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培训课件_第1页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培训课件_第2页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培训课件_第3页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培训课件_第4页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内容简介传染病基本知识学校传染病防控职责学校在疫情处理工作中职责传染病概念与特(征)点学校传染病高发原因传染病控制原则等围绕学校在传染病防控中五项职责传染病基本知识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具有传染性。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的特征(一)

传染病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征

一、病原体

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少数传染病的病原体至今仍不太明确。

二、传染性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传染病的特征(二)

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集体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患同一传染病的人(2)地方性。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如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3)季节性。季节性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出现季节性升高,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在夏秋季节流行。传染病的特征(三)

四、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抵抗力,一段时间内再次遇到该病原体的入侵而不会再感染,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的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感染。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相比临床上一般都有发热和炎症表现;易引起人群中的爆发和流行;一般来说,患病后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在其血清中能够检测到特异性抗体;防制策略和措施不同于一般疾病。传染病呈现的新特点

传染病发病和死亡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面临▲旧传染病死灰复燃;如性病、结核病、霍乱▲新传染病不断出现;如艾滋病、军团病、传染性非典型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已存在的病原体变异及耐药诸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等法定传染病(一)

传染病种类繁多,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某些传染病例为法定传染病以加强管理。2004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2009年新增甲型H1N1流感)法定传染病(二)

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2008年新增手足口病)

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传染病只有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人群

三个基本环节存在的时候才能造成传播。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1)

(一)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昆虫。

患者

隐性感染者:染了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但无临床表现的人。在某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中,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者、带毒者和带虫者统称为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按其携带状态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可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某些动物间的传染病,如狂犬病、鼠疫等,也可传给人类,引起严重疾病。动物作为人类传染病传染源的意义主要取决于人们与受感染动物的接触机会和密切程度,动物传染源的种类和密度,以及环境中是否有适宜该病传播的条件等。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2)(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传染病可经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与过程有以下几种: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3)(三)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就是这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人群易感性通常以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表示。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的比例越大,人群易感性越高,反之,则人群易感低。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具有免疫力的人口大量迁入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

学校较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一)学校是人群集中的特殊场所

(二)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个体的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

宏观学校传染病高发的原因带病上课率高,难以杜绝发热咳嗽学生教职员工带病上课;学生来自多个家庭,经常性甚至每天流动,把社会疫情引入校园;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学器械工具、活动场所;每天长时间同处在教室、寝室等室内、交通工具等环境,特别是冬春换季时节气温偏低,春季下雨季节室内活动时间延长,且空气不流动(关门窗或气压低)。学校传染病高发的原因学生打闹嬉戏密切接触,使传染病易于实现传播;不注意劳逸结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教学活动后易着凉、淋雨,抵抗力下降;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忽略社会公德(经常用手搽揉鼻子、口腔,不注意洗手、咳嗽和流涕未正确处理使用纸巾等);学校设备环境因素,如建筑、周围环境、洗手设备、垃圾桶配置;疫苗针对性疾病免疫不理想。学校传染病高发的原因校园的教室建筑结构布局不利于通风换气或不注意通风换气(如使用空调教室、电脑室);因季节(冬、春)原因长时间关闭教室宿舍门窗等都利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核病消化系统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霍乱学校常见传染病及国家重点防治的疾病虫媒与动物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疟疾血吸虫病接触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疥疮国家重点防治传染病: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1)

由于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宿主),即所谓的传染链,因此,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也必须针对这几个条件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2)

(一)管理和控制传染源

传染源是引发传染病的根源之所在,因此控制和消除传染源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根本措施。例如,对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严格诊治和管理,对病人家属加以严密监控和检疫,就是控制非典型肺炎流行的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是老鼠,消灭老鼠就是消灭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狂犬病的传染源是狗,国家对养犬的管理就是控制狂犬病的传染源。

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3)(二)切断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传染病传播的通道,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与消灭疾病的关键措施。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需经一定的途径才会传染给正常人,如通过咳嗽产生的飞沫、蚊虫叮咬、水源污染、输血等途径。消灭蚊子可以预防疟疾;搞好饮食,卫生可以减少痢疾、伤寒的发生;开窗通风、避免与病人近距离接触、戴口罩等措施可以预防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4)(三)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注射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最好方法。现在很多传染病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控制。

传染病的流行还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条件的存在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学校传染病防控职责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1、负责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2、负责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

3、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

4、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根据《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工作规范,负责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

2、配合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3、与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

4、负责及时向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1、负责为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定期到学校进行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2、负责对学校或托幼机构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提出防控措施与建议;

3、协助学校和托幼机构对其全体师生进行传染病防控、疫情监测与报告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4、负责及时将涉及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告知学校和托幼机构,并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具体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1)

第一

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一)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各级各类学校应按照要求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教学场所通风与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档案管理制度等。

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2)

(二)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流行的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学校出现传染病突发疫情事件时处置有序高效,各级各类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遏制校内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应急预案的要求明确回答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要看得懂、记得住、管用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3)第二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

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

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4)

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职责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见附表)※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5)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6)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

1、晨检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7)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

2、因病缺勤追查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C:\Documentsand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11.8\晨检的内容与方法.doc

C:\Documentsand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11.8\晨检表格.xls

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8)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1、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9)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本人认为应当立即或2小时内)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10)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

2、报告方式

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11)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12)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13)第三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学校要把专染病预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如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者专题课讲座、通过宣传栏、班会、队会、讲座、板报、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特别要注意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

双手要勤洗打嚏掩口鼻居室常通风无事少聚集脏手勿触口吐痰包纸里感冒戴口罩染病要隔离预防传染病口诀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14)

“五要”“六不”和“两坚持”“五要”_____要定时休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换衣、勤洗澡,要勤理发,要勤剪指甲;“六不”_____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不喝酒,不用公共毛巾,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两坚持”_____坚持自带饮水杯、手纸、手帕等个人卫生用品;坚持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保持个人卫生,积极预防传染病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15)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以下情况时应要洗手:*饭前饭后

*触摸过公共物件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

*触摸眼、口、鼻前

*如厕后

*吃药之前

*打喷嚏或咳嗽后

*接触过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

*做完扫除工作之后

*接触钱币之后

*戴口罩前及除口罩后

*从外面回家后

什么时候应洗手?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16)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包括手腕、手掌和手指均要充分淋湿。2.搓:双手擦肥皂或洗手液,搓洗双手的手心、手背、手指、指尖、指甲及手腕,最少洗20秒。3.冲: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4.捧:捧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或用擦手纸包着水龙头关闭。5.擦:用擦手纸或干净毛巾将双手擦干。整个洗手的过程至少持续30秒才能达到有效的清洁。#正确的洗手方法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17)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18)

倘若有呼吸道感染的征状或发烧、要照顾有呼吸道感染或发烧病人、要前往医疗场所的人士等,应戴上口罩。什么时候要戴口罩?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19)

佩戴口罩前,以及摘下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正确佩戴方法为要让口罩紧贴面部:(1)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硬条的一边向上。(2)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3)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4)把口罩上的硬条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5)佩戴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以防减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6)摘下口罩时,应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因为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7)摘下口罩后,放入胶袋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8)外科口罩应最少每天更换。口罩如有破损或弄污,应立即更换。口罩正确使用方法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20)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21)学校和托幼机构职责(22)第四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第五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在疫情处理

工作中的职责学校在疫情处理工作中的职责

校方作为涉疫部门应主动配合CDC,提供所需资料,落实有关措施,安抚学生、家长情绪、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安排,控制疫情,稳定社会,执行政府的停课行政决定。学校在疫情处理工作中的职责报告疫情,提供疫情的初步资料和每天动态(搜索报告病例);提供进一步详细资料(必要时)

患者详细资料:病例名单一览表:主要内容:编号(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宿舍、班级、搂层、发病日期、病症、诊断记录等全校或部分单位的师生名册(注明工作住宿分班级、部门、楼层、区域)近期1个月师生考勤记录、因病缺勤情况学校的平面图、示意图上课时间表、教学计划近期1个月的集体校内外活动情况餐饮、供水、宿舍情况校方应提供下列有关资料学校在疫情处理工作中的职责

联络学生家长监护人,转送病者到医院诊治,安排老师每天电话了解休假师生健康情况,诊断治疗情况和家人罹患情况,校医汇总情况,报告CDC。制定各班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