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非综合性耳聋基因分析研究_第1页
天性非综合性耳聋基因分析研究_第2页
天性非综合性耳聋基因分析研究_第3页
天性非综合性耳聋基因分析研究_第4页
天性非综合性耳聋基因分析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天性非综合性耳聋基因分析研究研究背景中国,听力语言障碍位居残疾人总数的首位,我国听力残疾者约为2800万,占总残疾人口的三分之一;根据《中国出生缺陷报告(2012)》,我国每年新发先天性听力障碍3.5万例(其中遗传因素所致的耳聋约占60%);加上迟发型耳聋及药物性耳聋患者,每年新增的听力障碍儿童超过6万;~80%的聋儿由听力正常的父母所生。听力缺陷患者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重度“听力缺陷儿”通常发现晚,错失语言和智力的发展黄金期。无有效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植入人工耳蜗及进行后续长期的语言康复才能帮助患儿获知一定程度的听力,并且费用昂贵。重度“听力缺陷儿”抚养平均需70万元耳聋筛查的现状1传统听力筛查传统的听力筛查存在一定的缺陷:

只能筛查出先天性耳聋,无法检出药物性耳聋及迟发性耳聋2耳聋基因筛查:婚育指导,产前检查新生儿筛查基因性耳聋的遗传特征基因性耳聋大多为单基因的;77-99%病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典型的语前聋大约10–20%的病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余病例与X-性连锁和线粒体遗传相关非综合性耳聋相关基因※遗传性耳聋分为综合性和非综合性耳聋,非综合性耳聋大约70%。※2014年NSHI定位到已经超过170个基因座,涉及90个基因。DFN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FN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015,高慧王沙燕。中国人种分布最多的耳聋基因GJB2基因1997年发现的第一个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性耳聋的突。Nature.1997GJB2,1993年被克隆,定位于13q11-12,DNA全长4804bp,编码区为678bp。编码Cx26,是耳蜗缝隙连接的重要蛋白。GJB2常见突变位点:235delC、299-300delAT、176_191del16、35delG、167delT临床表现:先天性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人工耳蜗移植效果较好。

Cx26,与相邻细胞的缝隙连接蛋白组成一个完整的缝隙连接通道,这些通道在信息传导和物质交换中起重要作用,是完成电解质、第二代信使和代谢产物的细胞间转换的重要通道。GJB2基因突变与耳聋密切相关。致病机制:大部分GJB2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导致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的移码突变,产生无功能的蛋白质,影响了缝隙连接蛋白的结构,从而影响通道的正常开闭,使钾离子回流进入内淋巴液的循环受到影响,浓度发生改变,导致Corti氏器的钾中毒,从而引起感音神经性聋。.SLC26A4(PDS)SLC26A4基因又称PDS基因,编码蛋白质Pendrin(阴离子(氯/碘)转运跨膜蛋白),表达在甲状腺、肾脏和耳蜗。突变能够导致前庭导管扩大,是已明确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ProcNatlAcadSciUSA1999.常见突变位点:281C→T,589G→A,IVS7-2A→G,1174A→T,1226G→A,1229C→T,IVS15+5G→A,1975G→C,2027T→A,2162C→T,2168A→G临床表现:Pendred综合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和耳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先天或后天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指导:确诊患儿的日常行为及注意事项。(防治头部撞击、倒立。勿参加剧烈体育活动;禁止致聋药物使用;进行头部CT,及时药物治疗)致病机制:携带PDS基因2条等位基因突变的患者表现为前庭水管扩大,携带PDS基因单条等位基因突变的患者30%会表现为前庭水管扩大,凡是引起颅内与内耳的通道异常扩大,颅腔与内耳的通道异常扩大,凡是引起颅内压变化的因素如轻度的头部碰撞、感冒等就能引起EVAS患儿听力下降。SLC26A4(PDS)GJB3GJB3基因[编码缝隙连接蛋白31(Cx31)GJB3基因是我国夏家辉院士在国内两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大家系中定位并克隆的本土第一个耳聋相关基因,其错义突变538C>T被认为与语后高频听力下降有关,遵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GJB3基因突变在中国人群中携带率低(小于3%)突变位点:538C>T、547G>A指导:听力补偿;高频助听器12SrRNA线粒体DNA(mtDNA)是唯一存在于人细胞质中的DNA分子,是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外的基因组。mtDNA的突变可通过母亲传给后代,后代中女性可将突变的mtDNA继续传给下一代,而男性则不再下传。突变位点:(1555A>G,1494C>T)致病机制:通过改变线粒体DNA的空间结构使形成新的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结合位点而导致对此类药物敏感而致聋。研究方案病例选择入组标准:1)≤25岁2)无其他遗传性疾病耳聋患者;3)非综合性耳聋患者排除标准:1)外伤性耳聋2)存在其他基因相关疾病耳聋基因筛查方法---飞行时间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优势耳聋基因20位点检测,更精准!结合多重PCR、单碱基延伸、质谱检测等技术,综合两种技术优点,远优于单独使用PCR检测多态性SNP,检测灵敏度更高!单碱基延伸又称为“微测序”,使用特异性探针对DNA分子进行识别,具有测序技术的高准确性,特异性好、假阳性低;不同于测序技术延伸数百个碱基,该技术仅延伸单个碱基,出错概率更低;操作简单、安全、自动化程度高、防污染。研究结果在中国人,GJB2基因的致病突变热点最常见的为235delC,其次为299-300delAT、176_191del16和35delG。GJB2中国非综合性耳聋患者GJB2至少一个等位基因突变的比例及地理分布(JTranslMed2009)纯合子0%~14.7%,杂合子频率1.7%~16.1%。中国不同族群间的c.235delc等位基因频率最低(0.8%)西藏最高的(31%)在马鞍同类研究的比较SLC26A4(PDS)IVS7-2A>G是中国人中突变频率较高的类型。同类研究的比较GJB3其中一例聋儿A1555G表现为异质突变Mitochondria12SrRNA四种基因的突变比例复合突变GJB2基因突变中发生复合突变的比例为20%。耳聋基因在不同地域的分布GJB2

山东临沂和湖北宜昌耳聋人群235delAT的突变频率表现出不同的趋势,但P=0.0518,在目前的数据统计中这样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这一结论的进一步证明有待于更大样本量的数据。SLC26A4(PDS)P=0.45GJB3Mitochondria12SrRNA11份来自聋儿及其亲属的样本13位正常亲属,耳聋基因的分布1/13为GJB2299_300delAT杂合突变,1/13为235delC杂合突变家系遗传3对孪生子其中两对出现相同的突变位点1对孪生子未在目前检测的4个基因20个个突变热点中检测到突变孪生子遗传特征318例非综合性听力丧失患者突变基因检测的结果显示,国人常见的基因突变频率与目前的报道基本保持一致;山东临沂和湖北宜昌地区GJB2基因的致病突变热点最常见的为235delC,其次为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