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核心素养】1.掌握古代世界不同区域、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商贸活动的史实,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2.掌握古代世界不同区域、古代中国不同时期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发展概况,从“历史解释”的角度了解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认识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3.选取古代商业发展的典型史料,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古代商业发展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古代商贸活动的特点和贸易通道的变迁;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概念及作用。难点:古代中国及世界商业的发展。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在教材相应位置进行标注后,识记相关内容)学习目标一:知识点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商业贸易的起源(1)时间:原始社会后期。(2)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的产生,出现了交换。2.古代中国的国内贸易时期表现商朝①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②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③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的格局被打破秦汉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隋唐到两宋城市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元、明、清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③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兴盛3.古代世界的商业活动国家或(地区)表现古埃及①商业历史悠久②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古希腊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十分活跃古罗马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阿拉伯阿拉伯商人在亚、欧、非三洲之间从事,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4.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概况丝绸之路①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②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纸张、等;③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朝贡贸易①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②清政府在广州设置,统揽对外贸易事务。5.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学习目标二:【史料实证能力训练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材料一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商品流通。……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两宋时……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材料二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材料三石仓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乾隆至道光时期,石仓就形成了极其活跃的土地市场、乡里社会,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契约文书。在石仓,大至数千亩之山场、十几亩的水田,小至一个棚屋,甚至一棵树,在进行权利转移时,无论是否有血缘关系,当事者都会订立契约。石仓七村村民阙龙兴家中收藏的明清时期的古契约,是中国体量最大的客家契约文书藏品。石仓契约全面展现了石仓传统时代土地关系、民间借贷、工业生产、宗族与社会等历史关系,通过买卖契约、账本、家谱、分家文书等资料,还原了那份历史记忆,主要记录了从嘉庆、道光、光绪、民国多个时期遗留下来反映生产生活过程的地契、田契、卖女典妻契约、婚约、证书执照、祖宗字画等。——《解读契约文化,回归历史文脉——浙江石仓契约博物馆》(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商业发展的新变化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契约对商业贸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学习目标三:知识点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1.货币(1)产生与发展①中国早在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②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作为货币。③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铸币。(2)作用①货币的诞生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②货币成为的象征。③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转化。2.信贷(1)古代世界信贷的发展①两河流域:公元前22-前21世纪,出现了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性质的免息借贷。②古埃及:公元前16-前11世纪,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行为受到法律保护。③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的雏形。(2)古代中国信贷的发展①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的记载。②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③唐朝: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④宋朝:、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⑤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⑥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3.商业契约(1)古代世界商业契约的发展①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②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人们已经使用契约,是普遍现象。(2)古代中国商业契约的发展①商周时期:出现了契约。②汉朝以后:凡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③唐宋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三、【自学检测】学习目标四:选择题(16*3=48分)1.“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荒滩大漠鬼难行,鹏鸟欲飞终未能。但见巨龙呼啸过,丝霞万匹映天红”。上述诗句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陈述丝绸之路兴衰 B.再现汉唐盛世风采C.赞美丝绸之路上贸易盛况 D.陆上交通发展迅速2.有学者指出,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化的很多因素。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1世纪初,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兑换首次由政府担保。材料表明(
)A.宋代近代经济已相当繁荣 B.宋代赋税征收开始以货币为主C.宋代契约关系已具普遍性 D.商品经济催生了信用金融业3.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在大夏(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见到了邛竹杖、蜀布。大夏国人说,他们是从身毒国(古印度)购买来的。这一记述可以用来证明(
)A.张骞正式开辟了丝绸之路 B.大夏国和身毒国贸易关系密切C.“西南丝绸之路”早已开通 D.中国与中亚的贸易关系早就存在4.公元前3世纪以后,随着大量廉价粮食不断输入罗马,意大利的“大地主不愿意再把他们的田地用于种植谷物了。他们更愿意栽种水果和树木,其中橄榄树和葡萄树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由此可推知,当时罗马(
)A.奴隶制经济不断衰退 B.庄园经济趋于解体C.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 D.小农经济快速发展5.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本质上反映了(
)A.国家货币体系的完备 B.商品经济的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D.银钱矛盾的激化6.在一部反映宋朝时期历史的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情节,其中情节与史实相符的是(
)A.倭寇猖獗导致政府下令实行“海禁” B.一商人在戌时与朋友逛市场,进瓦舍C.某青年读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感慨万分 D.家人围坐品尝玉米、甘薯,品味丰收的喜悦7.据《元史·食货志》所载元朝中期商税数字,大都一年的商税为钞103万余锭,超出全国绝大多数行省一省的商税额,仅落后于江浙、河南行省。这表明(
)A.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B.城市的商业职能突出C.南北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D.大都是全国经济中心8.清代,无论是买地、租房、雇工、合伙、婚娶、借贷等都以契约作为凭证,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在雍正、乾隆时期,既有官版契纸,也有民间手写契纸,如双方发生争讼,要出具契纸作为凭证。加盖官印的“红契”比未盖官印的“白契”的法律效力要大。材料主要说明了(
)A.清朝专制主义发展促进了契约的发展 B.清朝契约形式较前朝有了较大发展C.契纸凭证说明法治理念得到社会认可 D.契约的发展推动清朝的近代化转型9.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区域性贸易同东方的商业活动相联系,一个贸易网络己经显现轮廓,形成了当时已知世界的“世界市场”。据此推知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区域市场为近代世界市场奠定基础C.欧洲国家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D.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民间途径开展10.宋朝的铜钱大量出现在东南亚和西亚国家等地区,当时的朝鲜和日本甚至一度停用自己的货币,改用宋钱,宋钱成为大受欢迎的硬通货。这说明当时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B.周边国家商品经济落后C.陆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D.宋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11.12世纪末,东方的若干制造品,例如大马士革的缎子,巴格达的神龛,摩苏尔的纱布,加沙的棉纱,通过意大利传入欧洲。除此之外,英语中的“菠菜”“橘子”,法语中的“女衬衣”等词汇,都是通过意大利从阿拉伯语传来的。这反映出该时期A.棉纺织品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体 B.地中海成为东西方商路的中心C.新航路开辟推动东西方贸易发展 D.意大利的语言发生了深刻变化12.明清时期,民间刻书以书商刻书为甚。“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图书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常见的有巧立书名、借用序跋、利用插画、化用评点、美化装帧等。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活字印刷技术日趋成熟 B.政府鼓励民间刻书业的发展C.社会经济与城市的繁荣 D.文化消费成为市民生活习惯13.“关扑”是一种以商品为诱饵赌掷财物的博戏,是宋代一种全民热衷的博彩行为,小到衣物玩偶,大到车马宅院,出售时都搞“关扑”。由此可知宋代A.市井生活丰富多彩 B.理学对社会的影响有限C.商业活动的娱乐化 D.市场需求影响经营方式14.相关研究表明,葡萄与葡萄酒在唐宋诗词中最常作为指代西域或者丝路珍品的泛指意象,而在元诗中通常作为日常生活背景下有着鲜活生动面貌的具体形象。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元朝(
)A.陆上丝路商贸的不断扩大 B.经济重心南移的继续深入C.新航路开辟带来物种交流 D.长期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15.人类社会的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下列关于商贸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远距离商业贸易活动的广泛开展推动了早期城市的产生B.商贸活动是以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产生为基础C.丝绸之路是贯通亚洲、欧洲、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D.货币促使商业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转向逐利增财16.有学者认为,“公元前两千年,巴比伦的商人和银行家之间就在使用票据和支票;罗马知道开设往来账户,账本上有借方和贷方;伊斯兰国家的商人从十世纪起已知道使用所有信贷工具;中国早在九世纪起就使用庄票。”该学者意在强调A.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都使用B.信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C.信贷工具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D.信贷工具扩展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学习目标五:材料题(12分)17.【史料实证能力训练二】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材料一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了解了西域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古典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材料二贸易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唐宋时期的中国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性的社会。商人取道海路和陆路前来中国从事贸易。东南亚岛屿的香料、越南的翠鸟羽毛和玳瑁、印度的珍珠和香料、中亚的马匹和甜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在中亚、东南亚、印度、波斯和东非的港口城市,富商和统治者身着中国的丝绸,餐桌上摆放着中国瓷器。中国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快速增长就这样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并概括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内容。(2)据材料二,分析唐宋经济繁荣的原因。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通道及输出商品与汉朝相比有何新变化。(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丝绸之路上东西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三季度报天津地区A股负债合计排名前十大上市公司
- 2025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委托合同范例大全3篇
- 2025年树林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食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山东货运从业资格证500道题目及答案
- 2025版停薪留职合同模板:民营企业员工休整计划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绿化工程项目采购安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地质勘探临时驾驶员用工合同4篇
- 2025年度物流园区个人运输承包服务协议2篇
- 2025年度模板木方项目合作协议范本大全3篇
- 土地买卖合同参考模板
- 2025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一-微专题10-同构函数问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 新能源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2025年天津市政建设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自愿断绝父子关系协议书电子版
- 你划我猜游戏【共159张课件】
- 专升本英语阅读理解50篇
- 中餐烹饪技法大全
- 新型电力系统研究
- 滋补类用药的培训
- 北师大版高三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全册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