元人对这个语词的解说是“池塘小景”)。外腹主题图案以上绘一周云龙,龙为高贵的双角五爪,碗口书藏文一周,意为“昼吉祥,夜吉祥,正午吉祥,昼夜吉祥,三宝吉祥。”圈足外壁饰海水一周,圈足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款斗彩花蝶纹罐明

高9.2,口径7.5,腹径13.2厘米英国伦敦达维德中国美术馆藏底有“大明成化年制”款。原配盖已失,是成化斗彩的佳作瓷器珐琅彩

珐琅彩瓷是清代名贵的宫廷御用器。珐琅彩为釉上彩,它是受到法国传入的画珐琅技艺的影响而产生的,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移植于瓷器,因此也被之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始烧于康熙年间,是瓷器中的新品种,雍正时得到迅速发展,最初采用西洋进口珐琅彩料,雍正六年宫廷已能自制,色彩较进口料更为多样。珐琅彩多为碗、盘、壶、瓶、盒等小件器皿,瓷胎在景德镇烧成,运至北京,由宫廷画师彩绘,在内务府造办处的“珐琅作”烘烧而成。珐琅彩罂粟花纹碗清康熙高6厘米,口径11.1厘米,底径4.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康熙珐琅彩多在器外壁未上釉的胎上以彩色作地,彩绘花卉纹饰,彩料较厚,有凸起之感,铜胎画珐琅风韵犹存。此碗为康熙珐琅彩瓷的典型器物。珐琅彩西洋人物图双联瓶清乾隆通高21.2厘米日本永青文库藏此器是御用陈设品,造型、装饰别具特色,颇为珍贵。清代乾隆皇帝对西方艺术颇为欣赏,曾让欧洲传教士任宫廷画师。此瓶即为迎合帝王的趣味,依照西洋画稿描绘而成的瓷器粉彩粉彩是受珐琅彩影响产生的釉上彩品种,长于渲染,能描绘物体阴阳凹凸的立体感,改变了绘制五彩所用的单线平涂方法。由于彩料中掺入了含铅、砷、硅的化合物,俗称“玻璃白”,对彩料进行“粉化”,使画面呈现深浅、浓淡色调。并增加了以黄金为着色剂的胭脂红,(又称洋红,为进口料),代替了以铁为着色剂的红矾彩。“洋红”艳若桃花,较之传统红彩润泽明丽。因此粉彩与五彩相比,较为淡雅柔润,有“软彩”之称(五彩被称为“硬彩”)粉彩团花蝴蝶纹碗清雍正高6.6,口径13.4,足径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时期的粉彩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所绘纹饰常采用工笔画中的没骨画法,精细之至,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粉彩镂孔转心转颈瓶清乾隆高41.5,口径19.5,足径21.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瓶体由内、外两部分套合而成,瓶颈、内瓶、瓶腹、器底等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