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测试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田字格中、横线上或括号内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2.,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景的句子是:,。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5.阅读语段,根据语境完成题目。①我们的少年时代,【A】像是百花的春天,颜色多么斑斓:姿形如此繁华,无风自飞舞,怡然笑春风,那是美好的。②青年时期,飞扬浪漫,狂放恣肆,就有如夏日的凉风,一路的奔chí,欢畅的笑声,那也是美好的。③告别了春和日丽,刹那间就到了中年的月色,月色微凉,【B】只留下一片晶莹与清透,那还是一种美好。④恍惚间,生命下起雪来,寒冷彻骨的老年到了,雪的白掩盖了生命中一切灰暗与玄黑,一切明白了,生命依然美好。(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①斑斓__________ ②奔chí__________(2)“灰暗与玄黑”的短语类型是()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动宾短语 D.补充短语(3)语段第①句中标点符号存在一处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4)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判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联系上下文,文段【A】处画线句子“像是百花的春天”语序有问题。B.文段【B】句子“只留下一片晶莹与清透”中,“与”是连词。C.“狂放恣肆”是贬义词,它批评了青年时期的人们所表现出的轻狂和骄横。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6.《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__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1分)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8.选文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2分)9.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2分)10.结合文中语境,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与“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好在哪里。(3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谢太傅盘桓①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②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③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④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⑤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⑥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盘桓:徘徊;逗留。②泛海:坐船出海。③唱:提议。④王:通“旺”。⑤说:通“说”,愉快。⑥承响:应声。响,声音。1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分)A.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B.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C.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D.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13.选文中的谢太傅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2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成树①十七岁那年,我成了一棵树。②那天我放学回家,把书包一丢,扑向沙发,朋友背叛,疲惫、懦弱、厌倦等情绪与家中的寂静杂糅在一起,就像基本不同频的两列波……种种烦琐扰人的小事像石子般砸在我身上,细碎的疼痛让人无措。③我在沉默中选择了逃离,悄悄关上家门,漫无目的地走着,直到走进一片森林。参天大树密密匝匝,它们弯弯曲曲地排列成神秘的弧度,嫣红的花和洁白的蘑菇漂浮其间,几只灰扑扑的野兔探出头打量着我。④我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发光的它,那棵小小的却挺拔昂扬的树。它对我微笑着,我向它靠近,仿佛与它许久前就相识,而现在又重逢。在触摸到它的一瞬间,我的脚下生出了根,连接着大地,身体抽出了嫩绿的枝芽。我成了它,成了一棵树。⑤钻啊,向上啊……小小的种子长出了白白的芽,泥土似乎把它掩埋得太深,于是认定了追寻的方向。那隐隐的光,成了它不言放弃的唯一动力。⑥午后的森林,一派平和安详,它在微风中颤抖着,也只能是一株幼苗。它还太过柔弱,身边有太多的诱惑,这抹树苗显得那么渺小,食草动物来来去去,它随时都有被吞食的可能。⑦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我是家中独女,自小被亲戚夸奖聪颖,父母似乎不甘心,寻找各种时机对我进行或严厉或委婉的说教,而我决定以沉默作为无声的抵抗。⑧直到一只红羽鸟停在了小树苗的枝头,抑或是我的枝头开始歌唱。我睁开了疲惫的双眼,见红羽鸟如此快乐,忍不住问:“这片森林符合你的期许吗?”⑨红羽鸟笑了,说:“为什么森林要符合我的期许?森林不是为你而存在的,不是森林需要你,似乎总是将自己置于对世界失望的状态,这其实是一种懦弱,一种逃避。”⑩我瞪大双眼,迷惑不解。⑪“你们在害怕未来。”红羽鸟继续说,“并不只有沐浴朝阳才会拥有希望。未来不管是好是坏,坚持下去,这就是成长。”从红羽乌的口中,我知道自己已经从一棵幼苗长成了一棵树,但树这个词,真好。我努力地挺直着身躯,做一棵秀美挺拔的树。⑫几天后,我听到了父母的呼唤,他们和警察一起来找我。我凝视着他们;我对树微笑,树微笑地着看我。⑬我的双脚突然可以移动了,我向那一声声呼唤飞奔而去,离开前不忘与它——那棵年轻的树挥手告别。⑭母亲请了一个月的假,留在家中陪我。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一起窝在沙发上打盹,忍不住“扑哧”笑起来。出差的父亲回来,给我带了礼物,她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开始学着平心静气地面对各种烦扰,终究是会雨过天晴的。⑮那片森林依然是我经常会去的地方,融入绿色的海洋,抚摸粗壮的树干,也许它已经长大了,强壮的枝干不断向上、向上,浮云成了它的装饰物,它的叶芽应是翠绿色的,那是春天里最耀眼的绿。⑯后来,我对母亲提起:“妈,其实我早就成树啦。”⑰母亲笑得灿烂:“成熟啊,是好像成熟多了。”14.体味文中画横线句子蕴含的人物情感,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原文情感在触摸到它的一瞬间,我的脚下生出了根,连接着大地,身体抽出了嫩绿的枝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努力地挺直着身躯,做一棵秀美挺拔的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种种烦琐扰人的小事像石子般砸在我身上,细碎的疼痛让人无措”中“疼痛”为何是“细碎”而又“让人无措”的?(4分)16.小说主要写自己“成树”的经历,树是作者主要叙写的对象,但文中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我”与红羽鸟的对话?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17.小说以母女俩的对话结尾有什么妙处?(4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父亲的眼神①鲐背之年的父亲,最近好像越来越“不听话了”。他常常半夜里闹着要到外面去,拦也拦不住。这让我们轮流值班的兄弟姐妹吃不消了。于是,我决定找父亲谈谈。②一天,我试探性地问他:如果您觉得家里条件不好,那咱就去养老院,行吗?让我始料不及的是一向耳背的父亲马上就听明白了,他忙说:不去,我哪儿也不去,我听你们的话。那一刻,他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惊恐、懊悔和无助……望着他噙泪的眼睛,我心里很纠结。③这让我想起母亲在世时讲过的一段往事:那是“节粮度荒”的一年,我刚满三岁,家里的日子单靠父亲那点微薄的收入有些捉襟见肘。母亲要去一家缝纫厂上班,挣点钱贴补家里。他们准备把我送到幼儿园去。④我知道后,紧紧拽住母亲的衣袖,用央求的口吻说:我不去幼儿园,我听妈妈的话,让我待在家里吧!母亲有些犹豫了。⑤站在一旁的父亲用手摸着我的头说:别让孩子去了,你在家好好照看他们吧!我再想办法兼份工。母亲终于打消了送我到幼儿园的想法,我仍在家里过着无拘无束的日子。可父亲每天下班回来得更晚了。⑥还有件事情,我至今难忘。⑦上世纪60年代初一个冬天的早晨,父亲刚要迈出家门去上班,饥饿难挨的我,一把抱住他的大腿。他回头看看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解开上班带的兜子,从里面拿出一块饽饽和几根咸萝卜条,放在我的手里,然后拍拍我的肩说:慢慢吃吧!母亲在一旁轻轻叹了口气,哥哥姐姐们则用责备的眼神看着我。那一刻,父亲眼神里的疼惜,像温暖的阳光洒在我的心田……后来我才知道,那块饽饽是父亲一天的干粮。⑧父亲年轻时,是家里的一座山。在家里,父亲也一直忙碌,在他眼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儿。吃饭时,他总等到最后一个——很多时候也只是吃个半饱儿。⑨在母亲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为了不影响我们工作,父亲把照顾母亲的重任独自担过来。他悉心伺候着母亲,直到母亲含笑离去……他心里装的是一个男人的责任。⑩如今父亲因小脑萎缩,有时天真得像个孩子。我想,父亲不愿去养老院和我当年不想去幼儿园有惊人的相似,这也许就是生命的轮回。看到父亲那种惊慌与无助的眼神,使人感到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想到此,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18.第③段和第⑥段分别写了“这让我想起母亲在世时讲过的一段往事”“还有件事情,我至今难忘”,请简要概括这两件事。(2分)19.选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20.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21.文章最后一句“想到此,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我”此时的心理。(2分)(三)名著阅读(5分)22.阅读选段,回答问题。(3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1)这段文字中的“书”是指《__________》。(1分)(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23.同学们根据标题和内容对《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进行归类,但他们还没有完成。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也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归类。(2分)【示例】《五猖会》《无常》归类原因:以节日庙会和形象为题,表现了童年鲁迅对迎神赛会的熟悉与喜爱,对封建礼教的批评与讽刺。①《狗•猫•鼠》②《阿长与〈山海经〉》③《〈二十四孝图〉》④《五猖会》⑤《无常》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⑦《父亲的病》⑧《琐记》⑨《藤野先生》⑩《范爱农》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一)综合性学习(10分)24.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新的一页。新学校,新同学,为了增进友谊,使同学们尽快地找到知心朋友,班委会决定召开“结交新朋友”主题班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简明有感召力的标语。(2分)(2)【任务二】新学期老师把你安排与林芳同桌,你很想与她交朋友。于是你主动走到她的面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任务三】小萌和你围绕“鲁迅和他的朋友圈”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你根据《朝花夕拾》书中内容,判断出了以下两位留言人的真实姓名。(2分)①留言:老迅,什么时候回绍兴我们继续喝酒去。()②留言:读书须读正经书,做学问才是头等大事。()(4)【任务四】小萌公布了鲁迅好友名单,你认为有一个人最不应出现在名单上,并结合书中内容简要说明理由。(好友名单:阿长、远房叔祖、寿镜吾、藤野先生、范爱农、陈莲河)(4分)(二)写作(50分)25.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作文(1)大街上的人流车流,菜市场里的熙熙攘攘,操场上的热火朝天,教室里的你问我答,阅览室里的静寂无声……各种各样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随处可见。而在这众多的场景中,有没有一种场景令你特别难忘,总会想起呢?请以“总会想起那个场景”为题,写一篇文章。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昙花一现,却等待了整个白昼;蝉鸣一夏,却蛰伏了好几个四季。所有的收获都是默默耕耘的成果。不要急于一时的成败,你只需默默努力,积蓄实力,用心耕耘,静待花开。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学校名。参考答案一、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夕阳西下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1)①lán②驰(2)A(3)将“斑斓”后面的冒号改成逗号。(4)C二、(一)(甲)6.刘义庆7.(1)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2)急(3)相比(4)不如,不及8.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温馨”“美好”“平等”)的家庭气氛。9.有力地暗示谢道福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修养,作者很赞赏谢道韫的才气。10.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飘飞的柳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美丽,并且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空中差可拟”一喻所缺乏的正是意蕴。(乙)11.C12.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意思对即可)13.沉稳冷静,有胆识。【译文】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常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出海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却不说话,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不久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不能安坐。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应声,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二)(甲)14.①安心,感觉获得自由与新生。②渴望成长,努力奋进。15.因为打击“我”的是小事,而且多,所以“疼痛”是“细碎”的;而“我”对这些“疼痛”无法逃避,又无力面对、处理,因而是“让人无措”的。16.“我”与红羽鸟的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成树”的经历与体验推向了高潮;同时,作者借红羽鸟之口指出了“我”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也揭示了成长的实质,点明了文章的主题。17.母女俩的对话点题,写了母亲依然没有真正懂得女儿,但女儿有了“成树”的经历,变得“成熟”起来,已经理解了父母,深化了主旨。(乙)18.①为了能让母亲在家照顾三岁时不愿上幼儿园的“我”,父亲宁愿多兼份工。②父亲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