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2024届高三上期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节选)

张岱年

①“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②“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③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④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⑤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述自己的真实思想。

……

⑥“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论诚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诈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地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有人说礼是生活的艺术,礼的本意应该如此。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很诚恳地告诉你”“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的诚恳、诚意,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了些戏味。

(原载1941年1月5日《星期评论》第8期,有删改)

1.填入材料一第⑤段括号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表里不一致,必然说假话

B.所谓说假话,就是表里不一致

C.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

D.所谓说假话,就是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

2.材料二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以下例子不是其证据的一项是()(3分)

A.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

B.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

C.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D.现在人常说,“我很诚恳地告诉你”“我是很有诚意的”。

3.下面对两则材料论证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典型的并列式论证结构,论证思路清晰缜密。

B.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C.两则材料都用了对比论证,材料一侧重古今对比,材料二侧重中外对比。

D.两则材料的论证语言风格不同,材料一更活泼生动,材料二更严肃庄重。

4.材料一中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材料二中说:“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由此来看,两则材料对“诚”的主张有什么不同?(4分)

5.材料二围绕“诚意”展开议论,请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到橘子林去

李广田

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

“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

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

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

“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

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

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

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

“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

“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

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

“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

“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

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决定带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

B.“我”从“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这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

C.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为他们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这一句将马人格化,写出了马对车夫的感情,生动而饶有趣味。

B.“我”在判断小岫对去橘子林的态度时,用语从“定”变为后来的“也许”,暗示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

C.小岫让“我”领她去橘子林,实际上全程“我”都是由她拉着走的,由此可见,小岫的言行决定着本文的节奏。

D.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8.“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

9.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汉兴,接秦之弊,作业剧而财匮。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宗师有上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无限度。及匈奴绝和亲,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财略衰耗而不赡。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今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及盗为之。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天子怜之,下巴蜀粟以振之。元封元年,桑弘羊领大农。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天子以为然,许之。一岁之中,太仓满。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是岁小旱,上令官求雨。卜式言曰:“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亨弘羊,天乃雨。”

(节选自《史记平准书》)

文本二:

青苗、均输、市易、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立淮、浙六路均输法条例司言:“今浙、淮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因近易远。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诏以发运使薛向领均输平准。范纯仁言:“今乃效桑弘羊行均输之法,而使小人掊克生灵,敛怨基祸。事大者不可速成,傥欲事功急就,必为憸佞所乘。”留章不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B.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C.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叮校/

D.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可胜数”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胜”字含义相同。

B.“天子怜之”与“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怜”字含义不同。

C.“天乃雨”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乃”字含义相同。

D.“敛怨基祸”与“成不敢敛户口”(《促织》)两句中的“敛”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奢侈攀比、连年征战等问题使西汉再次陷入立国之初财用匮乏的困境,当政者积极应对,通过财政方面的改革较快扭转了被动困窘的局面。

B.西汉朝廷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改由国家统一铸造,并废除各郡国所铸的钱,基本解决了民间私铸、盗铸钱币的问题,币制归于统一。

C.桑弘羊建议增设大农部丞负责调剂物资运输,设立平准官平抑物价,有效打击了富商的投机倒把活动,稳定了物价,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

D.王安石效仿桑弘羊的均输政策在淮、浙六路推行均输法,由发运使总管赋税收入,成效显著,百姓不但不用增交赋税,而且财富得以充盈。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

(2)事大者不可速成,傥欲事功急就,必为憸佞所乘。

14.卜式评价桑弘羊的改革?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哪一点责难相似?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的詹范。②合江楼:被贬至惠州时暂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而得名。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朝》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飘落翻飞、柳絮随风滚动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人的动作和情感,使本词更富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词作。

16.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②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③《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政治主张不同是他与司马光议事不和的原因,他本不想勉强解释,却因“________,________”,故而详细写出自己的理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普希金①__________,他广泛地阅读了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运动时期大师们的作品,又把本国前辈大诗人看作自己的老师,因此,他②__________汲取一切先行者思想和诗艺上的长处,融会贯,“走自己的路”。除了早期诗作通,③__________还有些前人的影子以外,他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把俄罗斯诗歌中已有的书信体、哀诗体、对话体等体裁形式,在新的时代的背景上,发展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他还写了不少富有西欧和东方色彩的仿希腊诗、仿但丁诗、仿歌德诗、仿哈菲兹诗等,使俄罗斯诗园荡漾着世界诗园的气息。音乐性更是他的诗歌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有的评论家说他的诗歌的描写力和音乐性很少获得了人世间艺术达到的统一,让人极大的艺术愉悦。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立足于现实生活,不断扩大语言的领域,不断丰富和发展俄罗斯诗园

B.立足于现实生活,不断丰富和发展俄罗斯诗园,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不断扩大语言的领域

C.立足于现实生活,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不断扩大语言的领域,不断丰富和发展俄罗斯诗园

D.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不断扩大语言的领域,立足于现实生活,不断丰富和发展俄罗斯诗园

20.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①___________。这种以人为本的思维定势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

且以庄子为例,庄子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他希冀着超越现实环境的绝对自由,但在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而鄙薄物质享受这一点上则与儒家殊途同归。正是在这种②___________的基础上,庄子才能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展翅翱翔。

儒、道两家相反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理想,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学者称之为艺术的或审美的人生观,我觉得不如称之为③___________。因为那种执着而又潇洒的生活态度,那种融真善美为一体的价值追求,除了“诗”简直无以名之。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0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孙子兵法》又说:“终而复始,日月是也。”如何正确看待“始”“终”是新时代青年必须正确面对的问题。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始”“终”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以及解答

1.解析:C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述连贯的能力。联系后文“是最明显的不诚”,可知所写句子应以假设承接前文,得出结论“说假话”;而且内容应与“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相对。C项最合适。

2.解析:D

解答: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意,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中朱自清说“但是一般人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句话可以作为理解“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含意的注解。A、B、C三项都属于“太严格”,将品性和态度混淆;而D项只是在标榜自己的诚恳,没有混淆品性与态度。

3.解析:B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材料二不是并列式结构。文章先说明什么是“品性”,什么是“态度”;然后说一般人容易将二者混为一谈;再谈自己的看法“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这是递进式结构。C.两则材料都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材料一说“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材料二说“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都不是对比。D.两则材料的语言风格颠倒。材料一引用很多古语,谈端正学风的问题,属于比较严肃庄重的风格;材料二是朱自清从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做人的智慧,语言比较活泼生动。

4.解析:材料一认为,“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应该表里如一,心口一致;材料二认为,诚意作为一种态度,不一定反映出人的品性,可能是出于处世或社交的必要。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句在第一段,“‘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然后从“立其诚”的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三个角度论证。而材料二朱自清则认为“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可见材料二认为,诚意作为一种态度,不一定反映出人的品性,可能是出于处世或社交的必要。

5.解析: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接着指出有些貌似虚伪的态度也是有诚意的,有价值的,礼数和过场皆有诚意;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大家好,做戏也有诚意。

6.解析:C

解答:A结合“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分析,选项表述绝对,原因还有“好兴致”。B结合“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可见并非“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而是出游路上的所见引发“我”良多感触。D结合“‘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分析,小岫并非感到失落,而是小孩子的注意力转变,心思不在橘子林了结合“我心里笑了”分析,“我”不仅不失落,反而倍感欣慰,为孩子的成长而高兴——“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

7.解析:A

解答:B无论是“一定”还是“大概”“也许”,都是“我”作为父亲对孩子心思的猜测而已,并非小岫的心理“难以琢磨”,从中反而可见“我”是能“读”懂小孩子心理的。C决定本文节奏的是去橘子林路上的景象和父女二人的兴致,而不是小岫的言行。D文章主要是成人视角。本文以“我”(第一人称)为写作的视角,而不是“借助小孩子的视角”。

8.解析:①本文以“到橘子林去”为题,文中也一再强调让读者对橘子林充满期待,而“我”和小岫最终选择放弃,结果出人意料;

②“到橘子林去”是全文叙述的主要线索,本文主要记述的是去橘子林途中的所见所闻;

③更有利于突出小岫的随性,到橘子林去是出于她的要求,放弃也是她的决定。

解答:可以从三方面分析。①行文结构上,“到橘子林去”是全文的线索,以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所见所感。先交代小岫要去橘子林,然后写父女二人一路所见的街道上的人以及自然美景,后来重点写两人看赶车人钉马掌的事情。②情节内容上,文中一再强调“到橘子林去”,让读者对橘子林充满期待,而“我”和小岫最终选择不去,结果出人意料,使情节有波澜。③塑造人物上,体现了小岫随性的性格。

9.解析:①小岫“还不等回,她就又抢着说了”,体现了孩童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②小岫沿途不关心眼前景物,“一直拉着我向前走”,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③小岫偷偷看自己的指甲,透露出孩童的小心思;

④“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是孩童的语言和独有的思维方式,体现孩童的天真。

解答:作答时,务必要抓住题干中的“童趣”和“细节”。“童趣”无疑表现在小岫的言行举止上,所以,我们要从文中找到小岫的相关言行举止,进行分析后作答。

10.解析:A

解答:句意:到当今皇上即位几年后,汉朝建立以来这七十多年之间,国家太平无事,如果没有水灾旱灾,百姓就可以人给家足,各郡县的粮仓都装满,府库中贮存了很多财物。京师积存的钱累积到了亿万,穿钱的绳子腐烂,无法数清。“数岁”是补充“即位”的时间,不能断开,排除BC;“汉兴七十馀年之间”是时间状语,可单独断开;“国家”是“无事”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D。故选A。

11.解析:C

解答:A.正确,“胜”字含义相同,都是尽、完,句意:多得数不清。您罚人维恐不能用尽酷刑。B.正确,“怜”字含义不同,怜惜;怜爱,句意:天子很怜惜他们,姿态可爱无比。C.错误,“乃”字含义不同,才;竟然。句意:天才会下雨,如今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D.正确,“敛”字含义不同。制造;征敛,句意:制造怨恨祸乱。/成名不敢向自己管辖的村民征敛。故选C.

12.解析:D

解答:D.“成效显著,百姓不但不用增交赋税,而且财富得以充盈”错,原文是“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庶几”表明是期待能够实现,并非已经实现。故选D.

13.解析:(1)这时山东遭受黄河水灾,接连几年没有收成,灾区方圆一二千里。

(2)事情重大不可以速成,倘使想要急于成就事功,必定会被谄媚的奸邪之徒钻空子。

解答:(l)“被”,遗受;“登”,庄稼丰收;“方”,方圆。(2)“傥”,倘使:“就”,成功;“乘”,钻空子。

14.解析:第一问:卜式认为桑弘羊的改革是在与民争利,违背天理。

第二问:与司马光“征利”的责难相似。

解答:第一问:结合“县官当食租衣脱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可知,卜式认为桑弘羊的改革是在与民争利,违背天理。第二问:结合《答司马谏议书》中“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可知,与司马光“征利”的责难相似。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汉朝兴起,承接了秦朝的衰敝,战争越频繁而财用越匮乏。到当今皇上即位几年后,汉朝建立以来这七十多年之间,国家太平无事,如果没有水灾旱灾,百姓就可以人给家足,各郡县的粮仓都装满,府库中贮存了很多财物。京师积存的钱累积到了亿万,穿钱的绳子腐烂,无法数清。在这时,受有封邑土地的宗室及公卿大夫以下的人,都竞相奢侈,没有限度。等到匈奴断绝了和亲,战争接连不断,没有止息,天下百姓苦于繁重的劳役,而战事却与日俱增,官府财物匮乏不足。从建元以来,由于财用少,政府常常就近到产铜多的山铸钱,百姓们也有偷铸钱的,多得数不清。于是给所有的郡国下禁令,不许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下令天下不是三官钱不能使用,各郡国以前铸的钱都作废销毁。而百姓铸钱的更少了,因为计算一下盗铸的费用超过钱的价值,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大奸商才盗铸。这时山东遭受黄河水灾,接连几年没有收成,灾区方圆一二千里,天子很怜惜他们,运来巴、蜀的粮食来赈济他们。元封元年,桑弘羊兼任大农。桑弘羊因为各官府都作买卖,互相争利,所以物价上涨,于是奏请设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管各郡国,各郡县一般都设置均输盐铁官。在京师设置平准官,总管收受各地运来的货物。大农所属各官完全掌握天下的货物,贵时卖出,贱时买进。这样一来,富商大贾无法牟取大利,于是返本务农,而物价不会上涨。因为抑制了天下的物价,所以称为“平准”。天子认为桑弘羊说的对,准许他实行。一年之内,太仓都装满了。百姓不用增加赋税而国家财用充足。这一年小旱,皇上命百官求雨。卜式进言说:“政府只应当靠租税来维持用度,现在桑弘羊让官吏们置身于市井商贾之中,做买卖赚钱。烹杀桑弘羊,天才会下雨。”

文本二:

青苗、均输、市易、方田诸役等法,相继被制定出来,号称新法,被颁发推行于天下。立淮南、两浙六路均输法。条例司说:“现在浙、淮发运使实际总管六路的赋税收入,凡是上供京师的货物,都可以从贵处转到贱处购买,用近处货物替换远处的货物。或许国家费用可以充足,百姓的财物不至于匮乏。”诏令以发运使薛向主管均输、平准,范纯仁上言说:“现今效法桑弘羊实行均输法,而使小人搜刮百姓,制造怨恨祸乱。事情重大不可以速成,倘使想要急于成就事功,必定会被谄媚的奸邪之徒钻空子。”神宗留下奏章而不下达。

15.解析:D

解答:“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理解有误,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的分析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通俗易懂。

16.解析:①因伤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哀怨伤感的气氛,表述为春光易逝而愁。②因漂泊异乡而愁。本词为被贬异乡时所作,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③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述了青春易逝的愁情。

解答:本词上片先写残春景象,表述惜春情绪。那时朝廷政治斗争激烈,回避,自求外任。而今被贬至惠州,已过“九十日春”,此时已是残春,景色都是残景。然后又写榆钱飘零、风吹柳絮之景,渲染暮春哀怨伤感的气氛,更平添一分惆怅。而这凄美之景又让联想到异乡漂泊的自己,再添一份愁思。借着上片的感情铺垫,转头直抒胸臆,直言自己与朋友都已是苍颜白发、青春不再,流露出青春不再、人生易老的愁绪。人的感情发生变化,决定着词的意境发生变化,也决定着词的用语的变化,因而笼罩全词的是“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

17.解析:(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

18.解析:①博览群书;②继往开来;③独辟蹊径

解答:第①空,根据“广泛地阅读”可知,这里主要强调的是普希金读的书多,应该填“博览群书”之类的成语。博览群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第②空,此处是说普希金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再根据后面强调普希金自身的贡献这一语境可知,应该填“继往开来”之类的成语。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第③空,根据语境,普希金“走自己的路”,强调的是新的方法、新的路子,应该填“独辟蹊径”之类的成语。独辟踩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

19.解析:C

解答:“汲取营养”“扩大……领域”“丰富和发展……诗园”有一个较强的逻辑顺序;而“立足于现实生活”是普希金进行上述活动的一个前提。

20.解析:有的评论家说他的诗歌的描写力和音乐性获得了人世间艺术很少达到的统一,让人感到极大的艺术愉悦。

解答:画框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很少”修饰的是“达到”,应放在“达到”前;二是“让人极大的艺术愉悦”成分残缺,可改为“给人极大的艺术愉悦”或“让人感到极大的艺术愉悦”。

21.解析:①而是源于人的思想;②浪漫的人生态度;③诗意的人生观

解答:第①处,由上文“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可知,此处应使用“而是源于人的……”这一句式;根据推测,人的智慧应该源于人的思想,故填“而是源于人的思想”。第②处,“正是在这种”里的“这种”指的是庄子的人生态度,由前文“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他希冀着超越现实环境的绝对自由”可知他的人生态度应该是浪漫、追求自由的,故可填“浪漫的人生态度”。第③处,根据“艺术的或审美的人生观”和“不如称之为”可知,此处应填“……的人生观”;又根据“除了‘诗’简直无以名之”可知,此处应填“诗意的人生观”。

22.解析:第一段:以人为本为中华文化打下民族烙印。第二段:庄子以浪漫的态度追求精神自由。第三段:儒道相反相成,构成诗意的人生观。

解答:第一段的意思是“以人为本的思维定势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由于字数的限制,可精简为“以人为本为中华文化打下民族烙印”。由第二段开头“且以庄子为例”可知,本段重点说明庄子思想里的“以人为本”,由“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和“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展翅翱翔”可知,本段主要说的是“庄子以浪漫的态度追求精神自由”。第三段“儒、道两家相反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理想”是关键句,后面对他们的“人生的态度”给出自己的理解,即“诗意的”,因此可概括为“儒道相反相成,构成诗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