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妃甸
野生植物大观
曹妃甸区政协文史委编
新华出版社
策划:王立功解金龙
主编:张玉江李克东
副主编:翟秋瑾
编委:庞博采薇林两荫杜卫军孙李光
作者:(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娟孙李光杜卫军张玉江李庆玺
李克东郑丽娜林两荫庞博采薇
韩丽萍
摄影:庞博张玉江李克东孙李光
前言
野生植物泛指天然生长的植物,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环境要素,对于维持
生态平衡和发展经济具有特殊作用。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九
大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
一保护、统一修复的新主张。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
人们心向往之的基本目标和共同行动。编辑出版一本观花识草的图书,引导人们观察认识家乡故
土的一草一木,从而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加强植物资源保护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本书编
者、作者的共同愿望。
地处渤海之滨的曹妃甸,自古以来地广人稀,人迹罕至,“间有人烟,蛎墙草屋,村址数
家,晒盐捕鱼,外无生业”,其周围环境“皆斥卤不毛,如场之涤”,“沿海之地数万顷固以五
谷不生而弃之也”(清光绪版《滦州志》)。广袤辽阔的盐碱荒滩上,不仅五谷不生,就野生
植物而言,也只有芦苇、碱蓬、白刺、柽柳等极耐盐碱的十数种。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引水灌
溉、垦荒种稻,昔日滨海滩涂变成“北国江南”。土壤的改良和环境的改善,使植物种类越来越
丰富。随着曹妃甸的开发建设,特别是通过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形成种类相对集中的分布
特色。截至目前,曹妃甸区野生植物已知有90科304属540种12变种。
这是一本融科学性与艺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普图书。曹妃甸区政协立足履行职
能,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作用,挖掘地方人文自然资源,凝聚多方力量,广泛征集,精心
编辑。本书的主要作者张玉江同志,几十年来坚持在农业科技第一线,积极探索钻研病虫草害防
治和农技推广,并潜心于野生植物的调查研究,较为系统和全面地掌握了本区域野生植物种类及
分布状况,其鉴别记录、采集制作的标本、拍摄的图片等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与此同时,我们邀请对野生植物情有独钟的散文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就曹妃甸野生植物撰写科普
文章,不仅客观地记述每个代表性物种的自然属性、生态特征、分布规律等科学层面的常识,而
且以草木为中心,以其文化属性为灵魂,抒写出“草木有本心”的独特境界。几位植物摄影师常
年奔波于田野,把一枝一叶、一花一果摄入镜头,为全书增色生辉。本书从策划、立项、撰稿、
拍摄,到编辑、出版历时数年,是集体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我们期冀,这本《曹妃甸野生植物大
观》一定会成为科研工作者、植物研究者的第一手参考资料,也成为广大植物爱好者和青少年朋
友喜爱的家乡读本。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中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高等植物》《河北植物
志》《河北农田杂草志》《农垦科技通讯》《唐海县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等书籍和资料,得
到孙福华、李柯晔、高保柱等同志的热情指导和帮助,得到樊英鑫、苦丁、庞爱佳、乔永明、唐
河滨、许佳明、杨帆、周繇等专家学者友情支持并提供图片,在此一并致谢!因成书时间仓促,
水平有限,不妥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9年9月
目录
上编野生植物漫谈
植物文化简说……002
植物名称趣谈……005
中国古代植物名称与植物专著…008
《诗经》里的植物………………012
走进唐诗宋词植物园林…………015
《红楼梦》中的植物世界………019
丰富多彩的植物成语……………022
中国古画中的植物………………025
曹妃甸水生植物…………………028
曹妃甸盐生植物…………………030
曹妃甸珍稀保护植物……………032
家乡的野菜………034
乡村儿童野食……040
能榨油的野生植物………………045
草编植物…………048
漫谈蒿子…………050
趣话“狗”字打头的花草………054
虎尾草·狼尾草·狗尾草………058
白刺与二色补血草………………061
蓝色姊妹花………064
浮萍与紫萍………066
钻叶紫菀和碱菀…………………068
罗布麻/庞博摄苦碟子与苦麻子…………………070
1
芦苇·震旦鸦雀/李克东摄
湿地中的芦苇……072美艳地丁草………128
野大豆的故事……075传奇车前…………130
说莲………………077萹蓄………………133
黄须菜——翅碱蓬………………080此情不渝雨久花…………………135
稗草记……………083水乡野慈姑………137
形若蓼花三春柳…………………086恼人的葎草………139
苍耳………………088话说马绊草………141
哦,香蒲…………091益母草……………143
荠菜………………093肾叶打碗花………145
相遇绶草…………095迷幻之花曼陀罗…………………147
奇葩大米草………098杠板归小识………150
扁秆荆三棱………101葶苈………………152
五月端午悬菖蒲…………………104白茅的诱惑………154
毒性半夏…………106牵牛花——朝颜…………………157
水中的槐树叶……108苘麻记忆…………159
蒲公英……………110认识西风谷………161
古老的萝藦………113菰…………………164
谈谈野菱…………116独行菜……………166
乡土植物——杜梨………………118水鳖不是鳖………168
盒子草,天然的珠宝盒子………120
紫色精灵——早开堇菜…………122下编曹妃甸野生植物记述
紫花地丁…………124曹妃甸野生植物分布概况………172
缠绵菟丝子………126曹妃甸野生植物种类记述………176
2
苦参/庞博摄
1蘋科(苹科)Marsileaceae…17624兰科Orchidaceae…………236
2槐叶蘋科(槐叶苹科)Salviniaceae………17725杨柳科Salicaceae…………237
3木贼科Equisetaceae………17826大麻科Cannabaceae………238
4卷柏科Selaginellaceae………17927荨麻科Urticaceae…………239
5香蒲科Typhaceae……………18028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240
6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18129蓼科Polygonaceae…………241
7川蔓藻科Ruppiaceae………18430苋科Amaranthaceae………246
8大叶藻科Zosteraceae………18531商陆科Phytolaccaceae……257
9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18632粟米草科Molluginaceae……258
10泽泻科Alismataceae………18833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259
11花蔺科Butomaceae………18934石竹科Caryophyllaceae…260
12禾本科Poaceae……………19035睡莲科Nymphaeaceae……265
13莎草科Cyperaceae…………21636莲科Nelumbonaceae………266
14天南星科Araceae…………22537金鱼藻科Ceratophyllaceae………………267
15菖蒲科Acoraceae…………22638毛莨科Ranunculaceae……268
16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22739防己科Menispermaceae…271
17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22840罂粟科Papaveraceae……272
18灯心草科Juncaceae………22941十字花科Brassicaceae……273
19阿福花科Asphodelaceae…23042景天科Crassulaceae………280
20天门冬科Asparagaceae…23143扯根菜科Penthoraceae……281
21石蒜科Amaryllidaceae……23344蔷薇科Rosaceae…………282
22薯蓣科Dioscoreaceae……23445豆科Fabaceae………………287
23鸢尾科Iridaceae……………23546酢浆草科Oxalidaceae……298
3
47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29970茄科Solanaceae……………336
48蒺藜科Zygophyllaceae……30071母草科Linderniaceae………339
49白刺科Nitrariaceae…………30172通泉草科Mazaceae………340
50大戟科Euphorbiaceae……30273紫葳科Bignoniaceae………341
51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30474列当科Orobanchaceae……342
52卫矛科Celastraceae………30575透骨草科Phrymaceae……343
53鼠李科Rhamnaceae………30676车前科Plantaginaceae……344
54葡萄科Vitaceae……………30777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347
55锦葵科Malvaceae…………30978茜草科Rubiaceae…………348
56柽柳科Tamaricaceae………31179忍冬科Caprifoliaceae………350
57菫菜科Violaceae……………31280葫芦科Cucurbitaceae……351
58瑞香科Thymelaeaceae……31381桔梗科Campanulaceae……353
59千屈菜科Lythraceae………31482菊科Asteraceae……………354
60柳叶菜科Onagraceae……31583轮藻科characeae…………378
61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31684水绵科Zygnemataceae……379
62伞形科Apiaceae……………31785石莼科Ulvaceae……………380
63报春花科Primulaceae……31886地钱科Marchantiaceae……381
64白花丹科Plumbaginaceae………………32087钱苔科Ricciaceae…………382
65睡菜科Menyanthaceae……32188丛藓科Pottiaceae…………383
66夹竹桃科Apocynaceae……32289葫芦藓科Funariaceae……384
67旋花科Convolvulaceae……32590牛毛藓科Ditrichaceae……385
68紫草科Boraginaceae………328曹妃甸野生植物一览表…………386
69唇形科Lamiaceae…………331作者简介…………396
芦苇·东方大苇莺/李克东摄
4
野慈姑/庞博摄
上编
野生植物漫谈
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观|CAOFEIDIANYESHENGZHIWUDAGUAN
植物文化简说
一朵鲜花能唤起人们的无限情思,一片绿叶能承载男女老幼的别样心情,一种植
物常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就无数文化艺术元素。原来不会说话只随四季悄然生
长的花草树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
宇宙无垠,地球有界。或许是上苍的有意安排,植物远早于人类来到地球之上。
目前,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40多万种,包含了我们常见的被子植物、裸子植
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等多种植物类型。无论是高山平原、丘陵沼泽,无论是江河
湖海、沙漠极地,也无论是热带、温带、寒带,到处都有植物的身影,或高大茂密,
或矮小稀疏,或终身常绿,或枯荣交替,绚丽多姿,各呈其美。所有这些,都是经历
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然后逐步进化形成了现在人们见到的植
物大家族。按照达尔文《物种起源》理论,原始生命出现后,随着营养方式的变化,
进化为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活的原始藻类,并成为塑造自然、改造地球的原
动力,从根本上推动了整个地球和生物界的发展和进化,创造了美丽如画的大自然。
具有40多亿年历史的地球,是人类和人类所认识的所有生命的共同家园,物种丰富,
芦苇/李克东摄
002
YESHENGZHIWUZHONGLEIJISHU|上编野生植物漫谈
绢毛匍匐委陵菜/庞博摄
生命形式多样,生生不息。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就像人类赖以生存
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文化”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文明以
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辞源》说文化就是“文
治”和“教化”。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本来就是人群的生活方式,在什么环境里得
到的生活,就会形成什么方式,决定了这人群文化的性质。中国人的生活是靠土地,传
统的中国文化是土地里长出来的。”
植物不仅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供给人们衣食住行的需求,也是创造人类
精神生活的基础,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民以食为天,古人很早就和植物有了紧
密交融。由于农业和医药的需要,产生了对植物形态和利用价值的充分研究与广泛运用。
北魏末年《齐民要术》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早完整的综合性农业百科全书,包括了对粮食
作物、蔬菜、果树以及林木的栽培管理、产品加工等一系列技术。《氾胜之书》《陈旉农
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无声地述说着古代劳动人民对植物认识和利用方面的巨
大成就。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对365种药物(其中植物药252种)进行了梳理分
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包括少数动物、矿物)。北宋时期《梦溪笔
谈》的作者沈括自言其创作出发点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的专
著《植物名实图考》的序言说:“《易》曰天地变化草木蕃明乎?刚交柔则生核亥,柔交
刚而生枝叶,其蔓衍而林立者,皆天地至仁之气所随时而发,不择地而形也。故先王物土
之宜,务封殖以宏民用,岂徒入药而已哉!衣则麻桑,食则麦菽,茹则蔬果,材则竹木,
安身利用之资,咸取给焉,群天下不可一日无,而植物较他物为特重……”
在精神层面,植物之于人类,主要是引导和改变人类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集中
在艺术创作等各个方面。《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述夸父逐日的故事,“弃其杖,化为
邓林”,“邓林”即桃林,是桃成为文化图腾符号的依据之一。明代张潮《幽梦影》多
处提到植物的人文价值享受:“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限。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
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梅令人
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
003
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观|CAOFEIDIANYESHENGZHIWUDAGUAN
雨久花/庞博摄
海堂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以花草树木为象征,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各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种共同现象。
人们在欣赏花草树木外在美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们某种特定的意义。特别是历代文人
学士,诗人画家,通过咏诗赋词、写文作画,把内心情感和审美情趣寄托于大自然的
花草之中,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内涵。《诗经·蒹葭》“蒹
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深秋时节水边芦苇的描写,传递出迷茫伤感情绪和追寻伊
人的浪漫意象。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花高洁形象的极尽描绘,提示出作者洁身自
好的高洁人格。还有,梅兰竹菊因其清雅淡泊被誉为“四君子”,松竹梅历冬不衰被
称为“岁寒三友”。桃李代表学生徒弟,衍生“桃李满天下”;桑梓代表故乡;石榴
象征多子多福和全家团聚;柿树象征“事事如意”……
据台湾著名学者潘富俊统计,《全唐诗》共出现植物389种,《全宋词》中有321
种植物,《金瓶梅》中有210种,《红楼梦》中有242种,《西游记》则有253种之
多,较少写植物的《水浒传》也有102种植物出现……
2012年,我国组织举办首届以“植物文化”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来自世界各地
20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植物文化。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说过:“以植物为载体的文化元素和文化事件浩如烟海,挖掘
植物背后的文化故事,也是未来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株植物就是一个文化元素,一片森林就是一个植物群落的复合体。有种子,自
会成树;有生活,必有态度。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树立生态文明上的自信,
应当成为每个中国公民的自觉行为。
李克东
004
YESHENGZHIWUZHONGLEIJISHU|上编野生植物漫谈
植物名称趣谈
世界上,植物的名称千奇百怪、纷繁复杂,也十分有趣。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同一种植物会有不同的称谓,但必须要有一种通用名来指代
专有的植物,于是拉丁名应运而生。1735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首次建立了植物拉丁
名体系。这一年,他的《自然系统》一书出版,将植物采用了两个拉丁化的名字,也
称“拉丁双名”来命名,即由属名和种加词组合起来,构成植物的物种名。这种简单
明了的命名法则一经问世,就得到了生物学家们的赞扬和支持,经过200多年的应用
和修订,成为现在国际上学者命名新物种的统一准则。
有些植物是根据其形态、颜色和习性命名的。例如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由于
其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貌若人形,取名叫“人参”。还有银杏,据
《绍兴本草》载:“银杏,以其色如银,形似小杏,故以名之。”再如金钱草,因
盐地碱蓬/李克东摄
005
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观|CAOFEIDIANYESHENGZHIWUDAGUAN
阿拉伯婆婆纳/庞博摄
叶子是圆形很像金钱,而且有利胆、利尿、排石的作用,比金钱还贵重,故而叫它
“金钱草”。紫花地丁为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花开紫色而得名。还有如黄
连、黄芩、赤楠、血桐、火焰木、火球花、满江红等,都是其花、茎、叶或果实的
颜色而得其名的。
许多植物生长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们往往据此给植物命名。像“高山紫菀”表
明它生长在高寒地带,“水浮莲(凤眼蓝,即水葫芦)”则生活在水中,“盐地碱
蓬”以盐地为家,“瓦松”则在屋顶安家。有的植物因生长的地域而得名,一看它们
的名字就知道是哪个地方的“特产”,如宁夏枸杞、西藏红景天、河北栎等,台湾云
杉、台湾五叶松、台湾矢竹等,表明其产地在台湾。有的植物光听名字就可知是“外
来客”、“舶来品”,常以“胡”、“西”、“番”、“洋”为字头,如胡麻、胡萝
卜、胡椒、西瓜、西红柿(番茄)、西洋参、洋兰、洋玉兰、番薯等。还有一些植
物,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自哪一个国家,如“日本柳杉”来自日本,“巴西橡
胶”来自于巴西,“天竺草”“天竺葵”和“印度紫檀”均来自印度,因为我国古代
称印度为天竺。
许多植物名称中含有动物的名字,其中联系最多的是十二生肖。据统计,以鼠
命名的植物,有鼠李科和毒鼠子科两个科共287种,如鼠尾草属、鼠茅属等属;以牛
命名的植物有牛栓藤属等30个属,有牛皮消、牛奶菜等228种;以虎命名的植物也
不少,光以老虎耳朵命名的虎耳草属就有200多种,常见的有虎耳草、虎杖、虎尾
006
YESHENGZHIWUZHONGLEIJISHU|上编野生植物漫谈
兰等;以龙命名的植物有水龙骨科、山龙眼科和龙胆科4个科,龙芽草属、龙血树属
等35个属,多达697种。其他以兔、羊、马、猴、鸡、狗、猪、蛇等属肖相命名的植
物,不胜枚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诸如兔耳风、马齿苋、羊角槭、猴
面包树、鸡冠花、猪笼草、狗尾草、蛇鞭菊等。以其他动物命名的植物很多,如金鱼
藻、杜鹃花、鹅掌藤、狼尾草、红蜘蛛、倒地蜈蚣等等。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离不开数字。在庞大的植物家族里,用数字命名
的植物数不胜数。诸如:一串红、一叶草、二月兰、三七、三叶苜蓿、四叶景天、五
加皮、五瓣梅、六月雪、七里香、七叶薯蓣、八角茴香、八宝树、九重葛、九节菖蒲
等,还有阔叶十大功劳、百合、百子莲、百日红、千屈菜、千层树、万年青等。
二色补血草/李克东摄
植物的中文名字中,也有一些来自人的姓名。“徐长卿”又名蛇痢草、鬼督邮,
为夹竹桃科(萝藦科)植物,其根茎皆可入药,具有止痛、止咳、解毒、消肿、活血
的功效,其名字就源于唐代贞观年间的一位民间医生徐长卿。“杜仲”为杜仲科植
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压安胎等诸多功效,也是用人名命名的。还有像黄荆
树、白芨、刘寄奴、何首乌、爱玉子等均是以人名命名的,通俗易记。
植物名称透射出了其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许多学者对植物名称做了
考证和修订研究,本书作者之一的林两荫的系列文章《<植物名实图考>注》,就很
有学术和文化价值;青年植物学者刘夙的《植物名字的故事》一书,很受广大读者喜
爱,他把植物名称作为专项课题,目前正在全面系统地修订植物中文名称呢。
李克东
007
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观|CAOFEIDIANYESHENGZHIWUDAGUAN
中国古代植物名称与植物专著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朝代更迭,地域广袤,不同时代对植物的称呼有变化,
同一时代不同地区植物名称也不同。年深日久积攒下来的同种异名、异种同名、共用
名、奇葩名等等植物古名异象迭出。
同种异名
萱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称之为“黄花菜”和“金针菜”。孟郊《游子
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这里称“萱草”。
嵇康《养生论》:“合欢蠲(juān)忿,萱草忘忧。”故又称“忘忧草”。明朝李
东阳《馈萱邃庵太宰侑以一诗》:“雨后宜男色更深,采来新自玉堂阴。”又称之为
“宜男”。植物分类上过去为百合科,现在为阿福花科。萱草在曹妃甸常作为绿化植
物。
菊科的苍耳,有很多别名。《诗·周南·卷耳》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尔雅·释草》曰:“卷耳,苓耳。”郭璞注:“《广雅》云:枲耳也。亦云胡
枲,江东呼为常枲,或曰苓耳。形似鼠耳,丛生如盘。”《楚辞·九思》:“椒瑛兮
涅污,葈耳兮充房。”《离骚》“薋菉葹以盈室兮”称其为恶植。苍耳分布广泛,曹
妃甸也较为常见,自古以来就颇具知名度,名字也相应增多。
荷的名字尤其多。白居易《题故曹王宅》称其为菡萏:“池荒红菡萏(hàn
dàn)”;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称其为荷、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
日荷花别样红”;宋代楼钥《宿佛日山》称其为藕花:“知诵藕花句”;唐代陆龟蒙
著有《芙蓉》:“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称其为芙蓉;苏轼的《江城子·江
景》:“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又称其为芙蕖。植物分类上过去属睡莲科,现在
独立为莲科。
008
YESHENGZHIWUZHONGLEIJISHU|上编野生植物漫谈
蜀葵/庞博摄
其他如禾本科的芦苇,在《诗经》“蒹葭苍苍”中称“蒹葭”,唐代姚合《种
苇》诗“欲种数茎苇”则直呼苇。曹妃甸地势较低,沟渠纵横,遍生芦苇;历来被诗
家钟爱的柳树也多名,诗文中的垂柳、杨柳、杨、绿杨、垂杨等多指杨柳科的柳。
同名异种
薇。《史记·伯夷传》:“采薇而食之。”此薇为野豌豆,一年或两年生豆科
草本植物,开紫红色的花,种子可以吃。宋代周密《天香》:“碧脑浮冰,红薇染
露。”此薇为蔷薇,又名刺红,蔷薇科落叶灌木,茎上多刺,夏初开花,可制香料,
也可入药。白居易《紫薇花》:“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此处为紫
薇,千屈菜科,落叶小乔木,夏、秋之间开花,著名的观赏植物。一“薇”三植。
葵。《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葵即锦葵科冬葵,是古代一种
重要蔬菜。唐代陈标的《蜀葵》:“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很明显这
是一种歌咏蜀葵的诗。蜀葵,锦葵科二年生直立草本,花呈总状花序顶生,单瓣或重
瓣,开红、白、粉、紫等各色花,花期长达六至八个月,鲜艳美丽。一葵为食,一葵
为赏,同葵异物。
又如芙蓉,既指莲科草本的荷花,又指锦葵科木本的木芙蓉。宋代舒亶《虞美
009
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观|CAOFEIDIANYESHENGZHIWUDAGUAN
芦苇/李克东摄
人·寄公度》:“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无疑为荷花;韩愈著有《木芙
蓉》,盛赞其:“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兰,唐以前多指菊科常被用作香料的泽兰属植物,如韩愈《幽兰操》:“兰之猗
猗,扬扬其香。”王勃《春庄》“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中的兰则为兰科兰花。
同名异植,结合语境方能断其究竟。
有的植物名与它物共用,如杜鹃。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又见杜鹃花。”子规,即杜鹃鸟。诗仙把悲鸣的杜鹃鸟与艳丽的杜鹃花并题,一
名两物。
如果不了解千奇百怪的植物名称,那将是阅读古诗文的一大障碍。反之,古诗文
因历史、地域原因造成的琳琅满目的植物名称的存在,而多了一分扑朔迷离的古腔神
韵。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中,关于植物的专著并不多。古代诗词歌赋中出现植物
者多,但注解植物的著作也不多。真正称得上“植物学专著”的书籍,屈指可数。下
面以时代为序简略介绍几本植物专著。
《南方草木状》:晋代嵇含著,公元304年成书。主要记载我国广东番禺、南
海、合浦、林邑等地的植物,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南方植物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现存最
早的地方植物志。包括草类29种,木类28种,果类17种,竹类6种。本书依据植物的
生物学特性,描述其形态、生长环境、用途及相关历史掌故等,并首次记载了利用益
虫除害虫的生物除虫法。此书对古代植物学发展影响较大。
010
YESHENGZHIWUZHONGLEIJISHU|上编野生植物漫谈
《全芳备祖》:宋代陈景沂著,是一部大型植物专题类书,集宋代花谱类著作于
一书,被农学界誉为第一部植物学辞典。此书分为前后两集,前集27卷,为花部,
记录各种花卉;后集31卷,分别记果、卉、草、木、农桑、蔬、药。共记录植物296
种,记载各植物名称、产地、形态等。所辑资料以宋诗文为主,兼收集宋以前的与植
物相关的诗词、典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地位。
《救荒本草》: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sù)著,是中国第一部记录野生食
用植物图谱。记载植物414种,草类245种,木类80种,谷类20种,果类23种,菜类
46种。详细描述植物形态介绍产地并绘有精美插图,着重记述各植物可食用部分及
食用方法。还记载了一些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食用的有毒植物,实在是荒年救饥之法
宝。此书很早就传到国外,受到国外植物学家的重视。
《广群芳谱》:原名《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原作者是王象晋,康熙四十七
年(公元1708年)汪灏奉帝命对其进行增删、改编、扩充,原书内容不足两成,遂
成新书。改写后的新书既叙述有关植物的“名状”与“事实”,又收集包括康熙本人
在内的诗词歌赋,还讲述“制用、移植”技术及民间传说。全书收集的栽培植物多达
1600余种,堪称植物类书中的鸿篇巨制。
《植物名实图考》:清代吴其濬著,1840年左右成书。是被古今中外学者所公
认的一部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植物学专著,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作者以历代本草
书籍为基础,亲自察访,采集标本,绘制成图。书中记载植物1714种,配图1800多
幅。着重描述每种植物的形态、色味、品种、习性、用途、生态环境甚至性味、治
疗、用法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植物和其他植物的重要资料。本书作者之一林两荫
曾对该书进行研究考证,著有《<植物名实图>考注》。
据著名植物学家、文学家潘富俊先生在《草木缘情》中归纳,中国古代植物学
专著还有宋代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王象晋的《群芳
谱》,鲍山的《野菜博录》,清代陈淏子的《花镜》。
此外被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神农本草经》和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
全书的《本草纲目》虽归类为医药学专著,却立足于药用价值对部分植物颇有研究。
《神农本草经》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无特定
作者。该书共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占到了252种,对每种植物的性状、特征、产
地、药用等均有说明。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载有药物1892种,
收录药用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
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该书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五
部,把草部又细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
类,此种科学分类法,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郑丽娜
011
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观|CAOFEIDIANYESHENGZHIWUDAGUAN
《诗经》里的植物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这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多
依托自然界中的鸟兽草木来感物抒怀。据著名植物学家潘富俊先生在《草木缘情》中
记载,《诗经》305篇中有135篇出现植物,植物种类多达137种。潘先生按用途不同
把《诗经》植物分为食用植物、衣用植物、器用植物、观赏植物四大类。
食用植物出现的种类最多,包括野菜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关
雎》)“荇菜”别称莕菜,漂在水面或扎根在淤泥中,叶子形状像睡莲的叶子,开黄
花,是古人餐桌上的常客。“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小雅》)“薇”,俗称野
豌豆,多年生草本,诗经时代著名野蔬。“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周南》)芣
苢(fúyǐ),即车前,草地、沟边、湿地、路旁等处常见到它们的身影。“菁菁者
莪,在彼中阿。”“莪”为“莪蒿”,俗称“抱娘蒿”(即“播娘蒿”),多年生草
本植物,生在水边,嫩的茎叶可当蔬菜吃。另外还有谖草(黄花菜)、蕨(蕨菜)、
荇菜/庞博摄
012
YESHENGZHIWUZHONGLEIJISHU|上编野生植物漫谈
桑/庞博摄
芑(苦荬菜)、荠(荠菜)、芄兰(萝藦)等至少30种。古人极少种植蔬菜,基本上
都是吃采来的野菜。“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谷风》)中“葑”即蔓菁,“菲”
即萝卜,这两种应该是种植类蔬菜。其他谷物类有5种:麦(小麦)、牟(大麦)、
稷(黍)、粟(小米)、菽(豆类)。水果类有棘(酸枣)、瓜(甜瓜)、桃、梅、
李、梨等。《诗经》中食用植物占大多数。
衣用植物如“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葛屦》)句中“葛”,豆科,葛属,
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诗经》时代常使用葛纤维作纺织原料。“东门之池,可以
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纻。”(《东门之池》)“麻”指大麻,一年生直立草
本,雌雄异株,茎皮纤维可制绳。“纻”指苎麻,多年生草本,茎皮纤维是重要的纺
织原料。“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绿”即荩草,一年生草本植物,枝叶煮成黄色
染料后可用来染衣物。
器用植物如“泛彼柏舟,在彼中河”(《柏舟》),柏木用来造船。“维桑与
梓,必恭敬止”,“梓”,紫葳科落叶乔木。木材可用于建筑或制造器物。其他还有
松、檀(青檀)等乔木。也出现一些制作生产生活用具的草本植物,如“昼尔于茅,
013
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观|CAOFEIDIANYESHENGZHIWUDAGUAN
宵尔索绹”,“茅”就是白茅,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意思是说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
赶着搓绳索。此外还有苇、蒲、柳、楚(黄荆)等。
观赏植物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桃花”,“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中
“荷华”即荷花,“有女同车,颜如舜华”中“舜”为木槿花等。
先秦时代人们喜欢赋予植物一定的意象用以抒情达意,这些植物也是当时人们生
活环境和风俗人情的真实写照。
“桑”是《诗经》中提到篇数最多的,这说明桑树在当时已非常普遍,与人们的
生活密切相关。“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小雅·小牟》)“桑梓”即指家乡,
意思是见了桑树和梓树就会引起对家乡父母的思念,从而生出恭敬之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泛指芦苇。句意是:芦苇茂盛,晨露凝霜,我思念的人儿啊,就站在水的那
一方。思念之心像芦苇那般茂盛,直接抒发思慕之情。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国风·王风·采葛》)“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源出于此,今指恋人或友人间的殷切思念。“萧”即艾蒿,比较受古人青
睐,他们常以此为祭祀植物,对其充满敬畏。
另外《诗经》中也有一些“恶植”,象征恶的事物。如“既方既皂,既坚既好,
不稂不莠。”(《小雅·大田》)“稂”俗称狼尾草,“莠”俗称狗尾草,它们都是
田间杂草,为恶草,农人欲除之而后快。句意是说禾苗已经进入秀穗灌浆期,很快就
会籽粒坚挺饱满,田间没有妨碍庄稼生长的杂草。这两种恶植也用来形容人群中的
“害群之马”。
丰富多彩的《诗经》植物从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中一路走来,且就在我们身边生
息繁衍。好多植物生长在曹妃甸,如野生植物蒹葭(泛指芦苇),沟塘边、湿地里,
凡是水源充足的地方到处可见茂盛的苇林,由于其易生长,成规模,颇具观赏价值、
经济价值和环保作用,所以称得上是曹妃甸野生草本植物之魁首。其他像芑(苦荬
菜)、荠(荠菜)、芄兰(萝藦)、芣苢(车前)等野菜更是杂生于田间地头,甚或
进行专门种植,被邀请到餐桌上,成为倍受推崇的绿色营养野味菜蔬。
郑丽娜
014
YESHENGZHIWUZHONGLEIJISHU|上编野生植物漫谈
走进唐诗宋词植物园林
据潘富俊《草木缘情》记载,《全唐诗》56000首诗中植物种类多达398种。出
现次数排名前十的植物依次为:柳、竹、松、荷、桃、苔、桂、兰、梅、菊;《全宋
词》收录20330首词,有植物321种,也是柳树居多,其他依次为梅、荷、竹、桃、
菊、桂、兰、松、杏。前十名中相同植物达到九种,且多为庭院植物。
柳贺知章的《咏柳》直接把春柳作为歌咏对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初柳轻飘曼舞,绿意婆娑,养目
抒怀,简单四句写不尽的翠绿与妖娆。宋词人多以柳来述说离情。如随风飘落的轻盈
柳絮,让遭谤被逐归乡不得的李之仪在《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中发出“风花飞有
态,烟絮坠无痕”的感慨。柳絮纷飞,载着李清照的寂寞春闺,“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柳/李克东摄
015
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观|CAOFEIDIANYESHENGZHIWUDAGUAN
竹/李克东摄
竹白居易有《食笋诗》:“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说明中国自古就有食
竹笋的传统。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
宜。”写出了竹君子般的风骨气节。文同的《咏竹》词:“竹、竹。森寒,洁绿。湘
江边,渭水曲。帷幔翠锦,戈矛苍玉。虚心异草木,劲节逾凡木。”借青青翠竹抒发
淡泊宁静的情怀。
松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写作者
等待友人时赏月照松林、风吟泉涌的山中美景。杨万里的词《昭君怨·赋松上鸥》: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借松树上的沙鸥抒发因长期被贬愤而辞官的忧
愤心情。
荷“镜湖三百里,菡萏(hàndàn)发荷花。”(《子夜吴歌》)诗仙李白笔
下的三百里镜湖荷池,争妍斗艳,美不胜收。舒亶(dǎn)的《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芙蓉”即荷花,借凋零的荷花抒发被废黜后的
凄凉及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桃周朴《桃花》:“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
红片片点莓苔。”从芬芳满枝写到飞红片片。“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
难托。”(《钗头凤·红酥手》)飘零的桃花寄寓了陆游与爱人的生离忧恨。
梅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
是经冬雪未销。”写早开寒梅洁白如雪的晶莹姿韵。《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零
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陆游坚贞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写照。
菊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写有紫、黄两种菊花。张
016
YESHENGZHIWUZHONGLEIJISHU|上编野生植物漫谈
孝样《鹧鸪天·桃花菊》:“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表达作者对菊的
赞美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另外卢炳的《柳梢青·兰蕙心情》:“兰蕙心情,海棠韵度,杨柳腰肢。步稳金
莲。手纤春笋,肤似凝脂。”一句用六种植物兰、蕙、海棠、柳树、莲、笋写秀外慧
中的美丽女子。
唐诗宋词中出现的这些植物多为常见园林植物,曹妃甸地区普遍栽种。
唐朝地域广阔,经济繁荣,中外交流广泛,体现在古诗中就是出现了一些异域植
物种类。“山中二月娑罗会,虚呗遥遥愁思人。”(张说《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
署舍利塔》)“娑罗树”原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等南亚热带雨林之中,属多年生高大
乔木,被佛教视之为圣树之一。“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李商隐的
《题僧壁》)“贝多”学名贝叶棕,是一种高大雄伟的常绿乔木,原产印度、斯里兰
卡等亚洲热带国家,随佛教传播引入我国。“天雨曼陀罗花深没膝,四十千珍珠璎珞
堆高楼。”(卢仝《观放鱼歌》)“曼陀罗”是野生直立一年生草本植物,何家庆著
《中国外来植物》称其是“原产美洲的植物”,曹妃甸偶见。此外还有昙花、菩提、
茉莉、罂粟等。
唐诗中也有一些药用植物。如张籍著有《答鄙阳客》:“江皋岁暮相逢地,黄
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诗歌嵌入药名地黄、半夏、栀
(知)子、桂心、使君子(喜君知)。其中半夏曹妃甸地区较常见。
此外还有民俗类植物。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遍插茱萸少一人”。
莲/庞博摄
017
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观|CAOFEIDIANYESHENGZHIWUDAGUAN
菊/李克东摄
茱萸(应为吴茱萸)为落叶小乔木,民间有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避恶的
风俗。殷尧藩《端午日》云:“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艾”为艾
蒿,“蒲”为菖蒲,这两种野生植物曹妃甸非常普遍。唐朝时端午节有挂艾符饮蒲酒
的习俗。
宋词中的植物有大半在唐诗中都已出现过,但宋词人对自然界中的植物却多采
取漠然无视的态度,野生植物相较于唐诗反而减少,出现最多的是草,或以“草”
字,或以草的形色特点代替,至于何种草则很少说明。例仲殊的《柳梢青·岸草平
沙》:“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树为柳树,草却无名。梅尧臣《苏幕
遮·草》:“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一个“乱碧萋萋”,以草
色草姿草态写出了雨后堤边疯长的野草,具体是什么草没有明说。
宋词里也出现了一些小众植物,其中不乏野生植物。如蒋捷的《南乡子·黄
葵》:“冷淡是秋花。更比秋花冷淡些。到处芙蓉供醉赏,从他……”“黄葵”即秋
葵,性喜温暖,一般生长在南方地区,但曹妃甸也有种植,果实在当地已成为绿色蔬
菜。苏轼《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问言豆叶几时黄。”“檾”为苘麻,
“豆”为豆类。辛弃疾《满江红》:“莫折荼蘼……还记得青梅如豆……榆荚阵,菖
蒲叶……”植物有荼蘼(落叶小灌木、花白色,有香气)、青梅、榆、豆、菖蒲。严
仁《玉楼春·春思》:“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荠菜自古就是著名的
可食用野菜,本地人常吃。
唐诗宋词中提到植物的很多,这些植物对于研究唐诗宋词在文学、史学、美学、
植物学、民俗等多方面均提供重要参考。
郑丽娜
018
YESHENGZHIWUZHONGLEIJISHU|上编野生植物漫谈
《红楼梦》中的植物世界
方寸红楼,大千世界。琴棋书画、文学历史、风土人情、园林植物无所不包,称
得上是一部诗情画意的百科全书。
植物学家潘富俊统计《红楼梦》中提到的植物多达242种。出现次数最多的是
茶,出现的多是名茶,如第八回出现的枫露茶;第四十一回出现的六安茶,和妙玉专
为贾母准备的老君眉茶;第六十三回林之孝向袭人索取的普洱茶;第八十二回出现的
龙井茶。名茶、贡茶的多次出现说明清朝时富贵人家茶文化盛行。其次为竹、荷、
柳均出现35次以上;桃、梅、桂出现20次以上;稻、杏、松15次以上。除稻外皆为
历代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植物。稻作为粮食作物出现在红楼人物的饮食当中,如第
稻/李克东摄
019
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观|CAOFEIDIANYESHENGZHIWUDAGUAN
七十五回中出现的稻中极品“胭脂稻”。胭脂稻外形呈椭圆形,粉红色,做成的米饭
具有特殊的清香味,过去因是皇宫贡米而闻名遐迩。胭脂稻是唐山独有的一种红稻
米,产自附近的丰南王兰庄,毛主席看了《红楼梦》后给粮食部作过批示。值得一提
的是《红楼梦》中还出现了许多药用植物,光中药方剂就有三十种,如黛玉吃的人参
养荣丸,有人参、当归、黄芪、白术、茯苓、肉桂、熟地、五味子、远志、陈皮、杭
芍、甘草等多味中药,可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作为小说人物主要活动场所的大观园中的植物共有78种。包括松、枫等庭园树类
25种,梨、枇杷等果树类6种,蔷薇等藤蔓类15种,凤仙、黄连等草本类23种,荷等
水生类6种,苔藓类3种。大部分为历代园林常见植物,反映出中国庭园植物特色及文
化传统。如第十七回写稻香村周边植物:“一面说,一面走,忽见青山斜阻。转过山
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
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
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一望无际。”
只此一处出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楷书临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巴中市2025年高三数学试题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 吉林化工学院《景观模型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在书店的行为规范
- 2025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汽车专业必刷必练题及答案
- 大堤路施工方案
- 护士疼痛管理制度
- 前牙稀疏病历书写规范
- 患者转运安全管理
- 2025年ASQ-CMQ-OE认证考前必练题库500题-中文版(含真题、重点题)
- 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3月考七年级数学试题(含答案)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供电所线损的基本概念和管理
- CNAS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 【实用版】GF-2013-020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 (高清版)JGJ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 【资料】某企业设有供电和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为全厂提
- 某集团PDMPLM项目评分标准及评分表
- CAD常用命令快捷键
-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汇总表
- 某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吊装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